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寫草書的一點意見
馮泉
目前喜歡學草書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有些人忽視草書的法度,隨心所欲地在寫。他們可能有這樣一種想法:任何事物都可以創造,草書也可以改革一下嘛。
還有一些人是天天在找草書字帖,在記草字的筆畫,他們可能有這樣的想法:能寫成通篇草字象張旭懷素那樣的狂草,豈不很好嗎?
對前一種人的想法,我不太贊同。因為書法的法度是歷史長期形成的,離開這個法度,別人就不可能認識。是不是可以有所創造而改革一下?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創造的那種寫法,是否適合草書的規律,是否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
對後一種人的想法,他的學習精神是好的,但我認為:書法一定要適應時代要求,就是說只有適應群眾現有的認識水平,才能為群眾所接受。如果你通篇寫成草書,而且追求張旭懷素的那種狂草,不僅一般群眾不認識,就是一些文化水平高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認識。因為草書,從來就是少數書法愛好者的欣賞品,一般人平時對它少有接觸,因而感到陌生。正因為這樣,就有人反對草書,說什麼『寫出來的字,認又認不得,有什麼用處,還學它幹啥。』這種一口否定的看法也是不恰當的。從藝術的觀點來看,草書確實有它的藝術價值。因此,我不是反對草書,而是講,一味追求通篇草書,要寫張旭、懷素的那種狂草,尤其是對初學書法的人,我是不贊成的。
在行書的基礎上,搭配一些草書,不僅可以增加書法的美感,而且由於以行書為主,即使個別的草字不容易認識,也可以從上下的文氣上猜度出來,這也就是逐步提高人們認識草字的過程。
草書在現實意義上說,它與簡化漢字具有同等的價值,因為兩者都是從繁瑣的筆畫中解放出來的。問題是:草字過多,草得太厲害,別人不認識,就會脫離群眾,脫離現實。
在書法藝術上,還有一個基本功的問題,儘管你千方百計地尋找草書模式,如果不勤學苦練,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沒有紮實的楷書和行書作基礎,那你寫出來的字雖然外形上相似,似乎生龍活虎,龍飛鳳舞,但內含的骨力往往軟弱,毫無筆力表現,結果還是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懷素《藏真久在帖》《顛書帖》墨拓 選自《絳帖》法帖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