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老師說,這三種孩子「假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

2020-12-16 逗果育兒

文|逗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長對孩子要求也越來越高,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聰明的寶寶。

所以,從小就對孩子進行培養,智力和情商開發。

有經驗的老師說,這3類孩子是「假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

01喜歡頂嘴

案例:有一次,在校外接孩子,看到這樣一對母子。當時媽媽催促兒子快點,還得回家做飯。沒想到,孩子竟然極不耐煩的回頂母親說:「誒呀,你老是催催催,沒看我在背書包呢嗎?」媽媽急忙幫孩子整理好書包說:「今天晚上,你想吃什麼?雞肉燉蘑菇,還是紅燒排骨啊?」孩子回頭瞪了媽媽一眼:「這也要問我,上回爸爸不是讓你定好菜譜了嗎?」。之後,這對母女漸行漸遠,隱約聽到,孩子還在不停的和媽媽頂嘴。

案例分析:喜歡頂嘴的孩子,看上去思維敏捷,但是卻深藏玄機。頂嘴的背後,絕大數是原生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多半都是在家中或者其他環境中,耳濡目染吵嘴打架的場面,久而久之,也會變得不耐煩,形成頂嘴的習慣。通常,當他遇到不喜歡的話語,就會條件反射性地找各種理由開脫,父母說一句,他們會說上10句,甚至用尖酸刻薄的話進行回擊。

解決方法

01父母儘量不要當這孩子的面吵架,如果非吵不可,應儘量避開孩子。

02多和孩子耐心溝通,允許孩子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口回絕還的需求,耐心聽完孩子的意見和要求,然後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溝通。

03讓孩子說出自己的不滿。孩子表現出不滿是正常的現象,當孩子情緒極度不耐煩時,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先讓孩子緩解情緒,情緒過後,用平靜的口吻和孩子討論,讓孩子知道,除了頂嘴,其實還有更好的方式方法溝通和交流。

02討好別人

案例:由於父母比較忙,小華從小在奶奶家長大。奶奶平時對小華比較嚴厲,缺少父母的關愛,為了免受奶奶的責罵,小華從小就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做事謹小慎微。久而久之,小華成了別人眼中的乖孩子,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看別人的臉色。甚至,有的時候,為了讓奶奶高興,小華會一些自己不情願的事情。奶奶時不時的還誇獎小華:「咱家小華最乖、最懂事。」

案例分析:所謂討好型人格,指的就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會違背自己真實的意願去做別人期望的事情。他們過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多數為了迎合別人的而做事情。

解決方法:

01多鼓勵孩子

孩子的自信,來源於家長的肯定。正面的語言會激發孩子無限的潛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自我認同感。如果經常打壓孩子,孩子就會形成不健全的心理,這對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02無條件的愛

家人無條件的愛,是孩子最結實的盔甲。當孩子遭遇挫折時,愛會給孩子無限的安全感,是孩子避風的港灣。一個有愛的家,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

03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每一次的表現,家長應該給予最為誠懇的尊重和回應,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打壓。讓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去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03溜須拍馬

「溜須拍馬」是用來形容對他人阿諛逢迎,對他人不切實際甚至虛妄地誇大、讚揚,以博取對方好感。一般喜歡溜須拍馬的孩子,多半都是嘴甜,卻沒有實際行動。

案例:小花經常去鄰居家串門,看到鄰居家的吃的,想吃又不好意思張嘴,就經常嘴甜誇獎阿姨,一會誇阿姨人長的好看,一會誇阿姨家裡收拾的乾淨……阿姨每次都被小花刮的前仰後翻,阿姨自然會「獎勵小華一些禮物作為回報……」久而久之,小花嘗到了甜頭,經常用同樣的方式去討好別人以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案例分析:不得不說,這類孩子在認知上確實比較強,有這過人的情商,知道別人想要什麼就說什麼,但往往就是這點害了他們,會形成今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落實到嘴上而不行動。

0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作為家長,要告訴孩子務實,做事情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腳踏實地才是一切的基礎。

02適度的懲罰

當孩子只以嘴甜的方式換取獎勵時,家長要給予有力的否定,不讓孩子得逞。讓孩子明白,只靠「嘴」,不是萬能的。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有出息。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當家長看到這三種「假聰明」時,加以引導和幫助,會讓孩子變得更為聰明和伶俐。

【逗果心語】我是逗果媽,1個孩子的媽媽,喜歡畫畫,喜歡書法,喜歡研究育兒心理學。關注我,讓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這幾類「假聰明」的孩子,看似很精明,長大多半沒出息
    文|小不點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特別是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總會被父母誇誇其談,有些孩子喜歡耍「小聰明」,卻被父母當成「精明」的資本去炫耀。「情人眼裡出西施」,在父母的眼裡,自己孩子就是最完美的,就算是缺點也不允許別人批評,總是自欺欺人地以為自己的孩子有頭腦,會來事,但是這些孩子如果不及時引導,長大了多半沒出息。
  •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智商超群,雖然天才兒童不常有,情商智商都在線的孩子還是比較常見。這些孩子通常學習,比較勤奮,成績比較優異,但是有一些孩子雖然說看上去比較聰明,但大多是假聰明。他們會習慣性的在生活裡耍些小心機,而這個時候家長別沾沾自喜了,而是應該提高警覺。
  • 這3種孩子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經常聽到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看著挺聰明的呀,怎麼學習/工作的時候反倒處處不順呢?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很聰明,像那種老人說的「人精」不在少數,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聰明都是真聰明,有些孩子其實是「假聰明」,小時候看似精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 3種看似聰明,實則是「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多半難有出息
    所以說,很多家長都會根據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將來能否有出息。可是在這其中,也有一部分孩子,只不過是看起來很聰明的「假聰明」罷了。如果家長不好好教育這些只是看起來聰明的孩子的話,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有出息。那可能有些家長就會產生疑問了:我們到底該如何辨別孩子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呢?
  • 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家娃在其中嗎?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急著高興。」,長大之後多半沒出息,所以家長不要太過於縱容孩子。三、說一套做一套有這樣一類孩子嘴上說一套實際做一套,整天就像是一個小大人一樣,跟誰說話都是一套一套的,能把誰都哄的很開心,在很家長的眼中這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 這3類孩子小時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瞎高興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都會有的想法,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天生聰明。不聰明可以靠教育解決,因此很多父母都會主動教育孩子,讓孩子比同齡人學到更多的東西,因此這部分孩子會得到很多大人的誇獎。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高興了
    比如:班級進行大掃除時,他們總喜歡搗亂,但老師出現後,他們就假裝賣力幹活;為了能讓爸爸媽媽給自己買玩具,經常會說謊;在火車站上,為了買兒童票,量身高的時候腿彎曲著……這樣的孩子看起來非常「聰明」,但這都屬於小聰明。
  • 哈佛大學發現: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哈佛大學教授曾經為孩子做過一項研究,最終得出驚人的結論: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這是「聰明」的表現,也不沒有及時的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著「聰明」,長大卻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聰明伶俐的孩子誰都喜歡,但不是所有聰明伶俐的孩子最後都有出息。有些孩子小時候看著「聰明」,但長大多半沒出息。而這類孩子大多有這3個特點,家長別瞎高興,及時引導非常重要。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
    導讀: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忙著瞎高興
    前不久回老家看望母親,說起兒時的事情,母親提起對門鄰居家的孩子小軍,當初一群孩子就數他最聰明,是個「孩子王」,現在天天在家啃老,混吃混喝也不知道找個正事幹,主要是精過頭了,老婆都回娘家鬧離婚了。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小時候看似特別聰明有靈性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有出息,就像鄰居家孩子太精明,兒時都誇獎有腦子,父母也為孩子感到驕傲。可是過於精明,聰明沒有用到正地方,反而成了阻礙。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檔節目中直言:家裡只要有孩子的,千萬不能對他百依百順,逆子都是被家長寵出來的,這句話真的是令我記憶猶新,給我很大的啟發,教育孩子我們不要過度寵溺,而是幫助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你爸你媽這輩子就這樣了,你可要好好學習,這樣才能有出息」,同時也將自己的期望都託付孩子身上,其實這很好理解,畢竟,每個父母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了
    這類假聰明的孩子長大後反而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父母千萬不能瞎高興了。孩子的這些行為多半是假聰明1、習慣性地迴避責任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難免會磕磕絆絆,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比如幾個同學一起追逐打鬧,其中一個同學不小心摔倒了,有些假聰明的孩子就會第一個指出和自己沒有關係,是誰誰誰碰到的。其實大家在一起玩,很難分清楚到底誰是責任的主體。當發現其他小朋友摔倒或者受傷時,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是及時安慰對方,關心對方的情況,而不是急於推卸責任,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肯定也會沒有擔當。
  • 這3類孩子看起來「鬼靈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希望你家娃沒有
    而在學習方面,小凱也不會像其他小孩子一樣,一放學就嚷嚷著要買這要買那的,而小凱則是在學校向同學借,然後用完了再還回去,這樣也省下很多買文具的錢。所以父母一直覺得小凱很乖,頭腦也特別好,知道幫父母省錢,想著長大之後肯定特別聰明、有出息。
  • 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還是很有道理的
    文/文兒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一直都是父母們茶餘飯後不經意間就會談起的一個話題。畢竟有了孩子,多數父母的生活重點也都有了轉移,慢慢地孩子在自己生活中所佔的重要性也開始逐漸上升。父母關心自家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自然也會留意什麼樣的孩子長大才能有出息。很多人都說,孩子長大是否有出息,其實從他們小時候就是能夠看出端倪的。那些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小時多半具備這幾個特徵。
  • 清華校長:這類孩子看起來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這句話對我們中國式父母而言實在是太適用了,雖然對著孩子的時候,有些父母會黑著臉不斷鞭策孩子,但是他們的內心深處始終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最值得驕傲的。當孩子有一點成績的時候,他們總是忍不住在親戚朋友面前,把孩子的長處拿出來炫耀一番。這樣的情形,在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身上尤為明顯。在中國家長的心中,天大地大孩子的成績最大,什麼都沒有孩子學習成績來的重要。
  • 這幾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別再瞎高興了
    當今社會望子成龍的家長可以說是越來越多,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家孩子將來沒有出息,但是正是家長的這種心理,會導致家長將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給當成聰明、有出息的表現,對此而盲目高興。但實際上這樣的孩子不僅不聰明,而且長大後多半都沒有出息,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細數一下這幾類孩子
  • 孩子有3種行為只是「假聰明」,日後難有出息,家長別沾沾自喜
    如果孩子出現這三種情況,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後反而很難有出息,家長們別沾沾自喜。第一:把我不會掛在嘴邊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們會主動幫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幫孩子疊被褥,幫孩子穿衣服整理房間......那個時候的孩子乖巧又可愛,可是當孩子漸漸長大後,這些事情做起來越發的不對勁,孩子寫作業不會的題直接跳過去,你讓孩子做的事情,他總是再三推脫,以至於孩子總把「我不會」掛在嘴邊,但凡是孩子不想做的事情,他都會選擇用「不會」的方式逃避。很多家長剛開始覺得這樣的孩子還是「聰明」的,不懂的就會說出來。
  •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假聰明",長大反而沒出息,家長們可別再瞎引以為傲了一、嘴巴甜會說話總有家長沾沾自喜,覺得自家孩子在外面特別會說話,甚至設想過孩子將來因說話帶來的成就。就拿學校每天的值日來說,家長眼中聰明的孩子總是會找藉口去躲避勞動,甚至在老師檢查的時候奮力的打掃幹活,為的就是給人一個好印象,可老師一旦離開,立馬原形畢露。但總想著去偷奸耍滑的孩子,他們真的是聰明嗎?其實不然,雖說偷懶省了力氣,可日久見人心。尤其是在日後的團隊工作中,這些孩子註定會被排擠,也沒有人喜歡跟他們一起共事,因此也很難有出息。
  • 孩子從小有這幾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們對照看看
    ,長大後多半沒出息①「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有的孩子,在家裡的時候,他們就是老大,「說一不二」。毫不誇張地說,這樣的孩子在家裡就是皇帝,是公主。各種命令父母和家裡其他長輩。可帶外面的時候,就慫了,就是被欺負他們也不敢反抗,有時候在外受了氣也是強忍著,回家後對家人再發威。這樣的孩子,也就是我們說的「家裡橫,外面慫」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注意,儘早地去糾正,孩子長大後多半就沒什麼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