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王亞平獻給青少年的第一部天地聯講科普書,第一視角揭秘地球之外的生活,詳解絢麗天宮數十項有趣實驗。書中配有近四十段珍貴的太空錄像,三百餘幅精心挑選的插圖和若干3D渲染的科普大圖,同時隨書附贈航天員入門考題光學解謎卡。讓你超近距離走近太空,走近神舟飛船,走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為你全面開啟走出地球、邁入太空的科學大門。
【編輯推薦】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劉洋、王亞平領銜編著。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王亞平,穿越時空,帶你走進世界航天史上首堂獻給青少年的天地聯講科普課。第一視角揭秘地球之外的生活,讓孩子超近距離走近太空,走近神舟飛船,走近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每一篇日記都由航天員親自錄製,每一個鏡頭都在記錄太空生活。你不僅能看到太空紀實圖文,還能掃描二維碼輕鬆觀看近四十段珍貴的太空錄像。權威專家詳細解讀+航天主播視頻講解+精配3D渲染科普大圖,詳解絢麗天宮中數十項有趣實驗:天宮二號裡有哪些神秘的趣味實驗?它們會給未來世界帶來哪些變化?走近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走近中國最權威的幕後航天人,全方位探訪我國航天史上駐留時間最長的太空之旅。
【媒體推薦】
當無線電波載著人類歷史上首位「太空特約記者」的聲音穿越遙遠距離回到地面,人類的太空報導翻開了新的篇章,#太空日記#33天超10億次閱讀、數百萬條留言,在廣大中小學生中引發了新一輪的「航天熱」。青少年朋友們在感嘆太空奇妙的同時,也深深感受到航天員就在身邊的「吸引力」。
——新華社
【在線試讀】
大家好!今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行乘組進入組合體第二十四天。我是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景海鵬。
大家聽說我們帶了植物上太空,都很好奇,都想知道它們現在長得怎麼樣,需不需要人照顧。今天我就告訴大家,它們長得很好。我們給它們光照、澆水,看它們發芽,這種感覺太棒了。我們還跟它們合影留念。
還有很多人關心我們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種植的生菜,現在,我就具體和大家講一講。
今天做的是一些常規的照料工作,主要是檢測植物的燈光照射、栽培基質(土壤的替代品)的含水率和養分含量,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質裡推入空氣。
我們有一個檢測含水率的儀器,如果顯示指數低,就說明需要給生菜澆水了。我們還會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質裡注入空氣,這是為了讓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鮮空氣,有利於它的成長。我們就像是太空的「農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鐘的時間來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種生菜使用的基質和地面的土壤是不一樣的,我們用的是蛭石。
蛭石是一種礦物質,它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在其中傳導非常均勻。當我們把水注入基質以後,基質裡的蛭石就可以把水分很好地運輸到植物根部。另外,蛭石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密度小、質量輕,便於攜帶上天。
植物栽培是在我們進入組合體的第二天開始的。首先我們需要安裝栽培裝置,就像搭積木一樣,把裝置的各個部件組裝成一個白色箱體。拼裝這個白色箱體的固件是3D印表機列印的,很輕便。它上面有兩個器件,一個用來測量土壤中的水分和養分參數,另一個在植物生長後期用來在封閉情況下測量植物的光合作用。
組裝完栽培裝置以後,我們接著就會澆水、播種。在上天之前,有一部分種子就已經被放進白色箱體的單元格裡面。這些種子是經過特殊處理的。由於生菜的種子比芝麻粒還小,為了方便我們播種,專家們特意在種子外面做了-層包衣,使它和綠豆粒差不多大,方便直接用手拿。包衣在吸飽水後會裂開,但在後面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發現,包衣對種子發芽的速度會有細微的影響。
在太空播種的方式和地面也不同,地面一般是先播種後澆水,但由於我們帶入太空的白色單元格是硬質材料,只有吸水軟化後,種子才能放進去,所以我們是先澆水後播種。
播種完後,我們會在栽培裝置里舖上一層保鮮膜,就和種莊稼的地膜一樣。它的作用是保護植物,防止水分流失。在進入組合體的第五天早上,我們發現種子發芽了。當時我和陳冬兄弟都非常高興,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地面工作人員。我們拍了很多照片,還跟剛發芽的生菜合影留念。 種子發芽以後,我們就會拿掉地膜,把安裝在栽培裝置頂端的燈打開,給生菜提供光照。這種燈光是由紅、藍、綠三種顏色組合而成的,主要偏紅色。
我們第一次給生菜間苗和補水是在播種後的第六天。間苗那天,我和陳冬兄弟發現生菜長得特別新鮮,看著比地面的還要綠一些。我們間苗用的是鑷子,主要是把長得相對差一些的生菜連根拔出來,在每個單元格裡只保留兩棵菜苗。因為菜苗都非常嫩,所以我們得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就會把需要保留的生菜苗碰壞。
第一次間苗過了三天後,我們開始了第二次間苗和澆水。這時,每個單元格就只保留一棵菜苗了。澆水其實不是每天都需要做的工作。專家為我們設定了五次澆水,每次澆水使用的是注射器,用它將水注入生菜根部。除了播種、間苗和澆水,我們還需要每天對生菜進行觀察、拍照,檢查基質的含水率和養分含量等。
到今天為止,在我們親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經長得很好了。我們看著它們一天天成長,很有滿足感。
大家也很關心,在太空,生菜生長的方向會發生變化嗎?長得怎麼樣呢?
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我們種植的生菜和地面是一樣的,也是向上生長的,而且長得好像比地面更高一些。雖然太空是失重環境,但是因為植物有趨光性,所以它依然是朝上長。
還有人很好奇,在太空種出來的生菜能吃嗎?
這次是中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我們種的生菜是用來做實驗的,暫時不食用。我相信經過研究,以後我們在太空種的各種蔬菜,肯定是可以吃的。我也期待著在太空吃上自己種出來的蔬菜。下周二,是我們在軌種植蔬菜的最後一天,到時候我們會進行植物採樣,把生菜的葉子和根莖剪掉,放到低溫儲存裝置中,再把它們帶回地球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比如檢測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標。只有檢測合格後,我們才會在下次實驗中考慮讓航天員食用栽培的蔬菜。
在軌植物栽培技術,是未來長期太空載人活動、深空探測等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將來我們還會做其他物種的大面積栽培實驗,通過幾輪實驗,逐步掌握植物在太空生長的規律,便於以後在空間站種植種類更多、數量更多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