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段性傳播能力評估模型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2020-12-11 科學網
COVID-19 階段性傳播能力評估模型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論文標題: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phase-based transmissibilit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作者:Tian-Mu Chen, Jia Rui et al.

發表時間:2020/02/28

DOI:10.1186/s40249-020-00640-3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2020年1月7日中國官方確認武漢市不明原因肺炎的病原體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該病毒於2020年2月11日被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WHO也將該病毒引起的疾病稱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該病的傳播動力學特徵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雖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採用了數學模型計算了COVID-19傳播能力,但現有的數學模型並未考慮市場傳人這一關鍵的傳播途徑。

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北京建築大學理學院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構建了多種群、多途徑的COVID-19傳播動力學模型,近期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上。該模型是國內最早公布的傳播動力學模型之一,曾於2020年1月19日在預印網站bioRxiv上公布(原文連結: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19.911669v1)

研究者首先基於「蝙蝠-宿主-市場-人群」傳播網絡構建了COVID-19傳播動力學模型,網絡中的四個環節為蝙蝠B、未知宿主H、海鮮市場W、人群P

病毒首先能在該四個環節內部傳播,如蝙蝠B和未知宿主H(可能為某種野生動物)均被分為易感、潛伏、染病、恢復四類,在蝙蝠B或未知宿主H內部,病毒通過染病個體和易感個體有效接觸後傳播並根據自然史逐漸由易感演變為恢復;儘管蝙蝠B和未知宿主H之間的接觸傳播途徑仍不明確,但模型假設SARS-CoV-2在兩個種群間可以通過某個有效途徑傳播。當野生動物通過捕獵方式被送往海鮮市場W銷售時,W與人群之間便產生了有效接觸的可能,並將病毒傳播至人群。

圖表來自研究作者

模型將人群分為易感者S、潛伏期者E、顯性感染者I、隱性感染者A、移出者R(恢復或死亡)五類。易感人群通過兩種途徑(人傳人和市場傳人)感染病毒。在人傳人途徑中,本研究假設隱性感染者A具有傳染性,傳播能力是顯性感染者I的k(0 < k < 1)倍。模型考慮人群自然出生率和死亡率,但疫情期間兩者對人群的影響相對較小,因而改為人口的流入量和流出量。

模型以微分方程組的形式模擬病毒從感染源(可能是蝙蝠)到人類感染的潛在傳播過程。由於「蝙蝠-宿主-市場」網絡難以明確探索,且公眾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海鮮市場與人群及人與人的傳播問題上,模型簡化為「市場-人群」(RP)傳播網絡模型。採用二代矩陣法(next generation matrix approach)從RP模型中推導基本再生數(R0)計算公式,並利用已發表的論文中的少量階段性數據測試了模型對R0的計算能力。微分方程求解採用四階龍格庫塔法,模型擬合數據的輸出結果的判定依據為最小均方根(least root mean square, LRMS),輸出的最優結果與實際數據進行擬合優度檢驗採用決定係數(R2)

根據現有文獻將參數設置如下:人群感染後的潛伏期和潛隱期相同,均為5.2天(95%CI:4.1?7.0);參考現有流感建模研究,將隱性感染比例設置為0.5,隱性感染者的排毒能力是顯性感染者的一半,隱性感染者的傳播能力是顯性感染者的一半;病例發病至首診時間間隔為5.8 天(95%CI:4.3–7.5;隱性感染者傳染期為10天;SARS-CoV-2病毒在市場中存活時間為10天。

研究結果表明,模型具有計算R0的能力。計算結果顯示,SARS-CoV-2從市場傳給人的R0估計值為2.30,人傳人的R0估計值為3.58,這意味著將一個感染者引入其他易感人群所導致的繼發感染的預期數量為3.58。模型結果顯示,SARS-CoV-2傳播能力高於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在中東國家的傳播能力,與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相似,但低於MERS在韓國的傳播能力。

研究者特別指出,該研究重點在於構建SARS-CoV-2多種群和多途徑傳播的動力學模型,模型計算的R0是基於少量發表的數據進行的,其計算結果用於測試模型的計算能力,因此該模型僅為有一手數據的研究者提供方法學參考。

摘要:

Background

As repor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usative virus of Wuhan pneumonia of unknown etiology by Chinese authorities on 7 January, 2020. The virus was named a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by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on 11 February, 2020. This study aimed to develop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virus.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Bats-Hosts-Reservoir-People transmission network model for simulating the potential transmission from the infection source (probably be bats) to the human infection. Since the Bats-Hosts-Reservoir network was hard to explore clearly and public concerns were focusing on the transmission from Huanan Seafood Wholesale Market (reservoir) to people, we simplified the model as Reservoir-People (RP) transmission network model. The next generation matrix approach was adopted to calculate the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R0) from the RP model to assess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the SARS-CoV-2.

Results

The value of聽R0聽was estimated of 2.30 from reservoir to person and 3.58 from person to person which means that the expected number of secondary infections that result from introducing a single infected individual into an otherwise susceptible population was 3.58.

Conclusions

Our model showed that the transmissibility of SARS-CoV-2 was higher than the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in the Middle East countries, similar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but lower than MERS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用系統論思考方法對抗傳染病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原文連結:https://idpjournal.biomedcentral.com/?
  • 來看編輯心得與實戰案例 |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期刊: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作者:Stéphanie 閱讀論文全文請訪問: https://www.biomedcentral.com/collections/IDP-UH?
  • contagious和infectious都是「傳染性的」怎麼區別?英語詞彙進階
    There's also been a huge rush to study public health and infectious diseases.對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的研究也出現了巨大的熱潮。contagious和infectious都表示「傳染性的」,在含義上有一些重疊,怎麼樣進行區別?簡單地說,infectious形容傳染源(病毒或細菌等)進入人體而傳播疾病。
  • 出入境特殊物品風險評估體系建立和評估軟體研究
    尹軍1,黃堅輝2,丁永健1,陳亨賜1,陸永昌1    1.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衛監處,江蘇 南京 210001;2.太倉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摘要:目的分析出入境特殊物品可產生傳染病等危害的各個風險因子,建立出入境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的風險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並編寫相應的計算機軟體。
  • 擴散信息、交通管制、自我隔離,哪個更能遏制病毒傳播?
    1.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疫情:信息傳播和疾病傳播的關係在當前眾多預測患病人數的模型中,大多沒有考慮到社交網絡上瘋傳的防控信息會對疾病傳播有何影響。而這導致的結果是,預測模型考慮的都是在不採取幹預措施前提下的疾病傳播動力學。這既會導致對真實患病人數的不準確估計,也無法對疾病管控措施提供指導——最應該才去實施的是什麼措施。
  •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起初兩月追蹤:基於二階微分模型...
    論文標題:First two months of the 2019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epidemic in China: real-time surveillance and evaluation with a second derivative model 期刊:Global Health Research and
  • ...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新的模型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具有兩大特徵:高傳染性和高隱蔽性。
  • 融媒體傳播能力與效果評估的實證研究
    文章基於複雜系統中的熵理論,對融媒體指標體系加以系統建構,並根據熵值法確定組織維、信息維、文化維、技術維和資源維在系統評測中所佔的權重,最終對不同地區的媒介融合加以評估,獲取這些地區融媒體發展的實證指標。
  • |ni|自我隔離|非典|infectious|武漢|...
    >動物傳人:from animals to humans人傳人:human-to-human關於病毒命名WHO(世界衛生組織)把這次的病毒命名為:2019-nCoV2019表示發現時間,nCoV代表 novel coronavirus作文預測:如何有效預防新型肺炎的傳播
  • 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模型
    (四)為政產研用搭建一個持續透明的信息窗口     工業網際網路成熟度評估模型的制定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前的 1.0 版本主要是結合現階段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特點和先進實踐而得出的,將來還有持續發展、反覆迭代的過程,需要藉助產業界各類主體的意見和建議深化模型,並結合企業對模型的應用結果和反饋,不斷更替或補充更符合不同階段實際情況的評估因素,不斷修正完善評估指標、權重和評估問卷設置等
  • 數學模型是怎樣描述傳染病的?別擔心,數學沒學好也能看懂
    考慮到這些因素,SIR 模型衍生出了 SEIR、C-SEIR 等多個變種模型,從而能更為精確地描述傳染病的傳播趨勢。一般來說,各種傳染病都有對應的模型進行描述,比如說 HIV 病毒,一旦感染便終身帶有傳染性,類似於當初伯努利提出的 SI 模型;而像 SARS 和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用 SEIR 模型來描述它們的傳播會更準確一些。
  • 塔斯馬尼亞魔鬼中的可傳播癌症逐漸變為局部傳播
    塔斯馬尼亞魔鬼中的可傳播癌症逐漸變為局部傳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6:45 美國華盛頓州大學Andrew Storfer團隊發現,塔斯馬尼亞魔鬼中的可傳播癌症逐漸變為局部傳播。
  •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公布 品牌傳播效果可量化評估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將衡量傳播效果的多種表徵轉化為傳播度、影響度、友好度、互動度這四個方面的可測指標,並賦予不同的權重,形成全面系統的傳播效果量化評估體系,實現評估結果的可比性。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可以跨媒體平臺對傳播效果做精準定量評價,適用領域包括品牌傳播,輿情管理,公共關係,口碑管理等。
  • Nature:鋸蛋白病CWD在鹿群中的發病和傳播機制
    CWD自然傳播的精確機制尚未解決。人們知道,一旦一個動物表現出這種病的症狀,其排洩物會含有傳染性鋸蛋白。Stanley Prusiner及其同事發現,感染CWD的騾鹿,在表現出這種病的可見症狀之前很久,其糞便中就開始含有感染性鋸蛋白。這個發現對解釋為什麼CWD在鹿當中具有高發性、為什麼能夠高效橫向傳播提供了一個很有道理的、自然的機制,並且也可能適用於羊所患的同樣具有感染性的癢病。
  •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最新一批評估結果公布
    大會隆重發布了DevOps標準持續交付第十批評估,技術運營第三批評估結果和安全及風險管理首批試評估結果。同時,今年往批未能進行現場授牌的部分單位也受邀參與了本儀式。評測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常務副秘書長代曉慧女士、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博士共同為企業授牌:本次順利通過由信通院開展的《研發運營一體化( DevOps )能力成熟度模型》安全及風險管理(DevSecOps標準)2 級首批試評估的企業及項目如下
  • 怎樣應對新冠病毒空氣傳播?
    雖然我們還不能確定新冠病毒的遠程空氣傳播能力,但以前的疫情防控經驗告訴我們:安全至上!2003年SARS暴發期間,加拿大多倫多有169名醫護人員被SARS感染,兩名護士和一名醫生因此死亡。當時,多倫多的感染控制專家堅持認為,SARS主要通過大液滴的飛沫傳播,這些大液滴在空氣中傳播距離有限,不會離開感染者很遠。
  • 微信數據分析和微信傳播模型
    微信數據分析要根據微信傳播的特性而定,微信傳播是基於好友分享內容而產生的,這裡不考慮單純的複製粘貼, 那樣的傳播指向性不明確,這裡我們只討論指向性明確的分享連結和內容。微信數據分析需要從用戶入手,新增、活躍、留存代表著數據分析的三個方面,進行開源 節流。 數據分析的作用,能夠幫助我們回顧過去,評估現在,計劃明天,預測未來,從而能夠展望未來。
  • 使用單行代碼評估回歸模型的Python包
    我一直堅信將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民主化,並以這種方式傳播知識,以迎合廣大受眾,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的力量。對此的一個內聯嘗試是python包「 regressormetricgraphplot」的開發,該軟體包旨在幫助用戶使用單行代碼繪製評估指標圖,以針對不同的廣泛使用的回歸模型指標進行一目了然的比較。使用該實用程序包,還可以通過將其應用於日常的預測回歸問題,顯著降低從業人員以業餘方式評估不同機器學習算法的障礙。
  • 【媒庫文選】「病毒」:一個意為毒物的拉丁文術語的傳播
    「Virus」: The Spread of a Latin Term for Poison 「病毒」:一個意為毒物的拉丁文術語的傳播Ben Zimmer 本·齊默With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sparking a global health scare, it can be hard
  • Incense maker brings sweet scent of poverty relief to village
    Yuxi/chinadaily.com.cn]   Samdrup, 50, is quite the local celebrity in Gyalmed village, Puchu township of Nyingchi city, Southwest China's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as he not only left behind pov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