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線教育遇上「蘋果稅」:利潤再被削減?

2020-12-16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多知網」(ID:duozhiwang),作者 王上,36氪經授權發布。

天下苦「蘋果稅」久矣,而今,在線教育機構和醫療企業均未逃脫。近日,K12在線教育產品跟誰學APP因未滿足蘋果公司蘋果IAP(In-App Purchase)支付規定慘遭下架。

「蘋果稅」是指從 2008 年 7 月上線伊始,蘋果手機 iOS 應用商店 App Store 便對開發者收取 30% 的流水。兩年前,蘋果公司更新了《App 審核指南》,規定了應用內所有訂閱、遊戲幣、付費內容、解鎖等產生的支付必須通過 IAP 完成,即蘋果平臺要收取 30% 的服務費。

本是一項由來已久的規則,此次波及教育行業盈利的在線教育機構跟誰學更是引發關注,多知網也調研了早幼教、K12、成人教育領域的十餘家在線教育機構,他們透露了對「蘋果稅」的處置方案。

「蘋果稅」趨嚴,不守規則就被下架

蘋果IAP,特指蘋果App Store的應用內購買,是蘋果為App內購買虛擬商品或服務提供的一套交易系統,開發者不得違反,否則不予上架。

根據蘋果規則,一般是提供虛擬產品的會繳「蘋果稅」,比如遊戲、直播、資訊服務等,而提供實物的交易不會繳,比如淘寶這種賣實體物件為主的產品。

另外,蘋果規則也有一些特殊條例,比如,用戶在App內購買一個功能,而這個功能需要和一個實體商品結合起來使用,這種情況下,允許使用IAP之外的方式來支付,但前提是仍然需要提供IAP購買的選項。

對應到教育行業,在線賣直播課程蘋果公司會抽成,賣書和課本則不會被抽成,打包賣「直播課+教材」可能也不會被抽成。

跟誰學APP作為提供K12直播的在線教育產品,沒有按蘋果公司規則在IAP系統內完成,而是直接用了第三方支付系統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被蘋果發現,因此遭到下架。

這個案例並不是個例,每年都有不計其數的產品因IAP不合規被App Store下架。

此前,全球很多開發者和個人對「蘋果稅」表達不滿,但蘋果公司表示,稱這部分費用被其巨大的運營開支所抵消;能通過這種方式提供消費者保護指導,保證和審查流程等等。

也有開發者和個人因此訴訟蘋果壟斷,對於指控,蘋果公司認為自己並沒有構成壟斷,因為抽成是向開發者收取的,而APP的價格是由開發者自己定的,這對開發者而言是自由的,蘋果只是應用開發者的代理。過去的訴訟案,蘋果有輸有贏,博弈仍在繼續。

此次,跟誰學APP新版本具體上架時間將另行通知。據知情人士向多知網透露,App Store審核流程複雜且進度較慢。

支付環節影響用戶體驗和公司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IAP系統有分成僅是其一,支付體驗和退費流程都不如微信和支付寶。

對於教育公司而言,支付和課程環節是否能打通、是否能使用當下最利於用戶操作的支付方式(比如微信和支付寶)直接影響用戶的體驗。

如果還在蘋果的體系內,那麼就不能避免「蘋果稅」。

有開發者表示:「使用的平臺服務,對平臺支付服務費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這部分成本也是目前線上產品應該且必須承擔的成本。實際上,即使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有對應的平臺成本。」

但是,加上這一部分成本會影響公司的利潤。

對於App Store的下架,跟誰學則把這部分成本轉移給蘋果用戶,跟誰學在《關於跟誰學iOS客戶端短暫下架的聲明及臨時解決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表示「我們不得不被迫提價30%來維持我們微薄的利潤」。

也就是說,跟誰學針對蘋果用戶的支付費用會上升,而Android(安卓)用戶將保持不變。

根據跟誰學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淨收入為3.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13.4%;淨利潤為1637萬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淨虧損41萬元人民幣。

作為一家盈利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漲勢喜人,而為「維持利潤」,跟誰學採用了對蘋果用戶提價。

對於在線教育公司而言,接入蘋果IAP支付,就需要在用戶體驗和利潤中間取得平衡。

在線教育機構如何拆解「蘋果稅」難題

實際上,面對「蘋果稅」,不同的公司應對策略不同。

1)接入蘋果IAP,30%費用自己承擔或者轉接給用戶

有的機構會自己承擔蘋果30%費用,iOS和Android同等價格保持一致;也有機構是像跟誰學一樣,30%費用蘋果用戶自己承擔,iOS和Android價格不同,iOS會略高一些。

2)不設APP端支付入口,或者鼓勵跨平臺支付

有開發者一開始就把付費接口放在了PC官網或者微信公眾號或者微信小程序或者其他渠道,比如一些在線1對1公司是合同制,籤完合同就會確定支付渠道,不一定會把支付接口放在APP裡面。

也有公司會引導用戶通過PC官網、Android客戶端或移動官網進行購買,此次跟誰學在《方案》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多知網獲悉,大部分情況下,內容類的APP跨平臺支付都是被允許的。但是,也有開發者提到,跨平臺購買也具有不確定性。

有在線教育機構表示:「公司APP最初允許用戶在Web端購買付費課程後在iOS端觀看,最後被App Store拒絕,蘋果說是因為不屬於內容範疇。」也就是說跨平臺支付有時候並不能成立,具體得看審核人員。

3)打包賣「直播+教材」的方式

有機構通過用「直播+教材」這種虛擬和實物捆綁的形式來解鎖IAP支付,這樣就不會被抽成了,但是熟悉蘋果規則的人士認為這種也需要蘋果公司去判斷。

4)用引導方式或者技術手段繞過IAP

也有機構會想辦法繞過IAP,比如引導用戶到用戶群掃碼支付;引導用戶在微信公眾號內獲取客服幫助,從而讓用戶用微信充值。

還有的機構希望利用技術手段逃避IAP,比如通過後臺開關控制在某些時間開啟第三方支付……

但是,擦邊球的行為一旦被發現將會被下架,有的甚至會被拉入黑名單,永久下架。這關乎教育機構的生存問題。如果被短暫下架,還需要重新審核,這也需要時間,或將錯過用戶增長周期。

看到蘋果公司對在線教育機構和醫療企業出手,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App Store的審核將會日趨嚴格,不合規的APP被下架的案例將會增多。

各種繞開IAP的手段沒有一個萬全之策,老老實實向蘋果公司交稅最保險。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機構的利潤可能會受到影響,投資人和創業公司都在感嘆:「創業維艱,在線教育創業公司尤其如此。」

相關焦點

  • 蘋果對在線教育「徵稅」,抽成30%從業者「壓力山大」
    近日,蘋果公司把在線教育企業納入「蘋果稅」的範疇,要求iOS平臺內的在線教育app將其課程視為IAP(In-App Purchase,應用內購買)內容,蘋果需要從中抽取30%的課程費用。自2008年7月開始,蘋果App Store便對開發者收取30%的流水,此舉被業內人士稱為「蘋果稅」。
  • "蘋果稅"遭群起攻之 庫克自辯"收費不高"
    原標題:「收費不高」 庫克自辯蘋果稅   「蘋果的佣金與大多數競爭對手收取的佣金處於同一水平或更低,沒有佔據市場份額的主導地位。」7月29日,蘋果公司CEO庫克的聽證會證詞上如此寫道。
  • 蘋果稅是什麼意思 蘋果公司取消"蘋果稅"原因始末
    在這些不利的局面下,蘋果最終放棄這種霸道作風,而選擇向中國網際網路行業妥協也就順理成章,畢竟對於它來說銷售更多iPhone獲得更多市場份額和利潤才是最重要的事情,iPhone佔蘋果營收的近七成,提供了其大部分利潤來源。
  • 壟斷「黑帳本」再添一筆!「蘋果稅」尚未解決 「安卓稅」已在路上
    因為30%的「蘋果稅」被群起而攻之,蘋果剛剛選擇暫時讓步,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谷歌突然入局,加入了徵收「買路錢」的隊伍。應用開發商仿佛被「自己人」捅了一刀,「蘋果稅」尚未完全解決,「安卓稅」卻已在路上。這意味著,此前的應用者聯盟所做的努力很可能付諸東流,而30%的抽成卻可能成為常態化。谷歌的壟斷「黑帳本」上,也可能又多了一筆。
  • 蘋果稅又成「被告」:日本樂天在歐盟指控蘋果用壟斷行為打擊對手
    騰訊科技訊 美國政府多個機構對四大科技巨頭的反壟斷調查包括了蘋果公司,外界指控蘋果商店存在諸多不公平競爭行為,尤其是三成佣金的「蘋果稅」。據外媒最新消息,日本科技和電子商務公司樂天早前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正式投訴,指控蘋果的多項不公平競爭行為。據英國一家權威媒體日前報導,號稱「日本亞馬遜」的綜合網際網路服務商樂天公司在今年三月份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投訴。
  • 劉俊老師學習筆記:硬核聯盟的鬆動,會否從蘋果稅讓步開始?
    劉俊老師學習筆記獲悉,上周,蘋果宣告要將小型開發者繳納的APP Store費用削減一半。劉俊老師學習筆記覺得此舉意味著,未來這些開發者的新項目在App Store的佣錢會由30%下降到15%,規則的修正將在2021年1月1日開端啟動。
  • 庫克做出讓步:「蘋果稅」直接減半,果粉iOS內購能便宜嗎?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蘋果以流暢的獨家IOS系統、豐富的應用生態、性能炸裂的A系列處理器、全球無障礙的通知系統深得許多果粉的青睞,雖然在利潤方面要遠高於國內其他安卓品牌,但每次iPhone新機發布的時候總能看到蘋果零售店門庭若市。
  • 中國人養活半個蘋果,為避蘋果稅,鬥魚主播都提示粉絲充值去淘寶
    服務部門已經是蘋果利潤最高的部門,也是收入第二大部門。最新一個財季,蘋果毛利率為38.4%,服務利潤則提高至65.4%。2017年App Store總營收在逐年上漲。而在 2020 年元旦當天,App Store的銷售額就達到3.86億美元,創下了新的單日記錄。而按照三七分成的比例,蘋果公司光這一項,一天收入就有1.15億美元。
  • 30%「蘋果稅」年底前免了
    近期,蘋果終於決定暫時擱置從Facebook等平臺應用,抽取「蘋果稅」30%的分成。然而,該協議僅僅維持三個月,至12月31日結束,對此Facebook表示並不滿意。其實,對於蘋果高昂的「蘋果稅」,各大科技公司早已忍無可忍。
  • 炮轟「蘋果稅」,Basecamp CTO指責蘋果App Store抽成是「敲詐」
    被吐槽的「蘋果稅」一直以來,高昂的「蘋果稅」都被人「詬病」。簡單地說,「蘋果稅」就是蘋果公司對開發者收入的提成。在外界印象中,蘋果主要靠設計和銷售 iPhone 手機、iPad 和 Macbook 等電子消費產品賺錢。實際上,蘋果依靠硬體 + 軟體 + 用戶構築起一個封閉生態。
  • 公司業務轉移至線上後,「蘋果稅」隨之而來
    ClassPass並非唯一遭蘋果索取「蘋果稅」的公司。據兩名知情人士透露,自2016年就在線下推出「Experience」體驗活動的Airbnb,因疫情因素也不得不轉向「線上體驗」,在線提供虛擬烹飪課程、冥想課程和變裝皇后主題體驗活動過後,也遭到蘋果類似的索求。
  • iTutorGroup楊正大:在線教育如何通過小班制兼顧學習效果與利潤? |...
    雙師課堂很難解決個性化的問題;完全的一對一在線教育又尚且處於燒錢階段;公開課平臺的變現能力有限,商業難以閉環。選擇教育還是利潤?iTutorGroup想出了一個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為了兼顧學習效果與利潤,為了達成教育為了下一代的願景,他們通過精準的算法,開發了一對3到5個人的小班制教學模式,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反哺變現體系。
  • 在iPhone 上買會員更貴,是不是因為你交了「蘋果稅」?
    「蘋果稅」到底是什麼,「大數據」真的在痛宰 iPhone 用戶嗎?在 iPhone 上打車,蘋果會收手續費嗎?在聊「蘋果稅」之前,我們先搞清楚一個問題:用 iPhone 打車,在 iPhone 上買咖啡,蘋果會收手續費嗎?答案是,不會。
  • 「吸血鬼」蘋果稅下調,抽成減半降至15%,馬化騰微信也要交錢
    文|李若冰 編|小戎 令廣大開發者苦不堪言的「蘋果稅」要下調了? 「蘋果稅」降低:迫於開發者壓力,也為開拓蘋果生態 網絡上關於蘋果抽成的吐槽早已司空見慣,但是自2011年蘋果已經堅持30%佣金9年之久。是什麼促成了此次的佣金調整呢?蘋果這一舉措出臺既有外部壓力,也有內部原因。
  • 咖啡遇上香草全集中文版在線觀看,咖啡遇上香草更新時間
    咖啡遇上香草周幾更新一周更新幾集咖啡遇上香草每周五更新一集,而且每一集只有二十幾分鐘。咖啡遇上香草這部劇根據同名日漫改編,是一個非常甜的言情劇,男女主顏值都很高,而且故事發展神速,第一集男女主剛認識,第13分鐘,兩人就成了情侶,然後各種甜蜜的情話接連而來。
  • 愛學仕智課:當K12教育遇上社交電商
    當K12教育遇上社交電商,會產生什麼樣奇妙的變化?也許,愛學仕智課能帶你一探究竟。社交電商,簡單來說,就是基於人際關係網絡,利用網際網路社交工具,從事商品或服務銷售的經營行為,是新型電子商務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廣義上說,凡是基於社交關係的線上交易行為,都屬於社交電商。
  • 未來網評:在線教育不能成為在線「忽悠」
    「不想做數學老師的英語老師不是好演員」,這是網友們諷刺一些在線教育平臺編出的段子。李毓佩兒童數學童話故事典藏版 共5冊  6-12歲 點擊圖片 立即購買  2020年是在線教育發展的關鍵之年,在疫情的催化下,截至2020年3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4.23億。疫情防控期間,多個在線教育應用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千萬以上,在「停課不停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在線短租行業利潤空間誘人
    艾瑞諮詢9月6日發布的在線短租行業報告顯示,在線短租利潤空間誘人,57.9%的房東的房子平均入住率在70%以上,行業房屋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在線短租整體入住率高  房源供不應求   「別住酒店,住我家!」
  • 贏鼎教育:年利潤過億的教育公司是如何煉成的?
    盈利問題成為在線教育公司的心頭梗,也正在讓在線教育市場重新洗牌。有玩家將線下授課模式移植到線上,也有玩家做起了智能產品代替人工的生意。2014年起,在線教育跑到了風口之上。然而到了2016年,投融市場卻一片冷寂。據《2016中國教育行業藍皮書》公布,今年中國教育行業的投資金額預計為96.9億元,較2015年下降了23%。
  • 在線課程能否拯救歐美教育?
    結果是,政府部門決定,他們對大學的資助無法再像以往那樣慷慨。美國大學面臨的壓力尤其大:許多分析師稱在20年內將有相當規模的大學破產。與此同時,一場技術革命也對高等教育的商業模式發起挑戰。在線教育的爆炸式擴張——大部分是免費的——意味著曾經少部分幸運兒享受的教育現在對任何人開放,只需通過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