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A1:並沒有
儘管土衛六可能是未來殖民地的好候選者,但火星仍然是一個更好的選擇,為什麼呢?
因為土衛六離我們太遠了。
老實說,這能算常識。土星最近的距離是12億公裡,而火星只有5460萬公裡。巨大的差距,火星自然是首選。
因為土衛六太冷了。
土衛六的溫度是93開爾文,這是唯一一個能讓它的溫度是正數的單位。93開爾文等於-179.5攝氏度。真的,真的非常冷。相比之下,火星的平均溫度約為-60攝氏度,相比之下簡直一個地獄一個天堂。
還因為土衛六太黑了。
殖民地最需要的是電。沒有電,你就沒有信號,沒有水,沒有供暖。。。那殖民地靠什麼發電呢?太陽能。所以,成功要建立一個殖民地,我們太需要光了。可惜土衛六的表面只接收到光僅有地球接收到的約0.1%,並不夠,畢竟距離太陽遠,大氣層還厚。不過火星上可是能接收高達44%的光!夜幕降臨,與土衛六相比更近更溫暖更適合生物生存的火星自然是殖民地首選。
A2:我會說,兩個都不太行。
1. 有些人認為土衛六的大氣層很有用——我個人是從熱量損失角度看待問題的。空氣品質越差,對流熱損失越大。
2. 碳氫化合物一無是處。它們在地球上有用,但在土衛六上就沒用了。沒有氧氣就不能燃燒。到那時,載人前往土衛六將成為可能,我們將使用核能或熱核火箭。這意味著不需要化學藥品。可是我們的高性能圖像處理器需要氫。
3.火星和土衛六都有同樣的問題——能源供應。雖然在火星上可以使用光電,但在那樣的距離下效率非常低。火星上可用的平均太陽能比地球兩極少。
A3;我只看我們自己建造的可居住的地方,通過旋轉模擬重力,控制氣候…
引用羅伯特·弗羅斯特的話:
「將一名或多名太空人送上前往泰坦的單程任務,將會涉及許許多多我們尚未攻克的挑戰。我們必須開發更好的推進裝置,更好的輻射屏蔽,更好的通訊,更好的生命保障,更好的導航,更好的重返大氣層和著陸,更好的食品技術,更好的棲息地技術,以及更多我們還沒有掌握的東西。」
利用現有的技術,是否有可能實現一次前往泰坦的單程載人飛行任務?
A4: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地方。我不知道0.138的重力會對人類生理產生怎樣的影響。我確實知道,除非出現一些真正的、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否則漫長的飛行可能會毀了這次冒險。銀河宇宙射線可能會破壞造血幹細胞。建立一米厚的水盾包圍你的機組/乘客區域的建議不可行的。
說到長時間的飛行(幾年或幾個月),這將為前往土衛六所需的資源增加一個重要的數量級。供應鏈將會很長而且還將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建立(如果有的話)。
A5:泰坦唯一的缺點就是它離地球太遠了。我們幾乎要什麼就有什麼。它有大量的水,這些水不僅能給我們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氣,還能把碳氫化合物轉化為燃料。對於碳氫化合物,我們可以使用經過重大改造的現有技術來加熱。泰坦的低重力和非常厚的大氣層意味著我們可以像鳥兒一樣飛。
它含有我們需要的氨和其他化合物,比如氮,可以把水變成水培農場。用行星碳我們可以製造塑料。如果土衛六更接近地球,我們甚至不會考慮火星。如果我們一直維持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的阿波羅計劃GDP支出的4%到5%,那麼我們將在2000年代左右將火星殖民化,並將考慮朝這個方向發展。那些唱反調的人會說這是一派胡言,那就和那些真正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人談談。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我們早在20年前就可以開發出技術,到達火星並在火星上定居。
作者: quora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