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不易,帶娃更是不易。孩子還小的時候,缺乏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都是家長要跟得緊緊的。晉升為寶爸寶媽的你們,哪怕上班時間累成狗,回家也千萬別拿起手機就開始葛優躺,看好娃是每時每刻都要做的功課。
危險,其實發生就在一瞬間!!!
就在前幾天,9月1日下午5點,河南一位9個月大的男寶寶,因為家人餵了一塊小餅乾被噎到,被緊急送往醫院。雖然經過急救孩子恢復了心跳,但由於耽誤時間太久,孩子無法自主呼吸和維持血壓,情況不斷惡化,最後無力回天。
痛心疾首的家長悔不當初,「因為孩子一直在哭,所以我才拿了一塊餅乾給他,結果就噎住了。」可世上沒有後悔藥,做錯了就是做錯了,失去的就是失去了,哪怕失去的是生命。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5萬名兒童意外死亡,其中因氣管異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死亡的兒童有近3000人。
所以,家有寶寶,一定要嚴防死守,不該餵的東西一定不能喂!
雖然是水果,但是如果寶寶不能完全嚼碎,直接吞咽就容易嗆到氣管裡導致窒息。一旦窒息,如果沒有在黃金三分鐘內搶救回來,孩子大腦缺氧時間過久,就很可能因窒息而死亡,就算僥倖搶救回來,也可能會留下腦癱、癲癇、智力下降等後遺症。而且,有的水果籽如果寶寶吞咽下去不消化,也會影響寶寶的正常消化吸收,導致腹痛腹瀉。
諸如葡萄、龍眼、櫻桃等水果,一定不要直接給寶寶吃。一定要去核,切成小塊再給寶寶。
堅果雖然營養豐富,對開發寶寶的大腦很有幫助,但堅果也不適合直接餵寶寶。因為堅果體積比較小,孩子很容易不小心直接吞咽,是十分危險的。當寶寶對花生米、杏仁、開心果等堅果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家長一定要注意了。雖然一開始寶寶可能只是想玩,但玩著玩著就很容易送進嘴裡了。要知道,2歲前是寶寶的口欲期,寶寶幾乎是拿到什麼都往嘴裡送的。
堅果雖好,不適合寶寶,不僅危險還容易導致過敏。想給寶寶補充堅果的朋友,不妨在寶寶的米糊裡滴幾滴核桃油,安全又美味。
果凍、仙草因為滑溜溜的,給小朋友吃很容易發生意外,家長一定不能輕忽大意!雖然小朋友都很愛吃果凍,但果凍其實營養密度很低,一般都含有不少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劑等等,建議最好還是不要給小朋友吃。
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餅乾,餅乾作為老少皆宜的一種零食,總能讓我們的味蕾得到滿足。但如果家長想給小朋友吃餅乾的話,一定要買小朋友專用的。目前市面上為小朋友特製的零食有很多,從磨牙棒、泡芙到米餅,應有盡有,家長可根據需要挑選。小朋友的特製餅乾,特點是入口即化,能有效避免小朋友噎住,且大小設計也剛剛好, 方便小朋友抓握。
所謂「萬惡糖為首」,過早給小朋友吃糖果本身就是不好的,容易導致齲齒,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其中,硬糖果的危險係數特別高。因為小朋友不會像我們大人一樣,把糖果含在口中慢慢融化,再嚼碎吞咽,小朋友很可能直接就把糖果吞下去了,而一旦糖果卡住氣管,硬邦邦的糖果又很難被拍出來,十分危險。
除了如上提到的五種食物最好不要給寶寶餵食,家長還需掌握急救的方法——海姆立克法。因為孩子一旦發生窒息,大腦立刻進入缺氧狀態,哪怕你立刻送醫院,也是會錯過搶救的黃金時間。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多一份保障,家長一定要掌握急救的這門技能。
海姆立克法,全稱是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它的物理學原理是這樣:將人的肺部設想成一個氣球,氣管就是氣球的氣嘴兒,當孩子遭遇異物卡喉,其實就是氣嘴兒被異物阻塞。這時候的理想做法是用手捏擠氣球,氣球受壓後球內空氣會上移,從而將阻塞氣嘴兒的異物衝出。
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急救步驟是這樣的:
先將嬰兒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手臂貼著前胸,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卡在下頜骨位置。另一隻手在嬰兒背上肩胛骨中間拍5次。然後觀察異物有沒有被吐出。
如果沒有吐出,立刻將嬰兒翻過來,頭衝下腳衝上,面對面放置在大腿上。一手固定在嬰兒頭頸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壓迫嬰兒胸廓中間位置,重複五次之後將孩子翻過來重複步驟一。直至將異物排出為止。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不會遭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