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三峽博物館讀「溪山清賞」:桃源、幽居與漁隱

2020-12-20 騰訊網

4月25日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展出「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 寄情山水」。2019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策劃以館藏中國山水畫為主題,推出山水畫系列展,分三期從實景山水、摹古山水和寄情山水的角度讓觀眾欣賞到中國傳統山水畫「可行、可望、可居、可遊」的獨特魅力。作為本次系列展的收官之作,寄情山水精選了館藏元至近代書畫精品75件,其中一級文物19件,二級文物21件。

「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寄情山水」展覽海報

如果說實景山水更多得自於畫家「師造化」,摹古山水更多得自於畫家「師古人」,那麼第三期寄情山水則更多地指向畫家內心,他們筆端描繪的無論是代表遁世與逍遙的隱逸山水,還是超然象外直抒胸意的詩意山水,回復往還其中的都滿載著無盡悠遠的念想,泰然自得的坦蕩,理性的精神與詩意的情感。

中國傳統文人筆下的山水畫,可以是公務閒暇時的精神港灣,也可以是仕途失意後的心靈慰藉,呈現了士大夫階層「儒道互補」的內在需求和人生選擇。畫中的點景人物或品茗讀書、雅集抒懷,或臨流獨坐、策杖山行,或幽居會客、撫琴長嘯,或垂釣放艇、觀瀑話別,畫家借其寓意自身,表達旨趣,畫中亦有杳寂曠謐的「無人之境」,以空寂容納情感,給人以思緒的空間。

山水漁樵之樂實為隱居理想世界的暢悅與自適,本次展覽將結合館藏從「仙山」、「桃源」、「幽居」、「漁隱」、「策杖」、「行旅」、「送別」、「典故」、「詩意」九個方面展示映照文人性情的「心靈山水」的雅趣。

仙山

人依山而居即為「仙」,遙遠的海上三山、崑崙山,甚至勝景名山如泰山、華山、嵩山等均成為了神仙們存形的空間,是人們附加想像的絕佳場所,仙人們在這裡清虛常樂,自在逍遙,契合了文人高士尋求避世隱居的內在需求。圖中多繪縹緲的雲煙、蒸騰的霧氣縈繞山間,阻隔視線,顯得神秘莫測,偶有祥瑞如仙鶴相伴,如夢如幻,令人悠然神往。

元 仙山樓閣圖團扇面

桃源

「桃花源」的概念一般認為出自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這篇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傳誦千古而不衰。文中假借漁人的奇遇,向世人展示了一個超現實的理想世界,人人安居樂業,處處富足平和而美好,是中國人心中理想世界的極致典型。桃源可被視為在人間的仙境,無論畫家以敘事情節還是單個場景再現桃源的絕美,桃林與流水都是不可替代的視覺元素,村居的世俗風情被放入理想的隱逸世界裡,充滿了詩性的表達。

明 宋旭 桃花源圖卷

幽居

寄寓自然,離群索居的幽居生活為文人雅士所嚮往,他們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嘈雜,更願意置身於清曠滌神的閒野之地,借山而居,不問世事,淡泊無為。明中期以後,士大夫卜居築園成為一時風尚,以求足不出戶便能飽覽自然風光,享受山野佳趣,實現精神的暫時放鬆和超脫。人們在齋居中讀書、吟詠、會客、品茗、飲酒、操琴、弈棋、觀水、看雲、聽瀑,安享隱居生活的寧靜與愜意,在隨心所欲中獲得身心最大的自由和解放。

明 沈周 臨水宴坐圖軸

漁隱

「漁樵耕讀」所代表的四種生活方式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嚮往的理想境界,他們常以此作畫,暗喻情感,使畫面富有深意,回味無窮。「漁隱」主題更是常被用來表現恬淡從容、忘卻機心的閒適之趣與煙波之樂,以及天地間俯仰自得的襟懷。高士的漁隱處不出江河、湖澤、潭池、溪澗、釣磯,或是風景幽邃秀麗之地,有的畫面亦有對世俗生活中漁樂場景的描繪,洋溢著清新盎然的生命力。

明 陳洪綬 停舟對話圖軸

策杖

自古以來,士大夫們無論選擇棄絕塵跡、避世歸隱,還是積極入世,治國平天下,清幽怡人的自然山水都是他們精神的歸依處。對山水的愛促使他們尋幽覽勝,策杖山行,只有遠離塵囂鬧市,寵辱皆忘,才能暫時拋棄世俗的價值觀,讓滿懷的思緒直指內心。曲斜山路悠且長,振衣策杖欣然往,高士持仗漫行,看山、觀雲、望瀑、聽雨、尋故、訪友,曠達而無畏,眼前山色悅目,路雖遙,然行則將至,內心自是充滿無限暢悅與歡愉。

明 曹羲 曳杖逍遙圖軸

行旅

山水中的行旅者形象,或獨身騎行、乘轎,或幾人結夥相伴,其間或有騾馬負重,或有僕人隨從鞍前馬後奔跑、挑擔、抱琴,行色匆匆,畫中人物不僅隱約傳達著旅途的悽辛和客行的孤寂,也為畫面平添了幾絲世俗生活氣息。行旅圖中鮮少描繪居所,遠行的文人是出遊還是晚歸,並不明朗,如果把山路的崎嶇視為仕途的險峻,前路終點是出世的隱居還是入世的功名?引人深思。

明 張風 灞橋風雪圖扇面

送別

「多情自古傷離別」,對於珍視友誼看重情感的中國人來說,離別產生的惆悵、憂傷,最讓人感懷。隨著書畫在文人雅士的社交活動中佔據愈發重要的位置,當友人調任他職、離鄉致仕、戍徵邊關或遠遊四方時,他們往往以書畫作為臨別的贈物,寄託離思與不舍。拱手道別、依依話別、凝望告別等場景是送別圖慣於表現的,也有圖畫以彼此共同體味過的某個景致來喚起友人的思念,而更為經典的送別圖式則是人們在江岸拱手揖別,水天遼闊,泊岸的小舟正待揚帆,寓意客行將去的路線。

清 王原祁 扁舟圖卷

典故

歷代流傳下來的典故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先賢名流的風神和情操是文人心儀追慕的理想狀態。他們藉助山水畫讓這些邈遠的歷史人物再現於筆端,也有「比德」的意味,畫家仿佛化身為其中的高士,以此表達心緒與立場;另一方面,迤邐秀美的山川因為賢哲雅儒的出現更具超凡脫俗的美感。

清 龔有融 跋蘭亭修禊圖卷(部分賞析)

詩意

詩畫相融的意境是衡量山水畫審美價值的重要標準,畫中有詩意、詩韻、詩情自然會讓意境更加超然象外。山水畫中的詩意普遍存在,這是繪畫主體即文人雅士先天決定的,主題高遠、精神超逸的繪畫傳統與文以載道的儒士理想完美契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滌除塵囂的詩情畫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切皆在詩中,一切皆在畫裡。

清 戴思望 雨晴滌翠圖軸

至此,館藏山水畫系列展落下帷幕。

今人豔羨古人,只因他們被世俗凡務攪擾,感到厭倦的時候,被社會拋棄疏離,感到失望的時候,可以回歸山水田園,在一筆一畫中與靜謐秀美的山川、溪石、雲煙融為一體;在明月清風的撫慰中與大自然和諧共生;在澗谷垂釣、茅屋高臥、臨水長歌、松風撫琴、雲嶺對月、幽徑策杖的時候,於寧靜閒適中歸復自我。其實今古亦然,一個人如果精神足夠富有,便更願意選擇一種安寧祥和少受打擾的生活,自身擁有越豐富,對身外之物的尋求就越少,越能得到內心的虛淨澄明。

展覽名稱:溪山清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山水畫系列展之三寄情山水

展覽時間:2020.4.25-2020.6.28

展出地點: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4樓歷代書畫廳

(圖片來源於澎湃新聞及網絡)

相關焦點

  • 舒緩、平淡、清新,幫你釋放負能量的山水畫,王鑑繪《溪山漁隱》
    王鑑 溪山漁隱 王鑑是名門之後,這有兩方面的意思。這幅《溪山漁隱》是他臨仿元代山水畫名家趙雍的作品。趙雍是趙孟的兒子,被封為魏國公。這樣的富貴中人還能去感受平凡生活的真諦給王鑑在創作中帶來很多啟發。居廟堂之高也好,處江湖之遠也罷,只要能夠讓內心平靜下來,一切都是風光霽月。深處亂世,投身於藝術創作,治癒自己的人生。
  • 遊重慶的名勝古蹟,賞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
    導語:遊重慶的名勝古蹟,賞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重慶的景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既有長江三峽的雄偉壯闊,又有城市的繁榮夜景,名勝古蹟更是數不勝數。春遊的朋友如果不去此地真是可惜,小編化身導遊,帶大家一同欣賞魅力之都——重慶!
  • 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 重慶讓...
    八年,他埋頭長江三峽,將千餘三峽石刻串連成了一部壯闊悠長的「詩」,致力讓長江三峽獨有的系統水文石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八年,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一直見證著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重慶出臺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國處於上遊水平,會讓越來越多的文博人才願意來到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市。」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3日訊(記者 成琪)有這樣一家博物館,在信息技術還沒有普及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紙質資料的數位化;在博物館還沒有成為網紅打卡地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做虛擬展廳了,而這一切是因為愛,對文物的愛,對觀眾的愛。
  • 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
    八年,他埋頭長江三峽,將千餘三峽石刻串連成了一部壯闊悠長的「詩」,致力讓長江三峽獨有的系統水文石刻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八年,重慶三峽博物館三峽文化研究所所長、歷史學博士劉興亮一直見證著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重慶出臺的系列人才政策在全國處於上遊水平,會讓越來越多的文博人才願意來到這座最年輕的直轄市。」
  • 【保利拍賣2020秋拍】雲霄雨霽,彩徹區明——張大千山水佳構清賞
    張大千《溪山秋霽》局部 張大千《溪山秋霽》以雄渾的大潑墨技法展現唐代王勃《滕王閣序》所言「雲銷雨霽,彩徹區明。」的場景。 張大千《溪山秋霽》局部 畫面下部留白的寬闊水面,將一片桃源勝景與山色迷濛分隔開來,細細觀察發現,光影的明暗在畫面細節處顯現:向陽的幾株梅花爭相開放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鼻煙壺亮相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中國財富網訊(李林)正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展出的「掌中珍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鼻煙壺展」吸引大量市民遊客前來駐足參觀。該展覽是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共同主辦。此次展出的180件鼻煙壺均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精品。
  • 三峽博物館-曾家巖,一條充滿重慶特色的風景線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差不多是每一個到重慶旅遊的人必去的地方,位於重慶渝中區,是我國首批的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綜合性博物館。雖然經常逛歷史博物館的人都會覺得這些差不多都一樣,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清楚地感受到「巴」是「巴」,「蜀」是「蜀」。在這裡,小編推薦一個非常值得認真看的館,「西南民族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示了重慶博物館從上世紀50年代初到現在徵集的部分西南少數民族物品。其中包括少數民族服裝,少數民族藝術品、生活用品,甚至還包括了藏傳佛教的一些法器。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民俗民族面具欣賞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峽文化、大後方抗戰文化、統戰文化、移民文化」等的收藏、保護、研究、展示、傳播為一體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館舍由主館、白鶴梁水下題刻博物館、保衛中國同盟總部(宋慶齡舊居陳列館)、塗山窯遺址四部分組成。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藏明清兩代珍品瓷器!難得一見!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高26.5釐米、口徑3釐米、底徑8.2釐米。1957年故宮博物院調撥。瓶體兩側以細長的如意柄裝飾,束腰部模印菊瓣紋。通體施蟹甲青釉,釉色均勻純正。外底刻篆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款。德化窯白釉雙耳香爐,明代。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高7.9釐米、口徑12釐米、底徑10釐米。頸、肩處對稱置獅形雙耳,通體施象牙白釉。釉面色澤光潤明亮,胎體細膩。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斬獲文博界又一殊榮
    12月11日,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京舉行,經過20家入圍項目單位代表精彩匯報和評審專家認真評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申報的重慶宋慶齡舊居「時代小先生」系列社教活動等10項案例被推介為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 「通透」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有著這些設計小心思丨樂可力案例
    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為例——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人民路236號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重慶**大、資源品位**高的博物館,是除北京之外**個以「中國」冠名的博物館。該博物館建築主體長157.3米,寬98.085米,高32米,總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與重慶人民大禮堂和人民廣場的西端共同形成重慶市中心「三位一體」的城市標誌性建築群。
  • 一個布滿彈坑的木樁記錄保家衛國的故事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抗美...
    印有「贈給最可愛的人」字樣的口杯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譚鈺欣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從10月24日起,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微展覽。獻給邱少雲烈士弟弟的錦旗(右一)微展覽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近年來為提高館藏文物利用率,提升辦展數量和水平,結合每月佳節時令、政治時事策劃展覽而推出的新展覽形式。
  • 洛陽到重慶三峽遊——長江三峽遊船5日遊行程
    「長江三峽」是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長江三峽---夔門」是第五套人民幣1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產品特色★美景:涵蓋重慶水陸兩地景點,中國古文化發源地之一的長江三峽,遊「龍門巴霧連滴翠,奇山秀水勝三峽」的巫山小三峽,賞活在神話裡的神女天路,行於絕美國畫——瞿塘峽;★美食:行程特別安排五星郵輪西式自助餐;★娛樂:特別安排五星遊輪船長歡迎酒會/甲板太極晨練;★住宿:全程入住四星級酒店,升級一晚五星遊輪,特別安排一晚古鎮民俗客棧,
  • 重慶動植物園三峽博物館等「開夜場」 市民帶孩子領略「科學之夜」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城市文明之光」科學之夜特別活動——「母城記憶」,從遠古時代開始,帶領孩子們探索重慶的前世今生。記者 伊永軍 攝  華龍網5月23日22時45分訊(記者 伊永軍)你知道哪些夜間開花的植物嗎?
  • 讀睡詩詞|溪山雨露柳飛時,日滿香筵伴野炊
    《七絕·野趣》文/江波(四川)溪山雨露柳飛時,日滿香筵伴野炊。得飲新茶何處有?翁來細剪嫩芽枝。《青玉案 聚》文/東城臨窗靜賞瀟瀟雨。遠山隱、生煙霧。荒逝青春誰與度。年華似水,清愁幾許。又到傷心處。陰雲低密遮來路。濃墨難描斷腸句。
  • 「五一」假期三峽博物館正常開放
    渝中區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微信公眾號:紅村網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微信公眾號: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 重慶新增2家國家一級博物館,都是增長見識的好去處!無門票
    近日,中國博物館協會公布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名單,核定全國各地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中,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重慶市萬州區博物館)、大足石刻博物館榜上有名。至此,重慶市國家一級博物館數量已達5家。
  • 沈周、文徵明合作《溪山長卷》流傳軼事述
    《溪山長卷》為沈、文合作之畫,主筆則為沈周。見到畫中文徵明之題識,方明白高先生是見到過此畫的,這幅畫目前收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亦為清康熙年間人。「魏公真賞」是印,即蔡琦也。是畫尚有虞山孫藩夔王氏之印、慈封丙舍、漢陽吳氏、會稽內史孫(此印無解)等先後收藏,因囿於鄙人粗淺之學力,若干印章未能完全解讀,惟待俟後考證。
  • 重慶好耍又小眾的博物館,漲知識了!
    一說起博物館,大部分重慶人會想起三峽博物館。但今天要來擺的是曝光率不是很高的博物館,小眾但是保證你會有所收穫,很有看點哦!重慶川劇博物館火鍋是重慶的一張名片,但重慶吃火鍋的人雖多,知曉重慶火鍋歷史的人卻很少。重慶三耳火鍋博物館現有大大小小的火鍋收藏品600多件,分別收藏有陶、瓷、石、銀、紫砂等種類的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