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工程16年,嫦娥終於滿載而歸,月壤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20 胡亂一談

本月最火、最振奮人心的幾個詞應該就是嫦娥、登月、月壤了。

中國登月夢想的開始,來源於嫦娥之父歐陽自遠,然而夢想開始的時候,他還是一個參與核試驗的地質學者。

在參與地下核試驗的選址和探索期間,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顆衛星,這也預示著人類即將進入太空時代,這件事情對他觸動很大,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的夢想。

在空閒的時間,歐陽自遠自學了有關天文、物理學、空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為以後逐夢奠定了基礎。上世紀七十年年代,在完成地下核試驗選址後,他便開始正式的接觸有關天文方面的內容。

1978年,當時美國給我們送了一份大禮。來自月球的土壤,讓歐陽自遠特別的興奮,慌裡慌張地跑出研究。到地兒之後傻眼了,這也太賊了吧,美國人竟然整了個大凸透鏡罩子裝著月壤,這樣從外面看起來自然是大的不得了。

但是實質上裡面沒多少東西,一共才一克,這無疑是通過一種炫耀的方式來達成的羞辱,不過畢竟是屬於我們第一塊月壤,當時也只能含笑接下。

這一克月壤,被分成了兩部分,一半用於展出,一半用於科學研究。在以後的幾年裡,我國科學家從這0.5克月壤中獲得了40篇的相關文章,並且還確定了這塊石頭的採集點以及採集地是否有陽光輻射等。

1992年開始,便陸續有人建議開展我們的探月計劃,但是因各種原因沒有得到同意和運行至今。1994年,歐陽自如提交了一份正式的探月科研報告,並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

直到2004年,嫦娥工程才被正式的批准運行,此時探月夢想正式實施。

嫦娥工程分為三個階段,先是「探」,也就是不載人月球探測階段;然後再是「登」,即載人登月階段;最後為「駐」,建設月球基地,創造可供人居住、生活、工作、實驗的條件,進行「駐」月的科學活動。

這是神話故事的暢想,也是我們偉大領袖上九天攬月的豪壯和理想的嚮往,亦是當代人星辰大海的追求。

現今,嫦娥五號完成使命帶著月球的土壤滿載而歸,也預示著我國探月計劃的第一階段基本完成,實現了無人探月的部分任務。

雖然進程相比美蘇慢了將近半個世紀,但是作為新時代的探月第一人,或許能拉動新一輪的探月潮流。

嫦娥五號回家後,美方充滿酸意地送來了祝福,然後便炒起了冷飯,重新拿出了當年阿波羅號登月的視頻來炫耀自己的能力。

誠然,探月或許對他們來說確實是很簡單,只不過他們失去的不是探月能力,而是探索能力。

月球有什麼呢?或許什麼也沒有,沒有空氣,引力也小得可憐,根本不適合居住。大老遠費勁千辛萬苦地跑上去,就為了刨上那麼一坨土,好像並沒什麼意義。

或許這也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沒有再進入月球的一個原因,當然也並不排斥月球有小怪獸,陰謀論嘛,萬一是真的呢?

那麼我們探月取壤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呢?

一方面,是為了"報恩",或許我們也可以弄個大玻璃罩裡,安上幾個放大鏡,去給美國送上1000毫克的月壤,不行就漲點利息,還給他們2000毫克。

另一方面就真的是星辰大海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月球只是一小步,徵服銀河系才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上世紀星球大戰時期,美蘇雖然已經有了探月能力,但是但是人類對星外能源並沒有需求度,或者是說登月只是為了互相較勁,沒無其他目的。

而進入新時代後,有關地球能源即將耗盡的意識開始出現,一種莫名的危機感也開始誕生,自然星外探索就又開始逐步興起。

太陽系中,月球相對的還是距離我們比較近的、探索難度比較低的一個星體,因此也就成了"秀肌肉"的首選目標,畢竟這無主的玩意兒誰先到了,就是誰的。

綜合來說,這次月壤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充分了解月球的知識,比如說基礎的月球起源、地質演化等,還能深層次的了解月球的壽命、物理特徵等。

再有就是對於月壤的化學成分和構成元素的研究,這也是開發月球的一個重要起點。

當然,身為天外來物,自然少不了政治意義了,比如說可以作為國禮相送啦、或者是用來加強各個領域內國際合作的資源啦、再或者是找個放大鏡來換禮啦等等。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許就是月壤不適合種菜吧。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月球|中國探月工程|月壤|國旗展示系統|北京天文館
    攜帶2千克珍貴月壤的嫦娥五號即將結束 「太空之旅」,於近日在內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日前,著陸場系統已完成最後一次綜合演練,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全力迎接返回器平安回家。此次嫦娥五號登月,是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最終章,它標誌著我國「無人月球探測」階段的完備,可以繼續向「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階段探索。
  • 探月「三步走」 收官「有看頭」——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正式...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回」這一步的主任務,要實現月球表面採樣返回。這次任務相比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我們這次的目標是帶回約2千克月壤。經過論證,2千克數量上不算少,工程上可實現。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期待凱旋
    央視新聞12月16日消息,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 嫦娥五號探月滿載而歸!印度不服氣重大成果:早晚能反敗為勝
    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探月返回器成功返回地球,滿載從月球取得的月壤標本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預定地區降落,這意味著首次地外天體採用返回任務圓滿完成,這標誌著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功,為下一步深空探測和載人登月工程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來源:央視原標題:歐航局官員: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 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嫦娥五號返回器很快將攜帶月壤回到地球,這個讓人類等了幾十年的重要時刻也牽動著歐洲航天同仁的心。歐洲航天局國際事務部官員伯奎斯特在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就表示,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意義重大,他期待嫦娥五號凱旋。 伯奎斯特告訴記者,歐洲航天局在探月及火星探測工程當中已與中國國家航天局開展多次合作,此前已為嫦娥一號、二號及四號探月任務提供技術支持。伯奎斯特認為,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不論從技術層面還是從科學價值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 嫦娥五號探月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是什麼?為什麼我國能探月成功呢?
    2020年12月17號,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採集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這不僅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月壤,更代表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收官之戰取得了圓滿勝利。那麼嫦娥五號究竟在月球上發現了什麼?印著我國標記的月球土壤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 「嫦娥五號」帶回2千克多的月壤,終於不再用0.5克來發論文了
    我國科研人員利用極其珍貴的0.5克土壤發表的論文除了美國,1970年代,蘇聯通過「月球16號、20號、24號」三個無人探測器取回共330克珍貴的月壤。月球的土壤成分主要是什麼?月球的表面月壤由一層細粉狀的風化物質以及埋在這些物質中的直徑數米的巖石組成。
  • 歡迎嫦娥五號回家!美國之前要的月壤到手了?官方回答終於來了
    12月17日凌晨1點59分,無數國人期待已久的"月球來客"終於抵達地球了,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而我國在完成了這一壯舉之後,接下來的事情更是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還記得當初中國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完成收集月壤的任務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公開發表聲明,希望中方能夠主動分享收集的數據和月壤樣本,這次的成果應該屬於地球上的每個人。如今嫦娥五號返回器帶著月壤成功返回地球後,關於美國此前的"要土"行為,終於作出了公開回應。
  •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紀實
    在一份份宏大絢麗的規劃面前,中國航天人並沒有那麼多豪言壯語,而是選擇用「繞、落、回」三步走的方案,穩紮穩打地實現自己的探月目標。經過16年努力,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戰六捷」的優異成績,不超預算、不降指標、不拖時間,如期完成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在月球探測領域向全世界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
  • 嫦娥五號滿載而歸,美國終於忍不住了。中方態度明確!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的成功意味著人類時隔44年再一次在月球完成取樣,中國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還記得當初中國嫦娥五號在月球表面完成收集月壤的任務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公開發表聲明,希望中方能夠主動分享收集的數據和月壤樣本,這次的成果應該屬於地球上的每個人。
  • 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收官:「胖五」送「嫦娥」奔月,再從月球...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點半,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採樣後,攜帶約2千克月壤和月巖回到地球。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未來將能夠研究自己從月球帶回的樣本,也標誌著中國的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規劃的環繞探測、落月探測和採樣返回探測(簡稱「繞、落、回」)的「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收官。
  • ...嫦娥」凌晨回家,月球「土特產」成功籤收,背後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於此同時,美國在1969年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前蘇聯版的登月計劃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這讓前蘇聯探月工程的整個團隊都掙扎在焦慮之中。自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後,前蘇聯政府就認定,再繼續實施載人登月已無任何現實意義可言。為了在將來的太空競賽中扳回一局,蘇聯決定發展一種新「玩意」。
  • 探月工程如火如荼,2022年中國或創新裡程碑
    日前,經過約19個小時的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按照預定形式,擇機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成功,標誌著中國探月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並為後續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人才、科技和物質基礎。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要想探月,必須研究月壤可以這麼說,月壤對於探月工程的實施非常重要。前面我們提到,月球表面幾乎完全被月壤所覆蓋。這就意味著,環繞月球軌道上的所有探測器直接探測的對象並非巖石,而是月壤。但是,由於太空風化作用,月壤的物質組成和光譜性質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家,月亮的土壤裡有哪些秘密?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有讀者可能會產生疑問,月壤只不過是月球表面的塵土,為什麼還要研究它呢?其實,研究月壤不僅對探月非常重要,還能幫助我們了解太陽系、了解地球。要想探月,必須研究月壤可以這麼說,月壤對於探月工程的實施非常重要。
  • 嫦娥五號回家了! 著陸瞬間:"玉兔"搶鏡,月壤樣本揭曉太陽系秘密
    今日凌晨,在經歷了23天的太空旅行,月球暫居之後,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成功返航,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的嫦娥五號的月壤採集任務圓滿完成,但在嫦娥五號的著陸點,一直小動物成功搶鏡。於是嫦娥五號回家,玉兔接駕的消息在今天毫無意外的成了議論的焦點。據了解本次嫦娥五號著陸器將會全程封閉運至北京後再開啟,取出裡面的月壤。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既是我們探月的收官之作,也是奠基之作,其成功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圓滿完成。
  • 取得月壤後,下一步要做什麼?
    據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介紹,利用返月樣品對了解採樣區的成分特徵(巖石類型、礦物組分、化學成分等)、月面物質與太陽風相互作用、月壤的成壤機理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那鑫:這次一共取回了1.7公斤月壤,應該說完全達到了預定的目標。12月19號,國家航天局舉辦了一個比較盛大的嫦娥五號工程月球土壤交接儀式,由國家航天局將月壤交給了中科院進行研究。
  • 揭秘嫦娥五號探月十三大步驟
    rKdednc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月球「土特產」 揭秘月壤的能源價值
    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次任務中,連續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月面採樣、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帶樣返回等多個重大突破,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 按計劃,回收後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完成必要的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中國國家航天局將擇機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 研究月壤不僅對探月非常重要,還能幫助了解太陽系、了解地球。
  • 首期探月工程副總師姜景山:中國探月總一次性成功
    2004年,中國探月工程正式啟動,已經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工程中摸爬滾打了近50年的姜景山被任命為工程副總設計師,成為探月工程「兩總」體系裡面的一位骨幹成員(「兩總」指總設計師和總指揮兩個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