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給老師的最好讚美是信任

2020-12-14 人民網

  人與人的信任建設,從信任教育、信任教師開始,很合適

  

  開學伊始,就迎來了中國第三十一個教師節。這樣的日子裡,說起老師,你是懷著滿滿的感恩和祝福,還是有說不出口的心思糾結?

  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家長在新班主任家訪時塞紅包被拒。老師推擋中說的一句「不用客氣,來日方長」,讓家長愈思量愈糾結,前兩天終於忍不住上網請教:「這究竟是意味著讓我以後再找機會單獨送上禮物?還是老師安慰我,覺得紅包完全沒有必要?」討論無結果,話題卻火速傳遍朋友圈。教師節前,許多微信群中轉發的老師「拒禮」簡訊,也讓很多家長焦慮症發作。

  也在這幾天,一則「最美女老師」的圖片消息在網上流傳。照片上,吉林市的一位高中女教師一邊打著吊瓶一邊給學生講課,引來了網友們的讚嘆,也引來了對教師健康、待遇和學校管理的種種擔憂和議論。

  很想知道,在這樣的新聞面前,你會站在哪一邊——是認同「教師是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時時發現身邊的「最美教師」而心懷景仰,還是在心底裡一邊費盡心思想著如何送紅包,一邊對這個群體生出鄙薄不齒、畏而不敬更不信的情緒?

  太過重視人生的競爭與成功,是不少國人無比看重教育的原因——以相當功利的方式。有關教育得失和孩子成長的新聞,總是很容易惹起整個社會巨大的情緒起伏。現實中的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雖然不似醫患之間那樣緊張到衝突頻發甚至染上血色,卻也足夠敏感和脆弱,經不起什麼風險和考驗:一個未送進紅包的孩子上學後被安排在最後一排,家長便要猜疑老師給了別人照顧;怕因學生意外受傷惹麻煩擔責任,學校就努力把孩子訓成小綿羊,不許自由蹦跳……

  也許我們都該相信,有著相對良好教養、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會有在社會平均線之上的整體道德水準。近10多年來逐漸提高的教師待遇,以及越來越嚴格、規範的師德教育與紀律約束,也在不斷地整頓和塑造著這個群體。他們中間,會有地震來臨時慌亂奪門的「範跑跑」,也會有交通意外時推開學生犧牲自己的張麗莉;會有性侵孩子、剋扣學生營養餐的敗類,也會有放棄賺大錢機會、只為一聲「老師好」和「桃李滿天下」而兢兢業業幾十年的教育家。

  我們也許不必見帶病堅持上課的女教師,就狂贊「最美」,將單個個體拔高到「蠟炬成灰淚始幹」之類的精神境界;卻也不該在身邊的老師拒絕紅包後妄加猜疑,歸結為自己送得還不夠「專業」。這樣物質化的「謝師」與揣度,其實是對整個教師群體的不信任和傷害。

  要成就「陽光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僅有每年一度的少數「園丁」獲獎和「春蠶」精神倡揚是不夠的;要培育問心無愧的職業自豪感,也不能有藏藏掖掖的紅包授受,而要靠言傳身教、引領一個個生命成長帶來的無可替代的恩與情、尊與敬。在這樣的師與生、師與社會的關係中,不能缺少的基礎,是信任。沒有了信任,讚美與祝福就失了真誠、只剩空洞,紅包送不送,都要糾結。

  社會風氣的淨化,依賴制度建設,也需要所有人的自我約束。你可以選擇責任與堅持,做「最美教師」,也可以選擇做一個信任孩子、信任教師的健康成年人。與其吐槽痛陳社會流弊、教育病,不如讓自己的思維舉止更陽光。人與人的信任建設,從信任教育、信任教師開始,很合適。

  親愛的老師,第三十一個教師節,願我們所有人能給予你們最好的讚美,就是信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0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對自己的引導能力有信心的人,不會聲色俱厲地搞「激情教育」  一名高二學生偷換掉事先經老師把關的講稿,用「自己的聲音」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提出質疑。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致敬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觀點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
  • 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報如何傳播主流聲音——基於「人民時評」與...
    摘要:本文基於對《人民日報》評論版「人民時評」欄目與人民網觀點頻道「人民網評」欄目在選題、評論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分析,提出「人民時評」選題扣準時代脈搏,力求重大、深刻,立論多站在中觀高度;「人民網評」選題時效性、貼近性強,立論角度新穎,思想深刻。
  • 申論大作文優秀結尾3大特徵,仿寫人民日報時評文章結尾4大要求
    申論大作文寫作在申論大作文寫作中,結尾往往很多人都不會去重視,認為閱卷老師在改試卷過程中,本身時間就很多。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開頭了,那這邊作為培訓老師,我要明確的告訴你,錯了。一篇優秀的申論大作文,有頭有尾這才是正常的。那麼我們今天就跟著人民日報時評文章來學習,申論大作文結尾是如何完成的?
  •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2020-11-2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時評:應對突發事件,「信任共同體」很重要
    事故發生3天之內,習近平總書記連續兩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傷員,嚴查事故原因,嚴肅查處事故責任人,強調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 如何寫好時評?「人民日報評論」的優秀作品與你分享!
    平時在寫時評,我們可以借鑑其文章結構、說理方法、邏輯思路等。當然,不少精彩句段如果掌握得當,學會融會貫通,也是可以直接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之中的。 閱讀好的時評文章,既能讓我們從中學到寫作的邏輯性、思辨性等知識,掌握好寫時評角度與構造論點的方法,又能讓我們了解如何把握社會熱點、找到寫評論的素材。 下面我們來共同來學習一下8月份的人民日報評論中的熱點時評。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中國司法在公開中積厚行遠
    司法公開實現了從靜態到動態的飛躍,逐漸從傳統庭審旁聽的「現場正義」,報紙廣播的「轉述正義」,到電視直播和網絡直播的「可視正義」      人民群眾最期待司法公開透明,中國法院正刷新司法公開歷史。白皮書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所有省份基本建成轄區統一的審判流程信息公開平臺,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總訪問量達87.85萬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裁判文書1448萬餘份……凡此種種,都為人民群眾帶來「看得見」的正義,拓展了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媒體的出現與運用,為司法公開提供了新的平臺和工具。
  • 9篇《人民日報》時評精彩語段節選,寫出滿分作文的好素材
    那麼對於作文來說,最重要的肯定是好的素材了,有了好的素材,好的語句,才能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給你高分!不是有一句話說:「如果作文實在寫不出來,那麼久背下一些好的素材,在考試的時候填充進去,不說滿分,也能拿個優秀吧!」 今天老師就送給大家關於人民日報時評語段節選中最精彩的9篇文章,滿分作文的好素材,值得大家收藏學習。
  • 2019國考備考:跟人民日報學申論寫作,想不得高分都難
    人民日報可以幫你寫好申論。今天重點推薦人民時評欄目,這個欄目就社會關注度大的新聞事件,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社會熱點事件,總會作及時、準確、深刻的評論。考前讀讀這些文章,定會給你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歡迎轉發收藏!
  •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2020-1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020-06-1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時評、妙詞、金句、美段集錦
    你好,珠峰新高度伴隨的時評妙詞、隊員金句、優美語段。 時評妙詞 我們已經出發。8848.86米不是終點,是起點。——《新華網》時評 用科技測量雄偉珠峰,用腳步丈量大千世界,用精神標註中國高度。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人口普查關係國計民生
    人口狀況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國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長、勞動力供給、流動人口變化情況,有助於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小區新生兒童多,今後上學難不難;有些道路交通很擁堵,如何規劃更科學;開發一款教育APP,市場規模有多大……解決好這些與人民群眾利益息息相關
  • 人民時評:「體育之樂」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有老師表示,有些孩子籃球繞杆跑滿分了,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會打籃球,更不代表喜歡打籃球,考完之後可能一輩子都不再碰籃球。對體育缺乏「內在熱情」,是目前中學體育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   喚起學生對體育的熱情,把體育課納入中考必考科目只是手段之一,關鍵是通過更加科學、多元的內容選擇,讓學生們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從而激發「終身體育」的內在熱情。
  • ...以職業教育賦能脫貧攻堅(人民時評);8、我國城鄉低保標準同比...
    除了頭版內容,今天《人民日報》涉及財經的主要內容還包括:1、津石高速通車,兩地通行時間至少縮短一小時——一條快道通津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2、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3、文化和旅遊部表示 繼續執行「75%」政策;4、「十三五」期間 地下空間開發直接投資規模約8萬億元;5、外交部發言人——國際社會應共同反對「疫苗民族主義」;6、努力成為領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行家裡手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古田的「炭火」永不熄滅
    在這堆炭火的映照下,我們黨第一次提出了思想上建黨、政治上建軍,由此確立了軍隊建設的歷史方向和根本原則,我軍政治工作在這裡奠基,新型人民軍隊在這裡定型。在這堆炭火的映照下,中國革命從此星火燎原,迎來歷史拐點,踏上新的徵程。   而剛剛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可謂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第二個古田會議。
  • 人民時評: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人民時評)提高科普質量,既介紹具體知識,又傳播科學思維,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全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才會更穩固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中醫藥在創新中傳承
    今天,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正在讓古老的中醫藥煥發勃勃生機;中醫獨特的健康觀,也正在為人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大考,中醫藥交出一份出色答卷。以張伯禮、黃璐琦、仝小林3位院士為代表的中醫藥人,從古典醫籍中挖掘精華,在傳統方劑中尋找靈感,在現代科技中攻關突破,創造性、高效率地篩選出「三藥三方」,為抗擊疫情做出了重要貢獻。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
    10月8日,《人民日報》刊登王君平的文章指出,中醫和西醫不是對手,需要的是聯手,共同為呵護人類健康做出獨特的貢獻,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下文是《人民日報》全文: 屠呦呦(資料圖)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成為這個國慶長假中令人振奮的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