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
隨著出國務工熱潮逐漸掀起,「淘金」似乎成了打工者的夢想。然而,一些打工者誤信騙子,出國務工不成反被騙走錢財。
假借辦理出國務工為由,苗某向多人收取費用以供個人開支,最終獲刑。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通報,近日,由德州市德城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苗某涉嫌詐騙案,法院判決苗某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責令其退賠違法所得83萬餘元。
2018年5月以來,苗某虛構自己的身份,謊稱在某單位上班,負責招聘人員出國務工,並承諾能辦理出國務工證、技工證。張某、王某、李某等人聽說後,便按照苗某要求交納各種費用。
苗某與他們籤訂勞務合同,並提供偽造的收據,組織體檢、進行英語培訓,以此獲得他們的信任,而苗某收取的費用卻用來還貸款、買彩票等個人消費。
由於苗某一直用各種理由推遲出國務工的時間,被害人前去苗某虛構的單位核實此事時,發現根本沒有苗某所說的辦理某國家務工的項目。當得知自己受騙後,被害人立即報警,公安機關將苗某抓獲。
到案後,苗某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其利用虛假身份騙取被害人信任,以幫助被害人辦理出國務工為由,先後騙取57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83萬餘元。
檢察官認為,苗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其行為已觸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苗某到案後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願意接受處罰,對其可以從輕處罰。
檢察官說法
本案中,被害人被所謂「高薪酬、好福利」所吸引,輕信他人,上當受騙,最終「淘金夢」破碎。正規的勞務輸出公司具有商務部批准的外派勞務或境外就業經營資格,且辦理勞務輸出需提供本人身份證、護照等相關證件,籤訂《外派勞務合同》,而不是如上文所述交錢即可。希望廣大務工人員以此案為戒,正確識別中介機構,出國務工應通過合法正規的公司辦理,切莫相信歪門邪道,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