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十二載:見證了網際網路時代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更迭

2020-12-22 Techweb

2004年8月22日,UC誕生,到2016年8月22日,整整12年,剛好一個輪迴。

作為一款手機瀏覽器,UC這十二年的發展歷程,恰好見證了手機系統從Java到安卓和iOS的演變,也見證了網際網路時代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更迭。

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

現已成為阿里移動事業群總裁的俞永福,陪伴UC走過了九個年頭,他這樣描述其對UC的感情:「UC是什麼,從個人角度來講,是我事業上的初戀,這是讓人刻骨銘心的。」

然而俞永福的這個初戀,在其剛剛過完12歲生日的第二天,宣布了一項重大決定:「UC瀏覽器」產品更名,正式升級為「UC」並向「平臺化」方向發展;同時,正式發布了獨立資訊應用「UC頭條」。

三次關乎生死存亡的轉型

在UC總裁何小鵬記憶中,不算上這次轉型升級,UC在十二年的發展歷程中,共經歷過三次關乎生死存亡的轉型。

何小鵬介紹說,第一次轉型是2007年,當時UC還是一個做移動網際網路的軟體公司,只有17個員工,好幾個月都要借錢發工資,差點活不下去,後來俞永福加入進來後,便開始二次創業,剝離非核心業務,專注手機瀏覽器。

第二次轉型是2009年,安卓和iOS系統出現,UC從塞班向新系統轉型。當初誰都沒有想到安卓和iOS會發展的如此迅速,很多公司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這波新的浪潮所淹沒。而UC得益於及時的轉型,在這段時間得到爆發式增長,據悉,UC2010年的發展速度達到1500%,用戶突破1.5億。

第三次轉型是在2015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UC觀察到用戶瀏覽習慣的變化,推出信息流版本,通過大數據計算來推送新聞,讓用戶從搜新聞變成刷新聞。

對於一個超過十年歷史的產品公司來說,這些年過的並不會太舒適,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陣痛甚至是長痛。因為短短十年間,整個社會的發展速度早已超過過往的幾十年,技術的日新月異,人們生活需求的快速變化,這些都對產品公司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適者生存,網際網路也同樣遵循這一自然法則,對UC來說,在當初做這些轉型決定時,其實也無法預知結果會是怎樣,也同樣面臨淘汰的可能。

回憶這三次轉型,何小鵬向鳳凰科技記者坦言,UC第一次轉型確實是被動的;到了第二次轉型,就是半主動;第三次轉型則是非常主動的去做,第三次轉型是在UC併入阿里之後,我們從阿里同事身上學習到很多對於內容、數據的思考,這個對我們影響很大。

去瀏覽器化

UC的演變和功能已經成為幾代中國網民的共同記憶。塞班時代,用方向鍵操控屏幕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到了安卓和iOS時代,UC也滿足了人們對觸控螢幕的交互需求,UC似乎掌握了媒介演化規律,總能通過不斷優化內容並獲取體驗,使用戶更為簡單、精準地享受網絡生活。

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是任何一款想要持續發展的產品的根基,這一點,UC做到了。據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UC瀏覽器目前全球季度活躍用戶數已超6億,單日文章曝光量超過60億,單日評論總量突破650萬條,用戶日閱讀PV超過7億。

但是對於UC而言,「瀏覽器」已經不足以概括其目前和未來要做的事情。何小鵬表示,全新的UC將專注人與信息關係,從媒體內容的兩側發力。

「我們相信在將來的閱讀和娛樂上會有兩種模式的應用客戶端,一種是瀏覽器,既能夠解決各種各樣的長尾需求,也能夠解決內容消費和娛樂的需求;第二個是垂直客戶端,在垂直領域裡面也能滿足這些需求。」何小鵬進一步解釋說。

不過,UC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去瀏覽器化。何小鵬指出,UC此次升級,並不是簡單地在字面上「去瀏覽器化」,升級後的UC,將繼續包含UC瀏覽器的原有功能,並擴容出更多產品服務,最終實現以內容為紐帶的新型媒體平臺。

何小鵬強調說,UC搭建的媒體平臺,想的是如何幫助大家獲取用戶,獲取商業價值和獲取數據,而不會去生產內容,這是整個大數據信息媒體平臺最重要的。

UC的使命

在UC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阿里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4年,UC整體併入阿里巴巴;今年6月,阿里宣布成立包括阿里影業、阿里音樂、優酷、UC等業務在內的阿里大文娛版塊,俞永福被任命為阿里大文娛板塊領導小組組長。

無論是從俞永福的角度,還是從UC的產品形態上來看,UC在阿里大文娛板塊中的地位都將變得極為重要。據介紹,阿里大文娛板塊在阿里生態體系中的定位是數字媒體及娛樂平臺,而UC將是大文娛版塊中最重要的數字媒體平臺。

俞永福指出,在過去的幾個月,阿里巴巴新成立了大文娛板塊。這個板塊要思考的並不是眼前一兩天的事情,而是接下來十年的戰略定位,而UC在未來十年要承擔的使命,實際上就是大文娛板塊的整個數字媒體以及娛樂平臺。

從阿里最新發布的財報便能看出,除了電商業務的增長外,雲計算、大數娛均呈突破性增長。財報顯示,阿里數字媒體和娛樂業務的季度收入為31.35億元,較2015年同期的8.12億元上升286%。

俞永福曾表示,阿里大文娛接下來要「減少刷臉,減少重複建設,增加資源分享」,因此,UC未來將獲得整個大文娛板塊的數據並未空談,一旦打通阿里大數據資源,UC提出的千人千面計劃將得以質的提升。

關於阿里的內部互動,在談及UC頭條和淘寶頭條的區別時,何小鵬表示,其實雙方在內容上已有合作,之前淘寶頭條的內容在UC頭條做測試,效果很好,用戶的關注度也很高。UC頭條和淘寶頭條兩個產品定位不一樣,但是在內容上肯定有共通的地方,雙方在背後也做了內容的相互輸送。

在經歷過歷次轉型,尤其是在融入阿里體系之後,UC要做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一款產品。何小鵬表示,全新的UC將是阿里移動事業群的核心產品之一,UC未來除了要做好用戶的內容服務外,還將連結阿里商業體系與文娛矩陣,成為網絡生活的三角地、中繼站。

如今的UC,與俞永福記憶中「初戀」的樣子已有了天壤之別,但現實往往是,喜歡的只是「初戀」的感覺,對於眼前的,那才是真愛。

相關焦點

  • 天涯社區,缺席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天涯社區,曾經web1.0時代的佼佼者;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逐漸掉隊,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曾幾何時,天涯是輿論王者。當時流行一個說法:全民話題,天涯製造。天涯是當之無愧的論壇一哥,從天涯走出了多少的網絡紅人,引爆了多少社會熱點,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
  • 清華大學MOOC課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
    2,該課程的註冊報名網址為: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TsinghuaX/THU00001X/_/about或點擊本文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可直接進入註冊報名頁面。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營銷的本質變成了什麼?
    然而,如果沒有認清新時代營銷的本質,不從本質出發很多做法是急功近利的、偏頗的、錯誤的甚至會將企業引向災難。  本文從一個基礎問題入手——「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營銷的本質究竟是什麼?」試圖藉此探討並得出——「用怎樣的結構性方法,可以幫助品牌更好地理解和執行市場營銷」的結論。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
    當前,移動網際網路異軍突起,成為了人們首選的信息獲取和溝通交流方式,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行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教育的移動化、碎片化、個性化、遊戲化、社交化,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教育的新特徵。青年學生作為移動網際網路的一個主流用戶群,同時也是英語教育教學的直接對象,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青年學生的需求,如何把移動互聯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重大難題。本
  • 多媒體教學時代與「網際網路+教學」時代的區別是什麼?
    多媒體教學時代與「網際網路+教學」時代的區別十二學CEO王勳達
  • 4G開啟帶來革命性變革 移動網際網路新時代
    有了這樣的移動傳輸速度,所有在電腦上的操作都可以在移動終端上進行,高清影視隨時可看,互動的遊戲說玩就玩,電腦就在你的手掌上,衣兜裡,好用不貴,多方便呀。     其實,4G帶來的好處遠不止這些。除了我們能想到的個人應用,其在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將帶來革命性的變革。4G傳輸速度的優勢將能解決3G在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諸多難題。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U盾何去何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 錢箐旎)如今,移動網際網路如日中天,移動經濟如火如荼。但在技術進步一路狂奔的時代,曾經的主流解決方案,傳統網銀U盾似乎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淡去……  消滅U盾?   有一些觀點認為:「消滅U盾」是大勢所趨。  真的要消滅U盾嗎?其實不然。  也許對個人而言,通過手機完成支付或轉帳已經成為主流,但U盾在重度和企業場景依然是主流解決方案。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必要性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由課堂教學結構、校園文化結構、網絡技術結構、個體心理結構、社會結構等眾多小系統,在精神生活空間、溝通交往空間、網絡虛擬空間、制度安排空間、社會生態空間的多層次互動中形成的超級複雜巨型系統。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下如何玩轉矩陣營銷?值得收藏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營銷早已不是線下時代的玩法,也不再是網際網路時代(PC端)的玩法,而是處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端),到智能化時代過渡期......​智能化時代未到,暫且就只說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營銷玩法,今天說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建立矩陣營銷的玩法。
  • 從「知乎日報」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化媒體應用的特點
    【摘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極大變化,其中,社會化媒體應用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本文通過對《知乎日報》特點的分析,描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化媒體應用的運作模式,即以虛擬社區為基礎,在UGC模式上積累優質內容,以符合新技術的媒介使用習慣的方式進行傳播,在運營上拋棄了以往對廣告的絕對依靠。
  • 網紅井噴: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顏值新貴
    這群一呼百應的年輕人擁有網際網路時代最完滿的工作——網紅。第一次下載鹹蛋家客戶端,第一次在微博打開秒拍視頻仿佛一如昨天。萬萬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祖國山河已經一片紅,網紅。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大步向前,信息獲取的成本越來越新,媒體話語權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有個人魅力的草根開始斬獲大批粉絲,兩者奇妙交叉在現今這個時點上。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維度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超級複雜巨型系統,其複雜性不僅包括內部系統的複雜性,也包括外部環境的複雜性,更包括主體構成的複雜性;不僅表現在內容構成的多樣性上,也表現在問題呈現的湧現性上,更表現在話語體系的競爭性上。
  • 傳統企業藉助OTO模式實現了向網際網路時代的轉身
    原標題:OTO模式 傳統產業掘金網際網路時代的利器  >編者按:今年以來,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OTO模式迅速被國內眾多傳統企業所熟悉,很多傳統企業藉助OTO模式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向網際網路時代的轉身,OTO模式到底是何路神仙,其功能如何,其能否承擔起傳統產業涉足網際網路的重任,創投眼中的OTO模式到底值不值得投資,且看本文分解。
  •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化創新的實現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移動互聯技術等變量的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高級複雜性系統演化成為超級複雜性系統。在超級複雜的移動網際網路社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個超級複雜性系統如何實現系統化創新,必然是一個超級複雜性問題。「科學方法和理論的進步不是在消除複雜性,而是在不斷發展複雜性現象。」
  • 臺灣地區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廢柴」嗎?
    Cheetah Lab基於獵豹移動大數據平臺libra數據、廣告主調研結果以及第三方數據數據,集結成《2017上半年臺灣移動網際網路報告》,從數據角度為讀者解讀臺灣移動網際網路現狀,觀察維度覆蓋移動硬設備、行動網民行為偏好、移動數字廣告、廣告主偏好等。
  • 站在時代"巨人"肩膀上 海創如何發現網際網路+新機遇
    該公司的銷售總監王海彬說,在他所接觸到的企業中,有70%以上的企業都把向網際網路轉型列入未來的發展方向。他說:「『網際網路+』時代是瞬息萬變的,產品更迭的速度很快,用戶體驗的轉變也很快。」   王海彬認為,網際網路現在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種助力。他說:「企業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精準地掌握市場和用戶,可以進行數據整合、用戶分析,通過大數據看到每個人的消費習慣,看到目標市場群體的共性。
  •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商業銀行成功之道
    這似乎向我們傳達了這樣一種信息: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從事網際網路金融,方向比努力重要,機會比效率重要,做什麼比怎麼做更重要,商業模式比產品服務更重要。金融與網際網路相遇,要穿透繁華喧囂之上的層層面紗和種種迷霧,破解成敗得失背後的深層密碼,我們思考的核心應該是怎樣理解和面對時代的變化並找到網際網路金融的成功之道。
  • 「網際網路+」時代的家庭教育創新迫在眉睫
    的確,「網際網路+」時代的迅猛到來,直接導致傳統家庭教育出現了發展中的斷裂我覺得,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家庭教育與傳統的家庭教育並不是簡單的顛覆與被顛覆關係,更不是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網際網路更不是「潘多拉的盒子」帶給孩子只有災難與禍害。畢竟,網絡是歷史進步的產物,是人類文明步入一個新階段的標誌之一,因而是社會發展也是孩子成長的常態環境。
  • 沉浸式場景廣告,才是真正屬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廣告形式
    根據易觀的數據,2017年整體移動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為2310億,逐年增長率在不斷降低,到2019年預計市場規模為3550億;也表示各大廣告主已經完成了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從傳統線下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廣告投放轉移和進化;移動時代的廣告紅利消失了,搶奪廣告主成為以廣告為變現模式的網際網路企業的重要命題
  • 何一兵: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電商的模式是以人為中心
    大會上,臉臉創始人兼CEO何一兵在主題演講《新世界趣生活》時表示,PC網際網路時代,PC電腦是信息處理的終端,電商都是平臺型電商,比如淘寶、天貓、京東。平臺型電商的本質是信息的中心化的,以信息為中心的電商平臺。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終端本質是人online,新的電商模式是以人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