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ex、LV、Burberry等奢侈品牌是不少人追逐的目標,讓不少人趨之若鶩。但縱使是這些奢侈品牌每到換季的時候,仍然會有不少賣不出去的庫存。儘管如此,這些品牌也從不降價、不打折扣、不搞促銷。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如此多賣不出去的庫存,奢侈品牌是如何處理的呢?賣不出去的奢侈品又究竟去了哪呢?
答案是:面對賣不出去的巨額庫存,奢侈品牌寧願選擇全速銷毀,也不願降價促銷,損害品牌的價值。在二零一八年,Burberry就因此銷毀上千萬美元的產品,引起時尚圈的熱議。在一份年度報告中,Burberry透露她曾銷毀約一千三百七十六萬美元的美容產品和兩千四百萬美元的成衣產品及配件。而這被銷毀的三千八百萬美元也只佔Burberry所銷毀的一小部分。
據紐約時報報導,在五年裡,Burberry已經銷毀了價值超過一點一六億美元的商品。
當然銷毀未出售產品的品牌並不只有Burberry,像LV、chanel等奢侈品牌在每年年底都會銷毀無法售出的產品。雖然他們並沒有公開銷毀的數量與金額,但相信銷毀的數量與Burberry相差無幾。雖說這些產品的成本較售價低,但相比起每件單品降價幾百美元、促銷賺取數千萬美元的盈利而言,奢侈品牌卻寧願選擇全速銷毀。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品牌貶值,打折和促銷會對品牌的聲望造成影響。一直以來,奢侈品牌對於庫存的處理問題都極其重視。他們拒絕將產品銷往折扣店或以低價的方式出售,以此來保持奢侈品牌的形象。
這些以上流社會為目標的奢侈品牌,希望只有少數人能買得起他們的產品,以此維持產品的稀有度。如果每個人都能擁有,那麼他們將不會再是奢侈品,富人也不會再購買。銷毀無法售出的產品。除了可以保持品牌形象及稀有度外,對於奢侈品牌而言,這或許也是一個彌補缺失的好方法。
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政策,如果進口商品未使用,在海關監管下出口或銷毀,則99%因進口而支付的稅款或費用可作為退稅返回。由於奢侈品牌的產品稅率極高,平均為15%-25%,因此奢侈品可以收回不少的稅款。奢侈品牌銷毀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庫存在時尚圈早已不再是一個秘密。這對普通人來說或許令人難以置信,但對於購買奢侈品的消費者而言卻是一種保障,畢竟誰也不想自己花了一兩個月工資買來的奢侈品,突然有一天出現在折扣商店。好了,看到這裡相信您對庫存奢侈品的銷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如果大家喜歡我們的文章,麻煩給我們點讚,收藏加轉發哦,給我們一點點的支持,你們的支持將有助於我們發展更多不同的系列,帶給大家更多的奢侈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