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2020-10-11 北京羅蘭數位音樂教育

很多人都說,音樂是一門需要天賦才能學到極致的學科,這一點確實不可否認。例如郎朗、王羽佳這些能成為音樂家的人,必定從小都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能。

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準備學音樂時,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

我和他爸都不懂音樂,孩子能學嗎?

我家孩子手很小,學鋼琴是不是不好啊?

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能不能學音樂……

難道天賦不好的孩子就不能學音樂嗎?天賦的多少與能不能學音樂完全無關!

1、後天的努力,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如果你是一位鋼琴老師,那一定被很多家長問過:是不是手大的人才適合學琴?但實際情況是,學鋼琴跟手的大手小几乎沒有關係。

首先,一般成年人的手至少都可以跨到鋼琴琴鍵的八度,而99.9%的鋼琴曲最大跨度也只有八度,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手小學不了鋼琴的這種情況。

而孩子從一開學琴時,接觸的都是跨度比較小的曲子,隨著不斷的練習,手掌會越來越寬,手指也會越來越長,再加上技藝的提升,能演奏的曲目也會越來越多。

即使是鋼琴家,也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一雙大手。比如巴倫勃依姆、霍夫曼、朱曉玫等等,他們手都比較小,卻都成為了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學音樂都是奔著成為音樂家去的。所以說,能不能學音樂,跟先天的條件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2、決定孩子學琴進度的不是天賦,而是練琴效率和時間

很多家長對學音樂存在一些誤解,他們希望在短時間內就能看到孩子的進步,能再學琴幾個月後就演奏出很多動聽的小曲。

可一年過後,孩子可能還在練習最初啟蒙的那本教材,孩子也對學琴越來越沒有興趣,家長就會懷疑是不是孩子沒有天賦,是不是他不適合學音樂,繼而放棄了讓孩子學琴。

其實,學習音樂是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去學習去練習的,它必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再有天賦的孩子,如果不練琴,就無法熟練樂譜;

如果不練琴,手指機能永遠得不到提高;

如果不練琴,就算是郎朗也教不會你!

愛迪生說,「天才那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同理,也可以解釋為音樂鬼才也是1%的天賦加99%的勤奮練習。

如果想要成為音樂家,沒有音樂天賦,可能會走的艱難。但是只要有了音樂天賦,就能隨隨便便成功嗎?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努力和勤奮上。

所以,決定孩子學琴進度的不是天賦,而是練琴效率和時間。

讓孩子學音樂,出發點是為了給孩子培養一門興趣愛好,可以陶冶情操的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審美水平,以後也能多一門技能在社會上立足。

所以絕不能因為覺得孩子不適合或沒天賦,就放棄了對孩子藝術上的培養。藝術是一項長期的投資,相信堅持下來一定就會有回報!

相關焦點

  • 不要迷信「天賦說」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恆心
    音樂的抽象表達給它本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許多家庭在界定我的孩子適不適合學習的這個問題時特別迷信「天賦」說。好像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現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賦,才適合進入音樂的大門。有甚者,還會讓孩子伸出手來讓老師看看適不適合學。家長對於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學習鋼琴的界定太過茫然,把音樂過於特殊化。每一個學科門類都有它的特殊性。
  • 學音樂,不要抱怨天賦不夠,那只是你不想努力的藉口!
    作者周勵說五線譜讀起來比醫學書都難,但是她沒有因此被打擊,而是更加刻苦地練習。因為她知道,她已經差別人很大一截了,要使勁努力才能追上一點。她的努力最終也收穫到了成功的果實,沒過多久,她就已經可以彈《月光》了!雖然也許手上的技術肯定不如童子功來的紮實,可是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努力也讓她收穫到了她想得到的最好的成果。
  • 孩子學琴,真的不要太迷信天賦
    總會有部分家長在糾結於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鋼琴,適不適合學習鋼琴。也有家長會說:「學習鋼琴這樣的藝術課確實很好,可我們家孩子沒有這樣的天賦呀,感覺會浪費時間!」小編聽一位鋼琴老師說過,一個極有天賦的5歲小男孩,他有很好的手指條件和卓越的音樂感覺及領悟能力,學得又快,質量又高,老師對他可是愛不釋手,希望可以對他長期的培養。但是這個學生最大的缺點,也是男孩的通病,就是躁。
  • 手小、節奏差適不適合學鋼琴?這是我見過的最好分析
    許多家庭在界定我的孩子適不適合學習的這個問題時特別迷信「天賦」說。好像每一個學琴的孩子都非得表現出像莫扎特那樣的天賦,才適合進入音樂的大門。那有沒有什麼直觀的標準給爸爸媽媽參考一下呢?這是不是有音樂細胞?」實際上只要是聽力正常的寶寶都會對音樂有所反應,反應強的寶寶說明他對節奏很敏感,性格外向活潑。反應弱的寶寶可能只是害羞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節奏感降生的。寶寶表面沒有反應不代表內心沒有感受,事實上,音樂入耳入心,人人皆能感受,每個人的表現形式不同罷了。內向的寶寶在這方面的能力往往因其個性而被忽視。
  • 學音樂,不要抱怨天賦不夠,那只是不想努力的藉口!
    在人們的常規認知裡,總覺得音樂是一門高深的藝術,能夠學習音樂的孩子,都是「天選之子」天生就有音樂細胞。再看看自家孩子,總感覺他不具備學音樂的天賦。  其實,學音樂不用抱怨天賦不夠,天賦可以在學習中獲得。
  • 從這幾點判斷孩子有沒有學音樂的天賦
    我發現,最能夠有共鳴的話題就是——我們的孩子到底有沒有鋼琴天賦?不光是我,其實所有人心裡都沒底,問老師,老師會說每個孩子看起來都不錯,但有沒有天賦,要學學才能看出來。大家只能各自判斷,會唱幾首兒歌而且唱得還算好聽就是有音樂天賦嗎?還是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算有音樂天賦?
  • 學鋼琴,努力就是最大的天賦
    所以偶爾練琴的學生就不要問老師:「為啥自己進度慢、效率低」了。 學音樂,不能否認天賦真的很重要,可即便你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不能堅持練習,成為演奏家也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 著名鋼琴演奏家郎朗,全世界巡演那麼忙碌也從未中斷過練琴,每天必須保證兩個小時練琴時間,他說:不練琴就等於慢性自殺!
  • 怎樣看待華晨宇說做音樂的天賦佔百分之九十九,努力佔百分之一?
    採訪的問題是:你覺得在你的音樂中,天賦和努力各佔比多少?這是一個以他自己做音樂的角度延伸出來的回答。他借愛迪生的99:1的說法強調天賦的重要性。傳愛迪生後面還有一句:「但這1%的靈感遠遠比99%的汗水重要。」是否真說過未知,聽說連前一句也不是原話,而是後人編輯提煉的。不過行業不同,天賦的重要性也不一樣。相較於其他行業,音樂上天賦的比重的確很大。
  • 天賦與努力:沒有天賦該怎麼努力
    愛因斯坦曾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賦。關鍵是,如果沒有那百分之一的天賦。所有的努力都要被稀釋。你百分之百的努力根本抵不上別人百分之一的天賦。從小到大都有這樣的現象。同一個班裡,同一個老師。
  • 音樂老師心裡不敢說的秘密
    音樂老師心裡不敢說的秘密在報名上課以前,想與各位家長與學員們分享一個想法。
  • 孩子是否適合學鋼琴,不看手指長短,而看家長有沒有決心
    音樂的抽象表達給它本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許多家庭在界定我的孩子適不適合學習的這個問題時特別迷信「天賦」說。他認為「自己在科學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於小時候不僅學科學,也學藝術,培養了全面的素質,因而思路開闊。」的確,音樂在培養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的優勢是任何其他藝術門類所不能比擬的。回到開始的問題,我猜想還是有部分家長會擔心,或許別人的孩子適合,但自家的孩子是否適合學琴呢?有沒有什麼直觀的標準給我們這些外行的爸爸媽媽參考一下呢?
  • 沒有琴童的天賦,可以學鋼琴嗎?家長請不要再「多心」了!
    您好,我想讓我家孩子學琴,但是貌似我們的孩子沒有其他琴童那樣有天賦,是否可以學鋼琴?——丁丁的媽媽在對你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之前,不如我們先來談一談什麼是天賦。說到學琴,很多人都有著眼你一樣的想法:孩子要有天賦才能夠學習鋼琴。那麼到底大家眼中的具有天賦的琴童是怎樣的呢?我息結了我身邊的家長對於「鋼琴天賦」的幾點定義:1.具有家族遺傳。
  • 沒有繪畫天賦,要不要放棄?
    ,是不是沒有天賦世界上天才還是很少的(承認有)但大部分人靠著努力也被人誇有天賦在你糾結、質疑的時候沉下心來畫畫,也許短時間內效果不明顯但是很多事情是做了才看到希望,不是嗎>01天賦不能成為你的藉口很多人糾著天賦不放天賦不是你畫好畫的決定性因素勤奮努力、找對方法才是決定性的勤能補拙「天才就是1%天賦+99%
  • 不憑藉天賦,我能否憑藉努力可以考上985大學嗎?
    有人說「考985靠天賦,考211靠努力」,我覺得這句話並不準確。我們常常能夠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孩子學習特別的拼,但成績卻很一般;而一些孩子看起來學習並沒有那麼的勤奮刻苦,而成績卻特別的優秀。世界上很多事沒有天賦是絕對做不到的。比如奧林匹克競賽沒有天賦怎麼努力是不可能的。當然比如說英語這個學科,我就沒有天賦,怎麼努力學習,成績也考不到110。
  • 中考生:不要用「學不進去」「沒有天賦」毀了你的夢想!
    別問怎樣在作業多的時候做選擇,在你真的怎麼拼命也做不完作業的時候,你就知道如何選擇。別在複習的時候擔心效率問題,你專注去做了之後,效率總會在某次考試中體現。別習慣於假設「如果當初」,要學會跟自己說「既然如此」和「那麼以後」。別妄想有太多的人關注你的初三,不要責備朋友沒有在你低落的時候給你一個擁抱或是一句鼓勵,你要習慣你只有自己。
  • 所有努力都有意義,只有沒努力的天賦才沒有意義!
    她說的是: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沒有意義的。坦白說,努力比天賦更重要。天賦就像一座金礦,努力就是拼盡全力去挖掘。就拿章子怡本人來說,如果她只有天賦,而不努力,恐怕也不會在《我的父親母親》《臥虎藏龍》《一代宗師》中有出位的表現。
  • 怎麼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參加鋼琴考級?
    新年過後,學鋼琴的孩子要不要考級,也成為爸爸媽媽們頭號關注的問題!在高校藝術團招生簡章中,也提到了考級證書的要求。但是怎麼判斷孩子適不適合參加呢?2、對比賽結果不那麼看重的孩子有的孩子很喜歡參加演出或者是比賽活動,並且對結果好不好不是那麼看重,這樣的孩子不送去考級豈不是太虧了!
  • 女孩子適不適合上樂高課?
    提到樂高課,很多家長會進入一個誤區:認為樂高課側重孩子的動手能力,更適合男孩子學習,女孩子可以不用學。其實,樂高課程的意義並不在於孩子搭建了什麼,而是通過搭建過程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當然,如果非要做個比較的話,我倒認為女孩兒更應該學習樂高。
  • 學音樂的門檻與天賦無關,但這幾類人卻永遠學不好!
    看一個人適不適合學音樂,能不能學好音樂,並不是看他的音樂天賦有多高,先天條件有多好。其實學音樂的門檻並不高,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條件,以下這幾種類型的人,音樂學不好,其他事情也肯定難做好!只有端正了學習態度,才能學有所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隨性狀態,永遠無法進步。不願付出的人想學琴,但又不想買琴;想要孩子學得好,又捨不得花錢請資歷深、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想要進步快,但又不想花時間練琴的這類不願意付出的人,最好不要有學音樂的打算。
  • 沒有這天賦,還是不要浪費時間了,音樂挑人
    現在的歌手滿大街都是,只要能哼哼幾句,網絡上到處都是自己的翻唱的歌曲,但是想紅的你就沒有機會,其實唱歌這種事情,需要天賦,如果沒有天賦真就不要浪費時間了,音樂很挑人。這些歌手也是能夠在音樂界火的最近的歌手,因為他們不僅有才華,還能自己創作。最近李榮浩就有新歌上線,《麻雀》這首歌很好聽,但是開頭更驚豔,這首歌可以完全說是由李榮浩一個人完成的,他的從作詞作曲到最後的錄製,看完讓網友不僅感嘆,這是一個人就可以頂得上一個團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