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反人類反社交的APP越來越流行,當代青年孤獨成癮

2020-12-25 新科技大全

越長大越孤獨,最近被科學數據證偽了。全球健康醫療保險機構信諾(Cigna)在一份調查統計當中指出年輕人比年長的人孤獨感更強烈。

在網絡發達、社交媒體蓬勃興盛的時代,孤獨卻包裹著每個年輕人,甚至是每個人。但最近大家卻開始喜歡上了孤獨,大家開始倡導「社交降級」:朋友圈很少互贊,微信置頂都是工作群,能聊天的朋友沒幾個,如果沒有特殊的需要,可以長時間不和人交流,有的年輕人連接電話都開始怕了。

因為除了社交,我們還有加班、擼貓和switch啊。

Moira Burke在其2011年的研究Social capital on facebook: differentiating uses and users中提出:主動社交,也就是人們用社交軟體主動進行私人層面或者是定向的溝通時,社交關係是加強的;但在網絡上被動社交,即無目性地接受信息,比如一直刷社交軟體的時間流等,則有可能降低人的社交關係感,這時人會感到強烈的孤獨。

現在都說年輕人現在孤獨成癮,準確來說他們是不喜歡被動社交。因為傳統的社交軟體雖然看似敲敲鍵盤刷刷手機就能和幾百幾千的好友聊天,但事實上當你有真實情感需要傾訴時,手機通訊錄都被翻了幾十遍,卻還是沒找到可以打電話的人。

傳統的社交軟體並沒有解決當前人們主動社交的需求,反而是把被動社交的功能做得越來越強大。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主動社交沒有得到滿足,

反社交反人類是人們針對傳統社交軟體提出來的概念,大家開始意識到傳統社交軟體帶來的種種問題,時間黑洞、強大的互動功能帶來的虛假新聞、噴子,社交連結越來越弱帶來人的孤獨感越來越強烈。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個反人類反社交的一個軟體——【Ta在】。先從兩個特色功能講起:

無粉絲、無關注、無標籤

一聽是不是很反人性?

整個APP是沒有粉絲概念的,你也沒法關注別人。這是什麼感覺,就好像幹活完全沒有KPI的壓力,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去發你喜歡的內容。無粉絲、無關注帶來的就是沒有大V,沒有意見領袖的帶領,大家開始嘗試著原創。

用戶不會被貼標籤,所有的領域你都可以涉及。雖然標籤有助於認知,但也限制認知。就像微博上一個旅行博主要是發美妝的內容,儘管這個美妝內容會做得特別好特別又有用,大家都不會喜歡看。

在這裡好內容才會得到最多最廣的傳播。

2.系統就是你的人工智慧

智能社交終於到來了。你進入APP後,系統就像你的AI,開始通過你在軟體上的一舉一動了解你,分析你,並開始給你反饋相應的內容。

這和傳統的社交很不一樣,傳統的社交軟體一上來要給你做測試,讓你選標籤或領域,選關注的人。在【Ta在】APP裡這些步驟都是不需要的,系統能很快並且精準地給你推薦你「想像之中,意料之外」的內容。

一個反傳統社交,反人性的新型社交軟體,建議大家人手一個。

相關焦點

  • 當代青年的孤獨
    ▼都說「人類是天生喜群的一種動物>今天就跟著文字君一起來看看當代青年孤獨背後的真相吧只要看得開,一個人生活也挺好簡單舒服,麻煩還少但當代年輕人真的喜歡孤獨嗎,也沒錢社交所以只能說服自己去享受「孤獨」只要我不覺得孤獨,孤獨的就是別人
  • 婚姻是反人性的?但是不結婚卻是反人類的!
    有人說,今後年輕男女們選擇不結婚的會越來越多,是的!這的確是一種社會現象!如今獨身生活和不婚主義者的確越來越多,結婚後離婚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有人說這是因為婚姻是反人性的,人類長久以來實施的婚姻制度,在未來將有消亡的可能,真的是這樣嗎?
  • 和你聊天,讓我覺得很孤獨|當代青年十大社交雷點,soul完美解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孤獨]成為當代青年幾大關鍵詞之一。個詞十年前提起來,恐怕不可避免會帶著一點悽涼味道,讓人聯想到老無所依的老頭老太太們。但現在,滿大街都是都是孤寡老人預備役,孤獨成為當代青年標配。
  • 「反社交」 社區 same 背後的思考
    對我們來說,same 是一個很有趣的 app。「有趣」是一個很高的標準,一個 app 可以很好用,可以很好看,可以很怪奇——但有趣,這個看似很抽象的詞語,背後可能是創新理念、獨特設計、精到細節、個體志趣等元素的結合。這意味著,一個產品可能無法為了有趣而有趣,在我的理解裡,有趣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種「特性」。
  • Soul APP多維度落實用戶反詐騙教育,構築社交平臺反詐防火牆
    近年,流竄於各種電信、網絡及線下渠道的詐騙活動已成為全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網際網路社交平臺更是其中的高危地區。作為面向年輕人的社交平臺,Soul一貫高度重視並切實履行平臺的社會責任,致力營造善意、溫暖、綠色的社交氛圍,傳遞積極向上的社交價值觀,將用戶的信息安全和反詐騙保護放在突出位置。
  • 燈光收集、孤獨星球,Soul是年輕人社交的一面鏡子
    我們不久前曾寫過一篇《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社交》,這次準備再將這個系列續下去。這次我們想談談孤獨感,附近的消失,所選取的樣本是Soul。這個與嗶哩嗶哩一樣出身上海的網際網路產品,是如何成為年輕人真實社交的一面鏡子的?01 斷層的社會關係與對連接的嚮往此前,我們已經說過,2019年的社交之戰,關注點都是微信越來越重,用戶不堪其負荷。
  • 恩格斯貧困與反貧困思想的理論價值及當代意義
    無產階級貧困的根本緣由是資本主義制度,無產階級貧困程度是「一切貧困」,貧困與反貧困主體是無產階級,無產階級反貧困途徑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最後,結合中國反貧困戰略的實際情況,從理論與現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思格斯貧困思想的當代意義。
  • 反詐騙 青年是主力軍!
    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總書記於昨天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語重心長地談到: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責任也屬於青年。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讓自己在工作崗位上不遺餘力地發揮作用,在業餘生活中也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 反物質是什麼,人類是如何發現反物質的?
    他提出了一個想法,說負能級的確有,但是已經被電子填滿(泡利不相容原理,反正這個理論是錯的,不用深入了解),所以我們觀察不到。這些負能級電子就像淹沒在海洋裡了一樣,故而提出了迪拉克之海的概念。這個概念本來就很牽強,就像愛因斯坦提出的宇宙常數一樣。很快,海森堡、泡利等人就提出了質疑。
  • 問吧精選 | 吸貓擼狗成癮,是病、得治?
    在養寵物的背後,隱藏著當代城市青年怎樣的生存狀態與心理狀態?關於城市青年與養寵日常,問我吧!▍吸貓盛行,是城市孤獨病?@M73IB3:養寵的興起,是否預示著人與人的信任在降低,不能愛人,所以轉向愛物?顧駿:恐怕不能一概而論。
  • 社交網絡分析與金融反欺詐應用
    社交網絡分析(SNA)算法並不新鮮,且已經廣泛應用於社交人物影響力計算、好友和商品推薦、社交圈子分析等領域。近幾年,社交網絡分析算法的應用不斷拓展,已經開始應用於各種金融反欺詐領域,且效果很好。圖又可以分成無向圖和有向圖,分別如下圖所示:無向圖僅表示節點和節點之間是否有關係,例如:在P2P行業反欺詐建模中,可以通過申請者通訊錄去獲取其社會關係,例如,如果張三和李四的通訊錄都有老賴王五,那麼,張三和李四的貸款申請違約風險就會比較高。
  • 「朋友圈」越來越紛繁朋友卻越來越疏遠 建議社交回歸線下
    原標題:「朋友圈」越來越紛繁朋友卻越來越疏遠 建議社交回歸線下   新華報業網訊 「有秘密又不願意告訴別人,那就找一個樹洞,把你的秘密說給它聽,再用泥巴把樹洞封起來。」在這個網絡無所不在的時代,現實中的樹洞已被網絡所取代。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直白的情慾,扯開當代孤獨成癮的遮羞布
    《挪威的森林》以日本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環境作為背景,飛速發展的經濟帶來的是物慾橫流背後的孤獨和寂寞。村上春樹在裡面描繪了繁華都市生活下孤獨又失落的少男少女眾生態。主人公渡邊是一位性格內向的寄宿大學生,為了躲避好友木月離世的悲痛,而藏匿在東京鬧市裡。
  • 《探探2020獨居青年生活報告》:社交軟體成交友拓圈首選方式
    近日,南方都市報聯合社交平臺探探發布了《2020獨居青年生活洞察報告》(以下稱《報告》)。該報告針對目前當代獨居青年的獨居原因、生活現狀、社交形態、未來計劃等多方面發起調研,來近距離觀察當代獨居青年的生活軌跡。作為頭部社交平臺,探探在對年輕人持續關注和深入洞察的同時,也通過為其搭建社交橋梁、拓展朋友圈的方式,來提升獨居青年的幸福感。
  • ​什麼是「反人類罪」
    「反人類罪」或者「危害人類罪」,都得到如下的結果,僅摘錄部分內容,詳細內容,如感興趣請自行搜索。危害人類罪(英語:Crimes Against Humanity),舊譯為「違反人道罪」,又譯為「反人類罪」,於2002年7月1日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Rome Statute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將該罪名中文譯名確定為「危害人類罪」。
  • 15.4%後,反催聯盟瘋狂反撲,金融機構組建「反反催聯盟」
    讓人憂慮的反催收聯盟大反攻,開始了…… 02  大反攻 小何觀察到,在錦程消費金融的判決書出來之後,反催收的士氣明顯高漲。 誰也沒有料到,一個法院的判決書,會在行業形成如此強烈的連鎖反應。 「我們將手頭錦程消費金融的案子聚合起來,只要是這家機構的借款人,我們都告訴他,不要還,坐等法院判決」。
  • 疫情時代的二律背反
    這才是二律背反題中應有之義,在世界大疫之下尤顯難能可貴與彌足珍貴。(一)線上和線下的二律背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嚴重影響到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中國之所以率先扛住了疫情的第一波衝擊,取得顯著的階段性成果。關鍵在於中國人民嚴格執行了全民宅家,將其做到極致,並且經受住了疫情下的社交隔離壓力測試。
  • 人越長大,心越孤獨的星座,想含笑合群,奈何孤獨成癮
    那麼,十二星座中誰越長大越孤獨,即使想含笑合群,奈何早已孤獨成癮~從幼稚到成熟,白羊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明白「知音難求」的道理,即使骨子渴望得到友誼,想含笑合群,可到頭來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真誠相待的能力,反而覺得獨自一人時才是最舒服。
  • 成癮的背後是孤獨
    越南戰爭中,超過五分之一的美國士兵都存在吸毒成癮的現象,而越南戰爭結束後,回到祖國和家庭的美國士兵有超過百分之九十五自然而然地停止了吸毒,在後來的記者採訪中,一位士兵曾說:「在越南,你上一秒還活著下一秒就有可能會被打死,恐懼、孤獨、思念會一直充斥著你整個大腦,我再也不想回去了,就連回憶也不想,在那裡只有海洛因能帶我回家……」可見,士兵們並不是因迷戀毒品而吸毒成癮
  • 人類如果掌握了反重力技術,世界將會怎樣?
    反重力理論中,一個更為基礎的理論,涉及反物質。反物質是由反粒子組成的,反粒子的物理電荷,與其在正常物質中的等價物相反。它們不是有正質子和負電子,而是有負質子和正電子,兩者中的中子都保持中性。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成功地製造了反氫,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也製造了反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