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於都小夥肝癌晚期願捐獻遺體器官

2020-12-23 客家新聞網

【暖新聞·江西2018】留愛人間!「90後」於都小夥肝癌晚期願捐獻遺體器官

客家新聞網 葉海林 記者劉海鋒

「我選擇無償捐獻器官,就是希望我的生命結束後,身上一些有用的器官能夠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2018年3月16日,于都縣人民醫院的病房裡,消瘦如柴、面色蠟黃的90後小夥邱耀明強忍著身體的病痛,在家人的攙扶下,在器官捐獻協議書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一刻,所有在場人不禁肅然起敬,默默為他豎起拇指……

于都縣紅十字會副會長方麗君給邱耀明送

邱耀明今年25歲,來自于都縣寬田鄉龍山村背頭腦組。來自山裡的他,從小刻苦勤奮,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2年,邱耀明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湘潭大學。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于都縣教育局見習。

眼看著苦日子就要熬出頭,無情的病魔卻降臨在邱耀明身上。2017年10月23日,因身體不適,他來到醫院檢查,沒想到卻被告之疑似患有肝癌晚期,醫生建議他到大醫院再確診。接下來的複查診斷書,猶如晴天霹靂,邱耀明得到了相同的結果——肝癌晚期。

看似生命已然宣判邱耀明 「死刑」,他並沒有就此「倒下」。2018年3月14日,感覺自己恐怕時日不多的邱耀明,給姑父劉水長發了一條微信,希望姑父能幫助自己聯繫縣紅十字會,把自己身上有用的器官無償捐獻出去,用於延續他人生命或用作科研項目。

邱耀明微信聯繫姑爺劉水長的簡訊

「看著耀明日漸消瘦的身體,我很心痛,但他這種精神我很欣慰和感動。作為家人,我和他的父母都支持他,願意滿足他離世前的最大心願。」劉水長說。

每次看到兒子現在的樣子,邱耀明的父親邱奇鴻總是老淚縱橫。邱奇鴻告訴記者,他們家庭向來不寬裕,如今給兒子治病又借了六七萬元,但邱耀明一直堅持不讓家裡接受社會的愛心資助,認為一定有患者更需要那些幫助。

邱耀明的主治醫生劉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得知他籤了器官捐獻協議書時,為他感到惋惜的同時,我也感謝他為他人生命得以延續和醫學研究作的貢獻。他是一位好小夥,為他這種無私奉獻的大愛點讚!」

「其實我沒想過做這件事有多偉大,只希望在我彌留之際還能為社會做些什麼。」面對死神腳步的臨近,年輕的邱耀明並不恐懼。或許在不久的某個時間,他的心臟就會停止跳動,但這份從山裡走出來的無言大愛,這份飽含無私奉獻的熱血青春,將永遠被人銘記……

相關焦點

  • 高校醫學院演講聚焦「遺體與器官捐獻」
    「遺體與器官捐獻」是個有些沉重,卻又能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偉大事業。日前,第六期MED醫學人文盛典「餘生」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上海市首例外籍人士遺體捐獻登記者、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胃腸外科醫師畢任達等幾位嘉賓登上演講臺,身體力行詮釋「救死扶傷」這一醫者的使命和責任。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近期有不少熱心市民朋友來我院諮詢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和角膜捐獻,我們非常感動,並對他們支持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表示感謝!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傳遞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
  • 周新善、鄒花香夫婦成為東營區第120、121位遺體(角膜)、器官捐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通訊員 劉旖晗 東營報導9月16日下午,東營區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趕到勝利油田中心醫院,來自仙河鎮的周新善和鄒花香夫婦在病房裡籤署了捐獻遺體、角膜和器官申請,成為東營區第120位、121位捐獻志願者
  • 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亟待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立法後,由於捐獻流程規範有序,江西各部門嚴格依法履職,未出現一例因捐獻而發生的糾紛。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紅十字會順應社會需要、踐行自身宗旨、發揮組織優勢逐步開展了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982年上海紅十字會率先開展遺體捐獻,2000年深圳市紅十字會率先開展人體器官捐獻,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2012年中編辦批准成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國有29個省級紅十字會成立了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工作機構,有2500餘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參與開展此項工作,還有170萬人自願登記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 陽光小夥兒籤下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近日,一名陽光帥氣的小夥兒來到保康縣紅十字會辦公室,向工作人員詢問道:「我想籤器官捐獻志願書,該怎麼辦理?」通過交談得知,小夥兒是一名公務員,工作之餘愛好戶外運動,特別喜歡登山、旅遊,去過國內許多地方,也曾經遭遇過危險,幸運的是化險為夷。
  • 小夥16年來每年無償獻血2次 用登記遺體和器官捐獻方式慶生
    沒有鮮花、燭光和生日蛋糕,37歲的他,選擇在人體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志願登記表上簽字,準備在去世後無償捐獻器官和遺體,用於救助他人或供科學研究。9月26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赴瀋陽市紅十字會對此事進行了採訪。提前一周致電預約登記「您好,請問是瀋陽市紅十字會嗎?
  • 殘疾修鞋匠為感恩欲捐獻遺體和器官
    身體殘疾和命運的波折讓史長友更渴望一個完整的人生,捐獻自己的遺體,是他想以這種方式回報社會。  拿到遺體捐獻手續的那一刻,他一再囑託村幹部和自己的親屬,「一旦自己病危時,立即和紅十字會聯繫。讓他們在第一時間取走我的遺體、捐獻我的器官。」
  • 呼和浩特市2019年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他們都是好樣的
    呼和浩特日報訊 12月13日,記者從市紅十字會召開的遺體(角膜)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9年,呼和浩特市紅十字會共完成遺體、器官、角膜捐獻9例,其中遺體捐獻8例,器官捐獻1例。85歲的與會代表王治國有著雙重身份。
  • 疫情期間捐出200多噸消毒液 志願者登記捐獻遺體器官
    本報訊 (記者陳靈 黃耿煌 通訊員周培煌)12月21日,南安市紅十字文化宣傳志願服務隊志願者陳龍強,在南安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了卻了一樁心願:登記捐獻遺體和器官。當看到電腦屏幕上顯示自己成為第1944812名志願登記者時,他長舒一口氣說:「多年前我就有登記捐獻遺體、器官的想法,卻不知如何辦理登記手續。今年關注了『南安紅十字』微信公眾號,了解到紅十字會的『三獻』工作和捐獻流程。這次我籤訂了遺體、器官捐獻協議,希望未來有機會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重慶市遺體角膜捐獻志願登記卡」和志願書拿回家後,她顯得非常開心,拿在手裡反覆看了又看,連連說,「這下我可放心了」。白素惠老人於今年1月5日凌晨去世,走的時候很安詳,老人捐獻的角膜幫助了好幾個人。生命永遠定格於27歲的澳大利亞小夥菲利普是重慶市首位涉外器官捐獻者。碑旁有一個吉他雕塑——這是一個超級樂迷。△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給菲利普紀念碑獻花2018年5月,熱愛中國的27歲西南大學英文教師菲利普因病逝世,他生前積極倡導人體器官捐獻。
  • 章丘小夥大愛捐獻器官 社會各界感恩慰問
    章丘區普集街道東埠村年僅29歲的小夥子於行,2019年11月26日捐器遺體救助他人的大愛事跡,感動著大家,清明節前夕,章丘區紅十字會、區文明辦聯合章丘區女企業家協會,前往普集街道東埠村看望慰問了器官捐獻者於行的家人,表達了對遺體器官捐獻者於行及其家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關懷。
  • 明年起推心死亡遺體器官捐獻 心跳未停難以接受
    日前,根據張章的生前願望,其家人將他的多個器官捐給了深圳紅十字遺體捐獻中心。深圳商報記者 陳發清 攝  明年1月1日全國推行心死亡遺體器官捐獻標準,專家表示  腦死亡改心死亡家人更能接受  深圳商報記者 張 妍 通訊員 林 瑜  廣東省器官捐獻研討會日前在廣州召開,記者在會上獲悉,衛生部要求從2012年1月1
  • 青島1歲大孩子捐獻遺體:願你化為天使(組圖)
    在無方可治的情況下,曾受到社會各界捐助的王永坤夫婦決定,將孩子的遺體捐獻出來供醫學研究。  現場:  本想捐器官 讓兒繼續「活」  王永坤是濰坊人,目前在即墨打工。昨天上午,即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來到他租住的西元莊新城小區,在辦理捐獻遺體手續過程中,工作人員看到床上的皓皓,都掉下了眼淚。
  • 山大二院承辦棗莊市遺體(角膜)、器官捐獻培訓會議
    近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與棗莊市紅十字會、棗莊市衛健委聯合舉辦了棗莊市遺體(角膜)、器官捐獻工作推進暨培訓會議。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傳新、棗莊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王凌、省紅十字會事業發展部調研員楊廣寧、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腎移植科主任王洪偉等出席會議並致辭。
  • 長沙黃文:1年前火海救人成高位截癱 1年後登記捐獻遺體器官
    長沙黃文:1年前火海救人成高位截癱 1年後登記捐獻遺體器官 2020-08-25 17: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破爛教授」走了捐獻遺體給醫院 對自己十分吝嗇
    家裡用著撿來的家具,身上穿著嶽母留下的花棉襖,但15年來他卻累計義捐30餘萬元,救助災區、救助貧困孩子,去世後捐獻器官,「死後繼續為人民服務」……10月15日0點,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退休幹部、研究員林甘病逝,享年86歲。10月17日上午,林甘教授的遺體告別會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進行,林甘生前決定把遺體捐贈給齊魯醫院。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答 捐獻的器官用於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獻的眼角膜用於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獻的組織經加工後用於治療相關疾病的患者,捐獻的遺體用於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 問 7、人體捐獻有年齡限制嗎?
  • 「英雄無畏 歲月有痕」 90歲抗美援朝老兵身後捐獻遺體和眼角膜
    「父親走了,我們慢慢整理他的遺物,找到了一枚五角星帽徽、一塊毛主席接見紀念手帕……」19日,說起捐獻遺體和眼角膜的父親鄒鑑,鄒寧的話語裡透著滿滿的敬意和不舍。有愛 留給他人一片光明2020年10月14日,祖籍重慶的抗美援朝老兵鄒鑑在長沙病逝,享年90歲。當天上午,鄒鑑的小女兒鄒寧聯繫湖南省紅十字會,按照父親遺願,決定將他的遺體和眼角膜分別捐獻給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站。
  • 腦死亡患者捐獻器官 助肝癌患者重獲新生
    徐旭 林漢 ZAKER 哈爾濱記者 石晶4 月 9 日,哈醫大一院肝臟外科移植團隊成功為一名因B型肝炎導致肝癌,兩次手術治療後再次復發的 60 歲患者進行了肝臟移植。目前患者狀態平穩,此次移植為新冠疫情期間東北地區首例肝臟移植手術。
  • 讓生命延續,癌症患者能捐獻器官嗎?—抗癌管家
    53歲的賀明,肺癌晚期,四年跑完61場馬拉松。他在絕境中奔跑的瘦弱模樣,卻如同一道光芒,點亮無數陌生人的黑暗。離世前,他反覆交代家人要捐獻遺體。從此,世界上有兩個人因為賀明而重見光明。 器官捐獻有風險 或許你會疑惑,癌症患者也能捐獻器官遺體嗎?是否會把癌細胞傳給受捐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