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評論:對學寫草書的一點意見

2020-12-09 聞是藝術

對學寫草書的一點意見

馮泉

目前喜歡學草書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有些人忽視草書的法度,隨心所欲地在寫。他們可能有這樣一種想法:任何事物都可以創造,草書也可以改革一下嘛。

還有一些人是天天在找草書字帖,在記草字的筆畫,他們可能有這樣的想法:能寫成通篇草字象張旭懷素那樣的狂草,豈不很好嗎?

對前一種人的想法,我不太贊同。因為書法的法度是歷史長期形成的,離開這個法度,別人就不可能認識。是不是可以有所創造而改革一下?我認為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創造的那種寫法,是否適合草書的規律,是否適應當前的社會需要。

對後一種人的想法,他的學習精神是好的,但我認為:書法一定要適應時代要求,就是說只有適應群眾現有的認識水平,才能為群眾所接受。如果你通篇寫成草書,而且追求張旭懷素的那種狂草,不僅一般群眾不認識,就是一些文化水平高的人也不一定能完全認識。因為草書,從來就是少數書法愛好者的欣賞品,一般人平時對它少有接觸,因而感到陌生。正因為這樣,就有人反對草書,說什麼『寫出來的字,認又認不得,有什麼用處,還學它幹啥。』這種一口否定的看法也是不恰當的。從藝術的觀點來看,草書確實有它的藝術價值。因此,我不是反對草書,而是講,一味追求通篇草書,要寫張旭、懷素的那種狂草,尤其是對初學書法的人,我是不贊成的。

在行書的基礎上,搭配一些草書,不僅可以增加書法的美感,而且由於以行書為主,即使個別的草字不容易認識,也可以從上下的文氣上猜度出來,這也就是逐步提高人們認識草字的過程。

草書在現實意義上說,它與簡化漢字具有同等的價值,因為兩者都是從繁瑣的筆畫中解放出來的。問題是:草字過多,草得太厲害,別人不認識,就會脫離群眾,脫離現實。

在書法藝術上,還有一個基本功的問題,儘管你千方百計地尋找草書模式,如果不勤學苦練,不在基本功上下功夫,沒有紮實的楷書和行書作基礎,那你寫出來的字雖然外形上相似,似乎生龍活虎,龍飛鳳舞,但內含的骨力往往軟弱,毫無筆力表現,結果還是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懷素《藏真久在帖》《顛書帖》墨拓 選自《絳帖》法帖第九

相關焦點

  • 他的書法被趙孟稱讚為「當朝第一」,他喝醉酒寫的草書奇態橫生
    鮮于樞草書冊頁《醉時歌》局部 下同對於第一種說法,不知道這是趙孟的自謙之詞,還是鮮于樞的書法水平真的高於趙孟。但就草書而言,論及率氣,應是鮮勝於趙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鮮于樞的草書代表作如《石鼓歌》,與趙之草書代表作如《赤壁賦》等,對比欣賞下。如此分析說來,鮮于樞的書法略勝於趙孟。其實在高手之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往往很小,但名氣和影響力卻差距很大。所以我們問元代書法家第一是誰,很多人都說是趙孟,有誰記得第二名的鮮于樞呢?
  • 李成儒曬書法,草書寫得「真豪橫」,在暗諷郭敬明?
    海報李成儒用毛筆寫了兩個字——尊重。這兩個字用的是草書,從草法上來說,沒有什麼問題;從用筆上來看,輕重疾徐,也算是提按得法;從氣息上看,兩個字的用墨顯得沉穩大氣。寫書法的人都知道,大字並不是將寫小字的方法放大來寫,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調整,既要見氣勢,又要見用筆。李成儒的這兩個字寫在四尺整張的宣紙上,能夠看出他是經過書寫的訓練的。
  • 劉洪彪的草書,成為書法公共藝術的標本,眾說紛雲歸為3類
    但是對於當代書法家劉洪彪來說,對於他的書法評介,是存在一個眾說紛雲的現象,意見沒有能夠統一起來,所以對他的書法欣賞,已經成為公共藝術討論的一個標本,對於這個標本的存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意見,拿過來他的草書,都會有一番不同的觀賞結果,是眾說紛雲。整理一下大家對劉洪彪草書的草書判斷結果,大約分為以下幾類認識。
  • 在書法界中,「翻」字的草書怎麼寫?有什麼方法技巧?
    關於書法「翻」字草書怎麼寫,我的意見是,還是要認真臨寫古人的法帖,從古人的法帖中學筆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草法,從古人的法帖中學技法,從古人的法帖中求神韻,從古人的法帖中尋動感。只有這樣,才能把「翻」字的草書寫好寫出風彩。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中國的書法歷史悠久,代代相傳。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會寫草書的書法家,才是真正的書法高手?古人曾經這樣感嘆過
    東漢時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書法理論家叫趙壹,實際上他是一位辭賦家,但他在書法方面寫下了著名的《非草書》,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其中他對草書有一段著名的觀點,他說草書「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聖人所造」,從這名話的意思裡可以看出,他認為草書根本就不是「正統」書法,當然,他說的也是一個事實
  • 李志敏書法:碎筆草書,如小雞啄米 網友:這樣寫草書,比較難受
    李志敏書法:碎筆草書,如小雞啄米 網友:這樣寫草書,比較難受。李志敏生前是一位法學家,為什麼成為了書法家?這與當時法學家寫書法的人不多有關係吧,應該說李志敏的書法在法學家裡面是比較上等的品質,但是如果說李志敏的書法在書法專業隊伍裡算是上等品質,卻是不切實際的。
  • 書法技巧:動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書法字體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也是文明的傳承。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書法的行列,而楷書、行書、草書是比較受人民追捧的三大字體。下面就通過動態圖和酸棗君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漢字吧!草書注意筆順,長撇一筆帶過。
  • 書法入門:高清動態圖教你寫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體技巧
    隨著書法受到越來越多朋友的關注和喜愛,網上有著大量關於書法技巧、書法字帖的交流文章。但那些都是針對一些有功底的朋友,以後酸棗君都會定期更新一些動態書法寫作技巧的文章,以便給那些剛入門的朋友一些實質的幫助。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第一次見面時,張旭哈哈大笑說書法沒啥秘訣,無非是多寫,你的字寫得夠好了,繼續堅持下去就行。好吧!顏真卿回去就開始用心研究張旭的楷書,幾年下來仍覺得差點兒意思。▲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局部張旭的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心意,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變幻莫測、驚世駭俗的狂草,以至於掩蓋了他的楷書水平。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第一次見面時,張旭哈哈大笑說書法沒啥秘訣,無非是多寫,你的字寫得夠好了,繼續堅持下去就行。 好吧!顏真卿回去就開始用心研究張旭的楷書,幾年下來仍覺得差點兒意思。 後來被罷職時,他得知張旭正在洛陽裴儆府逗留,於是又特意趕到洛陽,再次向張旭求教。
  • 啟功不精於草書, 是因為沒有把握書法的節奏感?
    所以,筆者將要論及啟功書法存在的不足,是心有顫顫然的。但是,有話在咽,不吐如梗,還是把想說的書法觀點說出來,贊成也罷,板磚也罷,都是交流的一種方式,坦然而受之吧。啟功書法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他不精於草書創作。如果是一位平常的書法家,草書寫得不好,或者不寫草書,也並不是大問題,但是作為一代書法大師級別的人物,草書不寫或是草書寫得不過關,實屬是一件遺憾的事。
  • 書法技巧:書法動態圖教你如何寫楷書、行書、草書示範教程
    人人都會寫字,寫一個字容易,可寫好一個字卻絕非易事。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一組書法動態圖教大家如何寫好楷書、行書、草書、三大字體。一、「中」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中」字的基本寫法:楷書中間的豎筆要嚴格居中,並且手法要穩,下方探出較長;行書:與楷書相似,寫法較為隨意;草書
  • 在書法中,寫「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
    關於「明字用草書怎麼寫才好看,要點在哪」,我談一點看法。明:明亮;明淨;光明在前。明:姓也!關於明字草書的寫法,我搜集到了幾十個,雖都是草書,卻寫法不同,風格不同。各位網友看上圖中的草書「明」字的九種寫法,有古人寫的,有今人寫的,都很有特點。上圖中的草書「明」字,有一個是唐代書法家懷素寫的,其它八個均為徐伯清所書。
  • 北京的一位書法狂人,苦練草書20年,如今他的字成了美國的國寶!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北方人的書法整體上與南方有所不同,在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帖學風流,北方的碑學雄健,各成一脈,在書法史上影響深遠。在當代書壇也是如此,北方多碑學大家,南方帖學高手也很多。在北京有這樣的一位書法狂人,他有一縷長髯,世人稱他為「髯公」,其為人慷慨俠義,結交四方名士,有著極高的聲望,他曾經閉門練字20年,成了一代書法大師,尤其在草書上的造詣,更是罕逢對手,他的一幅字被譽為書法界的珍寶,被美國珍藏之後,成為了美國的國寶!
  • 林散之書法:可以糾正草書需要快寫的偏見,當代草聖並非徒有虛名
    林散之書法:可以糾正草書需要快寫的偏見,當代草聖並非徒有虛名。林散之是一位書法大家,這是不用懷疑的。但是當代草聖的名號,卻有比較大的爭議空間。因為草書能成為聖者的,大約有三位,漢代張芝,唐代懷素與張旭。除此三位,人們很少能在發現草書的賢者聖功。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但是若要論到下功夫,恐怕沒有人能跟下面這個人相提並論,他每天能寫3萬字,按正常速度的話,應該在12個小時左右。在《書史匯要》中對於它的草書有這樣的評價:元朝以書名世的,趙子昂之後,便無人能比了。意思是說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子昂之後,康裡巎的名氣最大了,一直到後世沒有人能夠在草書方面超越他!
  • 學書法首選的好字帖,行書到草書的四種寫法教程,好書法請速收藏
    文革期間人人都寫大字報,不用學習古人的經驗,只要寫得像樣整齊就好,這種風氣影響了一代人,直白、隨性但經不起玩味。接下來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著力於技能,寄望於臨帖,時時臨、世世臨,好像不臨就不能寫字,又由此產生出來所謂臨-創的說法,舉國皆以為然,轟轟烈烈。當代的書法學習,沒有了實用的功能,臨就容易產生形的模擬。臨帖是以像為標準,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掌握用筆和結構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