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草書書法的點畫用筆及草書字形大小布局簡述:
草書書法點畫形態必須以圓為主、方圓兼用,圓筆過多顯油滑,方筆過多必滯澀,顯不出草書書法的流暢。要做到方圓兼而有之,以增加點畫形態變化,豐富草書書法層次。古大家中如王鐸草書書法用筆的方筆使用多一些,懷素的草書書法用筆則以圓為主,黃庭堅的草書書法則是方圓並用,在學習臨摹中要仔細體會。草書書法素有「一筆書」之稱,故字內或行內的縈帶牽連是草書書法的主要特徵,但縈帶用筆也應以適當為好,不得過多使用,以能做到虛實相向變化為好。
草書書法和小草的區別除了在字形上大於小草外,更重要的是草法更加省減,用筆更加放縱,結體和章法更加自由奔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草書書法用筆速度大大提高,使轉飛動,竄駣騰挪;結字雷厲風行,詭奇多變,有時打破單字結字常規,把兩個字甚至一組字作為一符號來處理,完全是情感所致;章法上不計工拙,無意經營,卻用心良苦,匠心獨運,一切隨情而定,隨感而異。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新體草書創作精品欣賞:
書者介紹:
傅平,字寒軒,號望月堂主,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中國風籤約藝術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華夏文化交流協會會員,世界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會員。餘幼承家訓,研習書法。摹魏碑,習唐楷,臨池不輟,並精學於諸子百家及古風詩詞,為書法創作奠定了紮實的文學基礎,為了提高書法創作水平,拜師求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逐步形成了自己對書法藝術的理解與認識,書法風格日臻成熟。攻研書法數十載,屢獲殊榮,許多書法作品被國內眾多藝術機構所收藏。2008年曾代表中國書畫文化交流活動參加東亞文化交流書畫展,書法作品得到專家學者、書畫家與同道者,國際友人的高度評價和讚賞。
當代某些草書書法書者,權且叫作草人吧。這些狂書亂畫不過是山村野夫到市場一隅,表演了一場鬥雞玩猴的雜耍以吸引眼球,贏得喝彩,哄堂大笑之後無人回味。這種雜耍式的草書書法,不是和書法經典差多少,而是和草書書法經典完全背道而馳的一種行為表演的滑稽劇。草人以為書寫草書書法一定要喝酒激發靈感。
書的節奏變化及立體感展現簡述:
書法的節奏變化是指線條的長短、粗細,用筆的輕重、墨色的濃淡,運筆的快慢等變化。凡是重筆、粗線 濃墨相當於樂曲中的強拍音符,而用筆輕、線條細、墨色淡相當於音樂中的弱後音符。線條的閏長,給人延長拍子的感覺,多轉折的線條給人節奏快的感覺,線條的中斷給人以換氣、休止號的感覺。因此,節奏變化的樂曲能使人"悅耳",節奏有變化的書法才能感目樂心。
具有力立體感的點畫線條,深沉厚重。即使細如髮絲,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紙背」之妙;扁薄浮淺之線條,寫得再粗,也只是柳條、衣帶,毫無力感可言。所謂「澀感」是點畫線條似乎克服阻力,掙扎前進,給人一種心理上的力感。劉熙載《書概》中所說的「唯筆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便是對澀感這一審美意趣的追求與表達。富有力感的作品能使觀賞者在凝固而禁止的字形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無怪南朝著名書家王僧虔概嘆道:「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劣,惟見筆力驚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