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有很多名將,這些人不管是在國家的建立上,還是在保衛疆土上,都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各有不同,有些人他們曾立下無數戰功,卻被無名小卒殺害,有的是自己人,有的是陌生人,還有的是敵人,但是不管結局如何,他們的名字都該被我們所記住。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四個人,這四個人在我國的歷史上都是有著顯著的戰績。
第一個是晚清時期的一個名將,曾多次參加指揮對抗太平天國的戰爭,並且參與指揮了對抗英法聯軍的戰鬥,在我國歷史上塗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僧格林沁曾受到鹹豐和道光兩位皇帝的讚賞,鹹豐曾將努爾哈赤使用過的寶刀賜予他,希望他能在以後的殺敵過程中更加賣力,他也沒有辜負鹹豐的信任,在太平天國定都後,曾派兵北伐,連續兩次重創了北伐軍,使得北伐軍退至木城。
來年又與太平軍對戰,直接殲滅了太平軍,並且剿滅了李開芳負責統領的部隊,生擒了李開芳,並在兩年內殲滅了李開芳和林鳳祥兩人及兩人統領的部隊。
隨後幾年,在於英法聯軍的對戰中獲得了一次的重大勝利,但是也就只獲得了這一次的勝利,隨之就是接連的失敗,引的鹹豐直接撤了他的官銜和黃馬褂,最後雖又帶兵出徵,但因為年邁,在有些方面的確不如年輕的士兵,在一次戰役中,被一個小兵射中,然後墜馬身亡,眾人和士兵都為其惋惜,紛紛罷市去參加了他的葬禮。
就是這樣一個名將,一個和士兵同甘共苦,一個在任何時候都把民眾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名將,就這樣被一個小兵給射殺,確實有點冤枉。
第二位就是戰國時期的一位名將,曾多次被趙王懷疑,卻屢建戰功,最終被趙王陷害致死,躲得了千軍萬馬,躲不過帝王的猜測,這個人就是趙國的名將,李牧。曾在和匈奴的對戰中,因為對戰每次都請求增員,而不直接攻打,使得匈奴和趙王都以為李牧此人懦弱膽小,趙王直接撤了李牧的兵權讓他回去。
結果李牧剛回去沒多久,趙國的邊境就開始屢屢的吃敗仗,邊境損失慘重,趙王沒有辦法,又只得請他出戰,李牧告訴趙王,讓他去也可以,當時不能阻止他如何帶兵,趙王答應了,李牧回到邊境後,短短月餘就拿下了匈奴的好幾個領地,使得匈奴在之後的十多年都不敢冒犯趙國的邊境。
隨著留在秦國的質子解救回來,新帝用人不善,使得廉頗待著部下投奔了魏國,而趙國在武將方面,就只剩一個李牧,在之後對戰秦軍中也顯得格外的吃力,但是即便在那樣惡劣的情況下,李牧依舊抵抗住秦國的進攻,並且取得了顯著的勝利。
好景不長,秦軍利用計謀,使得趙王誤會李牧和另外一個將軍,準備叛國,昏庸的趙王聽信了小人的話,就設下圈套暗害了李牧,最終李牧死在了一個小兵手裡,隨後沒多久,趙國就被攻下,沒過幾年趙國就被秦國取代。
就連世人都知道李牧是趙國最後的一根支柱,但是昏庸的趙王卻不知道,只知道聽信小人的讒言,最後親手毀掉了趙國的最後一層防線,使得趙國最終走向了滅亡。
第三個是三國劉備手下的名將,死的有點可惜,是因為他自己喝酒誤事,在戰前喝酒,那出去打仗能贏才怪,但是他卻是直接送命了。
這個人就是張飛,張飛大家知道,年少的時候就同給劉備和關羽成為結拜兄弟,為人直爽,也有點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也在劉備決定加入三國戰局中不可或缺,張飛威名在外,曾有過報了名號就嚇退敵軍的情況。
但是此人有缺點就是喜歡喝酒,開心也喝酒,不開心也喝酒,經常因為喝酒被劉備和孔明訓斥,但終究沒有重罰過他,但是他的死也就和他喝酒有關,張飛這個人以為諸葛亮等人的影響,只敬重君子,但是對待士兵卻不是很好,經常酒後打罵士兵,劉備雖告誡過他,但是他不以為然。
然後在劉備成為漢中王后,關羽被孫權殺害,三人悲痛難忍,而張飛更是日日飲酒,整個人都萎靡不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就讓張飛帶兵出徵,但是張飛連日喝酒,整個人都沒有什麼精神,而且不是很清醒,但是聽到給他二哥報仇,立馬就要出發,卻在出發前,被兩個下屬給謀殺,這死的何其冤枉啊。
這張飛要是不喝酒,也不會被人謀殺啊,憑他的一身武藝,就算有人謀殺也最多是受傷,不至於死,喝酒誤事!
最後一個就是明朝末年的一個起義軍將領,雖說後人對他的評價不是很高,但是就論戰績來說也算是一代名將了,曾帶領著起義軍推翻了明朝政府,本已經自立為王,卻不想被清朝和前明朝將領圍攻,隨之敗北。
這個人就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從小就生活貧苦,也曾當過和尚,也在地主家放過樣,但是為人仗義也有膽識,還習得一身的武藝,因最後不滿朝廷的欺壓和壓榨,所以起兵,李自成起兵後一直是打著免稅的旗號,所以深的百姓的愛戴。
農民起義對抗朝廷,要從野路子戰勝正規的朝廷,是非常困難的,然而李自成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最終還是成功的推翻了明朝的朝廷,但是好景不長,在李自成稱王之後,沒能招降回來的一個明朝將領,帶著他投靠的多爾袞,最終擊敗了李自成,在撤退過程中,李自成被當地的民兵殺害,隨後被秘密埋葬。
對抗的十幾年的朝廷,最終為他人做了嫁衣,自己最後沒有敗給對手,卻死在了一個小兵的手裡,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是死不瞑目。
大家都如何看待這幾個最終死在無名小卒手裡的名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