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裡最暴露修養的三種行為

2021-02-13 中國新聞網

來源:圍爐夜讀(weiluyedu_)

前天,朋友找我吐槽,說她有個客戶特喜歡發語音,而且一發就是一大串,每條都有半分鐘以上,裡面「廢話」還很多。

每次她都得專門騰出時間,戴上耳機一條一條仔細聽,有一句話沒聽清楚,就要整段語音從頭再聽。

有時候裡面還有一些數字、數據,她得確認好幾遍,生怕自己聽錯了。

她向客戶委婉地提過建議,用文字更準確一些,效率也更高。

結果客戶扔給她一句:我沒時間啊,你自己聽了整理一下不就行了!

聽了這句話,朋友當時又氣又鬱悶:怎麼還有人這麼喜歡發語音說工作呢?

這位客戶的做法方便了自己,麻煩了別人,還給別人的工作造成了困擾。

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他的人品和修養。

即使是微信聊天這件小事,也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

 01 

一個人在微信上的聊天方式,就能看出他為人處世的方式。

之前看過一個話題「微信聊天裡你最厭煩的字眼是什麼」,點讚最多的回答是兩個字:在嗎?

這可能是最尷尬的開場白了。

有網友開玩笑說:你不說是什麼事情,我怎麼決定在不在!

這句「在嗎」看起來好像是挺禮貌的打招呼,但實際上反倒顯得多此一舉。

一方面,它把人逼入了一個絕境,總不能回復「不在」吧;

另一方面,如果接收人剛好有事,過了好一會兒才回信息,這時候回答「在」就沒有時效性了。

兩個人你來我往好不容易湊到一起,還要寒暄半天才開始說正事,這中間就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不如開門見山,上來就把事情說清楚,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點讚數第二的是:哦、嗯、額這種單個字的回覆。對許多人來說,一個字的回覆,冷漠和敷衍都快要溢出屏幕了。

如果一個人總是用一兩個字來回覆你,那他不是所謂的高冷,也不是不善言辭,只是不願意在你的身上多花時間。

有時候興致勃勃說了很多,卻換來對方一個愛理不理的「哦」字,就好像迎頭被人潑了盆冷水,再多的熱情也一下子涼透了。

還有一種人,聊天的時候經常「掉線」。本來聊得好好的,等了半天他都不回信,就這樣一聲不吭地消失了。

其實只要簡簡單單說一句:我要去忙了,下次再聊。那大家心裡都舒坦了,不會捧著手機傻等消息了。

其實說到底這幾類人都是太隨心所欲了。

問「在嗎」的人,彎彎繞繞以為是禮貌,其實有時反倒令人反感;

經常回復一兩個字的人,可能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話語顯得多麼冷淡。

聊著聊著就不見的人,或許沒想過對方還在等自己的消息。

太以自我為中心,往往會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地鐵上的低頭族 圖文無關 任東 攝

 02 

微信上有一種人,平時不出現,出現就有事。

你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

許久不聯繫的朋友,突然發過來一條消息:在嗎?你小心翼翼地回覆:在。為了顯得不那麼生分,還加上了一個表情。

對方立馬發過來一個電子請帖:我要結婚了!某月某日在某某酒店,朋友一定要來啊!

你趕緊祝福一番:新婚快樂、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白頭偕老……

第一個反應,這麼多年沒見了,好像都不知道這朋友過得如何;第二個反應,總不能空手去吧,又要隨份子了。

有一次,有個陌生人指名道姓加我微信,語氣還很熟絡,我看著她的名字想了半天也沒什麼印象。

她提醒了兩遍我才想起來,幾年前在工作上有過幾次交集,但其實我們並不熟悉。

我禮貌地問:有什麼事嗎?

她發了幾個齜牙笑的表情,回復我:沒事就不能聯絡聯絡感情嗎?

這話說得倒顯得我不近人情了,只是我們之間真沒什麼感情需要聯絡的。

第二天,我打開微信,發現朋友圈被她的廣告刷屏了,原來她在做某三無保健品的代理。

最後,我只好選擇默默屏蔽。

這些突然出現的人,往往不是真心想和你分享回憶、聯絡感情,他們找上你的目的性太強了。

目的性太強的交往,很容易引起反感。

你真心給他婚禮祝福,其實他想要的是份子錢;你想把他當朋友,他卻把你當成冤大頭。

這樣的人,不需要聊回憶、談感情,他沒有把你當朋友,那你也不必為這份變質的交情頭疼。

有些人,本來就是人生中的過客;有些感情,有了結局就沒續集。

既然選擇相忘於江湖了,那就放過彼此吧。

 03 

我向來不喜歡「跪謝」、「跪求」這類詞。

因為關係好的人不需要「跪」我也會盡力幫你,關係一般的人,這個「跪」字我又實在受不起。

前幾天雙十一,某寶搞了個集贊活動,我一天要收到好幾條:幫個忙吧,我們隊要輸了!

忙碌之餘打開微信,看到這些消息,能點的我都幫忙點了。

有一個朋友,她總共發了三個連結給我,還配上一句十分誇張的話:今天是最後一天了!成敗在此一舉!

而往上翻,我們上一次的聊天記錄停留在半個多月以前:跪求幫忙!我女兒正在參加幼兒園的比賽!請投8號一票!

再往上是某網站商品購買連結:親們幫忙砍個價吧!跪謝!

每條下面都是我乾巴巴的回覆:已砍,已投。

這些人平時從不愛找你聊天,每次找你都是求幫忙。幫忙投票、幫忙點讚、幫忙砍價、幫忙加速……

有網友充滿反叛精神,開玩笑說:讓你投票就投嘛,你點開以後給他隔壁那位投一票很難嗎?

話是這麼說,但很多人都只能露出一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然後拿起手機,默默點開投票界面。

其實,這種幫忙一次兩次還好,大家都能互相理解。

但次數多了,就容易給人一種感覺:我只是你的一個工具,不是你的朋友。

更過分的是,在一些人心裡,這些都是動動手就能做完的小事,嘴上說著謝謝,實際上心裡毫無感謝之意。

除特殊情況外,如果有人頻繁地求助於你,那並不意味你在他心裡很重要。

相反的,也許他只是認為,你是最容易答應幫忙的人而已。

 04 

微信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這塊小小的屏幕上,你會碰見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

在微信上對你愛理不理,不願意和你好好聊天說話的人,現實中也不會和你聊得來。

有的人每次找你都是為了讓你幫忙,那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重的只是你的利用價值。

還有人口無遮攔,回復消息、評論朋友圈的時候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一是沒情商,二是沒禮貌。

細節暴露修養,一個人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就是他的名片。

人與人之間需要體貼、需要尊重,微信聊天雖然隔著屏幕和網線,但也要保持禮貌和修養。

真正的朋友,不會老讓你為難,而那些總是為難你的人,不值得你把他們當朋友。

原標題《微信裡最暴露修養的三種行為》

編輯:樸麗娜

責編:王珊珊

相關焦點

  • 你的微信回復,暴露了你的修養
    網友說自己僅僅是在微信上給老闆回了一個「嗯」,卻被老闆嚴厲批評:不要在微信上回復別人「嗯」,這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 因此他覺得非常委屈,為什麼自己一直使用的「微信語言」,成了沒有禮貌的表現? 很多網友同樣表示不解,不就是回復了一條微信嗎?
  • 參加飯局時,這三種說話的方式,會暴露你的修養較差
    其實在參加飯局的時候,年輕人更應該懂規矩一些,尤其是如果你總是表現出以下這三種說話的方式,只會暴露你的修養較差,所以大家應該儘早改正。第一、打斷領導和客戶發言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總是刻意的去打斷他人說話,但是也有些大學生在進入飯局以後,他們有意無意的都會開始講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或許已經養成了習慣,動不動就打斷別人說話,其實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 你說話的方式,暴露了你的修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電影《美麗心靈的永恆陽光》裡有一句臺詞:「說個不停不一定是交流。」確實如此。很多時候,一方滔滔不絕,一方被頻頻打斷。看似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但其實兩顆心已經越走越遠。
  • 從一個人的沉默裡,最能窺見他的修養
    作者:邱潔(富書專欄作者)沉默不僅僅是對別人的尊重和修養,也是對自己的一份愛護,更標誌著一個人的成長。青春年少的時候,我們都喜歡表達自己,而且是強烈的表達。這種沉穩的沉默更像是一種智慧的積澱,它絕非易事,因為沉默不只是節制語言,還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不安的表情同樣會暴露你的焦躁。暴露和放任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而隱藏和抑制才是最難的,它是一種高級的自律。
  • 心理學家:男人微信上的6種行為暴露其人品,姑娘們注意看!
    從體態上辨認人的性格,從談吐中推斷人的修養,從習慣中觀察人的心機,從細微處洞悉人的氣質,給你一雙識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微表情心理學如今的交流方式方便快捷,微信讓很多宅男宅女有了更多溝通交流方式,但有得時候,卻只能隔著手機屏幕想像對方說話時的模樣,真心假意,卻未曾知道。
  • 你在辦公室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養
    其實說話音量的高低,反應了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01部門劉姐嗓門特別大,大家就沒有見過她低聲說話的時候。領導說:「她本身沒有什麼大毛病,但是音量大,真的是一個人素質及修養不佳的表現,如果在面對客戶的時候,她也這樣,那豈不是對公司損失很大嗎?」領導的這句話其實潛臺詞就是:如果你連自己的音量大小都無法控制,那你怎麼能掌控自己的情緒,處理好工作方方面面呢?能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自身的一種修行。
  • 微信名字,暴露了你的性格秘密
    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說微信頭像是一個人的門面,那麼微信暱稱,就是人向外界展示的一種身份。都說人如其名,一個人能夠用怎樣的微信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這個人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習慣。生活中,我們觀察身邊的人會發現,微信頭像也許會有人經常變動,但是微信暱稱卻基本很少會有人頻繁的更換。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害怕更換暱稱會被人弄混,另一方面,有些暱稱往往有其他意義,因此會不方便更換。那麼微信暱稱裡到底隱藏著什麼含義呢?我採訪了使用不同暱稱的朋友,總結出下面這四種情況。
  •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養
    在公共場所扯著嗓子大聲喧譁,絲毫不顧及他人,是非常自私的行為。說話聲音的高低,往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就是敬老、愛老、尊老。從夏商周這個傳統一直傳了幾千年,但是現在這一點做得不好。我們要了解,老人對家庭、對社會奉獻了一生,不尊重老人叫忘恩負義。沒有老人,哪有子孫?沒有老人的努力,哪有現代的成就?再來,老人有非常豐富的人生智慧跟經驗,所以尊重老人的人,就能承傳這些寶貴的智慧跟經驗。而且人老是修來的福報,他能修得長壽就值得我們尊重。所以人的福田分三種,都可以教給我們的孩子。
  • 女人層次高不高,微信朋友圈最不會說謊
    現在想要了解一個人,除了日常生活的交往之外,微信朋友圈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你日常的一舉一動會暴露你的修養,而你的朋友圈所關注和發布的東西會暴露了你的審美。一句話,女人的層次高不高,微信朋友圈最無法說謊,一般層次高的女人絕對不會出現這幾種行為。1.高層次的女人不會將芝麻蒜皮的家庭瑣事每天抖出來。
  • 你說話的態度,暴露了你的情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作者:哲學君來源:哲學人生網你嘴裡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好好說話,是一個人的最高修養。01說話的方式,暴露你的情商。說到高情商,就不得不提演員黃渤。
  • 慎言慎行,是人生最好的修養
    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要謹慎檢點,要有道德底線,有做人的原則。《道德經》裡寫道:「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於做事和說話的人,不會留下瑕疵給別人指責,儘量做到完美。慎言慎行,是人生最好的修養,對別人負責,也對自己負責。「出言有尺,戲謔有度」,真正有修養的人,懂得「守嘴」。什麼話應該說,什麼話不應該說,要做到心中有數。
  • 你評價別人的樣子,暴露了你的修養
    曾看到一句話說:「你評價別人的樣子,暴露了你的修養。一個人最大的惡意,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別人,一個人最大的善意是真心理解別人的幸福並祝福人家幸福。」的確如此,可生活中總有不少喜歡挑刺找毛病的人,總喜歡揪著別人的弱點或者不足,以最令人難堪的言語批評和詆毀別人,忽略了別人的本身的閃光點和付出的努力。而在這種行為的背後,往往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格局很小,沒有教養,不值得深交。
  • 一個人真正的修養,是「輕聲細語」
    作者:壹號情感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語言是一門藝術,這也是所有人都認可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你來我往的語言是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 三種行為,最能讓人心性迷失,宜當反躬自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如果沒有道義倫理的修養,或者修養不夠,眼裡就只能看到利益而看不到規矩,只能看到好處而看不到危機。那麼,他們的災禍也就迫在眉睫了。看不到規矩就會胡作非為,必然遭人唾棄厭惡。即便一時僥倖,也遲早會遭來打擊報復。犯了國法的,自有國法懲處。犯了眾怒的,自然有眾人來推牆。而害苦了個人的,也難免背後挨板磚。看不到危機就會上當受騙。
  • 一個人最頂級的修養,是和顏悅色
    後來,我媽發微信告訴我:「等你走了之後,你爸還很愧疚。他說因為他的嘮叨,孩子都被他弄哭了。」聽了媽媽的話,我心裡突然泛酸,眼淚忍不住就掉下來了。很多時候,我們在最親近的人面前最容易肆無忌憚,因為我們潛意識裡覺得,不論我們做了什麼,他們也不會離開。
  • 一個人的眼睛,最容易暴露他的人品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一個人的內心所想,在眼睛裡往往反應得最為清楚。說話可以言不由衷;做事可以裝模作樣,但一個人最真實的思想活動,眼神裡卻藏不住。平日裡,通過對一個人眼睛的細微觀察,我們可以獲取到很多「訊息」,包括,對這個人人品的了解。
  • 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 真正有修養的人具備什麼特徵
    一個有修養的人在日常行為,語言上都可以體現出來,與一個有修養的人相處是一個很舒服的事情,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是我們要做的功課,那麼,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真正有修養的人具備什麼特徵?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哪些行為可以看出一個人很有修養1、朋友給你看照片,不左右滑。
  • 微信群裡的拉票行為
    微信能建群之後,很多人都建立了微信群。微信群內的人素質有高低,說什麼話的都有,發廣告的也有,拉票的更是層出不窮。為什麼要在微信群拉票呢?
  • 長期缺愛的女人,往往都藏著這三種異樣行為,最讓男人抓狂
    感情上,女人最需要滋潤,越是被滋潤的女人,往往在表現上越是顯得的美麗動人。但同樣如果一個女人長期缺乏愛情的話,那麼結果就會有點尷尬了,暴躁、腐女、更年期等情感也會隨之而來,所以說女人長期缺愛,對女人來說是最大的致命傷害。
  • 霍啟剛曬晚餐照,暴露豪門「修養」,看到其他明星怎麼吃你就懂了
    近日霍啟剛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跟大家分享了一組自己家裡的晚餐照片,照片裡的一家人正在吃火鍋,餐桌上的火鍋菜,有肉,有丸子,有青菜,不得不說,冬天果然還是跟火鍋最配呀!當然就是這個小細節,也意外暴露出了霍啟剛跟郭晶晶這對豪門夫妻的「修養」,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一點都不奢侈。而霍啟剛這對夫妻吃的飯,在豪門圈裡可以說也是「土到極致了」!不信的話,看看賭王四太太家裡的一頓便飯你就知道了!我們就光看照片,都能夠感受出一種「壓力」!不論吃的東西,還是餐具,都給人一種拍戲的那種「高大上」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