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鬥爭,你站哪一邊?「:千萬不要把那些職場厚黑學太當真
文 | 紅塵笑笑生 圖 | 網絡
01
「高層鬥爭,你站哪一邊「:我的親身經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容易有派系,於是,有時不免會遇到貌似要站隊才能解決的困境。
這個問題,現實中我沒有遇到,它出現在一次面試裡。
最後一輪面試人是老總,薪酬基本都達成了一致,我以為面試應該就要結束了,」如果高層爭鬥,你站哪一邊?「老總突然拋出這個問題。
如果你遇到這個問題,會如何回答;如果現實中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又會如何處理呢?
當時我表達了三個觀點:1、做為員工,最為重要的是出色完成本職工作,而不是參與到你根本不了解背景的爭鬥中;2、和誰交往我有自己的原則標準,不會因為領導間的分歧就劃清界限,落井下石;3、不論是哪個領導布置的工作,我都會保持職業性,全力以赴。」
「你不怕受打擊嗎?」面試官問。
「如果一個員工在所謂的高層鬥爭中沒有站隊,就受打擊受排擠,那這樣的領導也不值得追隨,我會考慮另謀它職。」
話音一落,那位領導當場決定錄用我。
02
電視劇中的那些職場厚黑學都是騙人的
電視中的職場劇經常上演這樣的橋段:員工甲在本部門不得意,就轉而稍稍投靠部門領導的死對頭,當對方的臥底;在關鍵時候出賣自己的領導,釜底抽薪,讓曾經看不起自己的主管一敗塗地,而自己則藉助另一部門領導的力量趁機上位。
很多職場新人把這當真,還把所謂職場厚黑學的書奉為真理。
現實中真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嗎?真是太天真。
在大部分企業來說,對於80%以上的人都適用的職場潛規則就是:你的職場命運由你的直接主管來決定。
從職場萌新到參與項目,從唱配角到獨當一面,什麼時候給你機會,給你什麼樣的機會,讓你以什麼樣的路徑來發展,很多時候都由你的直接主管來決定。
和你的直接領導為敵,那基本等於給自己綁上了定時炸彈,分分鐘就可能讓自己GAME OVER。
你以為你能選擇派系?能否進入領導嫡系團隊不是你的主動選擇,則是由你對於領導的價值決定。
有的人以為凡事都站在某個領導一面,阿諛奉承,就能獲得領導的信任。這種認識太膚淺。也許領導表面上對你客客氣氣,但真正有機會時,大部分領導最後選擇的還是他最欣賞,也對他最有價值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剛一入職就受到一些領導的青睞,而被自動劃到某某的陣營內?不是因為他會說話,會哄領導開心,而是他對於領導來說,很有價值,可以幫助領導達到某些目標。
具體什麼價值,因人而異,比如有的員工能力不怎麼樣,但家中很有背景,能夠幫助公司搞定事情,也能讓領導有機會進一步晉升;而有的能力強悍,辦事利落,能夠幫助領導達成業績;有的就是能夠給領導提供情緒價值,讓領導在面對巨大壓力時有人可以談談心。
保持對直接主管的忠誠是職場最基本的保命原則;挖掘自己對於領導的價值是職場晉升的前提。
03
現場職場中,高層鬥爭,你又該何去何從?
現場職場中,高層確實會因種種原因而產生分歧,甚至矛盾公開化。
作為員工又該如何應對?
第一點忠告就是不要參與,不要隨便攪和進去。
不要以為你選擇站隊就能為這方的勝利增加勝算,在高層衝突時,你的意見、你的傾向根本就是無足輕重。隨便參與進去,只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踏踏實實盡到自己工作的本份;不因領導鬥爭就只顧著看戲,忘記了自己的工作;或是因為部署工作的領導處於下風,就不踩不理。
有句話說,神仙打架,小鬼遭殃,這時候最聰明的做法,就是站得遠遠的,做自己的事。
第二點精進自己的實力,這才是讓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有過這樣的經歷。
A公司業務一直是總經理負責,董事長主抓B公司。後來B業務經營不佳關閉,董事長就想自己來管公司A,後來總經理被迫辭職。
我是此前總經理器重的人,一朝天子一朝臣,我原來的市場工作被交接出去,最後僅留了公關讓我和B公司轉過來的一同事共同負責。
雖然有點失落,但我該幹嘛還是幹嘛,絲毫沒有耽誤工作。對於董事長新的工作安排也全力配合,也積極利用原來的記者人脈安排專訪,建立他在業務方面的權威。
三個月後,董事長就讓我獨立負責公關,同時分管另一個部門。我自己失去了在新團隊的熱情,最後離職時,董事長還送了一套化妝品。
所以,如果」不識時務「去站隊,可能確實會受到打壓,但有真本事,走到哪裡都有用武之地。一時投機取巧可能確實能獲得短期利益,但堂堂正正做人,更能為你贏得長久的聲譽。
第三點:追隨值得追隨的人
在領導鬥爭中,我們可以置身事外,但在職場生涯的規劃中,我們需要刻意去篩選值得我們追隨的人。
什麼樣的領導值得追隨?一是自己有實力,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他的發展空間越大,下屬也才有更多的機會;二是勇於擔當,能夠當機立斷,也勇於承擔責任;第三捨得為下屬爭取利益,讓大家和自己是利益共同體,讓下屬在能力和經濟上和自己共同成長,共享成果。
領導是我們職場上最能夠給我們提供實際幫助的貴人。
在和領導的相處中,即堅持自己的原則,不當牆頭草,人品獲得他人認可;也有自己的實力,能夠在和領導的交往中實現彼此的利益交換;還能有眼光找到和自己同頻的領導進行追隨,在職場上,我們必將無往而不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