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佛慈製藥:抗擊疫情衝在前 揚帆出海的中藥企業
佛慈製藥(002644)這家位於甘肅蘭州的中藥企業,在本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一直走在前列。佛慈製藥從組織員工放棄春節休假加班加點開展生產做起,組織了大量的藥品供應,佛慈製藥還組織向抗疫一線贈送贈括安宮牛黃丸、防風通聖丸、藿香正氣丸等四版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藥品及板藍根顆粒、銀翹解毒丸、消毒酒精等藥品物資,直至3月6日,佛慈製藥的口罩生產線正式開機運行,第一批醫用口罩正式下線,經過滅菌解析檢驗合格後將投放市場。
捐贈藥品到抗疫一線 佛慈在行動
根據甘肅上市公司協會提供的材料,本次抗擊疫情期間,佛慈製藥組織員工放棄春節休假加班加點開展生產,保證市場藥品供應不斷貨、不漲價;積極申請相關批文,投身於防疫藥品和消毒用品的生產工作;捐贈包括安宮牛黃丸、防風通聖丸、藿香正氣丸等四版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藥品及板藍根顆粒、銀翹解毒丸、消毒酒精等藥品物資,曾向甘肅省紅十字會捐贈物資價值110萬元、向蘭州市紅十字會捐贈物資價值103萬元。
佛慈製藥旗下的「佛慈」品牌1929年創建於上海,愛國實業家玉慧觀、鄭平叔等人「惜吾國科學之落後,中藥遭天演之淘汰」,立志「科學提煉改良國藥」,取「我佛慈悲,藥物可普救眾生」之意,命名「佛慈」廠名,取「佛光普照」之意,命名「佛光」商標,在上海閘北區同濟路164號創建了「上海佛慈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首創中藥濃縮丸劑型,開創了中藥工業化的先河。1956年,為支援大西北建設,利用甘肅豐富的藥材資源,由滬遷蘭發展。
佛慈製藥的目前主營業務為中成藥、配方顆粒及大健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中藥材種植及銷售,中藥飲片加工及銷售。公司在中成藥生產方面擁有深厚的技術積澱,並堅持繼承與創新並重。公司現有藥品生產批准文號467個,常年生產濃縮丸、大蜜丸、片劑、顆粒劑、膠囊劑、膠劑等11種劑型的110多種產品,擁有參茸固本還少丸、定眩丸、竹葉椒片、二益丸、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等10個全國獨家產品。為盤活公司閒置資源,公司2019年投資設立蘭州佛慈科創有限公司,選擇戰略合作夥伴聯合投資,充分利用產能優勢提升市場佔有率。
佛慈製藥目前有215個品規產品進入2019年醫保目錄,其中包括獨家品種舒肝消積丸和特色產品濟生橘核丸。目前銷量較大的產品有六味地黃丸、逍遙丸、香砂養胃丸、補中益氣丸等中藥濃縮丸產品,其中銷售過億產品為六味地黃丸,獨家品種中銷量較大、競爭力較強的產品為參茸固本還少丸、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消痔丸。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將圍繞10個獨家產品和公司的優勢品種開展大品種培育,不斷提升公司市場競爭率。
生產口罩,佛慈產品揚帆出海
到3月底,佛慈製藥約有10條口罩生產線完成安裝投產。3月初,佛慈製藥的口罩生產線正式開機運行,第一批醫用口罩正式下線,經過滅菌解析檢驗合格後將投放市場。佛慈製藥全面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到第一批醫用口罩正式下線,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自疫情暴發以來,口罩等醫用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積極響應政府應對疫情防控所需,緩解疫情防控物資供給壓力,2月6日,佛慈製藥發布公告稱,在中成藥、西藥、中藥飲片及包裝品的生產、批發零售等業務的基礎上,新增「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口罩、防護服等生產和銷售」。2月13日,佛慈製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1500萬元建設口罩、防護服生產線。2月21日,佛慈製藥的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增加經營範圍暨修訂的議案》。與此同時,佛慈製藥全面開展資質辦理、設備採購、原材料供應、場地淨化等準備工作,並派技術人員學習設備的組裝、調試和操作。3月5日,第一臺口罩生產線運抵蘭州新區佛慈製藥科技工業園,技術人員連夜安裝調試。3月6日,口罩生產設備完成調試並開機運行,佛慈製藥第一批醫用口罩正式下線。
佛慈製藥曾對媒體表示,2020年3月初佛慈製藥建成的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每天可生產20萬隻口罩。佛慈製藥表示,公司其他口罩生產線正在建設當中,預計3月底一共可建成3條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3條N95口罩生產線。
根據佛慈製藥提供的材料稱,在91年的漫長發展中,佛慈製藥以選材道地、工藝精良、療效確切獲得了市場的普遍認同。「佛慈」是國家商務部首批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佛慈」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佛慈」品牌在國內外具有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廣泛的影響力,佛慈產品已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巴西、香港等28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國外認證數、海外商標註冊數、出口覆蓋面、出口品種數長期位居同行業前列,多年來連續名列中國中成藥出口企業十強。公司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充分發揮子公司蘭州佛慈國際商務公司和香港佛慈的平臺作用,加強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大力開拓國際藥品、保健品、中藥提取物市場,積極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實現國際市場新突破。
(責任編輯:DF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