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江湖上廣為流傳關於Oncotarget、Medicine、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四大神刊」的傳說。
Oncotarget影響因子一度高達5分+, 然而2018年,SCI突然剔除了Oncotarget,主要原因是沒有按照國際規範進行審稿,或審稿過程中把關不嚴,存在偽造審稿人等嚴重問題。
今天我們來看看曾經輝煌一時的Oncotarget還有Tumor biology現在怎麼樣了,對於被踢這件事,兩個期刊的態度似乎並不相同。
Tumor biology
Tumor biology最有名的是發生在2017年的撤稿事件,2017年4月20日,Tumor biology雜誌一次性撤稿107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絕大多數都被證實同行評議造假。同年7月18日,Tumor Biology被SCI除名。
Tumor biology的老東家原為Spring出版社,但在2016年底,Spring出版社可能已經發現了問題(2015年底就已經撤稿了20多篇文章),覺得這是個燙手山芋,就將這本雜誌轉給SAGE出版社。
然後,才有2017年開頭的這波操作,大義滅親地陸續撤銷了107篇來自中國的文章。SAGE出版社肯定內心有一萬匹羊駝跑過,這是什麼操作?SAGE出版社發言人對「撤稿觀察」表示,將重建編委會,並將徹底修訂同行評審制度,以符合正規的做法,例如,在選擇推薦的審閱者、提供組織郵箱的請求時,會實施更嚴格的策略。但是仍舊沒有保住Tumor biology。
SAGE出版社比較實誠,雜誌社首頁首先說清楚了,「With effect from July 2017, Tumor Biology has for the time-beingbeen deselected for coverage in the Web of Science.」Tumor biology似乎在以此時刻警醒自己,勿要重蹈覆轍!
Oncotarget
Oncotarget曾經被稱為中國科研者所指的「四大神刊」之一,創刊於2010年,短短幾年內,此刊就入選SCI並獲得了4.7的不俗戰績。之後幾年,此神刊的影響因子一路上揚到6分之多。
在生物醫學領域,5分可以算得上是分水嶺,能過5分的雜誌基本上都算領域內的好雜誌了。因此Oncotarget在那幾年可謂風光無限,幾乎將早幾年出場的Plos One的風頭都搶了。
Oncotarget版面費約為3000-4000美元/篇,一年版面費收入將近1900萬美元,巨大的發文量讓其賺得盆滿缽滿。由於Oncotarget的出版社是獨立出版社,不隸屬於任何大的出版集團,其出版收入平均到個人頭上是在高的離譜。
像Plos One和Scientific Reports都是背靠大樹,出版社還有大量優質期刊出版,高發表量的雜誌的收入會集中到集團的收入重新再分配。此處起碼有那麼一點點正義感存在,即讓有錢的人多掏錢發神刊,這些錢用來養那些不怎麼賺錢但是對行業更重要的雜誌。
而且Oncotarget每年存在較明顯的自引情況,自引率基本保持在22%以上。總之Oncotarget被剔除了SCI,風光不在,發表量銳減!
截圖來自科研者之家
但被剔除出SCI後,Oncotarget的首頁還是那樣「浮誇」,首先絕口不提自己被踢了;其次,聲明文章一旦發表後不得撤稿,不會退版面費;最後,Oncotarget as one of the 14 「rising star」 journals for 2017.
僅從對被踢的態度看,敢於「臥薪嘗膽」的Tumor biology比繼續「不敢面對」的Oncotarget似乎更有希望重回SCI。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一下Oncotarget的兄弟雜誌Aging-US雜誌,近兩年來很火,大家都願意投,然而從以下歷年的影響因子和明顯增加的發文量看,已開始逐漸有Oncotarget早期的感覺,文章的質量同步開始下滑。
從科研者之家的IF預測工具上看,今年6月份公布的最新影響因子下跌是大概率的,能不能保住5分都是個未知數。
截圖來自科研者之家
希望Aging-US能夠記牢Oncotarget前車之鑑,不要重蹈覆轍,否則到時候又要出現「有多少人因此無法畢業」的慘案。
來源:Bioworld 作者:弗雷賽斯
本期編輯:T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