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地理蹊傾情首發編輯整理製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新啟程,新思路。地理蹊不搬運題目,而是分析題目中的解題思路與知識含義。期待您在留言欄內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方法,以共同交流。歡迎關注「地理蹊」公眾號,並用微信手機或PC版瀏覽。
「從新的動向看,印度政府非常可能加快升級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基地建設,以便在發生衝突時,能夠控制印度洋海域特別是馬六甲海峽與印度之間的海上通道,這和印度的『東進外交』也是一致的」。(來源:微信公眾號「防務指南」)
中印陸地邊界衝突頻發,引發世界的關注,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加緊海上軍事基地建設,提升印度海軍威懾力。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作為印度在印度洋上極具戰略意義的「飛地」,很可能成為印度洋上的一艘「新型航母」,使得印度具有對抗中國、控制孟加拉灣乃至整個印度洋北部航線的實力。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於什麼位置?從地理學科角度看其戰略意義體現在何處?印度對其的建設會對我國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是印度聯邦的海外聯合屬地,是安達曼群島、十度海峽和尼科巴群島的統稱,處於孟加拉灣與緬甸海之間,緬甸以南,距離印度大陸800公裡。整個安達曼群島,南北長約350公裡,東西跨度60公裡,總面積為6408平方公裡。由於馬六甲海峽是繁忙水道,且海峽有很多寬度狹小處。19世紀時,馬六甲海峽就是一個海盜猖獗的海峽。海盜盜劫來往的商船。
現代在馬六甲海峽發生的海盜事件,從1994年的25宗增加到2000年的220宗。而在2003年則發生了150宗,佔世界海盜事件的三分之一。
由於馬六甲海峽寬度最窄處只有37千米,而其深度只有25米。很多專家擔心若恐怖分子將一些船隻弄沉在這些地區,就會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損失。
由於印尼常發生森林大火,有些印尼土著部落又有燒森林進行火耕的傳統,因此馬六甲海峽常出現煙霧,影響了航行安全,有時候可見度只剩下200米。
馬六甲海峽海底平坦,多為泥沙質,而且水流平緩,容易淤積泥沙,所以水下有數量不少的淺灘與沙洲。巨大的郵輪擱淺事故時有發生。有學者預計,由於兩岸泥沙迅速淤填,在一千年後,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可能相接,馬六甲海峽會消失。
面對印度可能存在的藉助安達曼-尼科巴群島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以及馬六甲海峽本身就存在的種種問題,中國近年來做出了種種有益的探索,為保證中國能源安全等增添了一層保障。視頻:要切斷馬六甲航線,印度對我國有戰略優勢?隨手就是三個破解方案除了視頻中的瓜達爾港、北冰洋航線和「一帶一路」的建設以外,中緬油氣管道、中巴鐵路和南沙建設也是中國保障自身安全的一部分措施。中緬油氣管道的油氣線起點皎漂港位於緬甸皎漂經濟特區的馬德島,日輸油能力為40萬桶,這相當於中國日石油進口總量的5%。有助於彌補馬六甲海峽的不足。
中巴鐵路從瓜德爾港運輸波斯灣石油,雖然數量有限,但也有助於改善能源運輸通道少的情況。
南沙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的建設,有利於中國力量快速投送到馬六甲海峽附近,防備海盜或恐怖主義,有助於馬六甲海峽和南海的國際航運的保護。
課 後 練 習
吉林省輝煌聯盟九校2020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41.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印度東北部某水稻種植區多年降水量(單位:mm)資料和印度圖材料二:茶樹喜溫暖,好雨霧,怕積澇,耐酸怯鹼。印度人有飯後喝奶茶的習慣,用產於印度東北喜馬拉雅山麓阿薩姆溪谷坡地一帶的阿薩姆紅茶與牛奶配合製成的奶茶在印度最受歡迎。圖中M地為阿薩姆紅茶產區,當茶價大幅上漲時,單一性茶園快速湧現,同時出現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未經科學規劃,見山就開,見樹就砍,物種單一,導致茶園自然調控功能遭受破壞,抵禦病蟲害能力降低,化肥、農殘,品質下降等的「成長的煩惱」。於是當地茶農便在茶園裡套種了不同樹木來解決這種煩惱。(1)從表中數據歸納印度東北部水稻種植區降水的特點。(6分)
(2)簡述M地適宜種植阿薩姆紅茶的有利自然區位條件。(6分)
(3)簡要分析農民在茶園裡套種不同樹木的作用。(6分)
(4)中國與印度都盛產茶葉,近年一到春茶上市,一邊是(浙江)龍井、(河南)信陽毛尖等品牌茶葉屢屢爆出每斤10萬元以上的高價,而另一邊則是廣大茶農入不敷出。試對我國茶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8分)
解析及答案:
(1)解析:
根據表格的數據,我們可知,當地降水量較多,降水季節變化大(夏半年多,冬半年少),降水年際變化大。
答案:
降水量較多;降水季節變化大(或夏季多,其它季節少);降水年際變化大。
(2)解析:
當地紅茶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可以從茶葉的生長習性出發。根據圖表數據及所學知識,我們可知當地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終年溫度較高,降水豐沛,雨霧天氣多(溼度大,適宜茶葉生長)。當地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坡地易於排水;茶樹喜酸,當地多酸性土壤,利於茶樹生長。
答案:
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且雨霧天氣多;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坡地多,地表不易積水;多酸性土壤,利於茶樹生長。
(3)解析:
採用套種的耕作方式,說明農民有利可圖,具體可以從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出發。套種樹木作用:套種其他樹木,可以增加生態複雜性,提高抵禦病蟲害能力、提高生態調控能力及調節小區域氣候。此外,多樹木可以鞏固水土,維護生態環境。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套種不僅能提升茶葉品質,也能增加收入(含其他樹木生產收入)。
答案:
套種樹木作用:提高自然調控能力、調節小區域氣候;有利於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提高抵禦病蟲害能力;提升茶葉品質、增加收入。
(4)解析:
某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從科技、生態、品牌、產業鏈等角度出發。諸如,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優良品種,提高茶葉的質與量;平時注重品牌建設,依靠大品牌效益,延長茶葉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此外,還可以發展特色旅遊業,增加額外收入。
答案: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優質品種,減少病蟲害)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培育更多的優質品牌,平抑名牌價格;發展以茶葉為原料的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茶葉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開展採茶、品茶、炒茶等旅遊服務業,提高茶農收入等。
— 往期精彩—
圖片及部分搜索資料均來源網絡(侵刪)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三十
編校 | 鍾瑩、曾思睿
審核 | 利之王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