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和1構築的數據之網內,保護好隱私才是你的智慧

2020-11-05 鳳姐瑣談

茵茹懷孕了,她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悅,產檢、購置孕嬰用品、諮詢月子中心、令各種孕婦禮包、並高調曬朋友圈。可是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失去了孩子,她悲痛萬分。可是這種情況下,各種針對孕婦的廣告推銷將她折磨得苦不堪言,一遍遍揭開的傷疤讓他處於崩潰的邊緣。

這種故事就是我們生活在大數據的時代經常發生的事情。

我們在享受大數據製造的便捷生活和網絡社交,虛擬的網絡社會和真實世界早已密不可分,但同時我們的隱私也在不知不覺中洩露。

關於我們對大數據的依賴和困惑,作家夏予川所作的長篇小說《大數據時代》為我們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解讀。

《大數據時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它更是一本解析大數據的工具書,它還是一本處事哲學書和科學幻想書,這本書講的是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大數據時代的便利

我們現在生活在網際網路無處不在的世界,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到了第三代。

第三代網際網路是以改變與融合為主題的網絡革新,是網際網路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相互包容走向融合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以及商業活動中,都會面對並感受到網際網路帶來的變化。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網際網路帶給我們的便利,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吃飯、穿衣、學習、工作都已經離不開網際網路,都依賴於大數據的支持。

當我們上網瀏覽新聞的時候,大數據會分析出你的愛好,自動為你薦感興趣的方向;上網購物時,大數據馬上會為你篩選出更多的「你喜歡」……

大數據讓我們可以做出許多以前沒有沒法想像的事,比如身無分文可以支付、足不出戶購物、手指一動就叫來外賣等,甚至可以一天之內賦詩千首, 隨意瀏覽世界等。

大數據控制下的網際網路讓我們跨越了地域界限、時間界限甚至時空界限,還讓我們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我們所有人類都成為了社會智能化發展的受益者。

大數據面前,我們沒有了隱私

在沒有大數據之前,我們想要了解一個人,除了通過文件檔案去了解,就要通過直接接觸; 我們認識了一個人好久,卻無法準確知曉他的興趣愛好;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的行蹤,那也屬於捕風捉影的事。

可是現在,這一切只要動動手指,我們就可以將這個人的所有資料都收集到,利用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迅速準確地了解一個人。

通過滿街的攝像頭,我們可以準確的找到這個人的行蹤;通過網上購買和消費記錄,我們可以掌握這個人的經濟狀況以及消費狀況;通過對一些數據比對分析,我們可以準確的了解這個人全部的喜好。

可以說,在0和1構成的網絡世界中,人們已經沒有了隱私,人們在享受網際網路的高效便捷的同時,早已經將自己的個人數據洩露在那些分享和默認共享中。

《大數據時代—信息圍城》這本書裡描述了五個故事,這五個故事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被洩露隱私造成困擾的典型事例。

第一個故事是李零的故事,他就職於全美最大的數據中間商的商業智能部門,一個研究大數據算法的研究人員,一個靠賣別人信息為生的商人,卻被競爭對手拍下了隱私進行威脅,迫不得已只好辭職。

另一個故事就是因懷孕洩露隱私,引流產去被不停騷擾而不堪重負的茵茹的故事。

第三個故事是著名的老畫家畫作,被自己的兒子用大數據做出來的贗品以假亂真。

第四個故事是一個著名的演員被洩露了隱私,幾乎聲譽盡毀。

第五個故事是一個孩子媽媽因熱衷於曬娃,有心人士利用,將自己的女兒至於危險之境。

這五個故事可以說囊括了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數據對我們的影響,以及因為洩露隱私給我們造成的麻煩。

也就是說,作者要通過這五個故事提醒我們:在利用網絡的同時,還要注意隱私的保護。

學會理性思考及克制,避開隱私竊取陷阱

因為隱私洩露,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但是我們不可能對抗時代的發展,也不能夠拒絕大數據為我們帶來的便利。

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在主動運用大數據和被大數據左右這兩者之間謹慎權衡。

防止隱私洩露,我們可以注意這三點:

首先理性運用大數據。從網絡數據狂歡中冷靜下來,如無必要,不要事事依賴網際網路。要有保護隱私的意識,儘可能清除以往留在網際網路中的記錄。

其次了解大數據對個人信息數據採集條目,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最後在涉及自己不願意透露的隱私時,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比如線下購物時儘量不要填寫會員信息,線上購物儘量不用真名字,收快遞儘量放在物業周轉快遞箱。

在大數據構造成的網際網路中,我們只是在網中一條不斷蹦噠的小魚,要想我們不被數據所左右,首先先不要被魚線勒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

《大數據時代》是一部全面呈現大數據時代科技利弊與人性善惡的現實題材小說,它開創了「大數據」時代小說先河,為讀者講述大數據時代的一切,展現網際網路大數據行業的風險與機遇,讓我們深思生存困境,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我是鳳姐瑣談,熱愛讀書寫作,每天和你分享名著精髓,關注我,遇見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在線學習中的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手冊》發布
    本次研討會圍繞疫情影響下在線學習期間的教育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以及如何有效整合政府、學校和企業的力量,來保護數據和隱私安全等話題展開討論,並發布了《在線學習中的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面向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手冊》(以下簡稱《手冊》),旨在幫助教師、學生、家長樹立安全意識,為教育管理者建立在線教育數據保護制度提供參考,推動在線教育健康發展。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讓隱私保護跟上大數據時代
    個人信息保護不能純粹指望自律,而要通過具體而微的制度建設使之變成一項可以積極主張的權利      在當下中國,對個人信息的各種商業利用已遠遠走在了隱私保護前面。登錄電商網站,推薦商品多是依據瀏覽痕跡;打開微博微信,廣告投放定向植入;打開理財客戶端,首頁也因人而異……通過對瀏覽記錄、點擊頻次的統計分析,從中挖掘出性別、職業、喜好、消費能力等信息,被不少企業視為理所當然的商機,然而在隱私保護方面鮮有人投入同等的關注,這無疑潛藏著巨大的風險。   大數據算法在商業應用中一騎絕塵,說明在個人和商家的博弈框架內無力解決好隱私保護問題。
  • 大數據時代,如何更好的保護隱私
    那麼,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該如何更好的保護隱私?網絡圖片。  如何在維護個人隱私權和數據利用之間保持平衡?  一種觀點認為,應該更加注重隱私的保護,這樣做的後果可能就是阻礙數字經濟的發展。而反對觀點則認為,應該更充分地利用數據,但這有可能導致隱私保護不力。
  • 瑞萊智慧RealAI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與升級版AI...
    藍鯨TMT頻道12月9日訊,在2020第三代人工智慧產業論壇暨瑞萊智慧RealAI戰略發布會上,瑞萊智慧RealAI 正式發布旗下兩款第三代AI新品——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RealSecure和人工智慧安全平臺RealSafe2.0
  • 手機裡的個人隱私,應該如何保護?華為Mate40 Pro幫你!
    人們在享受這些便利的同時,支付密碼、身份證信息、照片等個人信息,甚至使用習慣、輸入詞組、搜索記錄等數據,也成為被網際網路應用覬覦的「金礦」。 作為無數用戶的消費終端提供者,怎樣保護好用戶的隱私安全,成為華為最關注的事情。
  • 汽車圈的「大隊長」,天際汽車全力確保用戶數據和隱私安全
    再觀另一面,近些年智能網聯汽車迎來了新一波高速發展,針對汽車數據安全問題的討論甚囂塵上,甚至不乏一些恐慌性言論:「汽車數據要素將成為『新石油』」,「無論你在車裡說什麼,或者是做什麼,都不再有保密性,就像魏斯勒在身旁一樣恐怖;他們還可以隨時隨地調用『記錄』,甚至在你不知道的時候」。 事實真的如此嗎?
  • 給數據加「噪音」,差分隱私如何保護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
    對於一家人工智慧公司來說,數據是他們訓練、調整算法和模型的關鍵,也是安身立命之本。但要安全處理數據,並讓數據產生自己想要的結果,並不簡單。其研究的重點就是如何分配隱私預算,也就是怎麼加噪聲、加多少噪聲,減少對模型有效性的影響,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結果,還能防止攻擊者通過查詢模型而洩露數據隱私。目前,蘋果和Facebook已經使用這種方法來收集聚合數據,而不需要識別特定的用戶。比如,蘋果公司需要搜集用戶數據,了解用戶習慣,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體驗。
  • 個人隱私無小事,大數據時代需要怎樣的隱私保護技術?
    導語:隱私保護VS數據共享,如何取捨?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接到莫名奇妙的推銷電話,或者是收到很符合需求的推送?這些都是你的個人數據被洩露的表現。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個人信息、消費需求、甚至生活習慣都會形成數據,由個人數據織成的信息網覆蓋範圍極廣,且能產生巨大經濟價值,網上甚至形成了販賣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
  • 陳根:大數據時代下隱私洩露頻繁,拿什麼保護我們的隱私?
    每個數據包包含了來自多個不同約會應用的數據,包括3somes、Cougary、Gay Daddy Bear等等。研究人員總共找到了845GB和近250萬份記錄,可能涉及了數十萬用戶的數據。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信息特別敏感,包括露骨的照片和錄音。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來自其他平臺的私人聊天截圖和付款收據,這些都是應用內用戶之間發送的。
  • 如何在手機上保護Facebook和谷歌的隱私數據,小技巧get起!
    由於基本的數據保護法規,谷歌或Facebook等主要在線服務提供商的隱私設置終於以它的隱私保護裡脫穎而出。從用戶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數據隱私。所以,今天,小編將教你設置Facebook,谷歌的隱私設置。
  • 教育大數據隱私保護機制與技術研究
    如何保障教育數據安全,對教育數據進行合理、合規的分析和利用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基於教育大數據的特徵,重點闡明了教育大數據的隱私內涵,圍繞教育數據生命周期內各利益相關方的隱私保護需求,提出了教育大數據隱私保護框架,並針對性地梳理了目前可用於教育領域的隱私保護技術體系,以期為教育大數據各個應用環節提供支撐,推動教育大數據的規範有序發展。
  • GEO: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藍皮書之隱私保護
    二、什麼是隱私數據研究用戶隱私保護技術,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用戶隱私數據,GEO對用戶隱私數據做了如下分類:但嚴格來說,這些數據還是會涉及用戶隱私,並非絕對安全。三、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在用戶隱私安全保護方面,國外起步較早,形成了許多法律法規,國內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
  • 劉世平:大數據時代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和隱私保護非常必要
    因此,《反壟斷法》的執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反不正當競爭和隱私保護同樣重要。   二是利用流量和資金優勢,進行捆綁營銷,快速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綁架地方政府,扼殺應用的創新和獲取高額利潤,造成巨大的社會損失。目前好多地方政府的大數據平臺和智慧城市應用都是被巨頭們拿走,帶資金、帶流量、帶投資等捆綁營銷,搶走項目後不思進取,導致後期實際應用效果根本沒有達到要求,甚至很多都很差。
  • 清華系AI公司瑞萊智慧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
    原標題:清華系AI公司瑞萊智慧發布首個企業級隱私保護機器學習平臺
  • 兼顧隱私與權利,華為以「科技有道」,實現「隱私無價」
    科技帶來了便利,但有些APP過度索取的用戶權限和收集用戶信息,卻將用戶的隱私問題推向了更為危險的境地,讓我們進入了一個「裸奔」時代。就如這次引發全網關注的「成都女孩」事件,自己的行蹤被人竊取並製作成了活動軌跡圖在微博曝光,還被好事者奉為「轉場皇后」,甚至一些人覺得她「人品不佳」「道德有虧」「不是什麼好東西」,站上了道德制高點,對她和她的家人口誅筆伐。
  • 如何防止手機內的個人信息被洩露?智能時代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極...
    普通的手動刪除或者恢復出廠設置,其實並不能徹底抹除手機裡的數據內容,我們在操作刪除時,手機系統僅僅是執行了一個「假刪除」的動作,將你操作刪除的這部分數據暫時打上了「已刪除」的標籤,系統就會默認你這部分數據已經被刪除,但其實「緩存區」還未真正將這部分數據徹底刪除,只是將數據移動到了「可覆蓋」區域。
  • 數據匿名化或不足以保護個人隱私 | 《自然-通訊》
  • 數據脫敏:數據大爆炸時代隱私保護利器
    【IT168 資訊】數據脫敏(Data Masking),又稱數據漂白、數據去隱私化或數據變形。百度百科對數據脫敏的定義為:指對某些敏感信息通過脫敏規則進行數據的變形,實現敏感隱私數據的可靠保護。這樣,就可以在開發、測試和其它非生產環境以及外包環境中安全地使用脫敏後的真實數據集。
  • 小米宋文寬談隱私保護:MIUI12並非要禁用APP 而是給用戶知情權與...
    上述論壇後,小米集團信息安全與隱私委員會秘書長宋文寬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對如何保障產品安全和用戶隱私權益、各項產品隱私功能的推出、未來的隱私保護計劃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宋文寬表示,統一安全架構是小米IoT物聯網安全框架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消費物聯網領域內,暫時缺少強制安全技術標準,如何有效向用戶傳達物聯網設備網絡安全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 怎樣徹底清理手機內的隱私信息防止第三方恢復?個人隱私保護指南!
    怎樣徹底清理手機內的隱私信息防止第三方恢復?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整個社會被強行推入「大數據」時代。不管你是否願意,我們手機裡的個人數據正在不經意間被動地被搜集並使用。個人數據的網絡化和透明化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面對個人信息被洩露的風險,我們是被動的接受,還是主動的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不被洩露,當然是選擇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