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茹懷孕了,她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悅,產檢、購置孕嬰用品、諮詢月子中心、令各種孕婦禮包、並高調曬朋友圈。可是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失去了孩子,她悲痛萬分。可是這種情況下,各種針對孕婦的廣告推銷將她折磨得苦不堪言,一遍遍揭開的傷疤讓他處於崩潰的邊緣。
這種故事就是我們生活在大數據的時代經常發生的事情。
我們在享受大數據製造的便捷生活和網絡社交,虛擬的網絡社會和真實世界早已密不可分,但同時我們的隱私也在不知不覺中洩露。
關於我們對大數據的依賴和困惑,作家夏予川所作的長篇小說《大數據時代》為我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解讀。
《大數據時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它更是一本解析大數據的工具書,它還是一本處事哲學書和科學幻想書,這本書講的是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我們現在生活在網際網路無處不在的世界,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到了第三代。
第三代網際網路是以改變與融合為主題的網絡革新,是網際網路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包容走向融合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以及商業活動中,都會面對並感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便利,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吃飯、穿衣、學習、工作都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都依賴於大數據的支持。
當我們上網瀏覽新聞的時候,大數據會分析出你的愛好,自動為你薦感興趣的方向;上網購物時,大數據馬上會為你篩選出更多的「你喜歡」……
大數據讓我們可以做出許多以前沒有沒法想像的事,比如身無分文可以支付、足不出戶購物、手指一動就叫來外賣等,甚至可以一天之內賦詩千首, 隨意瀏覽世界等。
大數據控制下的網際網路讓我們跨越了地域界限、時間界限甚至時空界限,還讓我們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我們所有人類都成為了社會智能化發展的受益者。
在沒有大數據之前,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除了通過文件檔案去了解,就要通過直接接觸; 我們認識了一個人好久,卻無法準確知曉他的興趣愛好;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的行蹤,那也屬於捕風捉影的事。
可是現在,這一切只要動動手指,我們就可以將這個人的所有資料都收集到,利用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了解一個人。
通過滿街的攝像頭,我們可以準確的找到這個人的行蹤;通過網上購買和消費記錄,我們可以掌握這個人的經濟狀況以及消費狀況;通過對一些數據比對分析,我們可以準確的了解這個人全部的喜好。
可以說,在0和1構成的網絡世界中,人們已經沒有了隱私,人們在享受網際網路的高效便捷的同時,早已經將自己的個人數據洩露在那些分享和默認共享中。
《大數據時代—信息圍城》這本書裡描述了五個故事,這五個故事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被洩露隱私造成困擾的典型事例。
第一個故事是李零的故事,他就職於全美最大的數據中間商的商業智能部門,一個研究大數據算法的研究人員,一個靠賣別人信息為生的商人,卻被競爭對手拍下了隱私進行威脅,迫不得已只好辭職。
另一個故事就是因懷孕洩露隱私,引流產去被不停騷擾而不堪重負的茵茹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是著名的老畫家畫作,被自己的兒子用大數據做出來的贗品以假亂真。
第四個故事是一個著名的演員被洩露了隱私,幾乎聲譽盡毀。
第五個故事是一個孩子媽媽因熱衷於曬娃,有心人士利用,將自己的女兒至於危險之境。
這五個故事可以說囊括了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數據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因為洩露隱私給我們造成的麻煩。
也就是說,作者要通過這五個故事提醒我們:在利用網絡的同時,還要注意隱私的保護。
因為隱私洩露,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但是我們不可能對抗時代的發展,也不能夠拒絕大數據為我們帶來的便利。
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主動運用大數據和被大數據左右這兩者之間謹慎權衡。
防止隱私洩露,我們可以注意這三點:
首先理性運用大數據。從網絡數據狂歡中冷靜下來,如無必要,不要事事依賴網際網路。要有保護隱私的意識,儘可能清除以往留在網際網路中的記錄。
其次了解大數據對個人信息數據採集條目,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最後在涉及自己不願意透露的隱私時,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比如線下購物時儘量不要填寫會員信息,線上購物儘量不用真名字,收快遞儘量放在物業周轉快遞箱。
在大數據構造成的網際網路中,我們只是在網中一條不斷蹦噠的小魚,要想我們不被數據所左右,首先先不要被魚線勒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
《大數據時代》是一部全面呈現大數據時代科技利弊與人性善惡的現實題材小說,它開創了「大數據」時代小說先河,為讀者講述大數據時代的一切,展現網際網路大數據行業的風險與機遇,讓我們深思生存困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每天和你分享名著精髓,關注我,遇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