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薩蘇
人物簡介:秋山利輝,1943年出生於奈良市,木工大匠,他所創辦的「秋山木工」會社是日本皇家指定的家具特供場。
"我們日本人到底適合幹什麼?」這是日本年輕人經常自問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拿到日本以外倒是不難回答,幾乎所有人都會感嘆:日本,真是個匠人的國家。
精雕細琢,一絲不苟,把工作完成到極致,便是工匠精神。骨子裡,這便是日本人最尊崇的品質。所以,當秋山利輝接受日本頂級對話節目採訪時,貌似謙遜地說出一句:「我是個匠人」,整個房間裡都能感到他抑制不住的驕傲,比自稱「我是自民黨幹事長」或「我是東京都知事」腰杆還硬。
秋山利輝27歲時開辦的「秋山木工」會社是日本木工行業的聖殿。從日本政府接待各國貴賓的迎賓館,到日本各大美術館,每年都會從他那裡訂購家具,其精美和獨具匠心聞名於世。他培養出的後輩中,有50名被視為世界一流工匠,活躍在各個國家。他所著的《匠人精神》在日本被稱作「走出低谷的必讀書」。
總之,他是走到哪裡都備受尊敬的人。
秋山利輝所著的《匠人精神》在日本被稱作「走出低谷的必讀書」。
從雞籠子找到自信
秋山利輝已經73歲了,仍然會親手教學徒們怎樣使用工具。曾有記者這樣描述所見到的秋山利輝:「眼前的他,正拿著16歲起就開始使用的刨刀,向學徒們示範著如何去刨質地堅硬的櫻花木。只見他全神貫注,氣沉丹田,往肚臍方向用力拉動刨刀,刨刀仿佛就長在他手上一樣,運用自如。」
一個解牛庖丁的形象淋漓盡致地出現在我們面前。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備受尊敬的名匠早年學業不佳,只讀到中學,甚至在音樂、體育這些功課上的表現也是不盡如人意。幹啥啥不行,估計不會有誰把那時候的秋山利輝當做勵志偶像。
那麼,名匠到底是怎麼煉成的?13歲時,秋山利輝準確地找到了自己一生的方向。那一年,他家鄰居的雞舍壞了,他自告奮勇幫忙維修。鄰居老太太只當小傢伙在開玩笑。誰知幾天過去,秋山利輝竟然打造出了一個兩層樓樣式的木頭雞籠子,美輪美奐!驚訝萬分的老太太請他喝茶感謝,並且說了一句對他一輩子十分重要的話:「學會木工的話,你一輩子就不發愁啦!」秋山利輝在成名後接受採訪時說,正是老太太這句話讓他好好地審視了自己,驟然發現了不少優點。比如,手巧,喜歡觀察家具、房屋的結構,好像對其有一種天然的興趣…… 中學畢業後,秋山利輝成了一名木工學徒,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把「喜歡做的事」和「擅長做的事」結合到一起了。
秋山利輝的博客叫做「應天命而生」,實屬有感而發——木工便是他的天命,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才可能成功。他最不滿意如今日本社會流行的頹廢和茫然,認為今天90%的人不知道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麼。他給學生們上課,第一課永遠是要大家通過自我介紹說清自己幹什麼拿手,喜歡幹什麼,未來想幹什麼。在秋山利輝眼裡,只是喜歡還完全不夠,比如他自己,如果當初只是通過搭雞窩發現擅長做木工活,那麼今天日本只會多一個做榻榻米的木匠而已。在秋山利輝看來,「天命」是一種近乎神聖的使命,要用一生的努力來面對它,才能夠獲得生命真正的價值。
為醫生打造家具而去學醫
日本的學徒制度盛行於德川幕府統治的江戶時代,一直延續至今。徒工在學藝期間幾乎是無償勞動,師傅也十分嚴厲,艱苦的學徒生涯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熬煉,對秋山利輝來說卻近乎享受。他在晚年總結:「挨罵要趁早,最好是20歲以前。」「被自己尊敬的人罵會更有效果。」他甚至認為自己比別人多挨罵是件了不起的事,因為先挨罵往往是因為學習、工作進度超過同輩,先碰到了別人沒有碰到的問題。他的這些觀點直接影響了一代日本木工工匠,至今秋山利輝的徒子徒孫已經遍天下,普遍對挨罵甘之如飴。
秋山利輝在學徒期間,不僅僅是認真學習,而且是一邊工作,一邊努力考入了日本頗具盛名的桑澤設計研究所。那時的日本正處於經濟騰飛時期,帶來的是狂熱的工作熱情和財富的迅速積累,幾乎每個人都相信,只要工作就有機會賺錢。而去研究所深造,卻是一件疲累且短期內看不到收益的事情,但他還是堅持了下來。事實證明,這一努力大大拉開了他和同事之間的差距,使他具備了更開闊的視野。
秋山利輝的作品。
這種不懈的追求,使秋山利輝具備了普通木工所不具備的眼光。他在哲學、美學、神學甚至計算機網絡等各方面都有涉獵。這一切都是為了做出更好的家具。他說,想做好的匠人,除了自身技藝以外,還要懂得體察客人,從而了解他到底需要什麼。「今天的客人和30年前相比,他們想要的東西完全不一樣了。」他的客戶可能是政治家、貴族、神父或者IT產業巨頭,為了真正了解客戶的需要,必須懂得客戶的行業。為了給一個醫生打造足夠滿意的家具而去學習醫學,有人認為這是件完全不可思議的事情。但秋山利輝真的會這樣做,他認為只有真正誠心誠意,甚至於苛刻地對待自己的職業,才配稱得上一個匠人。
合格的匠人要「自負」
生活中秋山利輝不是個太讓人舒服的傢伙。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動輒就說,「如今這世道能稱得上匠人的越來越少啦。」「不能因為貪圖成本低廉就把工廠設到外國去,那樣做出來的東西沒有前途。」說話直言不諱,給人一副「九斤老太」加拒絕國際合作的老頑固形象。
他在日本做了一件備受推崇也備受質疑的事情:在自己的公司附屬學園中堅持學徒制度。學徒們入學後10天內無論男女都要剃成和尚頭,此後不許談戀愛,不許用手機,甚至除了信件不得和家人往來,一學就是8年。也許這種不近人情的做法是培養大匠「向道之心」所必要的,但更像秋山利輝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加諸學員身上,多少有點和現代學校教育唱反調的嫌疑。面對非議,秋山利輝毫不動搖,倔強地維護著日本最後的學徒制度。
在秋山利輝心裡,做一個合格的匠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負」,那種由於自身高超本領而產生的霸氣。這種霸氣既是才能帶來的勇氣,更是逼迫自己努力向前,保持傲視群雄本領的動力。不過,強硬的秋山利輝,也有柔情的一面:在客戶面前,他會永遠謙恭地注視對方的眼睛;面對木工工具時,會如撫摸嬰孩般輕柔;談到自己手藝的時候,又會在嘴角抿出一抹無以名狀的驕傲。
也許正是對自己專業領域的無盡追求,使他無暇顧及在其他方面表現完美。作為一名大匠,只要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無可挑剔,那一肚皮的不合時宜,便是秋山利輝天然應該擁有的,因為 「我是個匠人」。
責任編輯:周潤豐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