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網丨4000萬農村孩子吃上了營養餐

2020-09-18 麗水抽屜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決定從當年秋季學期起,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根據這項計劃,學校需要為學生們提供完整的午餐,無法提供午餐的學校可以選擇加餐或課間餐。供餐食品特別是加餐應以提供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食物為主。

10年來,這一計劃實施的效果如何,還有哪些方面有待提升?記者進行了採訪。

就餐條件不斷改善,學生體質明顯增強

「每天中午都有三菜一湯,可開心啦!」和小夥伴們一起吃午餐,讓貴州思南縣塘頭小學五年級(3)班汪鈺康每天午休分外開心。過去,中午下課鈴一響,許多孩子就趕忙往家跑,放下碗筷再往學校趕,有時家人顧不上做飯,只能在路邊攤湊合吃。自從學校有了營養午餐,孩子們再也不用這麼折騰。

按現行政策規定,中央財政為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的學生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膳食補助。「營養改善計劃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教育部教育督導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補助標準主要基於農村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費支出水平,足額用於為學生提供食品,食堂運轉經費和工勤人員工資等由地方財政承擔。考慮到農村地區物價水平較低,這一安排基本能滿足學生用餐需求。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176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7萬所,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84.12%;受益學生達4060.82萬人,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2.4%。

「學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小學校長王龍介紹,為做好營養搭配,供菜企業專門聘請營養師制訂菜譜,由鎮教育管理中心審核。每隔一段時間,學校還會結合孩子們的飲食習慣等,向供餐方反饋,及時優化菜譜。

為了讓孩子吃得更安全、家長更放心,許多地方加大投入,改善農村學生就餐條件。在雲南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從2012年開始,縣裡為食堂條件滯後的學校採購保鮮櫃,並逐步擴建學校食堂。玉龍縣教體局局長楊曉泉介紹,目前,全縣11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有92所實現了食堂供餐,其餘18所還不具備食堂供餐條件的學校,企業每天按菜譜配送營養午餐。

中小學生時期是孩子們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均衡的膳食是他們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思南縣塘頭小學校長吳大權觀察到,飲食、休息好了,孩子們的體質也有了明顯改變,每年11月都有校運會,這兩年中長跑的全校紀錄不斷提高。

今年5月,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國務院教育督導辦)發布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總結報告》顯示,學生營養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跟蹤監測數據,2019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別提高1.54釐米和1.69釐米,平均體重分別增加1.06公斤和1.18公斤,高於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

「營養改善計劃加固了社會公平的底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督導評估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任春榮說,農村家長大多務農或在外務工,往往沒有時間給孩子做午餐,再加上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家校距離較遠,學生回家吃午餐很不方便。營養改善計劃讓孩子免於飢餓和營養不良,也使家長能投入更多時間工作以提高家庭收入。

守住食品安全「紅線」,推動形成全鏈條監管機制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中央和各級部門不斷強化制度建設,持續穩定投入,切實抓好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確保營養改善計劃穩妥有序實施。2011—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營養膳食補助資金1472億元。

——完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牢固樹立食品安全「紅線」意識,並提高中小學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

每年新學期開學前,玉龍縣九河中學都會邀請學生家長參加試餐大會。「讓大家都參與到對學校食堂的監督中來,保證供餐質量。」九河中學校長楊石生說。

為保障供餐質量,學校與供餐企業籤訂了責任書,要求企業按照協議合同提供符合營養標準的牛奶、雞蛋。「縣營養辦制定了營養餐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各個校區設置專崗具體負責對食品原料採購、餐具消毒、食品貯藏、分餐等環節開展監督管理,同時建立食品留樣監測制度及臺帳管理制度,留樣時間不少於48小時。」玉龍縣教體局副局長劉建美介紹。

去年3月和9月,雲南麗江市古城區對全區中小學食堂開展了2次全面綜合檢查。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學校食堂的原材料採購臺帳、飯菜抽樣記錄、食品流通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等相關資料進行了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整改。

——嚴格落實資金管理制度,守住資金安全「底線」,確保國家營養膳食補助「每一分錢都吃到學生嘴裡」。

「這些錢是國家用來改善學生生活的,必須專款專用,每一分花銷都得慎重。」吳大權說,學校每周都會結算食材費用,並定期公示,校工會隨時監督。思南縣教育局成立了營養改善領導小組,組織縣發改局、市監局、學校等單位一起,調研各類食材的市場價格,綜合定價,保證價格在合理範圍之內。

「營養餐資金實行校財局管,學校校長見帳不見錢。」畢節市七星關區教育科技局營養辦工作人員葛娣介紹,營養改善計劃由國家專項資金支持,根據上學天數、在校人數,按學期撥到區教育局,再跟中標的供菜公司直接對接。各校在每學期開學一周內據實上報學生數,同時公開公示營養餐資金的使用情況、帶量食譜、享受營養餐學生姓名等,接受師生、家長監督。

去年8月到10月,教育部派員赴四川、雲南等地,深入基層一線學校、供餐企業,對地方營養改善計劃資金使用管理等情況進行排查整改。教育部教育督導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專項整治,各地糧油等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四統一」招投標制度進一步規範,資金管理風險意識明顯增強。目前,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和信息公示公開制度已得到完全落實,全過程、全鏈條監管態勢基本形成。

建立健全營養配餐制度,確保讓學生吃飽吃好

兩年前,福建尤溪縣被列入省營養改善計劃大宗食品及原輔材料「統一採購、集中配送、協同監管」試點縣。「針對中小學生發育特點及對營養的不同需要,我們請省營養師協會的專業營養師制定帶量帶價食譜,每日及時配送新鮮的食材,確保學生營養均衡。」尤溪綠生商貿公司承擔了採購、配送的任務,公司負責人陳義治介紹,目前已經與福州、廈門、尤溪等地的20多個種植基地、供應商對接,食材經過市場、供應商、綠生公司三道檢測關口,合格之後才入庫分揀並留樣。

「與採購、進貨等環節比,食譜搭配更是大工程。現在由縣裡平臺統一配送食材、搭配好食譜,學校食堂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精細化管理上面。」尤溪五中初中部學生食堂管理人員黃能坦說。

去年年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健康教育針對性不強、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開展不及時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計劃的實施效果。

「從調研情況看,運營經費投入和從業隊伍質量是進一步提高供餐質量的核心。」任春榮說,運營經費不足,容易導致從業人員不穩定,難以僱到高水平的廚師及食堂員工,技能培訓效果也不太理想。大多數地區目前還做不到根據當地飲食習慣、季節變化來制訂和調整學校供餐食譜,由教學出身的食堂管理員和廚師商量確定一周食譜的情況依然很普遍,有條件配備營養師的學校很少。

對此,《通知》專門提出「加強營養健康教育」「做好營養健康監測」。一方面,要求各地教育、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加強營養膳食指導,加大對食堂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建立健全營養配餐制度;與此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監測評估,切實增強學生營養改善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目前,營養餐覆蓋對象主要按地域劃分。任春榮建議,根據我國國情,進一步提高供餐質量,在繼續落實好「4+X」(中央財政補貼4元,學生可繳納一定餐費)供餐模式的基礎上,還應實施差異化的家庭補助政策。「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精準性的提高,實施差異化補助模式有了一定基礎,補助對象的識別應從地域目標法轉向人群目標法,優先對建檔立卡家庭的學生和教學點學生加大補助力度,逐步建立分級分類補助制度。」

就供餐標準而言,安徽金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領導組有關負責人坦言,隨著物價和人工成本不斷上漲,再加上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對食物的需求逐漸從「吃得飽」轉為「吃得好」,原先每人每天4元的補助標準漸漸跟不上需求,有必要視情況作適當提升。

教育部教育督導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食品價格波動對供餐原料採購的影響,目前正在積極會同中央有關部門推動各地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及物價水平,在落實國家膳食補助基礎標準上,進一步完善政府、家庭、社會力量共同承擔膳食費用機制,並探索建立膳食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讓學生吃飽、吃好。(本報記者 鬱靜嫻 李茂穎 蘇濱)

來源:青田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4000萬農村娃吃上了營養餐
    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176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7萬所,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84.12%;受益學生達4060.82萬人,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2.4%。「學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
  • 教育部:4000萬農村孩子吃上免費營養餐 覆蓋所有國家級貧困縣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 「實行營養改善計劃,每年大約有4000萬農村孩子享受營養餐的補助,這個計劃已經覆蓋到所有的國貧縣。」
  • 營養改善計劃實施10年 4000萬農村娃吃上了營養餐
    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176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7萬所,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84.12%;受益學生達4060.82萬人,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2.4%。「學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
  • 邯鄲70萬農村學生吃上營養餐
    中原新聞網邯鄲訊(張洪彩實習生薛雅琪)9月1日,隨著邯鄲全市中小學陸續進入開學季,邯鄲市16個縣區農村小學或初中學生營養餐正式供餐。全市2510所農村學校的近70萬名學生,從當日起在學校吃到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營養餐食品。
  • 邯鄲:70萬農村學生吃上營養餐
    9月1日,隨著全市中小學陸續進入開學季,我市16個縣區農村小學或初中學生營養餐正式供餐。全市2510所農村學校的近70萬名學生,從當日起在學校吃到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營養餐食品。據介紹,全市教育系統上下在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的基礎上,確保全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如期供餐、順利供餐、安全供餐。
  • 教育督導局:四千萬農村娃吃上營養餐
    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176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7萬所,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84.12%;受益學生達4060.82萬人,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2.4%。「學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
  • 中央財政累計投1472億元 4000萬娃吃上營養餐
    目前,全國有29個省份1762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覆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4.57萬所,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總數的84.12%;受益學生達4060.82萬人,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總數的42.4%。「學校按照每人每天4元的標準,提供三菜一湯,頓頓有肉,一個星期不重樣。」
  • 碭山5萬餘農村學生吃上「營養餐」
    隨著9月1日開學,碭山縣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如期順利開餐,5萬餘名學生吃上了既營養又衛生的午餐,實現了受益學校和受益學生全覆蓋。近年來,碭山縣精準施策,科學實施,穩步推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運轉良好,學生的膳食結構明顯改善,營養水平逐步提升。
  •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改善營養餐讓孩子"吃飽"更"吃好"
    在師生食堂,他了解貧困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衛生情況,強調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他叮囑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確保學生在學校學、住、吃都安全。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國家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據泉州市教育局統計,僅2018年,泉州就有約11萬農村中小學生受益。5月20日是第30個「全國學生營養日」。近日,記者就泉州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
  • 河北邯鄲70餘萬農村中小學生吃上免費營養餐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陳正)隨著邯鄲市各中小學陸續開學,全市2510所農村中小學70餘萬學生在學校可以吃上免費供應、營養豐富的學生營養餐。據了解,邯鄲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採取課間加餐模式,以補充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所需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
  • 農村義務教育營養餐計劃 巨大成績背後的不足
    在主題為「扶貧開發與全面小康」的首屆「10•17論壇」上,與會嘉賓就當前的教育扶貧問題坦誠分享了觀點。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論壇上介紹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的營養餐改善計劃。教育部為14個特困片區680個縣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每天3元的營養餐補貼。目前每天有4000多萬貧困地區的孩子吃上了營養餐,實際每天的補助達到11元。
  • 安嶽:讓9.3萬名學生吃上放心營養餐!
    【孩子們吃上了暖胃暖心的營養餐】橋龍村小學是安嶽縣享受「兩葷一素一湯」營養餐的義務教育學校之一。該縣作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省級試點,通過推進食堂供餐模式,築牢營養餐食品安全防火牆,目前,該模式已經在全縣260餘個校點實現全覆蓋,9.3萬餘名義教學生都能吃到放心營養餐。
  • 遼寧西豐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有了科學食譜
    自從2012年11月29日該校成為遼寧省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校以後,學校食堂開始提供營養配餐,飯菜質量比家裡還好,家長們都放心讓孩子住校了。  據介紹,西豐縣義務教育階段58所學校目前全部實行學校食堂供餐,全縣20875名中小學生在校每天中午都能吃上衛生、可口、健康、安全的營養餐。  西豐縣是省級貧困縣。
  • 讓孩子們吃上放心「營養餐」
    2012年12月10日 16:09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據六安網報導,為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健康水平,自2012年3月起,國務院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
  • 邯鄲近70萬孩子享受免費營養餐
    9月1日,隨著邯鄲市中小學陸續進入開學季,全市16個縣區農村小學或初中學生營養餐正式供餐。全市2510所農村學校的近70萬名學生,在學校吃到了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營養餐食品。2020年邯鄲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採取課間加餐的模式
  • 2017年海南13.6萬名學生吃上放心營養餐
    原標題:2017年我省實現國定貧困市縣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全覆蓋 13.6萬名學生吃上放心營養餐  1月2日上午11點半,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烏石學校的食堂很是熱鬧。  蔥花炒雞蛋、清炒葫蘆瓜、木耳燉雞肉,幾份熱氣騰騰的菜品把九年級學生小林的飯盒堆得冒了尖兒。
  • 農村學校營養餐近半數未達標 該學學日本
    [摘要]2011年秋季起,中國開始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裡的2300萬學生提供補助,用於「營養餐」。五年多過去了,6月1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數據,仍有48%的學校營養餐在能量、蛋白質、脂肪以及兩種微量元素方面無法達到國家推薦標準。
  • 學生營養餐僅半碗素麵 營養餐決不能成為「營養貪」!
    9月12日,微博網友@haitaode 發布視頻,稱河南某小學營養餐是半碗素麵條,裡面沒有青菜也沒有肉,有的孩子在裡面和了水才吃下去。
  • 麗水網丨都來為「營養餐」出把力
    我國從2011年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10年來讓4000萬農村娃有了營養餐,這樣的成就令人欣慰。研究表明,相比在讀階段,學齡前階段特別是3歲前的營養狀況,對大腦和智力發育乃至心理健康的影響更大,對一個人的成長更為關鍵。
  • 六一,讓所有的孩子吃上營養餐!
    為此,河南食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安後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鄭州市營養協會,聯合開展護佑兒童健康,助力園所發展行動:把歷時5年開發的「幼兒膳食營養與健康管理服務雲平臺」的營養配餐功能對全省幼兒園開放,讓幼兒園通過平臺營養帶量食譜製作和營養分析功能,給孩子們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讓所有的孩子吃上營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