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勁飄逸,這是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最高成就

2020-12-20 騰訊網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祖籍安徽和縣烏江鎮,生於江蘇江浦縣,居南京。工書法、詩文,擅山水。生前曾任安徽省第一屆人民大會代表、江浦縣(時屬安徽)農田委員會副主任、江浦縣副縣長,江蘇省國畫院任專職畫師、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江上詩存》《林散之書法選集》《林散之詩書畫選集》等。

林散之創造了「瘦勁飄逸」的「林體」草書。其特點是:瘦勁圓澀,璀璨華滋,偏正相依,飄逸天成。林散之的草書,反映了近三百年來中國草書藝術的最高成就。林散之的草書,捍衛了中國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

其書法名重當代,尤以草書成就最著。他擅用長鋒羊毫作書,行筆平實勁健,曲中寓直。並以畫法入書法,拖泥帶水的墨象,極盡焦淡枯潤之變,蒼勁淋漓。結體跌宕多姿,欹正相互為用,氣機行雲流水,於似不經意的黑白流布間臻於化境。

他亦兼工山水畫,尤擅畫人物、竹石等,筆致情韻與書法相頡頏。其畫作《黃山圖》、《峨嵋紀遊》、《終南紀遊》等,用筆勁練,皴染深厚,布白獨具法眼,密實處蘊藉而不迫塞,虛靈處通脫而盎生機。還善詩。其詩宗唐穴,清新平淡,或詠山川遺蹟,或與友人酬唱,或談書論藝,亦莊亦諧主愛國正氣。他倡導走先入後出、師古而變的藝術之路,主詩、書、畫並運,共暢機趣。其書、畫、詩於海內外產生極大影響。書法家趙樸初贊「散翁當代稱三絕」,日本青山杉雨譽為「草聖遺法在此翁」。

早年曾經看過一個報導,說曾經有一個日本書道的會長來中國交流,在看到林散之的字後,駐足良久,遠觀近看,竟然激動萬分,向他的書法作品三鞠躬,並且說這是他當年在中國看到的最好的書法。筆墨變化妙不可言,往往不見點畫與結字形態之具象,但其虛靈超脫的墨象似無意中受看法度的調控,有無盡的內蘊,令人捉摸不透,玩味不盡。

書法大家高二適見到林散之的字,拍案驚呼:「這才叫字!」中國書協名譽主席啟功看到林散之的草書,脫帽三鞠躬。書法大師郭沫若說:「林散之的書法,代表中國!」中國宗教領袖趙補初說:「林老書法,舉世無雙!」日本著名大書法家、現代碑學派巨擘青山杉雨稱讚林散之草書:「草聖遺法在此翁。」中國書協主席沈鵬說:「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的最高殿堂。」

很多人認為,林散之的存在,維護和提高了中國書法的國際地位。國畫大家亞明說:「林散之是屬於世界的。由於林散之的存在,從而使中國保住了傳統書法在國際上的中心地位。」中國美術評論家馬鴻增評論:「草書發展史上堪稱裡程碑式的大書法家當推東漢張芝、東晉王羲之、唐代懷素、明代王鐸、當代林散之。」

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葉,世人公認的是:「草聖林散之!」

相關焦點

  •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
    他是「草聖」,王羲之自愧不如,草書飄逸灑脫!在中國書法史上,「書聖」只有一個就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行書也有「天下第一行書」,但是「草聖」卻有好幾位,歷史上,張芝曾被稱為「草聖」,唐代的草書名家張旭和懷素也同時被稱為「草聖」,明末清初的王鐸被日本人稱為「草聖」,近代的書法名家林散之先生又被稱為「當代草聖」。
  • 中國書法藝術美之欣賞:清奇、飄逸、綺麗
    ——清奇:清奇的書法藝術風格,表現為清遠閒淡幽靜之美。清與濁相對,奇與平相對。「涓涓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描寫一個極其清秀幽麗的景象。立意新穎,形象明麗,透露出遠離塵世的清冷之氣。——飄逸:此格表現為飄灑閒逸的意境和情致,著重表現與眾不同,飄飄欲仙的情狀。
  • 藝術鑑賞:中國10大草書大家作品欣賞
    草書,快捷書寫,行雲流水,是最直接表達了書者情感的書體,被書界認為是書法之最高境界。今天,小編按歷史順序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書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意料之中,王羲之父子倆繼續上榜!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張醉素」。唐文宗曾下詔,以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又工詩,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張旭的書法,始化於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聖」。
  • 藝術皇帝宋徽宗的《草書千字文》
    還記載他十六七歲的時候,藝術名聲就已經很大了。藝術皇帝宋徽宗的書法以瘦金書聞名。結體嚴謹精緻,書寫起來遒勁有力,筆力非常剛勁。除了世人皆知的瘦金書之外,宋徽宗的草書也非常的精彩,目前傳世作品有一大一小兩件,上海博物館珍藏的《草書七言詩紈扇》以及今天著重給大家介紹的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草書千字文》。
  • 這幅草書一字一字看,爽!
    他是書法史上領一代風騷的草書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唐代另一草書家張旭齊名,人稱「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既吸收了王獻之的神採、張旭的肥筆,又兼容了漢代草隸之筆於一爐,是懷素的裡程碑之作。
  • 全國書法展獲獎,這草書不急不躁,飄逸瀟灑
    周裕評與中國書協副主席言恭達合影在第七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上,江蘇書法家周裕評的草書作品獲得優秀獎。因為是新人展,所以可以猜測到周裕評此前並非中國書協會員,應該也沒有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各類大展上獲過獎。而第一次參展,就能獲得全國大獎,有些一鳴驚人的意味。
  • 當代草聖林散之談草書
    中國日報書畫藝術編者核心提示:散之先生草書的成就,來源於深厚的文學功底,來源於深邃的筆墨精神,來源於散之先生在章法布局上虛實相生。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
  • 《中國草書藝術史》: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
    《中國草書藝術史》  田旭中著  四川美術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本書作者田旭中系知名書畫家他以10年心血撰成《中國草書藝術史》,本著「溯其源流,理其脈絡,論其得失」和「言之有據,論必有理」的原則,對兩千多年來中國漢字草寫歷史的發展和演進,書法家的流派、傳承關係和風格特點作了詳細介紹,圖文並茂,資料豐富。他在書中提出了「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靈魂」「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藝術的正脈和主流」等新觀點。  一部書法史,實質上是漢字草寫藝術的歷史。
  • 王羲之草書《知賢室帖》,剛健娟秀,飄逸端莊
    他的書法從總體上說,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多種似乎矛盾的藝術特色都在這裡匯合、交融,達到爐火純青、盡善盡美的境界。 此帖為王羲之《知賢室帖》榻本,3行,29字,草書。入刻《大觀》、《寶賢》、《淳化》。《大觀帖》將此帖與後「多日帖」相連。 首行「何以便爾」,有將「便」釋作「使」者,非是。
  • 這草書的線條,贊!高質量的線條怎麼來的?
    #學問分享官# 草書在書法五體中最容易表達性情,在當下各類書法展覽中,草書也比較容易入展、獲獎。 但寫好草書卻不容易。 在決定一件草書作品是否優秀的因素中,線條的質量特別重要。 什麼樣的草書線條質量高呢?很難說得明白。
  • 宋徽宗的草書有多厲害?1000年來幾乎無人能及,與懷素不相上下!
    而士大夫的頂峰便是皇帝,皇帝這一職位可謂是歷代出現書法家概率最高的一個階層了,從梁武帝到唐太宗,從唐高宗到唐明皇,從宋徽宗到宋高宗,一直到明代的諸位皇帝,皆能寫一筆好字。宋徽宗學習書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能夠隨時參閱皇宮內藏的歷代經典法帖,並且有全天下最優秀的書法團隊供其使用,並且加之他本身超凡脫俗的藝術感知力,他在20歲的時候,藝術成就已經為天下所知。這一點連「宋四家」也遠遠不及。
  • 梁啓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的撰著、講授與傳播
    作者丨個廠《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梁啓超的代表作之一。原是梁啓超1923年夏至1924年春夏間,在南開大學、清華學校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之講義。作者從「時代思潮」「復古求解放」等理念入手,論述了清代學術變遷與政治的影響、清初各學派建設及主要學者成就、清代學者整理舊學的總成績三大問題。
  •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草書精品欣賞,字體行雲流水,雋秀飄逸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草書書法用筆速度大大提高,使轉飛動,竄駣騰挪;結字雷厲風行,詭奇多變,有時打破單字結字常規,把兩個字甚至一組字作為一符號來處理,完全是情感所致;章法上不計工拙,無意經營,卻用心良苦,匠心獨運,一切隨情而定,隨感而異。
  • 大家|罕見啟功先生遊龍入海般的草書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大家 |
  • 品草書藝術盛宴 中國永州·懷素—全國草書提名展在湖南國畫館開幕
    12月12日,中國永州·懷素—全國草書提名展在湖南國畫館開幕,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66位優秀草書家108幅作品入展。懷素(公元737-799年),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人,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為弘揚懷素的書法藝術,永州籍藝術家月浪懷著對家鄉的赤子之心,歷時近一年的籌備,共收集到全國各地的86位書法家465件作品。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但現在卻矯枉過正一條道走到黑,出現了為藝術而藝術的醜書,這就背離了書法的本質。他的字易識、易寫、準確、美麗,道盡書法真諦。可惜今人多不識大道至簡的道理,把一些畫蛇添足、不守規矩的怪書、醜書當成最高境界,可笑至極矣!
  • 書聖王羲之草書《知賢室帖》|剛健娟秀,飄逸端莊,令人賞心悅目
    談到「書聖」王羲之,其書法從總體上說,剛健而娟秀,樸素而精巧,真率而蘊藉,飄逸而端莊,多種似乎矛盾的藝術特色都在這裡匯合、交融,達到爐火純青、盡善盡美的境界。此帖為王羲之《知賢室帖》榻本,3行,29字,草書。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大篆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這是在書法界得到認可的。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中國書法,一門獨特的藝術
    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草書、行書(漢)楷書(魏晉) 3、漢代書法 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中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 4、魏晉書法 魏晉是完成書體演變的承上啟下的重要歷史階段。是篆隸真行草諸體鹹備俱臻完善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