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隔代親」?過分的隔代溺愛最終害了誰?

2020-09-22 極惡非道


在中國,「隔代親」從古至今都存在,特別是現在更甚。所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一代體會更深,上面有太上皇,自己對子女稍加申斥,就會招來太上皇的討伐,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真是困難重重,大部分家庭存在這個令人苦惱的問題。為什麼會存在「隔代親」呢?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1 大背景、大環境造成

在國家沒有實行計劃生育前,家庭子女是比較多的,那時候的爺爺奶奶子女多、孫輩更多,大家庭七八個、十幾個孫輩的大有人在。爺爺奶奶輩同樣「隔代親」,只是由於孫輩太多,把愛平攤了。現在的情景大不一樣,有獨生子女多,好多家庭是四個老人只有一個孫輩的孩子,孩子真是集眾愛於一身啊,物以稀為貴,孩子也是這樣。

2 夕陽更愛朝陽

老人已邁入暮年,就像夕陽,未來生命的短暫就更會對朝陽的愛戀。也就是越接近生命的終點,就越對初生生命倍加珍惜。老人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是朝陽、是新生。所以對孩子的生命就加倍的珍惜和愛護。無論是從飲食衛生、安全出行,還是培養教育等方面就會加倍關注。過分的關注就是「隔代親」的緣由。


3 幾千年傳宗接代的影響

在中國傳宗接代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年齡越大的人越明顯,老人把子女撫養成人、結婚成家直到有了下一代。在老人眼中子女已經完成了傳宗接代任務,接下來就是孫輩的傳宗接代任務了。相當於重點由子女轉嫁到了孫輩身上,隨之滋生「隔代親」。

4 為子女分擔一些負擔

老人也經歷過上有老下有小的時期,當時為了家庭生活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照看孩子,能讓自己放下負擔努力拼搏養家,其中的艱辛是最有體會的。現在老了,但是非常能夠體會自己的子女現在充當的角色。所以竭盡所能的對孫輩加以照顧,其實是為了給子女減輕負擔。

5 對內疚心理的補償

老人在年輕時為了日子奔波,自然就減少了對子女的呵護和陪伴,很多家庭由於條件不好以至於子女也跟著一起受苦。老人們在內心深處對子女是有愧疚感的。老人們把這份愧疚感變成加倍的補償轉移到了孫輩身上,「隔代親」也隨之產生。


以上這五點就是「隔代親」由來的原因,做子女的一定要體諒和理解老人這種心理,老人的愛是不摻假的。

任何事都會有個限度,過分的「隔代親」無疑對孫輩們的危害是巨大的。帶出的孩子都是「溫室的花朵」,再小的風浪也經受不起,自尊心超強而且又脆弱無比,進入社會後無所適從,最終可能是一事無成。同時孩子從小在爺爺奶奶和父母身上得到的愛差距太大,小孩子是沒有甄別能力的,在他們心目中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永遠比父母好,這種心態造成了和父母之間存在陌生感和牴觸情緒。老人只顧疼孫子卻忘記了自己的子女才是陪伴孫輩更長的人,過分的隔代溺愛其實是給自己的子女培養了一個潛在的仇人。

各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同胞,您的家庭是否也存在這種情況呢?您又是怎樣調節的呢?不妨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下。

相關焦點

  • 姥姥給孩子奶瓶偷裝可樂,中國式隔代溺愛害了多少孩子?
    那為什麼中國式的隔代溺愛會有這麼多的衝突呢?一種情況:祖輩強勢,依據經驗照顧孩子而不是科學育兒。這就是中國式隔代溺愛最突出的情況!以過來人的經驗教訓子女怎麼撫養孩子,比如優米姥姥,不聽取子女的意見,過分沉溺在自我的認知裡面。與其說是愛孩子,更深層次的其實是滿足自己情感表達的需求,沒有真正去理解什麼是對孩子更科學地給予。另有一種更糟糕的情況:完全的隔代撫養也就是說父母退場,把孩子完全寄養在祖輩家。包括父母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探望一次孩子的情況,這也是完全的隔代撫養。」
  • 隔代教育,過分疼愛,要不得!
    這是疼愛嗎?等她吃飽了,去廚房收拾了,我又把媽媽拉到沙發上慢慢地跟她解釋:「我知道您是心疼她,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總有一天她會像小鳥一樣,飛出我們保護圈的。您這是溺愛,不是愛,反而會使孩子失去自主能力,缺乏自立心理,最終全都依賴父母。」
  • 為什麼會隔代親?
    小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父母對小孩要求是比嚴格的,那些東西能吃,那些東西不能吃,玩手機,看電視這些都有嚴格的規定,現在都是一二個小孩子,小孩子會自慣自,有些父母還好一些,小孩子不聽話給小孩子講講道理,有些小孩父母缺少方法,小孩子只要不聽話就會用棍子打,有好多小孩子不要父母親,喜歡靠爺爺奶奶在一起,有些小孩子長期靠爺爺奶奶,小孩子一般不要父母親。為什麼小孩子會隔代親呢?
  • 家裡有老人,「隔代親」教育要關注:疼愛不溺愛,不做孩子奴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那麼當家裡的老小孩和小小孩撞到一起,結果會如何呢?先來了解一下隔代親的原因,通常有三點。1、彌補愧疚。很多老人年輕的時候要麼條件不好,不能滿足孩子生活中的很多需求。要麼忙於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玩。
  • 隔代教育的愛與礙
    隔代教育,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況。據統計,在我國有60%的家庭都存在隔代教育,在二胎政策開放後,這一比例甚至達到80%。在這樣的家庭裡普遍存在一個困局:一面老人辛苦撫養孫輩,一面子女抱怨老人帶孩子有問題。由隔代教育產生的家庭矛盾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家庭最主要的矛盾,甚至有人指出:隔代教育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必須拒絕隔代教育。那麼,隔代教育真的就一無是處嗎?
  •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
    #隔代教育的弊端有哪些#隔代教育是當下社會的一種現實,或是爸爸媽媽工作太忙無暇照顧孩子,或是爺爺奶奶喜歡小孫子,也就是所謂的「隔輩親」,使得老人帶孩子成了很多家庭的選擇。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都有哪些呢?第一,隔代教育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網友:該寵要寵,但不能溺愛,慣子如殺子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看看網友們怎麼說:網友:隔代親,該寵要寵,但不能溺愛!慣子如殺子!我嶽父,也是很寵我女兒,我女兒想吃什麼了就拿我手機或我老婆的手機給她外公打電話,然後我嶽父就嘻嘻哈哈的騎電瓶車40多分鐘的跑過來!我都跟我嶽父說寵可以寵,但是絕不能溺愛!我見過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是什麼德行!
  • 隔代帶娃已成趨勢,但「辛酸苦辣」誰人知?
    如果你是一個接過孩子放學的人,會發現接孩子人當中一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十幾年前有一個詞非常火,「留守兒童」。那時興起打工熱。年輕人外出務工,無奈把孩子留在老家。隨著「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大家開始重視起來,有些地方政府也有一定補貼政策。「留守兒童」意味著孩子是隔代教育。
  • 有一種愛叫「隔代親」,您家有嗎
    ,或許會因為此而缺少與我們的孩子也就是孫子的父輩的交流,而有了孫輩後,我們也有了時間去關愛自己的家人,自然和孫輩親近也就成了趨勢;中國的流動人口很多,所以來說留守兒童也隨之很多。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在童年的生活中會產生對爺爺奶奶的依戀,留守兒童與老人之間的「隔代親」尤為明顯;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的自然人文原因。中國人生來含蓄,青春期後的孩子很少用很直白的「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類似句子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孫輩就不一樣。充滿活力、喜歡直接表達愛的孫輩在面對爺爺奶奶的愛時會積極地回應,祖孫輩相互的幸福感也就表達地明顯。
  • "孩子給我媽帶"的隔代教育,到底是解放了父母還是害了孩子?
    孩子交給老一輩的父母帶,這就是今天要講的隔代教育。社會上對&3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隔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大大的緩解父母的工作壓力,閒暇時候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心來陪伴孩子;有的人隔代教育會讓孩子接受一些舊觀念以及學習不好的行為。&34;眾說紛紜,那麼這種現象到底好不好呢?
  • 「隔代親」到底有多親?看完三位爸爸的自述,笑著笑著就落淚了
    現在的年輕人由於工作太忙,生完寶寶之後,孩子大多都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帶大的,老一輩的人寵娃可真的是沒有底線呢,不論孩子想要什麼東西,他們都會滿足,「隔代親」可是真親吶,家長們都感嘆怎麼自己小的時候沒有這待遇呢。「隔代親」到底是種怎樣體驗?
  • 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原標題:隔代教育可分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有哪些弊端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能打100分呢?三代人之間的教育觀念差異用什麼方法來磨合呢?更重要的是,究竟怎樣的隔代教育有益孩子?
  • 為什麼很多人不支持「隔代教育」?被溺愛的孩子,只會散漫過頭
    有自己的工作也能證明寶媽是個獨立的人,經濟獨立在家更有話語權,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一份工作。但工作和照顧孩子會起衝突,這時就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父母因為工作的問題對孩子的照顧越來越少,慢慢的就會使彼此之間的情感變淡,從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隔代教育也並不是毫無優點,起碼老一輩有看孩子的經驗,平時空閒時間也比較多,能夠有更多耐心照看孩子。
  • 「爺爺,我想要飛機」,隔代親能有多親?退伍老兵給孫子造飛機
    02隔代親對孩子有害嗎?2、隔代親容易變成溺愛很多老輩人由於自己吃過苦、過苦日子過怕了,他們對於自己或許會節省,但是在孫輩上花錢可是特別大方,恨不得將世界上的好東西一股腦全塞給自家的寶貝孫子。,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嗎?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引子:放暑假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最近爺爺奶奶想念孫子,特地主動提出要把孫子接回老家過暑假。孩子爹媽是既喜又憂,喜的是孩子不在身邊,暫時能得到「解放」,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對壓力漸增的生活和工作了;憂的是孩子到了爺爺奶奶家,會不會因為老人家的過分寵溺,讓孩子一段時間後變得無法無天,沒有規矩,以後很難管教?
  • 隔代教育不是孩子問題的背鍋俠,只需這4步,隔代教育也很「香」
    孩子爹媽是既喜又憂,喜的是孩子不在身邊,暫時能得到「解放」,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對壓力漸增的生活和工作了;憂的是孩子到了爺爺奶奶家,會不會因為老人家的過分寵溺,讓孩子一段時間後變得無法無天,沒有規矩,以後很難管教?像上述這種由於孩子父母工作忙等原因而無暇照顧孩子、而不得不把孩子交付給老人家帶的情況,在現實中很常見,這種情況被業內人士稱為「隔代教育」。
  • 隔代親隔代親,孩子愛和爺爺奶奶長輩待一起,真的只是因為喜歡?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俗話說:「過猶則不及」,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隔代親,老人對孫子一輩都比較親。很多家庭裡都有這麼一種情況:孩子尤其喜歡老人,現在很多家庭也都是跟老人一起住。老人對孩子都特別親,但讓父母總有親過了頭,又親的也不是地方的感覺。
  • 隔代教育,是養育路上最大的攔路虎 對孩子危害這麼多!
    生活中隔代教育已經是屢見不鮮的現象了,老年人帶孩子確實給年輕人幫了很多忙,使年輕人能夠擺脫具體的家務問題,有心思安心的去上班。隔代親,能理解奶奶疼愛孫子的心情,但這種缺乏正確價值觀的溺愛卻是荒唐的。如果孩子一直吸收這樣的愛,不僅會耽誤學業,以後的人生也可能會舉步維艱。
  • 隔代教養的技巧
    幼兒給祖輩老人以慰籍,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祖輩老人有更多的時間、更大的耐性,將自己的經驗、經歷傳授給幼兒,使幼兒受到教育。隔代教養,給上班幼兒的父母減輕了負擔,祖輩消除了寂寞。但這也存在著不少弊病,這些弊病若不克服,將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怎樣才能搞好隔代教養呢?一、 走出溺愛誤區。
  • 幫了子女卻害了孫子,帶娃的奶奶該背鍋?淺談隔代教育的功與過
    到最後,辛苦幫忙帶娃的爺爺奶奶們,儘自己所能幫了子女,卻往往被認為「害」了孫子孫女,落得沒有「功勞」也沒有「苦勞」。這實在是一件讓人心酸的事!」而來的溺愛和過度保護孩子,讓「隔代親」成了年輕父母的育兒障礙對於70/80甚至90的幾代人來說,小時候兄弟姐妹多,那時候的物質條件也不豐富,老一輩的父母雖然極為負責,但也很難有足夠精力來精心照顧每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