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隔代親,但不能親過了頭

2020-08-21 育兒圓博園
  • 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叫隔代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有以下表現:

【縱容讓孩子看手機】:孩子喜歡看手機玩遊戲,那麼老人就把手機給孩子玩。孩子想看電視,那麼老人就給孩子看電視,導致電視一天都是少兒頻道。老人對孩子大多很縱容,就造成了現在很多孩子看手機沉迷,看電視就停不下來。

【給孩子亂吃零食】:現在父母都認為零食和膨化食品,糖果都屬於垃圾食品。而老人就喜歡給孩子買,明明孩子吃飯很好,都不吃零食的,結果老人帶孩子就讓孩子吃零食,孩子漸漸學會了去超市買零食的習慣。孩子要吃零食老人就給買,說老人一句老買零食不好吧,老人又經常抱怨對孩子花錢不討好。

【拿孩子開玩笑】:經常看到老人拿孩子開笑,我老家鄰居就經常逗弄我家老大,跟孩子說:「你媽媽有了小的,不親你了」!我聽了很無奈,因為鄰居年紀大不能說,說了鄰居丟了面子,以後也不好往來。又比如說孩子跟哪個小女孩玩的很好,就開玩笑「長大讓她當你媳婦吧」。

【對孩子哄騙利誘】:老人有時候想讓孩子幹什麼,就哄騙利誘。比如說有時候老人為了讓孩子吃飯,許諾孩子吃完飯出去玩;為了讓孩子回家,又許諾孩子什麼吃的。還有孩子為了讓孩子聽話,許諾給孩子手機玩。

【跟不上孩子的節奏】:孩子正是處於性子歡脫,愛蹦愛跳的年紀,而老人年紀大,不愛動,就不大愛讓孩子動,為了讓孩子安靜下來,那麼就是給孩子看電視,看手機,孩子就安靜了。

【什麼事都替孩子做了】:老人給一兩歲的孩子餵飯還可以理解,但是四五歲還是餵飯,寶媽表示接受不了。孩子到了學習自己穿衣服鞋子的年紀,老人反倒是都替孩子做了。讓孩子學習幹家務,老人又表示孩子太小,等長大了再說。

【給一歲內的孩子吃鹽】:在我們的觀念當中,一歲之前是不給吃鹽的。而老人表示給孩子吃鹽,會使孩子的身體強壯,說老人傷感情,不說老人又這樣對孩子身體不好。

【給孩子沾酒】:有些爺爺喜歡抽菸喝酒,比如吃飯的時候,家裡爺爺非要給三歲的孩子沾沾酒吃,又時常拿煙和火逗弄孩子,大有培養孩子學會抽菸喝酒的意思。

老人帶孩子跟我們這一代不同,總會發生衝突,這源於兩代人的差別:

【兩代人的育兒觀念衝突】:老人那一代人生的孩子較多,目的能把孩子養大就好了。而我們這一代人不僅要求把孩子養大,同時要求把孩子教育好,培養成才。

【兩代人受教育程度不同】:老人沒有機會上學,受教育的少,能有高中文化的就更少了。而我們這一代人都有機會上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少,出國留學的也很多。在育兒上就更科學。

【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老人生活在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他們對於食物都會非常珍惜,掉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還能吃。老人不會講究吃穿,到了我們這代人就比較富裕,就有了講究吃穿的能力,也有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的能力。

總結:

隔代親不可怕,怕的是親過了頭,親的不加理性。父母跟老人應該多溝通,我相信只要跟老人好好溝通,在育兒道路上一家人也會其樂融融。

謝謝關注,編輯/育兒圓博園,歡迎評論留言。

相關焦點

  • 隔代親隔代親,孩子愛和爺爺奶奶長輩待一起,真的只是因為喜歡?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俗話說:「過猶則不及」,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隔代親,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很多家庭裡都有這麼一種情況:孩子尤其喜歡老人,現在很多家庭也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
  • 隔代親沒有換來孩子親近老人,養育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隔代親並沒有讓孩子親近她,相反孩子最會對奶奶發脾氣,動不動就指揮奶奶幹這幹那的。而且孩子很不獨立,7歲了,穿個鞋還要幫,等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原則,沒有分寸感的隔代親,後患無窮。鄰居家的小李,小時候奶奶特別寵,媽媽要是罵一句,打一下,奶奶就鬧死鬧活的。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 「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 第二天一早,趁著送孩子上學的空,出門就把孫子帶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要帶孫子回老家。這可急壞了媽媽,好在警察的幫助下,在車站找到了老人和孩子。
  • 孩子隔代親,真的是因為他們喜歡老人嗎?別傻了,該反省了
    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孩子,不親近自己,反而特別親近爺爺奶奶、外婆外公。然而,喜歡隔代親的孩子,真的是因為喜歡親近老人嗎?說到隔代親,先來說說老人帶孩子的幾個方式吧。其實,孩子的隔代親,親的不是老人,而是親的是和老人在一起的環境。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第二天一早,趁著送孩子上學的空,出門就把孫子帶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要帶孫子回老家。這可急壞了媽媽,好在警察的幫助下,在車站找到了老人和孩子。
  • 老人患上焦慮症:別讓隔代親毀掉「親情」
    老人帶娃可以說是屢見不鮮了,快節奏的時代,工作的壓力,讓很多父母沒辦法時刻照看孩子,老人帶娃,可以說是把孩子當成了掌上明珠,實實在在的隔代親。隔代親但帶娃有多難,年輕父母們也深有體會,更何況是行動遲緩的老人。
  • 爺爺帶娃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隔代親」,真是又野又上頭。第二天一早,趁著送孩子上學的空,出門就把孫子帶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要帶孫子回老家。這可急壞了媽媽,好在警察的幫助下,在車站找到了老人和孩子。
  • 為什麼會有「隔代親」?過分的隔代溺愛最終害了誰?
    為什麼會存在「隔代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1 大背景、大環境造成 在國家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前,家庭子女是比較多的,那時候的爺爺奶奶子女多、孫輩更多,大家庭七八個、十幾個孫輩的大有人在。爺爺奶奶輩同樣「隔代親」,只是由於孫輩太多,把愛平攤了。現在的情景大不一樣,有獨生子女多,好多家庭是四個老人只有一個孫輩的孩子,孩子真是集眾愛於一身啊,物以稀為貴,孩子也是這樣。
  • 別讓「隔代親」成隱形傷害!老人帶娃,父母千萬別當「甩手掌柜」
    我一直都相信,老人幫忙帶娃,對孩子付出的真心和愛一點都不比父母少。但遺憾的是,很多「隔代親」確實變成了隱形傷害,不利於孩子的長遠健康發展。壹英國《每日郵報》7月30日報導,一名叫韋恩·威廉·唐寧的澳大利亞男子因搖死自己的孫子而被判處七年半監禁。
  • 爺爺帶娃累出焦慮症:隔代親,都是用愛換來的啊
    一說起老人和孩子,那就逃不過「隔代親」這個詞。對於老人來說,孩子好像有一種天然的魔力;因為不管平時多嚴肅、多深沉、多有原則的老人,一看到孩子,就秒變親切、秒變溫柔。而對於孩子來說,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往往才是自己最可靠的後盾;因為不管孩子有什麼需求、言行有多隨心所欲,老人都能原諒、都願意包容。
  • 爺爺帶娃竟然得抑鬱症:「隔代親」,又野又上頭!哈哈哈哈哈哈
    看來,哪怕「隔代親」再親,面對熊孩子這種生物,也會被「折磨」到懷疑人生啊!第二天一早,趁著送孩子上學的空,出門就把孫子帶去了火車站,買了車票要帶孫子回老家。我曾經問過媽媽,為什麼會有隔代親?央視曾經拍過一個記錄片《姥姥》,真實記錄了一群帶娃老人們的日常。
  • 無論隔代養育,還是親力親為,記住養育孩子最大的秘訣是愛
    那晚,我抱著在我的懷裡睡著的女兒對孩子她爸說,「如果我出去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的話,我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啊!」他在一旁頭也沒回地「嗯」了一聲,顯然他並不認為這是多大的問題。至於我在擔心什麼?在這個帝都六環外的地方,居住著天南海北來北京打拼的年輕人,孩子需要交給老人來帶,自然老人們也要遠離故鄉,追隨兒女一道開始北漂生活。老人們操著各地的方言,適應著這個陌生環境的生活。大家對生活模式和選擇竟都出奇的一致。雖夢想特立獨行的生活,但又總怕自己跟別人過得不一樣。在一眾老人中間,我常自覺形象突兀,常反問自己:「你怎麼不把孩子交給老人,自己出去工作掙錢呢?」
  • 爺爺躲廚房給孫女碗裡挑肉:隔代親,到底有多親?
    老人寵起孩子來,簡直要把人暖哭!近日,成都一位網友分享的一段視頻,又一次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隔代親。這名網友表示,當天準備吃飯的時候,爺爺一直躲在廚房裡不出來。她因為好奇,便悄悄跑去廚房看,正巧發現爺爺正在給她的碗裡挑肉。看到爺爺一臉慈愛的為孫女「加餐」,不少網友都動情地說:「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一碗飯!」
  •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
    導讀:「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隔代親」到底有多親?撲面而來的喜感,笑著笑著就哭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一種愛叫「隔代親」,您家有嗎
    家人們,你們是不是現在正處於「隔代親」的狀態中呢?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在童年的生活中會產生對爺爺奶奶的依戀,留守兒童與老人之間的「隔代親」尤為明顯;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自然人文原因。中國人生來含蓄,青春期後的孩子很少用很直白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類似句子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孫輩就不一樣。充滿活力、喜歡直接表達愛的孫輩在面對爺爺奶奶的愛時會積極地回應,祖孫輩相互的幸福感也就表達地明顯。
  • 「清明節,我想姥姥了」,隔代親對一個孩子的影響
    直到這兩年我回想小時候的點點滴滴,心理上才漸漸得到了平衡:我和姥姥共同度過過的那段美好歲月,算是一定程度上回報了她對我的厚愛。我們之間的隔代親,甚至一度超乎了我和父母之間的感情。隔代親是一種特殊的親情,小時候,這個人是你的依靠,長大了,她是你的牽掛,等她不在了,是一種心理缺失。
  • 隔代親很普遍,隔代管教也很多,可是隔代遙控指揮,見過嗎?
    都說隔代親隔代親,都想著,那文文得多少人喜歡,多少哄啊,可現實卻是,文文只有媽媽一個人帶,而且不說幫忙的沒有,監工卻有一大堆。文文媽媽坐月子的時候,可頭大了,三代婆媳輪流來說教。文文媽媽不同意,現在都啥年代了,而且醫生也說了,不能擠乳房,對孩子不好。老人家說,幾輩人都這麼過來的,也沒見過不好。文文媽媽怎麼也不同意,結果奶奶和太奶奶兩人說抱抱孩子,然後偷偷到陽臺上給孩子擠乳房。孩子疼的哇哇的哭,文文媽媽在房間裡才知道的。好多時候老一輩總覺得自己說話做事都沒毛病,可是不知道的是,他們有時候說出來的話跟刀子一樣,傷人傷心。
  • 「隔代親」被吐槽,「假帶娃」被抵制,這一屆的老人帶娃有多難?
    01 「隔代親」被吐槽「我懷疑我婆婆在和我搶孩子「孩子一哭我們在外頭就能聽到!」「我們幫你看孩子,又不可能24小時盯著!」後來薇薇和老公商量好後,辭職帶娃親力親為,用她的話說「自己的孩子自己心疼」。03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 那些被吐槽的「隔代親」,藏著父母的困擾,卻讓人看著看著就哭了
    提到隔代教育,你首先浮現在腦中的是什麼呢?是陳舊的育兒觀,無法辯駁的溺愛,還是媽媽帶與老人帶的孩子在衣著上呈現出來的完全相反的畫風?現在很多父母因為各種原因會讓老人幫忙搭把手帶帶孩子或者一部分老人直接成為了替兒女教養孩子的主力軍,可是父母在教育中都有自己的想法,難免會和老人的方式產生「碰撞」,而且一些老人在對孫輩寵溺時的樣子與年輕時對子女嚴厲的畫風完全相反,在這些矛盾和反差中,對「隔代教育」的吐槽總能引起不少年輕父母的共鳴。
  • 無論隔代養育,還是親力親為,最大的放心源自對孩子天然的愛
    那晚,我抱著在我的懷裡睡著的女兒對孩子她爸說,「如果我出去工作,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的話,我還是有點不太放心啊!」他在一旁頭也沒回地「嗯」了一聲,顯然他並不認為這是多大的問題。至於我在擔心什麼?我也說不清,有摻雜著離開女兒的不舍,有對重新工作的不自信,也有面對職場壓力的焦慮,還有對爺爺奶奶能否照顧好孩子的擔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