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鄭州市鄭東新區運河邊,一些工人正在為這座城市即將豎立的一座雕塑忙乎著。20米高的不鏽鋼主體上已經開始抹膠水,施工負責人介紹,這個雕塑名叫「金色的夢」,造型是一株麥穗,材質是不鏽鋼貼金。總重1公斤、共計5萬多張的金箔將把雕塑全部包起來。這些金箔已經經過質量部門確認為98%的黃金。
此事經當地媒體報導後迅速被各大網站轉載,有網友戲言要去刮金箔,多數人斥責此行為屬形象工程,是對公共財政的極大浪費,不符合當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
有人戲言:
「晚上去把雕塑整個偷走,回家化了……」
瞎子吃餃子:晚上去把雕塑整個偷走,回家化了,然後把金子萃取出來,一公斤黃金啊,現在金價每克都300元了,能弄不少錢呢,值得幹一票。
死亡的心:我想知道,政府的人真的會那麼傻,要用黃金打造雕塑嗎?不怕被人颳走?這可是黃金啊,我還沒覺得現在國人的素質能夠達到見黃金而不動心的地步。
文言:估計鄭州市得在雕塑處設置一個警務點了,沒飯吃的人,每天摳一點換錢買飯吃。
紫外線:這個玩意要是建好了,肯定能讓全國人都記住,誰到鄭州都想摸一把。
出走的片片:記得童話裡,快樂王子把身上的金箔都送給了窮人。鄭州這樣做,難道是要讓窮人通過這種方式獲得金錢?不能把童話當現實啊。
有人質疑:
多少畝麥穗換回了這一株金麥穗
老車:如果我是鄭州一個低收入者,走過這株金光閃閃的大麥穗前,晚上一定會做噩夢。
lmsslzw:多少畝麥穗換回了這一株金麥穗?
河之我家:這件事嘛,第一就是個形象工程;第二就是給領導臉上貼金;第三就是勞民傷財。
緣分林子:與其說是往城市雕塑上貼金,不如說是往當地官員的臉上貼金!從這條新聞裡可以看得出來當地官員蠢蠢欲動的心。
曉雪:城市雕塑體現城市的品位,給雕塑貼上1公斤98%的金箔,起名「金色的夢」,耗資30萬元,這體現出當地政府有著極強的「金錢意識」。
狂傲不羈:20米高才貼一公斤,不多,花在市容上,比進了某些人的口袋好。
簡單:作為人口大省的河南,好多人的生活質量還很低,鄭州作為省會城市,不應該只顧政績、形象,應該更關注民生問題。
戀戀紅塵:鄭州的這個雕塑讓我想起來戴著粗金鍊、鑲著金牙的暴發戶。鄭州市是暴發戶麼,不是。河南是產糧大省,每一分錢都是辛苦勞作換來的。如此雕塑,太傷人心了。
有人提議:
有錢不妨投在公共設施建設
《三國智》:要麼那個城市的人都很有錢,要麼就是城市裡的有錢人佔了主導地位。否則,一個貼金的雕塑總是讓人感到彆扭。
心怡:一個城市的雕塑應該體現這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在雕塑的材質上應該根據政府財力決定,而不是一味追求高檔次。
鄭州市119街坊:財政是公共財政,財政的支出應該為公眾服務。現在,市政投入本來就緊張,財政負債經營現象比比皆是,政府應加強對市政建設投入的監管。
緣分林子:當今社會倡導節儉,鄭州逆勢而上,自然會被人拍磚。與其貼金,不如在城市公共設施建設上多投些資金,多下些力氣。
歲月留痕:真不知道雕塑貼金的主意是誰想出來的,而且居然能通過一級級審批,最後付諸實施。那一級級的官員們心裡有老百姓沒?裝著為民謀福利的心沒?
代書胡同:假如要給雕塑貼金的人自掏腰包,他還會如此奢侈嗎?
專家觀點:
城市雕塑是個奢侈品,需有物質基礎
深圳雕塑院副教授一級美術師孫振華:城市雕塑不是住房,它是個相對奢侈的東西,它要有物質基礎。有的城市下崗工人一大幫,還要打腫臉充胖子,搞「形象工程」,老百姓當然不買帳。
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創作室副主任一級美術師許寶忠:「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需要「生長」,藝術需要「生長」,城市雕塑需要「生長」,生長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需求。
清華大學雕塑系主任、教授趙萌:作為城市文脈的價值鏈,城市雕塑將隨著城市一起成長,凝結為一種具有永恆意義的文化資產,承啟著整個城市文脈演化的歷史價值。
本報記者 李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