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是社會的未來,因此教育非常重要。但過去一段時間,香港承載教育重任的部分學校卻出現了問題,有教師將政治目的帶入課堂,而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卻不分青紅皂白為問題教師『出頭』,令他們愈發有恃無恐。」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香港教協不應成為問題教師『保護傘』」。
去年由於疫情,不少學生需在家中上網課,這讓家長有更多機會在孩子身邊了解、留意到課堂上的內容。梁振英告訴記者,有老師將鴉片戰爭的起因反過來教,稱英國的所作所為是所謂「消滅鴉片」,令家長感到憤怒,亦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其後,該老師的職業執照被吊銷,「教師在大的政治問題上的基本立場,很關鍵」。
「教師無論出現個人操守還是教學能力水平等問題,一旦致使校領導、辦學團體甚至教育局要進行處理,教協都會出現,不分青紅皂白,也不弄清案情。」梁振英說,「怕了」教協的校領導及辦學團體,往往選擇「息事寧人」。
由香港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組成的教協,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組織,但其領導機構卻長期被反對派所把持,該組織也一直在為問題教師「出頭」。
梁振英認為,放任問題教師是個大問題。他說:「教協不能繼續在這些問題上,成為出問題的老師的『保護傘』。」
2019年8月,梁振英成立了「803基金」,工作方向之一就是學校。當有家長對教師的不當行為進行舉報,基金都會先進行核實,若發現問題,就會向教育局報案、投訴。「我知道讓家長(舉報)很難,但亦希望有人能?挺身而出。」他強調,讓教育局根據投訴認認真真地依照有關的法律政策,把「害群之馬」打掉,是處理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早前就通識教育科改革向中學發出問卷。問卷顯示,改革後的通識科主要涉及3個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其建議教授內容有香港的回歸歷程、總體國家安全觀等。
梁振英認為,上述主題需在學校中依照中學、小學不同年齡的學習程度,進行深淺不一的基本教育。但除了學校課程中通識科內容問題外,教育更關鍵的還在於老師走進課堂、把門關上之後怎麼教。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