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到處都沒有草了,這就是生態不平衡了,正因為農村機械化水平提高了,耕田耙地都用機器了,牛對農民的幫助作用大不如以前。農民牛養得少了。田壩地壩上的草沒有牛來吃,就只有用除草劑了。沒有草了,養牛就更少了。一、以新農村人養牛是為了代勞。在新千年的前10年,農村還有不少人養牛,那時因為有牛,即使是小田小地,都耕種了。自家有牛,田地耕作就不用花機耕費了,農民在農業上的投入就可以減少一部分。而且丘陵地區地塊都是比較小的,一層一層的,再加上本就不大的地塊,分地時稍大一點的又是幾家分佔的,機器也無法發揮它的作用。
用牛耕,小一點的地塊一樣的能耕種,所以有耕牛的時代,農村是不存在拋荒土地的。農民依賴牛耕的時代,是非常重視牛的,人民公社大集體時,生產隊上牛都是落實在固定人家養的,一年記多少工分,每條牛分一定數量的稻草越冬。有青草時,都是人牽著牛在田壩地壩上吃草。
責任田後,一般是2~5家共一條耕牛。人口少的人家多幾家共牛,人口多的人家少幾家公牛。
那時每天早晨和下午是放牛吃草的時候,許多條牛並行在上下田地壩上吃著嫩,放半娃們快樂的聊著他們的高興的事。
那時田地壩上沒有高草,嫩草剛剛出來,就被牛吃了,從來不需要除草劑們。二、機器讓農村耕牛失業了。近10多年來,由於機器的飛速普及,以及農民外出務工的全面普及,農村的耕牛失業了,耕牛都可悲的流向了餐桌,農村養牛的人家很少很少了,而且有些養牛戶也只是養牛買錢,不是養牛耕田。
田地壩上沒有了耕牛的修剪,再也不是地坪一般的草壩了,而是變得雜草越來越多,越來越高,越來越雜,人都無法行路了。
科學家們發明了除草劑,很快又抑制了這種現象,各種雜草很快沒有了,連草根都沒有了。沒有草,對莊稼是好,但田壩地壩容易倒塌,水土容易流失,放牛就更不行了。
總之,如果農村到處都沒有草了,這並非好事,許多野生動物沒有了草,就象人類沒有了家,就象人類沒有了糧食,最終無處藏身,難以生存,農民的好幫手,一直以草為食糧的牛,現在人類為了自己的目的,也改變了牛吃草的天性。但普通農民的條件,如果農村到處都沒有草了,那養牛就很難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