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入住率較低的老年公寓,房間裡顯得很冷清
近年來南京市老年公寓的建設頗為火熱,一家家民營老年公寓接連投入使用。這些老年公寓運營情況如何,真的是「一床難求」嗎?現代快報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多所老年公寓面臨床位出租率不足的問題,只能艱難維持。
其實很多老年人不是不想進養老院,普通民營養老院一個月也要2000元左右的費用,高檔老年公寓則要四五千元,對不少老人來說,入院難啊。
一方面,入住率低
普通老年公寓入住率低
運營艱難
下關郭家山孫家窪路有一家「金色夕陽」老年公寓,該公寓2011年8月份開業,屬於中等檔次。
負責人邵紅梅介紹,她是去年10月份剛剛接手的,此前的投資人許先生已經撤出了。撤出的原因,就是入住率不足,運營艱難。
目前該公寓168張床位,入住46人。邵院長說,房子是租的,2000平米的面積,一年房租就要60萬。目前入住的老人一個月的費用平均不到2000元,包括了床位費、餐費和護理費,最貴的也就2800元左右,屬於全護,即一名護工照顧一名老人。
按一個人2000元計算,每個人每年也就是24000元,46個人也就是110萬左右。「房租、水電、餐飲加上10多個護工的工資,這筆錢顯然是不夠的。」邵女士稱,至少入住率達到一半,養老院才有望達到收支平衡。「大家都說養老是朝陽產業,但實際狀況,只有進入這個行業的才清楚。」邵女士說。
老年公寓投資似乎出現了「圍城」現象。在下關伍佰村路1號,2012年6月份新開了一家幸福天地老年公寓,而在附近的五塘新村1號,有一家開了13年的幕府康復護理院。護理院人員稱,「幸福天地」給他們帶來了競爭壓力,以前他們40張床位不夠住,但「幸福天地」位於路口,比他們交通方便,導致人員流失,他們現在只有31位老人了。
但「幸福天地」也好不到哪裡去,該公寓140張床位,目前也只入住30人。其費用其實也不算太高,最貴的2500元一個月,能自理的每個月1500元左右。對於目前的處境,工作人員苦笑,「老闆投資了幾百萬,現在都急得到網上發帖了。」
高檔老年公寓收費高
入住率更低
僑馨人家老年公寓位於清涼門大街上,2012年1月1日正式開業,該公寓此前做了很多宣傳,定位於高端的老年公寓。
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趕到該公寓,正好遇到了家住附近的劉奶奶也來諮詢。她和老伴都75歲,老伴中風,護工最近又辭職了,想住到老年公寓。「最低入住一個月,長的可以4年。」工作人員拿出的價目表上顯示,如果一次性支付一年的入住費用,就可以打八五折。
該公寓雙人間一個床位的價格一般在2500元以上,三人間一個床位的價格在2000元左右。部分朝北的房間一個床位費1450元。所有價格都不包括餐費和水電費及護理費。劉奶奶算了一筆帳,按照朝陽的雙人間2850元一個床位,夫妻2人就要5000多元了。
而「僑馨人家」目前只接受能自理的老人。像劉奶奶這種情況,公寓可以讓其自帶護工,但是護工一個月工資加夥食至少也要兩千多元。「本來打算把房子租掉,但是租金看來只夠付護工的工資了。」
僑馨人家有460張床位,記者從鼓樓區民政局獲悉,目前「僑馨人家」只入住了20多人。
「主要是定位比較高,一般老年人還無法承受。」民政局人員稱,以前僑馨人家定位於為老人提供管家式服務,入住的老人需要一次性購買一個房間5年到20年不等的租賃權,得支付數十萬元。後來投資人發現這條路走不通,剛剛開始轉型為可以提供短租服務,但醫療服務尚未跟上。
另一方面,養老需求很大
老人住老年公寓
圖的是有安全保障
下關區建寧路街道濱江花園社區有人口4606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1200人,80歲以上的131人,老年人人數已經超過了25%,其中還有五位獨居老人,不過目前都是在家裡養老,社區對獨居老人提供每周一次家政服務,上門搞衛生或者聊天。
「住老年公寓,至少安全上有保障,有專人護理。」在金色夕陽養老院,76歲的曹奶奶表示挺適應,她原來住湖南路,是微分電機廠的退休職工,唯一一個女兒嫁到了西安。「以前住家裡,一個人晚上害怕,出門一把鎖,進門一個人。」而住到了養老院一年多,她感覺至少吃飯和洗衣服的問題解決了。
在下關五塘新村1號「幕府康復護理院」,79歲的褚大爺一年多前來到了這裡,其實褚大爺家離得很近,走路幾分鐘就到了。
褚大爺動過大手術,「老伴身體也不好,不過能自理,她住家裡,我住這兒,想回家就回去。」褚大爺有好幾個子女,但都忙於工作,他們老兩口也早就單獨住了。不過褚大爺到了養老院後,子女們也經常抽空來看看他。
條件好的老人
在家請保姆或跟子女住
濱江花園社區裡也有一所民營養老院,「進去之後感覺味道怪怪的。」社區工作人員說,本社區的老人,稍微條件好的就會到外面找更好的養老院,有些老人則是在家請個保姆,或者跟子女住。
該社區的嚴先生父母目前也住在養老院,「之前是在下關一家普通養老院,可是那裡條件不好,活動場所小,死氣沉沉的。」住了一段時間,嚴先生總是要從家裡做好吃的帶過去,因為養老院夥食太差。無奈,他給父母又重新換了一家養老院,但目前也不是很滿意。
劉奶奶曾經到位於河西清河路附近的江蘇省老年公寓去過,那裡的價格更高。該公寓投資4億多元,佔地100畝,有3幢高層,3幢多層老年公寓,還有別墅式大戶型,總床位800多張。不過開業半年多了,目前該公寓入住100多人,暫時只開放了一半面積。
其入住價格,最低的也要三四千元一個月。據介紹,有一位老人,以150萬元賣了房子,依靠每年五萬多元的銀行利息支付老年公寓的費用。
「要找好的養老院是不容易。」社區人員了解到,養老院價格適中的環境各方面都比較差,環境好的價格又太貴。
據下關區民政局老齡辦鄭科長介紹,目前下關區老齡化率是20%,高於全市的16%。不過目前該區老年公寓總的入住率也只是50%多一點。
老年人普遍的是觀念還沒有轉變。養老院接收的很大一部分是只能半自理,或已經臥床的。有些老人是遇到拆遷才搬過來。很多老年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每個月付多少錢,都是子女代付。「老人心疼錢,知道了估計不少人還會跑回家。」邵紅梅院長說。
鄭科長表示,下關平均退休工資也就一兩千元,民營老年公寓的價格,對於一般老人來說還是有點難以承受。據了解,對於民營養老院,南京市的政策是除了開業第一年給予一張床位3000元的補助外,以後按每個老人每月補助80元,算到一個養老院頭上,也就是一年幾萬元。
網友聲音
@SINCE-1978: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好地段、高配置低廉的價格,已經成為另一種特供,沒關係,永遠排不上。更重要的是,物廉價美擾亂了市場定價,民營高投入單價自然高,門庭冷落。
@御翔天下客:入養老院難將成為繼上學難、看病難、行路難後新的社會問題?
@支點雜誌:無論是條件完備的公立養老院,還是為「入住率」掙扎於盈虧線邊緣的中小民營養老院,抑或財資雄厚的大型養老產業集團,養老機構與政府的定位責任之別、生存與發展之問仍舊困擾著這個行業。而背後一個更核心的議題是:在一個公益情懷還未成熟的社會,如何讓生命更有尊嚴地度過晚年?
政府部門回應
走高端路子
條件還不成熟
鼓樓區民政局老齡辦的繆科長認為,養老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自助養老,幾個合得來的老人住到一起,找一到兩個護理員,這樣也很好,費用分攤。另外還可以異地頤養,可以去旅遊勝地的療養院住幾個月再回來。目前走高端的路子,條件其實還不成熟,「還沒到錦上添花的階段,現在還應該是雪中送炭。」
「住得起高檔養老院的,如果能自理,不一定願意去住了,自己有房子,子女可以請鐘點工。只有子女無法照顧,又有一些疾病的,才考慮住養老院,但很多也不能滿足醫療需求。」下關民政局鄭科長表示。
據了解,目前公辦養老院是最火爆的,繆科長介紹,鼓樓區社會福利院位於三牌樓,有123張床位,包括所有費用在內,一個老人一個月收費1500元左右,比起民營的要便宜不少。這個養老院常年住滿。
「主要是政府辦的,老人們覺得有保障,條件也比較好。」繆科長說,公辦福利院的收費是物價局核准的,多年也沒有漲過。這其中有成本因素,公辦福利院有自己的房子,主要管理人員有編制,領取財政工資。
政府將設
專項補貼資金
據了解,目前南京市老齡化率是16%,對於老年公寓的生存困境和老年人養老需求之間的反差,繆科長認為,目前很多老年人即使有支付能力,也不願意入住養老院,觀念上的轉變尚需時日。
他認為,其實老人完全可以「以房養老」,可以把房子租出去或者抵押、出售等,用這筆錢來作為養老的資金。此外,市區養老院很難有寬敞的場所,郊區養老院反而好一些,城裡老人能去郊區養老也是不錯的,不過配套方面肯定還需要加強。
據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全市每個區至少有一家公辦養老機構,全市也在大力建設社區養老中心,推進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連接,同時將和衛生系統、社會組織協調,讓護理專業的社會組織進入社區。對民營養老院,目前在政策上,政府除給予養老機構一次性補貼外,還將設立專門補貼資金鼓勵養老機構更新設備,提高服務質量。(孫玉春)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