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464、草書作品上的字都不認識,如何欣賞草書呢?

2021-01-07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提問者好像心中有答案,是在感嘆嗎?留存至今的古代草書卷,有些字不認識很正常,但是我們當代人寫草書要是只有你一個人認識,那就是亂寫亂畫。

【「欣賞」草書至少要認識寫得什麼內容,那麼就需要多練和多看。書法說到底是寫字,能夠認識文字內容才能能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一幅字。草書雖然有約定俗成的寫法,需要多看帖和學習單字的草書寫法。】

說到草書,我們一般都是從書聖王羲之的草書練起。

王羲之的草書《十七帖》是非常好的學習草書學習範本。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王羲之草書代表作,書寫時間為東晉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相傳唐太宗命人收集,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校驗。時間跨度長達十四年,共收錄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記錄了王羲之草書筆法的演變和發展。

在練習《十七帖》的同時,你還需要看看《草訣百韻歌》。

《草訣百韻歌》:韓道亨在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編撰。他把主要的部首、用法及部首間的區別,用五字一句的順口溜編寫出來,說明了草字結體和行筆中的某些規律。楷書草書一一對照,非常適合認讀草書練習。

如果一幅完完全全按照規則,每個字都分開的草書作品,放在你面前。你沒有練習過和學習過,基本也是看不懂每個字是什麼。就算是書法專業幾十年,也有看不懂認不清的草書。

有「中華第一貼」之稱的《平復帖》被歸類到「章草」。《平復帖》是晉代文學家、書法家陸機創作的草隸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當代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研究多年,大致給出了這副「章草」作品,到底寫得是什麼。

啟功先生鑑別的文字內容:彥先贏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口愛之邁前,執(勢)所恆有,宜口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章草」和我們現在所說的「草書」確實有區別,但是有時代的局限性。我們現在認讀古代草書帖中的字,就算是當代書法權威,也只是推測。

【一人有感】

古代草書帖子的字不好認,經過千百年墨跡不完整,而且每個字的寫法也和我們有區別。

可是我們當代有些書法家,他們寫的草書完全不讓其他人看懂。比如說當代某些書法家,這樣寫字。

草書也是篆隸草行楷五種書體之一,每一種想要寫好都不容易。不要把草書看得特別高,寫草書很厲害,認識草書寫什麼也很厲害;不要覺得草書容易忽悠,草書也是在寫字,不是所謂的「」節奏和線條「隨意亂畫幾筆就行的。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2月7日滬。

相關焦點

  • 永書書法欣賞,草書書法作品合集(宋詞第四集)
    宋詞與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最重要的代表形式,並稱為「雙絕」,是我國古典文學史上兩顆光彩照人的璀璨明珠。話不多說,這一期專欄,我按照計劃再送上三幅以宋詞為創作內容的草書書法作品,請大家斧正,歡迎大家交流任何文學及書法問題。順便說一句,詞作字數通常較多,需要大尺寸製作,書法創作過程很不容易,希望大家理解。
  • 身為書法愛好者,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草書作品的欣賞水平
    有些人聽音樂而落淚,這說明他聽懂了,動情了,把自己投入到作品的藝術氛圍之內了。同樣對草書的欣賞也是如此,在看懂的基礎上還要有敏感的藝術感情。要以這種藝術感情通過聯想進入作者的藝術氛圍之中,與作者一同振奮,一起瀟灑。所以提高草書藝術的欣賞水平,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提高藝術的敏感性。藝術敏感性的提高除了從書法內部學習外,還應當將視野擴大到其他藝術門類,甚至「世間萬物」之中。
  • 給範迪安草書找錯字,是不是閒的?這不是草書欣賞的打開方式
    當然,一位油畫藝術家也可能把他的藝術創作觸角伸展到其他的藝術門類,以展現藝術家的不俗才華,範迪安先生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功夫的一種表現形式。我觀賞過他的一些草書作品,或者說是行草作品,都是筆法流動跳動,用筆非常有勁道,可以說是筋骨雄強,下筆有千鈞之力,轉折有萬般渾然,應該是一位頗有修養,非常有功夫的書法家。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辭海》有一萬八千個不同的字,《新華字典》有一萬二千多字,《說文解字》有九千三百多字。一個普通的人上完高中大約能熟練掌握三千字左右。即便是一個合格的中文教授也就能掌握八千左右的漢字。絕大多數人充其量能認識兩千五百字左右。要記住一萬左右的草書寫法,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必須要經過大量的練字和記憶。
  • 孫過庭的這幅書法作品不如他的《書譜》經典,《草書千字文》欣賞
    孫過庭,字虔禮,吳郡人,也就是今江蘇蘇州一帶。嘗為右衛胄參軍、率府錄事參軍,生平不詳。大概生活於唐高祖武德年間至武則天聖曆元年之間。《書譜》以言簡意賅的文辭論述了孫過庭獨尊王羲之的書法取向,書法之體、書家的素質及主客觀條件,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問題。
  • 怎樣欣賞祝允明的草書?
    怎樣欣賞祝允明的草書?今天發了一組祝允明的草書圖片,一些網友給出的評價是"太濫"、"看不懂"。說句實話,網友說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不無道理的。為什麼呢?祝允明自幼學書,因長相奇特,又多了一個手指,這在他的心理上與其他同齡人不同,就會烙下一個心理陰影,比如同伴不喜歡跟他一起玩耍,不願意與他交流,因此,他的性格就會慢慢地變得孤寂,加上他五次才中秀才,七次都不中舉,後來為官最多也到知縣一職。但是,這些並不是祝允明放棄對書法學習興趣的理由,反而更加讓他鍾情書法,可以說,書法是伴隨他童年甚至一生幸福快樂的一件事。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一)不寫錯字,寫好草字
    草書受到大眾的喜愛,但很多人找不到學草書門徑,學了很多年,還是讀不出草字,寫草書也要靠查字典,靠比對描畫,當然非常辛苦。書法密碼微店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
  • 中國十大草書書法家,不愧是歷代書法的典範!
    你說草書寫的讓人看不懂就是「草書」!我覺得你這話說的很滑稽,要是寫的讓人看不懂就是草書,那豈不是所有人都是書法家了?今天,我們來欣賞中國歷代十大草書名家的作品,看完,或許能改變你的看法。NO:10祝允明
  •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草書精品欣賞,字體行雲流水,雋秀飄逸
    草書書法的點畫用筆及草書字形大小布局簡述:草書書法點畫形態必須以圓為主、方圓兼用,圓筆過多顯油滑,方筆過多必滯澀,顯不出草書書法的流暢。要做到方圓兼而有之,以增加點畫形態變化,豐富草書書法層次。古大家中如王鐸草書書法用筆的方筆使用多一些,懷素的草書書法用筆則以圓為主,黃庭堅的草書書法則是方圓並用,在學習臨摹中要仔細體會。草書書法素有「一筆書」之稱,故字內或行內的縈帶牽連是草書書法的主要特徵,但縈帶用筆也應以適當為好,不得過多使用,以能做到虛實相向變化為好。
  • 藝術鑑賞:中國10大草書大家作品欣賞
    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於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
  • 草書書法作品欣賞,中國古典詩詞賞析(五言古詩1)
    根據各位書友建議,我把自己創作的一些草書書法作品高清圖片,結合我對詩詞原作的理解、賞析,以合集專欄形式呈現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認可,並提出寶貴意見,更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對各位書法愛好者起到一點交流、幫助作用。
  • 清末書法大家呂恭巽,精品草書拓本欣賞,筆走龍蛇流美清韻,好字
    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書法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臨帖,沒有之一,雖然有些人天賦秉異,不臨帖依然能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但是這樣的在書法的發展是非常有限的,在筆法上也會有很多的敗筆。
  • 關於「凡」和「帆」字草書寫法的一點思考
    二零一九年夏,我在微拍堂偶遇中國書協副主席聶成文的一幅五字書法作品"風正一帆懸"正在進行拍賣。鄙人書法愛好者,酷愛研習草書,看到聶成文副主席此幅作品用筆老辣,遲澀飛動,上乘之作。但仔細研讀發現作品中"帆"字草書頭上加了"撇",中間多了"點",在平時書法練習時,我喜歡寫草書"一帆風順",但未見過"帆"字草書加個 "" (撇),再加個"╰"(點)的情況。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從書法發展史來看就可以體會到于右任書法的美感了。明清以降,書法更講究文人的個人意趣,樸拙澀開始佔主流。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永書書法欣賞,古典詩詞賞析,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合集(宋詞1)
    我們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婉約派詞作內容過於狹窄,有許多詞作甚至有些露骨,讓我們現代人都感覺有些辣眼睛,但不可否認的是,婉約派詞風在我國文學史上曾經長期居於「詞之正宗」的尊貴地位。婉約派詞風的代表人物有柳永、 晏殊父子倆、張先、李清照、秦觀、周邦彥等等。
  • 學習草書必備,王羲之草書集字《千字文》
    天哲按: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一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複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並譯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義大利文版,是中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中國大陸實行簡化字、歸併異體字後,其簡體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餘個相異漢字。自古以來,很多書法家都以書寫千字文為樂事!
  • 啟功不精於草書, 是因為沒有把握書法的節奏感?
    或者說,就書法論書法,不涉及其他,這就是筆者對啟功書法提出一點異議的初衷。和歷史上所有的書法家一樣,啟功書法有自己的優點,也有一些不足,每一位書法家,包括書法大家,都不可能成為書法神聖與完全,書法優劣並存,在所難免。所以筆者說「啟功書法有問題」這樣的話題,期望朋友們能以辯證的心態對待,而不是筆者一說「有毛病」,咱就就立馬不舒服,認為筆者造次,膽敢對大師的書法造詣說三道四,其不是不敬重!
  • 草書如何「入格」?
    例如圖六至圖十五(此略),都是「皆」字的草書寫法,這些寫法都符合草書的書寫規範。我國古代書法家能夠寫出不同形態的草書「皆」字,是因為不同書法家在處理草書「皆」字的點畫及其組合方式時有了一定的變化,他們根據自己的書寫習慣和審美要求將「皆」字草書點畫的粗細做了相應的變化,點畫之間的組合方式和空間布局也有了相應的調整,於是,不同書法家筆下的「皆」字草書,儘管都符合草書書寫規範,但形態各一,可謂千姿百態,而這些姿態的變化又是書法風格的表現所在。
  • 草書委員會王厚祥,一件書法作品估價8千到一萬,感覺字勢沒放開
    他的書法作品的價格表現力還不是很強勁,正是處於書法作品價格的收藏窪地,有一些先聞先知者,對王厚祥書法作品的代估價是有準確認識的,所以屯積他的書法作品,以待升值,有一股收藏潛流也是比較強大的。當代,書法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再優秀的書法家,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書法作品樣樣都優秀,件件都成功。
  • 關於草書三次突破及出路的思考(一)
    草書的三次突破(一)第一次突破:王羲之突破了可識規則大家對書法史都很熟悉,如何以現代審美重新解讀書法史上的事件,最後梳理出符合時代又指向未來的理念通道,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價值所在。我認為草書在歷史上實現了三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