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禪定可以使腦部多巴胺分泌增加,可以增加腦部皮層的厚度,可以使人更加專注,可以重塑腦部結構,提升智力水平,優化腦部結構,延緩衰老,甚至可以美容。
這些是科學家的研究,而且是歐洲美國的科學家研究成果都有。
其實,這些事情,在中國對於打坐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只不過我們的主流精英喜歡把打坐冠與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現在很多瑜伽的培訓班,看起來就很高大上了。
對一些頑固性頭痛,老年痴呆症等症狀,還有小孩多動症,引導靜坐是很好的一種輔助治療。
在佛教中,打坐,也叫做禪定;
在道教中,打坐叫做靜坐,也叫入定;
西方把打坐叫做冥想,而中國的佛道基本都講究在打坐中什麼都不要想,對個別靜不下心來的人,採取一念代萬念的做法,或者默念一些特點的經書口訣。
我們還是來看看打坐的各種好處吧。
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煩惱,去除主觀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修養身心的最佳方法。因為打坐,致心一處,使大腦入於靜定狀態,把散亂的心安定下來,心境達到清淨安祥,氣脈自然暢通。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每年有近萬名患有各種疾病的人就診,醫生除了給病人用藥外,還經常會教他們如何盤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和煩惱。
而在日本,許多地方流行年輕女性做「一日尼姑」的時尚潮流,到一家寺廟盤腿打坐,齋戒清心,工作的壓力和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
據悉,「閉目養神」是人在感覺疲累時,常用的一種方法,而實際上,最近一些科學家透過研究發現,像這樣的靜坐還增強大腦的活動能力,讓人有更靈敏的反應。
據了解,試驗顯示,威斯康星大學心理學系威斯曼中心大腦行為學實驗室曾經做過試驗,試驗對象是一組八位年齡在三十四至六十四歲之間的佛教徒,在過去的十五至四十年間,每天進行超過八個小時的打坐和冥想禱告。
據了解,作為對照組,則是十位健康的大學生志願者,他們年齡在二十至二十二歲之間,此前從未嘗試過打坐或者冥想,僅僅在一個禮拜前接受過簡單的冥想訓練。兩組人員都被要求完全放鬆地進行關於慈悲憐憫內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產生類似的感覺,而並不需要在大腦中描繪具體事物。
據了解,在這一過程中,研究人員透過一些腦電波測量儀器,在兩組志願者打坐冥想前、冥想過程中、冥想後進行腦部活動的檢測。結果科學家們驚奇地發現,佛教徒所在一組記錄下來的大腦阿爾法波和伽馬波活動十分顯著,其中又以腦伽馬波的震蕩尤其強烈。因為人腦的伽馬波是由腦部額葉和頂葉聯合皮質區的活動引起的,而這些區域是負責人類情緒以及快樂相關的區域。
事實上,在進行冥想前,兩位年齡較長的僧人就被探測出極強的伽馬波活動,因此,顯然腦區域活動的波動完全是由於修行時間長短引起的,而與個體差異無關。
據了解,透過試驗,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坐禪和冥想能夠增強腦活動能力,並明顯地影響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和快樂相關的區域。簡言之,靜坐並展開想像是一種從身心兩個方面都能調節人體狀態的好方法。
事實上,對於打坐有益,在中國古代就有此說,郭沫若在自己的《靜坐的功夫》一文中談到∶「靜坐這項功夫,在宋、明時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論者多以為是從禪而來,但我覺得,當溯源於孔子的弟子顏回,因為《莊子》上有顏回坐忘(即靜坐)之說。
在中醫藥學上,靜坐養氣也是為醫理所提倡的,中國古代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談到∶「恬淡虛無,其氣從之;精神記憶體,病安從來?」它是集中注意力,達到心神合一的一種途徑,是一種通過冥想實現的心理暗示療法,近年來西方包括日本等國對於靜坐進行的科學理論研究,就是對這門古老的放鬆療法的現代醫學詮釋。
關於打坐的姿勢,其實對大眾來講,沒有什麼講究,端正,放鬆坐好,不必要刻意的講究雙盤腿,製藥能夠讓自己安安靜靜的呆上一會,放空自己,就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神奇的效果。
一定的形式,禮儀方面,講究一下有助於打坐;但是過度的刻意去注意哪些繁文縟節,反而導致做不好,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