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臨帖,沒有之一,雖然有些人天賦秉異,不臨帖依然能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但是這樣的在書法的發展是非常有限的,在筆法上也會有很多的敗筆。學習書法還是要從古人的技法上取經。書法臨帖有對臨、格臨和背臨三種方法。臨帖,即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對著帖寫。對臨,即把字帖放在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臨帖方法。
格臨,即用透明紙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照式臨寫。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背臨,即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臨之後可以集字為聯或集字成篇,然後進入創作階段。
清末書法大家呂恭巽精品草書拓本欣賞:
書者介紹:
呂恭巽,廣東人,清代進士,《進士錄》有名,擅長魏碑、唐碑。其博學經史,精於掌故,工詩善書對,擅長書法,問津書院會課生,清同治十年(1871)中進士,人翰林院,選庶吉士,授編修。與盧肆採、盧英梗、毛五和同科的第,相親友善,曾一起遊歷武昌黃鶴樓,其撰有黃鶴樓長聯傳世,被歷代楹聯書籍收錄,至今人觀之讚不絕口。其書法作品取古人之神,沉著痛快純任自然,味厚深藏,寸寸尺紙,人皆引以為寶,有墨跡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