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長大越孤獨,最近被科學數據證偽了。全球健康醫療保險機構信諾(Cigna)在一份調查統計當中指出年輕人比年長的人孤獨感更強烈。
在網絡發達、社交媒體蓬勃興盛的時代,孤獨卻包裹著每個年輕人,甚至是每個人。但最近大家卻開始喜歡上了孤獨,大家開始倡導「社交降級」:朋友圈很少互贊,微信置頂都是工作群,能聊天的朋友沒幾個,如果沒有特殊的需要,可以長時間不和人交流,有的年輕人連接電話都開始怕了。
因為除了社交,我們還有加班、擼貓和switch啊。
Moira Burke在其2011年的研究Social capital on facebook: differentiating uses and users中提出:主動社交,也就是人們用社交軟體主動進行私人層面或者是定向的溝通時,社交關係是加強的;但在網絡上被動社交,即無目性地接受信息,比如一直刷社交軟體的時間流等,則有可能降低人的社交關係感,這時人會感到強烈的孤獨。
現在都說年輕人現在孤獨成癮,準確來說他們是不喜歡被動社交。因為傳統的社交軟體雖然看似敲敲鍵盤刷刷手機就能和幾百幾千的好友聊天,但事實上當你有真實情感需要傾訴時,手機通訊錄都被翻了幾十遍,卻還是沒找到可以打電話的人。
傳統的社交軟體並沒有解決當前人們主動社交的需求,反而是把被動社交的功能做得越來越強大。這就是上面所說的主動社交沒有得到滿足,
反社交反人類是人們針對傳統社交軟體提出來的概念,大家開始意識到傳統社交軟體帶來的種種問題,時間黑洞、強大的互動功能帶來的虛假新聞、噴子,社交連結越來越弱帶來人的孤獨感越來越強烈。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個反人類反社交的一個軟體——【Ta在】。先從兩個特色功能講起:
無粉絲、無關注、無標籤
一聽是不是很反人性?
整個APP是沒有粉絲概念的,你也沒法關注別人。這是什麼感覺,就好像幹活完全沒有KPI的壓力,你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去發你喜歡的內容。無粉絲、無關注帶來的就是沒有大V,沒有意見領袖的帶領,大家開始嘗試著原創。
用戶不會被貼標籤,所有的領域你都可以涉及。雖然標籤有助於認知,但也限制認知。就像微博上一個旅行博主要是發美妝的內容,儘管這個美妝內容會做得特別好特別又有用,大家都不會喜歡看。
在這裡好內容才會得到最多最廣的傳播。
2.系統就是你的人工智慧
智能社交終於到來了。你進入APP後,系統就像你的AI,開始通過你在軟體上的一舉一動了解你,分析你,並開始給你反饋相應的內容。
這和傳統的社交很不一樣,傳統的社交軟體一上來要給你做測試,讓你選標籤或領域,選關注的人。在【Ta在】APP裡這些步驟都是不需要的,系統能很快並且精準地給你推薦你「想像之中,意料之外」的內容。
一個反傳統社交,反人性的新型社交軟體,建議大家人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