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2月7日電(記者 梁今)香港特區政府計劃推出青年宿舍計劃,助青年儲蓄圓置業夢。研究香港房屋政策的專家學者普遍認為,這方案既照顧到青年的住屋需要,又能紓緩公屋輪候冊的壓力,「一舉兩得」。
樓價飆升,港人置業夢難圓,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已突破21萬大關,其中30歲或以下的年輕單身人士的申請總數,更增至5萬多宗,較去年同期急增五成。
「從這數字看,可看到青年住屋需求越來越大,若能解決青年的住屋問題,也能紓緩公屋輪候冊的壓力,一舉兩得。」香港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博士7日對中新社記者說。
巫伯雄指出,公屋主要針對家庭戶,建造及尋找合適土地需時,成本也高;但青年宿舍針對的是單身人士,同一土地面積可以建更多單位,成本較低,可以很快推出,能紓緩當前房屋需求的壓力。
港府6日公布青年宿舍計劃詳情,會先在上環和大埔作試點,預計這兩個項目於2016年落成,提供約270個宿位。港府將資助興建費,並參考大學宿舍及寄宿學校設計,亦會考慮加入獨立浴室、公用設施等。
青年宿舍供18至30歲未擁有物業的永久居民申請,租金不超過市值租金的六成。單人申請的入息限額約1.5萬港元。按照規定,宿舍首次租期為兩年,總租期不逾5年。當局表明希望青年可自力更生,故一旦獲編配單位,便不準繼續輪候單人公屋,惟若青年人與家人申請公屋,現階段傾向不會將之剔除輪候冊。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黃洪教授對有關計劃反應正面,但認為首次推出的數量太少,開始時未必見效。
「剛畢業的青年難以負擔市值租金,但工作5年後,工資會上升,收入也較穩定。」鍾劍華認為,計劃能紓緩青年剛畢業後的住屋壓力。
黃洪則指,一般青年在30歲後結婚,青年宿舍計劃能幫助他們儲蓄,結婚後能有較大的機會置業。「雖然未知成效如何,但或多或少可以紓緩青年的壓力,方向正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