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溝
在義龍新區龍廣三中的開心農場裡,同學們揮動鋤頭翻整著泥土,彎腰屈膝將一棵棵小菜苗栽種在泥土裡;在旁邊的一塊蔬菜地裡,幾名同學把一個個胡蘿蔔從地裡拔出,享受著豐收的喜悅;在另一塊狹長的黃土地裡,一些小朋友正在觀察植物從種子到幼苗的生長過程,沉浸在農作的快樂之中……
種下的是快樂
「2017年8月,我們將校園後面閒置的30餘畝土地開墾出來辦開心農場,開設特色勞動課程,把課堂搬到開心農場,目的是讓學生在勞動中親近大自然,體會勞作的不易與耕耘的樂趣。」龍廣三中校長李寧向記者介紹道。
仲夏的開心農場鬱鬱蔥蔥,正是各種蔬菜和水果生長的好時節,順手摘一個李子送入口中,口感清脆、唇齒留香。抬頭一看,二十幾塊蔬菜地整齊劃一,每一塊地前的簡介牌上都標明了責任班級。同學們在挖坑、放苗、澆水……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得不亦樂乎,嫻熟的動作和臉上洋溢的笑容展示出勃勃朝氣。
勞動的快樂
「今天要上勞動課,學習種植小白菜。」九(1)班班主任竇元梅告訴同學們。
同學們拿著鋤頭、扛著鏟子、提著白菜苗、牽著水管,高高興興地來到開心農場。
「我們剛來到自己班級的責任地時,高興的心情立刻被打破了。因為看到這一片地和自己想像的帶有鬆土的地完全不同,它是一塊乾乾的土地,土地上什麼也沒有,心裡擔心這塊地能不能種出小白菜來。」九(1)班陶菲菲同學嘀咕著。
開始幹活了,男同學用鋤頭和鏟子鬆土。同學們把鏟子扎到土裡使勁一撬,把泥土都給剷出地外面了,這種辦法既浪費土又麻煩,十分費力。
勞動歸來
竇元梅老師看到後,立即給同學們講解鬆土的技巧:「先把鏟子插進土裡,再把鏟子使勁一轉,土就翻開了,再把土搗碎,這樣土就變得鬆軟了。」
於是,同學們按照竇元梅老師講解的方法幹了起來,土是翻開了,但同學們又把剛弄好的土地踩平了。看到這種情況,大家討論著如何才能不踩著剛翻的土,共同探討出一種辦法來:「給菜地拉溝,人站在地溝裡翻土。」大家小心翼翼地幹了起來,好不容易把土翻完,個個滿頭大汗,心裡只有一個字——累。
這時,女同學開始上陣了,她們3人一組,兩名女同學手裡拿著線,一名女同學從這邊飛快地跑到那邊,有說有笑地開始放線,第三名女同學提著生石灰,按照線上的標記打點。打好點後,同學們用鋤頭挖坑,挖好坑後,就可以栽小白菜了。
捉害蟲
同學們手裡拿著小白菜苗,不知道怎麼栽種,一個看著一個發愣。
這時,竇元梅老師開始講解小白菜的種植方法:「左手拿菜苗,右手在坑裡回填一點溼潤的泥土後,把菜苗的根輕輕地放在溼潤的泥土上,左手繼續扶住菜苗,右手輕輕地抓溼潤的泥土覆蓋在菜根上面,再輕輕用力壓緊泥土。」
同學們在竇元梅老師的指導下,歪歪斜斜地種下了自己喜歡的小白菜。
接著,牽著水管的同學開始為剛栽種好的小白菜澆水。他們把水開得細細的,生怕水急衝走泥土掩蓋菜苗。
嫁接梨樹苗
看著一株株栽種好的白菜苗,同學們的臉上露出了快樂的笑容。
「哇,種菜居然有這麼多的學問!」一名男同學用手擦著額上的汗珠,自言自語地說道。
「嗯,我終於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了!」另一名同學拍著手上的泥土說。
勞動教育不是單純、簡單的農田勞作。勞動教育是要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精神,掌握生活和勞動技能,在勞動創造中激發夢想,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種下的是希望
「同學們對學校開展的種植活動是很感興趣的,不少學生課餘時間都會自發前往地裡打理、照看。通過勞動實踐,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勞動的成就感,也培養了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勞動的美好品德。」李寧校長在開心農場裡談道。
在李寧校長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七(3)班的種植基地,班主任劉波老師正在教授同學們種植辣椒。
「一棵矮樹分椏杈,椏杈樹上結紅瓜,大人吃了打哈哈,小人吃了喊媽媽。」「同學們猜猜,這是什麼植物?」劉波老師問道。
「辣椒!」同學們異口同聲地答道。
「辣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人人都知道,它是一種有辣味的植物。在餐桌上的火鍋裡,在廚房裡都是調料的佳品。既然辣椒的用途那麼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辣椒的種植方法。」劉波老師用猜謎的方式來上勞動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龍廣三中的開心農場一角
劉波老師叫幾名同學搬來辣椒苗,只見竹筐裡一棵棵辣椒苗下面都有一小團泥土。「這團泥土是辣椒苗的營養球。」看著同學們好奇的眼神,劉波老師解釋道。
劉波把同學們分成三組,第一組負責鬆土,第二組負責平整土地,第三組負責拉溝和挖坑。
同學們熱火朝天地把土地整理好,可以栽種辣椒了,劉波老師先將一顆辣椒苗種好給同學們看,大家按照劉波老師的方法栽種起來。男同學拿起鏟子,在土中挖出適合的坑,將辣椒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去,女同學將土填回去,再用手把泥土壓結實,辣椒苗就栽種好了。
過了一會兒,同學們在休息時,看到栽種的辣椒苗歪歪斜斜地倒在地上,急忙跑過去,伸出手把它們扶正。接著,大家按照同樣的方法把剩下的辣椒苗栽種好。
這時,劉波老師帶著同學到不遠處的一個水龍頭旁,用準備好的管子接上它,打開了水龍頭,準備給栽種好的辣椒澆水。同學們給辣椒苗澆完水後,看著一株株被水淋溼的辣椒苗,在微風中不停地舞動著,心裡美滋滋的。
「辣椒種好後,要及時清除病、老、黃葉,增加通風透光,減少病害發生。開花之前蚜蟲肯定是有的,可採用黃板誘殺;用百菌清或毒礬植病靈500倍液交替使用,間隔20天噴1次,防止病蟲害發生。」劉波老師向同學們講解辣椒病蟲害防治知識。
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秋天,一顆顆辣椒上一定會掛起一個個小燈籠似的紅辣椒。」大家沉浸在勞動的喜悅之中。」
學到的是技術
「我們學校經常與家長聯繫,共同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還經常邀請有勞動技能的家長到學校,對學生開展勞動技術培訓。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在勞動中學到知識,在收穫中感受成長,還能在勞動中學到技術。」李寧校長向記者介紹。
一天上午,學校邀請了家長王俞到學校為學生上嫁接課。記者在李寧校長的帶領下,也來到了嫁接教學示範現場。
「同學們,我們來教你們嫁接梨樹的方法。」王俞家長正在示範梨樹的嫁接方法。
課上,王俞手裡拿著嫁接刀,選擇一棵茁壯的梨樹苗,在梨樹苗嫁接部位剪斷砧木,在砧木上切出芽接口。接著,他拿著接穗,又在芽上部大約1釐米的地方,向下斜削至1/3木質部,最後在芽下方0.8釐米左右的地方斜切一刀,切至第一次刀口的底部,取下帶木質的芽片,取掉砧木上的削片後,立即插入芽片,用透明塑料條綁緊。
王俞說:「這是果樹的芽接法,這種嫁接方便簡單,成活率較高,且四季均可嫁接。」
旁邊的張曉月同學靦腆地問道:「王叔叔,我們想試一試梨樹的嫁接方法,可以嗎?」
「可以,要注意刀,別傷著手指!」王俞和藹可親地回答道。
張曉月從王俞手裡接過嫁接刀,選好嫁接的梨樹苗,與同學們商量著如何切嫁接口、選梨樹芽、取芽片、插芽、用透明塑料膜綁緊等問題。
經過同學們激烈討論後,他們拿出小本子,把嫁接的操作步驟寫出來,按照操作步驟,一步步地進行嫁接試驗。
等同學們嫁接好梨樹苗後,王俞解開同學們的嫁接芽,對同學們嫁接不對的地方進行講解,特別是嫁接芽片邊緣的一邊,一定要與砧木切口一邊的邊緣要對齊,要注意觀察,等芽發綠時,要及時用針刺破透明塑料膜,嫩芽就可以從破口處生長出來了。
王俞講解後,又給同學們示範了「丁」字形芽接法和插皮接法,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勞動技術課。
一名同學激動地說:「等我回家去,把院子裡的毛桃樹嫁接成水蜜桃,兩年後就能吃上脆甜芳香的水蜜桃了。」
據了解,龍廣三中開心農場佔地30餘畝,分為果園和蔬菜種植園兩個版塊,20多個班級責任區。果園內有梨樹、桃樹、李樹等常見果樹100餘株;蔬菜種植園按班級分塊,每塊地由2名教師牽頭,帶領班級學生進行蔬菜種植。同時,學校安排勞動技術課,依託勞動實踐基地,對全校學生開展每周一節的勞動技術教育課,讓學生參與蔬菜從種到收的全過程,體驗勞動的艱辛與收穫的快樂。
近年來,義龍新區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必修課,積極開展校內勞動,倡導家務勞動,推進勞動教育有效實施,發揮家校共育優勢,每周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引導家長教育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生活服務,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裡事情幫著做,公益事情爭著做,養成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把勞動課程落到實處。(文/圖 李 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