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一位書法狂人,苦練草書20年,如今他的字成了美國的國寶!

2020-12-15 三餘書社

大文學家韓昌黎在《送董邵南序》中有一句話:

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這句話其實說明了很多道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水土」的影響。

在北方,「豪俠之士」很多,比如「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荊軻,比如當陽橋上的猛張飛,比如常山趙子龍,比如邯鄲遊俠,這種豪氣在書法上有多有體現。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北方人的書法整體上與南方有所不同,在南北朝時期,南朝的帖學風流,北方的碑學雄健,各成一脈,在書法史上影響深遠。在當代書壇也是如此,北方多碑學大家,南方帖學高手也很多。

在北京有這樣的一位書法狂人,他有一縷長髯,世人稱他為「髯公」,其為人慷慨俠義,結交四方名士,有著極高的聲望,他曾經閉門練字20年,成了一代書法大師,尤其在草書上的造詣,更是罕逢對手,他的一幅字被譽為書法界的珍寶,被美國珍藏之後,成為了美國的國寶!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他就是鮮于樞。

元朝的書法在很多人印象當中只有一個趙子昂在苦苦支撐,並且提出了「復古」的大旗,矯正了宋朝書法當中過分崇尚個人意趣的書風。

其實這個「復古」的大旗並不是趙子昂的首創,而是鮮于樞提出來的。趙子昂的書法早年收到了宋高宗趙構書風影響甚大,後來聽從了鮮于樞的建議才開始上追晉人的。

元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在杭州西湖有一群人時常舉辦的雅集,匯集了當時的各界名流,一起談論詩詞書畫,怡然自得,而鮮于樞便是其中的核心人物,趙子昂也位列其座!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大評論家鮮于樞曾經評價鮮于樞的書法:

鮮于博學,負材氣,貌偉而髯,類河朔傖父。餘見其行草,往往以骨力勝。

意思是此人博學多聞,有豪俠之氣,他的行草極具骨力,這也是趙子昂所不能及的!

關於鮮于樞的書法成就,趙子昂曾經給出過這樣的評價:

「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

可見,鮮于樞的書法水平之高。這段話並非是趙子昂自謙之詞,我們如今看到的鮮于樞的傳世書法當中,其草書功力明顯比趙子昂要高明。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這體現在鮮于樞的書法氣質上和技術上。

鮮于樞的草書沒有受到時風的影響,而是上追晉唐所得,他學到了懷素獨特的懸腕之法,所以筆筆中鋒,字字圓勁,同時又能得懷素《聖母帖》意趣,在秀逸中見樸拙之貌。同時鮮于樞還被譽為「書壇巨擘」!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鮮于樞曾經寫過一卷草書《石鼓文》,此作乃是書法界的珍稀墨寶,後來流入美國之後,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成為了美國的國寶!

鮮于樞的這件《石鼓文》是以純中鋒寫草書的典範,倘若你學習草書,又遺憾於晉唐墨跡較少的話,這件鮮于樞的《石鼓文》可以作為你打開晉唐之門的一塊敲門磚。此作點畫精緻,用筆圓勁,筆筆圓環成勢,在後世800年的書壇當中,可謂無一人能及!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如今,我們將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這件草書國寶,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與真跡無二。

欲購此鮮于樞《石鼓歌》,請點擊下面惠購:

鮮于樞草書《石鼓歌》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一幅神級草書,如今成了日本國寶,稱他為「草聖」不過分
    意思是我的書法跟鍾繇比起來,水平差不多,跟張芝也差不多,但張芝比我更加精熟,倘若我的書法有張芝的功夫,未必會輸給他!他就是人稱「霸氣黃山谷」的黃庭堅。黃庭堅的草書讓後人真正明白,什麼叫做「唯筆軟則奇怪生焉」的道理!黃庭堅的書法之路同當代普通人並無多大區別,他最初師法周越,後來覺得自己粗俗不堪,於是轉向了懷素與張旭,在張旭與懷素筆法的影響之下他悟出了「蕩槳筆法」,從此為草書開闢出了一條新境界!
  • 中書協4位專家寫草書辦展,網友:這不是書法,是「狂人寫字」
    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書法有沒有藝術性、寫的字有沒有價值,評判的話語權,都把控在一些書法大師和專家手上。 有些民間書法者總是吐槽,現在的書法標準都是他們說了算,他說你寫的字有藝術性那就是書法,他說你的字沒藝術性你寫再好也是廢紙,到最後,書法圈的人都搞不清楚了:到底要寫出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有藝術性的書法。
  • 浙江的一位貧苦農民,一生苦練書法,他的篆書4個字賣了近400萬!
    對於一般的貧民來說,學好書法乃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當然,這很大程度上,乃是因為印刷技術的落後所致。近100年來,普通貧民出身的書法家逐漸增多,書法已經漸漸從廟堂之上流向了民間。在他17歲的時候,由於一次戰亂加貧困,他的弟弟妹妹相繼餓死,自己也流落江湖靠著打雜工度日。但是由於對於書法與篆刻的喜愛,他在閒暇之餘拜名師,訪高友,以至在苦練數十年之後,名聲鵲起,後來他被譽為中國書畫界的一代宗師,他詩、書、畫、印皆能精通,造詣非常全面,尤其擅長篆書,他還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
  • 一位苦練篆書的農民,如今終於成了書法大師,一幅字能值1000多萬
    在中國書法史上,我們很少能夠見到一位出身底層的農民,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書法大師的,起碼在民國之前極少。鄧石如篆書《心經》曾經的上海市委副書記王一平先生,曾經收藏過一件書法,這件書法作品,在2016年西泠印社的一次拍賣會上,最終被拍出了1552.5萬元的天價,這件作品便是一個出身為貧苦農民所寫的牌匾
  • 一位男科大夫寫的狂草,外行人很難看懂,如今成了書法界的宗師!
    曾經有這樣的一位「男科」大夫,他以狂草聞名於世,他寫的狂草外行人很難看懂,如今他卻成為了書法界的宗師。傅山《草書臨閣帖》在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當中,傅山乃是一代高手,是一位「儒俠」,此外傅山對於諸子百家之學無所不通,對於哲學他也有精深的領悟,對於儒家、佛家、詩詞、書法、繪畫、武術
  • 內蒙一位草書大師,一天能寫3萬字,被譽為:書法史上最勤奮的人
    書法的「心法」就好比是武術當中的武林秘笈,是需要靠名師傳授的,沒有名家引路,只是自己獨自摸索,是很容易走彎路的,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見到過很多人苦練書法數十年,結果寫成了一手的「江湖體」,與真正的書法相去甚遠!
  • 20世紀書壇第一人!他的字整整影響後世100年,草書被奉為經典
    于右任《草書千字文》要知道草書在書法界可是有著很高地位的,可以認為草書是衡量一個人書法境界高低的最佳書體,因為草書能夠最大限度地讓你去發揮施展自己,自古高明的書法家最終也都會鍾情於草書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現代的草書大家——于右任。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 史上最浪漫劍客,留下一紙25字墨跡,卻成無上國寶。網友:沒想到
    史上最浪漫劍客,留下一紙25字墨跡,卻成無上國寶。網友:沒想到,真的沒想到。唐唐中華,上下幾千年,出現了很多相當厲害的劍客,但相當多一部分屬於那種謠傳型劍客,有假的自然就有真的,一些劍客是史料記載的真實存在的,今天咱們就來一觀古代歷史真實存在的劍客。
  • 拿毛筆都要用雙手,高癱農民苦練19年,草書行雲流水8次入國展
    因為他高位癱瘓,一隻手根本拿不起毛筆,只能用兩隻手握筆,一方面握筆時間一長,就會累得冒汗,另一方面,本來兩隻手握筆就沒有人幹過,比一隻手執筆寫字要難很多。   但他就是這樣一位牛人,他用兩隻手握筆寫字,不僅成為中國第一人,而且他寫的草書成為一絕,連續8次入國展。
  • 9歲小孩秀書法,一手草書酣暢淋漓,專家卻說:毀了
    文/博白 本文我們再來介紹一位書法小神童,他就是來自浙江麗水的小朋友盧奕天。盧奕天今年已經15歲了,不過,他早在9歲的時候,就憑藉一段草書視頻火了一把。看到標題大家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原因很簡單,因為書法神童很多,但是所有的書法神童,鮮有人是憑藉草書成名的。為什麼?因為草書要寫得好,其實是最難的。草書絕非亂書,它也有嚴謹的章法和傳承。因此,我們傳統的書法學習,都是先從楷書開始,再慢慢升級到行書和草書。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功底和人生閱歷,草書很難寫出韻味!
  • 懷素臨終前寫的一幅草書,這字功力精純,已經入了化境!
    書法跟其他門類的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跟道家的某些觀點也較為契合,練書法火候不到、體悟不夠,是很難達到上承境界的,而真正的上承境界,又會像《道德經》中所說的那樣「歸於嬰兒」,就像謝無量的「孩兒體」,很多人說這字寫得跟小孩沒兩樣,就像弘一法師晚年的字。
  • 700年前的一幅「墨寶巨珍」,這麼美的草書,在整個書法史也罕見
    在700年的元朝,有這樣的一位大書法家,他是北方人,有一縷長髯,天生便具備北方人的豪俠之氣,自幼隨父親闖蕩江湖,結交了許多名人俠士,晚年的他隱居杭州西湖,書法之名遠播天下。鮮于樞草書《石鼓歌》我們都知道元朝的書法大師趙子昂,其實趙子昂的書法成就跟他的指點是分不開的,趙子昂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書法:「餘與伯機同學草書
  • 他的書法被趙孟稱讚為「當朝第一」,他喝醉酒寫的草書奇態橫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把鮮于樞的草書代表作如《石鼓歌》,與趙之草書代表作如《赤壁賦》等,對比欣賞下。如此分析說來,鮮于樞的書法略勝於趙孟。其實在高手之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差距往往很小,但名氣和影響力卻差距很大。所以我們問元代書法家第一是誰,很多人都說是趙孟,有誰記得第二名的鮮于樞呢?
  • 《書法問集》464、草書作品上的字都不認識,如何欣賞草書呢?
    留存至今的古代草書卷,有些字不認識很正常,但是我們當代人寫草書要是只有你一個人認識,那就是亂寫亂畫。【「欣賞」草書至少要認識寫得什麼內容,那麼就需要多練和多看。書法說到底是寫字,能夠認識文字內容才能能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一幅字。草書雖然有約定俗成的寫法,需要多看帖和學習單字的草書寫法。】說到草書,我們一般都是從書聖王羲之的草書練起。
  • 山東農民苦練書法46年,自創用水瓶噴字,一幅書法作品賣10萬元!
    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文化史,在我國眾多古代書法名家的努力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要問大家最喜歡我國古代的哪一位書法名家
  • 他一天能寫3萬字,曾任兩代帝師,是書法史最勤奮的草書大師!
    康裡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在元代書法家的群體當中,他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雖然沒有趙子昂的名氣大,但是他的草書能夠精絕天下800年來,論草書無人能出其右者!康裡巎巎是蒙古人,因為其祖上跟皇帝關係很好,他在幼年便有著極好的漢學教育,書讀得好,字又能天下稱絕,於是他成為了文宗和順帝兩位皇帝的老師,他一生正直而清廉,這在他的書法當中表現出的是一種高潔與清逸!
  • 6個常見字古怪的草書寫法
    王羲之草書《初月帖》從草書書法的發展演變形式來看,無非就是省筆和連筆,其中省筆是草書發展的核心。但究竟怎麼省,省多少筆,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最初必定存在一個無序發展的局面,各路書家均按照自己的感覺想怎麼省,就怎麼省。
  • 他是書法史上最用功的人,每天能寫3萬字,草書獨步天下!
    在《書史匯要》中對於它的草書有這樣的評價:元朝以書名世的,趙子昂之後,便無人能比了。意思是說元代的書法除了趙子昂之後,康裡巎的名氣最大了,一直到後世沒有人能夠在草書方面超越他!沒錯,他就是康裡巎,字子山,是中國書法史上筆法的重要傳承人,也是為數不多的蒙古族書法家!大才子解縉一生,從不服人,但是對於康裡巎的草書卻是推崇備至,雄劍倚天值得是筆力之峭拔,長虹架海指的是線條之勁力!
  • 農民苦練書法30年,創作楷書9300字,錄入中華字體庫,網友:厲害
    20歲時,他因意外事故失去右臂,通過自身執著努力,在名師指點下,終於練成一手漂亮的左手書法。他的經歷值得學習!學習書法是很難的,需要去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有的人窮其一生,在書法上的造詣也是遲遲不能向前,只是介於在興趣和愛好之間,而對於沒有穩定收入的農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的一件事。
  • 一件被譽為「草書字典」的神帖,功力精純,這字已經人書俱老!
    他的堂舅是大書法家張彥遠,他自幼跟隨堂舅學習書法,他的學生是「畫聖」吳道子,還有大書法家顏真卿,他的地位能跟任何朝中顯貴往來,在學習書法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懷素便不同了,泥腿子出身,10歲就出家做了和尚,縱然很喜歡書法,但是苦練多年,仍舊不入門,屬於「江湖書法」,自己亂寫一氣,跟現在一些江湖大師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