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峽二期工程通過驗收 獲準6月蓄水及試通航
荊楚在線消息(湖北日報) 三峽21日電記者楊禮兵、特約記者嚴斐報導:今天上午,國務院三峽樞紐工程驗收組正式宣布:三峽二期工程蓄水(135米)的條件已經具備,同意自今年6月1日起開始蓄水。轉自搜狐 國務院在三峽壩區主持的這次驗收同時還認為,三峽工程雙線五級航閘具備了試通航條件,可在今年6月實施。這標誌著,三峽工程已穩獲蓄水、通航兩個重要「籤證」,年內將如期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等重大目標。
-
三峽移民工程驗收6月即可下閘蓄水
據新華社重慶 4月 27日電 (記者陳敏黃豁)國務院三峽工程移民驗收組 27日審議並通過了三峽庫區二期移民終驗報告。這標誌著三峽庫區二期移民工程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三峽庫區 135 米水位線下移民工程遷建及清庫能夠滿足三峽工程蓄水的要求。
-
神女無恙濤聲依舊 寫在三峽工程蓄水前夕(組圖)
位於長江巫峽神女峰下的培石鎮古稱「入川第一鎮」,轉眼即至的三峽二期蓄水將使百年老鎮永沒江下。新華社記者楊磊攝新華社記者楊磊攝 6月1日,三峽工程即將開始二期蓄水。從宜昌三鬥坪到鬼城豐都,400公裡的長江水位將升到135米。高峽出平湖的千年夢想就要變成現實。與此同時,很多綿延千年的歷史文化景觀將沒入水中,百萬三峽人也將和自己世代居住的故鄉永遠告別。
-
長江三峽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27日審議並通過了三峽庫區二期移民終驗報告。這標誌著三峽庫區二期移民工程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工程遷建及清庫能夠滿足三峽工程蓄水的要求。 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副主任蒲海清說,長江三峽二期移民工程驗收組全體成員,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完成了三峽移民遷建工程的終驗工作,並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歷史性結論。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為何要進行試驗性蓄水
新華網宜昌9月15日電(記者熊金超、吳植)175米試驗性蓄水對三峽工程安全、穩定、高效運行很有必要。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在試驗性蓄水階段,不僅三峽工程本身要接受高水位的考驗,而且其防洪、發電、航運、補水之間的調度還有待通過蓄水運行來進行調節、優化,只有這樣,三峽工程才有可能發揮最大效益。
-
三峽工程蓄水、通航、發電
三峽工程蓄水、通航、發電 三峽工程百問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其左岸是二期工程的混凝土縱向圍堰,有如孤島,沒有陸路交通,截流進佔只能以從右岸進佔為主。再者,長江是黃金水道,前期截流施工需兼顧通航,這就使截流戧堤預進佔的長度受到制約,給準備工作增加了難度。 「人造長江」 宣告「退役」 和世界上所有修建在航道上的水利械紐工程一樣,三峽工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其主要建築物也由大壩、電站和船閘、升船機構成。
-
三峽後續河道1標進入收尾,月底工程全面完工
三峽後續航道治理項目拋石分布圖楚天都市報5月24日訊(記者黎先才 通訊員李曉靜 韓剛平)連日來,在鄧家口段、苕窩子段護坡、岸頂排水溝等作業段,中國一冶先後投入38名作業人員、6臺挖機、3艘船舶,在水位警戒線臨界點之前基本完成護坡修復。
-
三峽工程概況是什麼?
三峽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是治理和開發長江的關鍵性骨幹工程。壩址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河段,控制流域面積達100萬平方公裡,年平均徑流量4510億立方米。壩址河谷開闊,基巖為堅硬完整的花崗巖體,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壩的優越地形、地質和施工條件。 三峽工程是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多目標開發工程。
-
三峽工程運行以來的幾個問題思考
」多「弊」少。 一、概述 三峽工程初步設計將三峽水庫蓄水分為:圍堰擋水發電期、初期運行期和正常運行期。2003年水庫蓄水至135m水位,進入圍堰擋水發電期;2007年蓄水至156m水位,進入初期運行期;2009年樞紐工程完建,具備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m的條件,仍按初期蓄水位運行。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大事記
新華網宜昌10月26日電(記者吳植 馮國棟)26日9時,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首次達到175米正常蓄水位,這標誌著其防洪、發電、通航、補水抗旱等各項功能達到設計要求,自此將可以充分發揮效益,全面接受檢驗。三峽工程從構想、設計、建設、運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穫期,十八年來,經歷了一件件值得記錄的大事件。
-
官方稱巫山山體滑坡與三峽大壩蓄水無關
據三峽集團公司24日介紹,此危巖滑坡的重要原因是下面多個煤洞長期挖煤挖空了山體所致,與三峽蓄水無直接關係,不影響長江航運。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稱,在今年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過程中,庫區2400餘處涉水滑坡體運行穩定,目前尚未收到險情報告;2011年度庫區水庫誘發地震活動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性不太大。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建設進程
新華網宜昌9月15日電(記者吳植、熊金超)今年可望達到175米水位運行的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已走過了17年輝煌歷程。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建設概況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水利水電工程之一。早在1919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就曾提出過在三峽建壩的設想,以改善川江航運、開發利用長江水力資源。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三峽工程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三峽工程從1954年開始論證,至1992年批准興建,歷時38年之久。
-
中國三峽總公司介紹三峽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2005-04-28 15:01:38曹廣晶: 謝謝李總,李總剛才把三峽工程的情況、三峽工程蓄水以後的情況、地質災害的情況、水質的情況等做了介紹,特別是重申了一下以李總為首的三峽總公司提出的關於工程成功的新的四條標準,我覺得這還是非常有創意的。在今天上午的中華鱘放流活動中,李總也談到了新的理念:「建設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改善一片環境,造福一批移民」。
-
巫山山體發生滑坡 官方稱與三峽大壩蓄水無關
據三峽集團公司24日介紹,此危巖滑坡的重要原因是下面多個煤洞長期挖煤挖空了山體所致,與三峽蓄水無直接關係,不影響長江航運。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稱,在今年三峽水庫175米試驗性蓄水過程中,庫區2400餘處涉水滑坡體運行穩定,目前尚未收到險情報告;2011年度庫區水庫誘發地震活動發生重大變化可能性不太大。
-
鄱陽湖枯水期提前因三峽秋季蓄水降低下遊水位
「三峽水庫正常運行後,每年10月份開始蓄水,致使鄱陽湖水面、水量迅速減少,枯水期提前來臨」。近日,記者從江西省水利科學研究院獲悉,目前,三峽工程對鄱陽湖及省內五大河流影響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專家認為,三峽蓄水對鄱陽湖水位及水量下降有明顯的影響。
-
新聞背景: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中新網三峽壩區10月25日電 題: 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隨著三峽蓄水臨近175米最終蓄水位,全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中新網記者將通過一組數據再現一個更加立體、直觀的三峽工程。
-
三峽工程2020年運行情況良好
中新網宜昌12月31日電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中心31日通報2020年三峽工程運行情況,通報稱工程運行良好,防洪、航運、發電和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發揮顯著。據通報,2020年消落期,三峽水庫累計為下遊補水164天,補水總量229.24億立方米。5月下旬,三峽水庫實施生態調度試驗,調度期間江津、宜都斷面魚類產卵總規模達5.3億顆,生態調度效果顯著。
-
三峽抵上十個「大亞灣」每年可發847億度電
但另外一方面,三峽大壩蓄水之後,不僅壩體本身要承受巨大的水壓,與此同時,三峽工程為保護環境、文物以及發展庫區經濟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也將經受考驗。三峽工程蓄水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對此,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進行了採訪。轉自搜狐 初期蓄水不承擔防洪任務轉自搜狐 三峽工程共分為三期,總工期歷時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