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員工從幾個人增加到20餘人,產品覆蓋範圍從幾個小區擴展到100多個小區,銷售網絡從本市到遍及全國各地……依託鳩江區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80後」創業者楊建春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讓自己的創業夢想變為現實。
楊建春的公司位於創業園的3樓。2013年11月,他剛剛把公司搬入創業園不久,公司主要經營電動車充電系統的研發與安裝。記者前去採訪時,這位還在創業起步階段的大學生創業者掰著手指告訴記者,他的產品進入了蕪湖的中興花園、聖地雅歌等幾個住宅小區。
時隔一年多之後,記者再次前往採訪時,楊建春的公司已經今非昔比。「產品覆蓋了市區90%以上的住宅小區,還有很多外地客商加盟,買產品、買經營模式。」他告訴記者,除宣城、池州、馬鞍山、安慶等省內城市外,公司產品還遠銷太原、鄭州、海口等地。2014年,公司的銷售額突破了500萬元,廠房從300平方米增加到近500平方米。
是什麼讓楊建春的創業夢想得以迅速實現?在楊建春看來,除了產品自身的生命力外,創業園這一良好平臺及我市一系列創業政策功不可沒。搬入創業園之前,楊建春在城北某小區地下室辦公司,好不容易有人對他的項目感興趣了,上門一看就打起了退堂鼓:「地下室辦公司,環境太差,實力太弱,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搬入創業園後,寬敞明亮的辦公場所為他增添了「印象分」。在運營成本方面,創業園房租減免,僅須繳納物業費、水電費,500平方米的廠房算下來一年的費用只要1萬元左右。「這麼大的廠房,每月的運營成本連1000元都不到。」楊建春說,去年公司產品還成功通過市科技創業項目評審,獲得了10萬元創業獎勵。
楊建春的創業故事是鳩江區推進創業富民工程的一道縮影。「通過創業載體的打造和一系列創業政策,幫助越來越多的創業者迎來發展春天。」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區通過創業扶持幫助群眾興業致富,以創業促就業、促增收。
2014年,依託區劃調整後的一產優勢資源,鳩江區創富辦著重把白茆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打造成為市級一產創業園,委託專業化公司對白茆鎮現代農業示範區進行包裝設計,並結合區農水局和白茆鎮對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的建設方案,整體進行一產創業孵化基地的施工以及創業園的功能設置。目前,該園已建成,入駐創業企業7家,直接帶動就業595人。
資金問題是很多創業者面臨的最大難題。對此,去年鳩江區撥付401萬元專款到市財政創業扶持資金專戶,專項用於該區創業項目扶持,全年兌現630萬元。與此同時,積極為創業者爭取小額貸款。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大背景下,該區通過主動與相關銀行對接、幫助企業申報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等方式,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取得新突破。2014年新增小額擔保貸款14082萬元,為創業者解除了燃眉之急。
一系列創業富民政策的引導,讓越來越多人有了創業的信心。2014年,鳩江區新增創業企業877戶,新增個體工商戶2266戶。
記者 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