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重大意義與重點方向

2020-12-27 人民論壇網

摘 要:國家行政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彰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目標,全面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必須緊密圍繞聚焦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政府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國家行政體系建設的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國家行政體系 治理效能 制度建設 體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國家行政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彰顯國家治理能力、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進程逐漸加快,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效能,使「國家行政體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提出,為全面加強政府建設、完善國家行政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一步明確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重大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重要時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然而,要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必須深刻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新特點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把國家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各領域各方面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和完善國家行政體系建設,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必然以政府治理體系和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基礎。而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要求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和管理體制。國家行政體制的不斷完善,有利於進一步健全國家制度體系,提升制度執行能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從而有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國家行政體系作為實現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十四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需要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特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這一進程中,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的衝擊。因此,堅持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面加強政府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家行政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才能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有效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

深入理解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豐富內涵

國家行政體系作為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具有系統協調性、結構統一性、動態調整性、法治導向性等突出特徵。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豐富內涵,是提升國家治理效能、推進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礎。

國家行政體系具有系統協調性,是組織機構和政府職能的有機統一。機構職能優化協調在完善國家行政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政府職能轉變進程不斷加快,行政組織機構經過多輪改革也相應調整優化,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主體框架已經初步建立,但在實踐運行層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十四五」時期,要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堅持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國家行政體系,堅決破除制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有效實現組織機構和政府職能的有機統一。

國家行政體系具有結構統一性,是橫向部門和縱向層級的有機整體。政府部門和層級間協調配合是否密切,事關國家行政體系的高效順暢運轉。「十四五」規劃在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目標中明確提出完善國家行政體系,具有很強的實踐針對性,要堅持著眼提升政府整體效能,健全政府部門間和各層級間協調配合機制,完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顧全大局、協調配合的政府工作新格局,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層級管理優勢,強化政策協調,注重協同推進,確保國家行政體系中橫向部門和縱向層級的有機統一。

國家行政體系具有動態調整性,是對不同階段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回應。國家行政體系的服務特徵和工具屬性,決定了國家行政體系的結構和功能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適應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動態變化過程。完善國家行政體系,一個重要目的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根據外部條件變化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有機結合起來,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國家行政體系具有明確的法治導向性,是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只有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重要體現。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是現代國家行政體系運行的基本特徵,在「十四五」時期,推進國家行政體系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法治導向,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重點與方向

「十四五」規劃為中國未來發展擘畫出宏偉藍圖,而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聚焦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這對政府治理能力和國家行政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加強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應當成為當前階段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的重點任務。這既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客觀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和更加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堅持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改進治理方式,使政府治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在國家行政體系建設中,要注重解決體制性的深層次障礙和結構性矛盾,統籌體制改革和制度運行的關係,注重各領域、各層級改革的整體配套和協調推進,全面推動政府轉變治理理念、依法行使權力、創新行政方式、優化行政流程的內在統一和相互銜接,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切實把制度優勢通過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具體而言,堅持把系統集成和協同高效作為國家行政體系建設的重點,就是要把著力點放在推進國家行政體系的優化協同高效上,將深化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推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理順職責關係,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進一步完善行政體制,健全政府部門和層級間協調配合機制,充分發揮地方和基層政府的積極性,不斷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提升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推動國家行政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政府治理效能得到全面提升。「十四五」期間,優化完善國家行政體系應著重推進以下工作。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國家行政體系建設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就要求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現象,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充實完善政府服務,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可及性。優化政務服務方式,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創業辦事環境,使行政效率和政府公信力明顯提升。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國家行政體系建設要緊密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序展開,抓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這個關鍵,深化「放管服」改革,尊重市場經濟內在運行規律,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以簡政放權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經濟活動的直接幹預,探索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同時要繼續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有效彌補市場失靈,以「放管結合」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聚焦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建設職責清晰、運轉有效、充滿活力的政府治理體系。高質量發展的實質,就是追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而高質量發展需要高質量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效能作為支撐。國家治理效能的提升,必須以加強國家行政體系的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這就要求進一步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優化政府職責體系和組織結構,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在當前國家行政體系建設中,重點是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後評價制度,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行政管理研究室主任;本文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科研規劃項目「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ZDGH014)階段性成果】

責編:李金澍 / 李 懿

聲明:本文為《國家治理》周刊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復國家治理周刊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肖捷:完善國家行政體系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原題: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作出重要部署,為全面加強政府建設、完善國家行政體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 司法部副部長: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完善司法行政制度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健全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體制機制」,明確了優化司法職權配置的目標和任務,抓住了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關鍵,突出了保障公正司法的重點。
  • 完善政府職能體系機構體系法治體系運行體系
    本文從完善政府職能、優化政府機構、健全政府法治、創新政府運行等方面對完善國家行政體系、不斷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行深入分析。與在此之前的有關提法相比,「國家行政體系」是一個新的提法。那麼,什麼是國家行政體系?國家行政體系的基本內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如何通過完善國家行政體系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 許耀桐|五中全會提出「國家行政體系」概念的豐富內涵和深遠意旨
    近日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更加完善的「國家行政體系」,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開拓了新的前進道路。如何理解和把握「國家行政體系」這一概念?國家行政體系的發展、健全和完善,對於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有什麼重要意義?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一級教授許耀桐對此進行了深入解讀。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把握國內外形勢變化以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全面闡述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體制,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的總體要求,並將其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當中,旨在讓政府更好承擔重大職責,按照黨和國家決策部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為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 完善法治政府體系建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二是完善清單動態管理。動態調整並嚴格執行權責清單、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及時更新調整權力運行流程圖,並按要求公示。三是切實加強市場監管。加快清理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常態化,建成全省統一、資源共享的「雙隨機、一公開」行政執法信息化平臺。四是不斷優化公共服務。全省統一的電子交易平臺及電子監督平臺建成並上線運行。
  •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 優化營商環境的特殊意義
    無論從底線思維還是戰略思維角度衡量,優化營商環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優化營商環境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
  • 北京大學「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意義重大而深遠,學校黨委和行政高度重視對四中全會精神的研究和闡釋工作,在校長辦公會上專門聽取有關進展的報告,對本次專項的申報動員和組織工作進行了深入部署並積極推進落實。「四中全會專項」是國家社科基金規模最大的一次重大專項,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設立100個選題,最終評選出109項立項課題。本次專項共有來自全校13家單位的33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申報,其中9項獲得立項,立項率27.3 %。
  • 張佔斌:「十四五」期間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意義與重點任務
    無論從底線思維還是戰略思維角度衡量,優化營商環境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優化營商環境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完善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效能的需要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背景下,為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 國家行政學院「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
    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學的學科地位,把政府經濟學建設為重點學科,著重建設公共行政學、行政法學、公共政策學、政治學、領導科學、社會管理學和文化管理學,積極發展應急管理、電子政務等新興學科,形成充分體現學院發展方向、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適應性強的學科體系。充分發揮教研部門在學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制定學科發展規劃。發揮學科帶頭人作用,加強學科梯隊建設,充實力量,完善結構。
  • 完善疾控體系,織密健康「防護網」
    、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平戰結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健全完善「六大制度體系」全面推動公安黨建融合發展
    ●要營造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堅決維護制度良好氛圍,為履行好新時代首都公安職責使命提供堅強保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全面回答了在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麼、完善和發展什麼」這個重大政治問題,對新時代的制度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
  • 綜合消息:中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意義重大——國際社會積極...
    國際社會認為,中國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將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水平,對中國乃至世界意義重大。世界衛生組織負責全民健康覆蓋及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疾病事務的助理總幹事任明輝指出,習近平主席從體制機制、立法角度等提出加強中國重大疫情防控能力令人振奮,顯示中國在防控傳染病方面力求以法律形式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對中國乃至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 胡怡建: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的重大意義
    胡怡建、李萬甫等財稅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改革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是順應時代要求的重大變革,有利於更好發揮稅收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教授胡怡建表示:「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順應新時代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機構設置、提高運行效率,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稅收治理體系要求而進行的稅收徵管體制的重要變革。」胡怡建認為,看待這場改革的歷史意義,需要宏觀、微觀兩個視角,歷史、現實兩個角度。
  • 一、充分認識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領導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的第一位原則和根本政治保證,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落實這一要求,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領導的重大意義,從體制機制上保證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集中統一領導,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 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招標公告
    四、招標數量和資助強度本次重大項目招標共確定105個課題研究方向,每個研究方向原則上確立1至2項中標課題;資助經費根據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確定,一般每項60-80萬元。六、投標課題要求1.本公告發布的招標選題為研究方向和範圍(附後),投標者要據此設計具體題目。題目設計要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問題導向,體現有限研究目標,突出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特別是子課題設計不能大而全,要聚焦關鍵問題,體現針對性。子課題數量一般不得超過5個。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11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焦洪昌教授主持的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開題論證會在京召開。他表示,「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課題是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課題,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課題組要認真聽取與會專家意見,紮實推進研究工作,取得高質量研究成果。
  • 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第一部綜合性行政法規出爐——法治是最好的營...
    但一直以來還缺少一部專門優化營商環境的法規,《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出臺剛好填補了這一立法空白,在我國營商環境建設制度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優化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新形勢新發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需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 乳製品產品結構調整、優化的重點與方向
    乳製品結構調整、品種優化已是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01 乳粉應以成人粉為主攻方向   近十年來,我國原料奶收購價格一直處於高位運行。2009年5月,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為2.37元/千克,2019年8月份為3.67元/千克,增長了54.9%,比國外高出三分之一以上,個別地區甚至高出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