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各種「寶」瘋狂吸金模式的衝擊下,商業銀行感受到了具大的壓力,諸多銀行開始奮力反擊,包括中行、工行、平安銀行以及民生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均推出銀行「寶」產品以迎接網際網路各種「寶」的挑戰。
事實上,網際網路各種「寶」與銀行各種「寶」有很多的共同點,其實質都是貨幣型基金產品,收益率都比較接近,主要投資通知存款、大額存單、債券、中期票據等安全性高、比較穩定的金融工具,預期風險和預期收益低於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因為收益率遠超活期存款,風險很小,另外購買起點基本都很低,隨時可以申購贖回,因此深受投資者的青睞。
但是網際網路的各種「寶」與銀行推出的各種「寶」在認購起點、便捷性、安全性以及認購金額限制方面有所不同。
在認購起點上,網際網路各種「寶」基本都從1元起,但是各大銀行為了與網際網路各種「寶」競爭,也紛紛推出了申購最低金額1元以及更低的各種「寶」。中行與中銀基金推出的活期寶門檻為1元;而平安銀行與南方基金合作的「平安盈」的起購門檻甚至低至1分錢。不過也有比現有的門檻更高的產品,比如工銀薪金寶首次認購或申購最低起點金額100元,追加認購最低金額、申購最低金額均為1元,單筆贖回最低份額1份(1元),該基金帳戶最低基金份額餘額為1份。
但在認購額方面,網際網路的各種「寶」受到銀行資金限制,支持綁定微信理財通的12家銀行均對其設置了單筆限額或者單日限額,招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對理財通的單筆限額甚至只有5000元。而銀行的各種「寶」幾乎沒有設置申購贖回上限。
在使用便捷性方面,網際網路的各種「寶」顯然比銀行「寶」具有優勢,比如支付寶與天弘基金推出的餘額寶在淘寶購物十分方便,從支付寶轉入餘額寶的資金,在淘寶購物時直接可以支付。另外,蘇寧推出的零錢寶等網際網路「寶」都可以支持購物。而工行推出的薪金寶、中行推出的活期寶、平安銀行的平安盈均不能提供這些增值服務,它更主要的是投資功能。
不過,銀行系的各種「寶」在安全性方面明顯優於網際網路的各種「寶」。銀行推出的各種「寶」由於有銀行實行全程監控,資金安全方面能得到很大保證。而網際網路推出的各種「寶」,比如微信的理財通都是通過微信客戶端綁定銀行卡進行充值,這樣對於很多用戶來說仍比較擔憂其安全性。讀者丁先生在接受採訪時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因為擔心網際網路各種「寶」的安全性,並不敢放太多錢進去。不過對於餘額寶用戶,可以通過使用支付盾(類似網銀U盾)來提高安全性。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