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小米就遇到了個難題。自家女兒拿了張家庭情況調查表回來,是幼兒園發給小朋友們拿回去給爸爸媽媽們填寫的。
本來覺得很正常的一件事,可是填到後面發現越來越奇怪了。前面是調查家庭住址、政治面貌等等,後面要填寫孩子父母的職業崗位,甚至還要清楚地寫出爸爸媽媽的收入情況。不可以空著不填。
小米和其他家長都感到非常納悶:為什麼要填寫家長的工作和年收入?難道老師是根據家長的工作和收入來決定用怎樣的責任心去教孩子的嗎?
這個想法讓小米非常擔憂,自己的收入高低真的會讓自家孩子遭到區別對待嗎?那她究竟該怎麼填寫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接受到好的教育。
事實上,很多學校幼兒園都會做這樣一個信息採集,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了解了孩子父母的收入和家庭背景,會對一些孩子的性格上做出調整和關照。
學校的初衷是希望家境條件不好的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和特別照顧,讓略貧困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自信,並且悄悄發放補助等等措施。
但是小米這樣的家長的擔憂也並不是毫無道理,有的幼兒園甚至過分到讓家長填寫家裡有幾套房子幾輛車、住宅面積等等令人尷尬的問題。
這就讓父母起了疑心,懷疑幼兒園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會不會因為自己孩子的家裡條件不好,就會在學校受欺負。相反,如果條件比較好的,會不會在學校被「敲詐勒索」?
老師讓畫自家保險箱,寶爸怒懟:「咱家沒有買保險箱的錢。」
老師讓畫自家房子,小戶型家長表示傷不起,怕孩子畫完以後受歧視。
還有的學校直接發放經濟調查問卷,家長說這是階層歧視。
另一位寶媽因為填表這件小事,就惹出了誤會。孩子剛剛上小學,回去讓寶媽填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有一項要寫經濟收入。
寶媽就很不高興,學校有什麼資格去調查父母的收入情況呢?她臆測:一定是看了表之後,賺得多的就會多照顧些,賺得少的不管不顧!
寶媽非常生氣,想去學校找老師理論,卻被老公制止了,老公說先隨便填好,讓孩子帶回去看看,看看老師會不會有什麼區別對待。
寶媽聽了覺得也有道理,畢竟也沒什麼證據能說學校偏袒部分孩子了。於是就在表上填了很低的數字。後來發現孩子並沒有被區別對待,反而老師會經常關心自家孩子,孩子說非常喜歡班主任。寶媽也就放了心,也忘了這個小插曲。
過了一個月後,老師家訪,說學校給自家孩子減免了學期的學費!這一下讓寶媽非常詫異。
原來,學校認真看了家長們填寫的調查表,給貧困學生一些特殊照顧,也不會讓其他孩子知道,幫助孩子們保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寶媽很感動,也很羞愧。
幼兒園發的類似這樣的家庭情況調查表,該如何填寫才好呢?
1、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
其實不管是學校填這個調查表的目的或者用處是什麼,爸爸媽媽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因為家裡收入的問題,造成老師對孩子的偏見。
2、可以稍微誇大一點填寫,保護孩子
很多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家裡條件確實不好,如實填寫會被「區別對待」,因為確實有寶媽抱怨:學校發校服,沒有合適的尺寸,老師幫忙調尺寸都會拖拖拉拉。
也有爸爸媽媽說,家裡收入不錯的孩子,老師會幫忙介紹一些好一些的補習班,並且通過平時的聯繫,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老師對孩子更加關係了。
當然,我們不要過度誇大,中等略偏上的程度就可以,畢竟老師可能會家訪就暴露了。
真正影響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是爸爸媽媽怎麼教孩子,讓孩子更快樂、更積極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