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偶然》等九首徐志摩經典愛情詩

2020-12-16 正北方網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進行連載,禁止其它網站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繫】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陳苑)《民國大師經典書系:煙花易冷,那些我們不曾懂得的愛情》精選了徐志摩、戴望舒、劉半農、聞一多四位著名作家的多篇代表作。其中,徐志摩是我國「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詩歌與愛情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而戴望舒、劉半農、聞一多也皆為民國時期的重要詩人。讀者可以通過這些作品,了解當時的社會,以及大師們的思想和人生經歷。

徐志摩經典愛情詩歌九首:

(一)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袁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作

(二)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三)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裡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裡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裡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裡的光輝。

(四)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一九二六年五月中旬作

 

(五)雪花的快樂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瀟灑,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悽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悵——

飛揚,飛揚,飛揚——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裡娟娟的飛舞,

認明了那清幽的住處,

等著她來花園裡探望——

飛揚,飛揚,飛揚——

啊,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香!

那時我憑藉我的身輕,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作

(六)黃鸝

一掠顏色飛上了樹。

「看,一隻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作聲,

豔異照亮了濃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怕驚了它。

但它一展翅,衝破濃密,化一朵彩雲;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七)私語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邊,

一棵憔悴的秋柳裡,

一條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將黃未黃的秋葉上,

聽他親親切切喁喁唼唼,

私語三秋的情恩情事,情語情節,

臨了輕輕將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私暈裡,一渦半轉,

跟著秋水流去。

這秋的私語,秋的情思情事,情詩情節,

已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暈裡,一渦半轉,

跟著秋水流去。

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作

(八)月下待杜鵑不來

看一回寧靜的橋影,

數一數螺鈿的波紋,

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

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

月兒,你休學新娘羞,

把錦被掩蓋你光豔首,

你昨宵也在此勾留,

可聽她允許今夜來否?

聽遠村寺塔的鐘聲,

像夢裡的輕濤吐復收;

省心海念潮的漲歇,

依稀漂泊踉蹌的孤舟!

水粼粼,夜冥冥,思悠悠,

何處是我戀的多情友;

風颼颼,柳飄飄,榆錢鬥鬥,

令人長憶傷春的歌喉。

(九)叮噹——清新

簷前的秋雨在說什麼?

它說摔了她,憂鬱什麼?

我手拿起案上的鏡框,

在平地上摔一個丁當。

簷前的秋雨又在說什麼?

「還有你心裡那個留著做什麼?」

驀地裡又聽見一聲清新——

這回摔破的是我自己的心!

一九二五年秋作

[責任編輯:張燕]

相關焦點

  • 七夕愛情詩:東北方言版徐志摩情詩《偶然》
    編者按:在七夕即將到來之際,為展現中華詩詞之璀璨,中國方言之美,人民網文化頻道將推出《方言版經典愛情詩會「七夕·方言版經典愛情詩會」報名徵集以來,網友積極響應並參與。 浙江詩人徐志摩的愛情詩《偶然》堪稱經典,網友張毅男和網友呂彥軍是一對情侶,他們默契合作,用與浙江方言反差較大的東北方言朗讀了徐志摩的這首情詩。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徐志摩最美的一首詩,不是《再別康橋》,而是這首
    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令後人十分惋惜,他追求完美愛情的意念令後人心醉神迷,他獨特的詩歌魅力讓後人津津樂道。其中徐志摩的詩歌《偶然》是他眾多詩歌中不多見形式完美、哲理深刻的作品。美國和英國的留學經歷,讓他的詩歌受到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擅長讚美大自然、歌頌愛情,其代表作有《沙揚娜拉》、《再別康橋》、《雪花的快樂》等,很多作品都被初、高中語文教材所選用。徐志摩的詩歌與他的愛情生活永遠都無法分開,他對完美愛情的追求,導致他一生與三位女性愛恨糾葛,特別是和林徽因的感情更是曲折微妙。
  • 除了《再別康橋》,徐志摩最好的一首詩堪稱現代體「絕句」
    提起徐志摩,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浪漫傳奇的風流韻事,其次才想起他是一個詩人,想起他的名作《再別康橋》。徐志摩的一生總是與浪漫分不開的,除了身體力行的浪漫故事,還有他浪漫的詩篇,徐志摩的詩歌語言華麗優美,再配以他寫給陸小曼的《愛眉小札》,簡直「濃到化不開」。
  • 最美現代詩,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戴望舒《雨巷》,你選哪個?
    很多人對此很是不以為然,因為最經典的傳統文化的詩詞意境,都在古詩詞當中,今天的詩歌,即便是再有意境,再講究中西詩學的融合,也無法真正還原唐詩宋詞的魅力。古詩詞之美,今天的詩人很少能夠寫出來然而,現代的白話文詩歌,至少這兩篇還是可以拿得出手的。至少在現代文學史上,這兩首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 17·周末薦詩丨徐志摩: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康橋(Cambridge),即大名鼎鼎的劍橋。徐志摩的一生,具有較強的「康橋情結」。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遊學於此。1928年,作者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寫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 拒絕友情的升華,告別誤會的愛情——徐志摩《偶然》解析
    現代詩壇上,徐志摩的詩影響很大。其代表作《再別康橋》幾乎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此外,《偶然》也頗受後人青睞。但不能不承認,《偶然》雖備受喜愛,卻也深遭誤讀。尤其把它理解為愛情詩,甚至更具化為——寫給林徽因的愛情詩,實在是大錯而特錯。
  • 如何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講好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 再別康橋,徐志摩的自由與愛
    《再別康橋》是小Z很喜歡的一首詩,所以在看電視劇《何以笙簫默》時,他便也愛屋及烏地很喜歡大學時代的女主人公趙默笙。但是,對於作者徐志摩,小Z就有些矛盾的。一方面,他感嘆詩人高超的藝術技巧,能將景物與想像糅合在一起,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
  • 《再別康橋》登國家大劇院 薛皓垠再演徐志摩
    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由著名導演陳蔚導演的歌劇《再別康橋》將於國家大劇院上演。這是歌劇《再別康橋》8年後再度回歸小劇場,也是大劇院首次啟用小劇場演歌劇。  歌劇《再別康橋》2001年12月在北京人藝小劇場公演,連演25場,引起轟動。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
  • 網友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改寫成56個字的古詩版,高手在民間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以上節選自入選課本多年的《再別康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因為這首詩讓康橋變得很有名氣,去英國旅行時,很多朋友都把它當成打卡地。這首詩寫於1928年11月,當時徐志摩在歸國途中,想起了康橋,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而「康橋情節」也伴隨了徐志摩的一生。毫無疑問,這首詩曾是新月派、甚至是新詩最經典的作品。但近些年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天天聽別人說「輕輕的我走了」,也沒覺得哪裡好啊,這首詩是不是被高估了?
  • 評讀詩人徐志摩詩歌《偶然》
    原詩:徐志摩 《偶然》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賞析 《偶然》寫於1926年5月中旬,此詩是徐志摩與夫人陸小曼合寫劇本《卞崑岡》第五幕中老瞎子彈三弦時所唱的歌詞。但是,《偶然》這首詩寫成了於創作劇本之前。徐志摩是很重視他自己這首詩的,他說《偶然》、《叮鳴》幾首詩劃開了他前後兩期詩的鴻溝。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氣,,用整齊、柔麗、清爽的詩句,來寫出那微妙的靈魂的神秘。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徐志摩詩碑於7月8日樹立,據國王學院發布的相關消息,這塊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與北京紫禁城內大理石完全一樣,放在這裡寓意為連接中國和劍橋的紐帶。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
  • 《再別康橋》新解:徐志摩隱藏六層靈魂的秘密
    近日,著名文學評論家汪宏華撰文全新解讀《再別康橋》,他認為該詩之美不僅是在性靈、意象與音律,更有建築的結構與理性,詩歌從外在和本質兩個層面概括了大自然、人性和西方文明的特徵。
  • 經典賞析 | 再別康橋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 再別康橋,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那時的我真不敢認同,但今天真的理解了,一個詩人的一生就如同自己的一生,起承轉合,起起落落,經歷過的東西太多了,如果僅僅通過一首詩能體現出來,反正我是不信。研究一個詩人的一首詩就應該研究他的經歷,環境和背景,這樣才能讀懂詩歌。現代詩中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首《再別康橋》了,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