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東:潛心研究「耐挫教育」的美國哥大終身教授

2020-12-09 中國僑網

  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文/林景

  人物名片

  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小時候的林曉東,最不愛去的就是幼兒園。天性自由的她常常感到被管得很不自在。所以初到美國讀碩士時,林曉東決定學習幼兒教育,研究如何創立讓孩子能快樂、健康成長的幼兒園。然而陰差陽錯,報到時得知學院唯一的幼兒教育專業教授突然離開了,未能如願的她決定轉修教育心理學,試圖從更基礎的心理學層面來研究幼兒教育。

  如今,林曉東已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林曉東受聘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教育專家。她的教育研究成果獲得許多國際傑出研究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包括美國卡內基學者稱號、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事業成就獎等。

  林曉東當下主要致力於抗挫能力的研究。她發現,抗挫能力就好像人體的免疫系統,一旦染病就會被激活來應對疾病。她希望孩子能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也自行激活一套類似的心理機制來應對。

  1 博士論文獲評「最佳研究」

  林曉東本科畢業於河南大學,此後一路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讀到普渡大學教育心理博士。

  回想1987年9月,初到美國的林曉東,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語言難關。英語曾經是她的強項,她在三峽工程的有關會議上擔任過英語翻譯,但在美國,面對方言、俚語夾雜在一起的語言環境,林曉東還是兩眼一抹黑。她找到一個美國女孩做室友並與她成為好友,讓她逐字逐句地糾正自己的發音和語法錯誤,很快就克服了這個困難。

  1994年,林曉東的博士論文被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CET)評為「最佳研究」,同年再獲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最佳研究」獎。1999年,林曉東成為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斯賓塞基金會博士後學者;2003年被評為卡內基學者。

  今年8月,林曉東通過視頻會議做了一場關於「華人家庭教育的挑戰與契機」的演講。她通過鮮活實例,結合教育研究的相關成果,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家庭教育的挑戰。她從關愛、引導與獨立等維度,討論了家長和子女相處的各種「限」和「度」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來源和解決方案。

  林曉東說,家長的教育出發點都是希望孩子能走在「正確」的路上,能得到「成功」的結果。但成功並非一蹴而就,「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他們對待失敗的態度。」這正是林曉東所研究的抗挫折教育。在這次演講中,林曉東展示了她對奧林匹克運動員和諾貝爾獲得者挫敗心理研究的成果,對失敗進行了4個方面的解讀:首先,沒有人喜歡失敗,但必須培養出對失敗進行思考的習慣;其次,目標越高,經歷失敗的可能越大,父母不應好高騖遠,要幫助孩子腳踏實地地做好每一天的教育目標,同時,要永遠記住,孩子的將來必須也只能由孩子自己來設計和實現;再次,智慧地決定失敗後的行動,能對重新振作起到關鍵作用;最後,認識到失敗的價值,分析失敗的各個環節從而找到改進措施,這是走出失敗的必要步驟。

  2 「元認知」理論讓女兒獲益

  在挫折和困難中,能夠決定孩子正確面對和正向處理的要素之一,就是個人的主動性。林曉東所研究的「元認知」部分,正是個人主動性的主導因素。

  「元認知是對自身思維過程的知覺、觀察、控制和自我調整學習行為的能力。元認知的發展能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決問題,會影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不同任務所使用的策略。」林曉東說,元認知,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本性。促進孩子本性的發展,給予孩子有底線的自由,才能賦予孩子責任感,進而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產生主動把事情做好的動力。

  以自身為例,林曉東談起了她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在紐約,入學壓力並不比上海輕鬆。林曉東的女兒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附屬中學,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名校」。學校裡有不少非裔、西班牙裔孩子,也有不少孩子要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賺錢。「我覺得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除了課業,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女兒學校的學生,生活能力都是個頂個的強。有一個孩子,上學前和放學後還要去蓋房子,每天掙17美元當日常生活費。」林曉東覺得,與私立名校不同,公立學校的生源來自社會各階層,與不同背景的人互動是孩子發展的重要經歷。

  從女兒開始上學的第一天起,林曉東就和女兒約定:「學習是自己的事,媽媽是不會坐在你身邊監督陪讀的。」現在女兒17歲了,高中連續3年各科成績全A。林曉東對女兒的學習狀態、交友情況等都了如指掌。「但是她不知道我對她的情況很了解,我只管好底線,不過多幹涉,連考試成績都是她主動告訴我。因為她才是自己人生的『主駕駛』。做父母的目標是讓孩子獨立自強。」林曉東說,少管不是不管,而是知道管什麼。家長一定要在自由放養和包攬一切中找到平衡。

  今年夏天,哥倫比亞大學腦科學中心招聘一批研究兒童腦傷治療的高中研究實習生。申請人數多達1000多人,最後只錄取了12人,其中就有林曉東的女兒,也是唯一的華人。在工作結束後,女兒因表現優秀而受邀繼續參與明年的研究工作。「當她真正覺得這是自己的事,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會有責任感,才會有內驅力。這是元認知的發展,靠外界逼迫是達不到效果的。」

  3 實證抗挫教育有助於孩子成長

  2016年,美國心理學界權威機構心理學協會在首都華盛頓舉行新聞發布會,詳細地介紹了林曉東刊登於該學會刊物《教育心理研究》的一篇研究報告,題為《即使愛因斯坦也失敗過:了解偉大科學家們的挫折與失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動機及成績》。該研究項目由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資助。

  林曉東的研究團隊把紐約市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9、10年級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只學習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另一組則閱讀了愛因斯坦研究過程中的坎坷故事。結果發現,了解了愛因斯坦也曾遇到困難的學生在科學課程上成績更好。「在我們的文化認知中,總覺得不應該恐嚇孩子,不要告訴他們科學研究有多難,」林曉東說,「但實驗卻證實,向孩子們展示偉人也不得不在成功的路上應對許多挫敗,可以令其形象更加真實,孩子也會把他們與普通人同等看待。」

  美國教育心理界認為林曉東是第一位用實證的方法證明抗挫能力的教育可提高學生科學課成績的人。

  林曉東團隊在中國也做過類似的研究實驗,給兩組學生介紹科學家不同的個人背景知識。一種是奮鬥取向的,即科學家在建立理論體系時的奮鬥歷程;另一種是成功取向的,即科學家的成功經歷和科學成就。結果表明,接受成功取向信息的學生,對科學家的印象及學習上的興趣有負面效應,並沒有對知識的掌握和解決問題起到促進作用;而接受奮鬥取向信息的學生,則能夠對學習的各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特別對解決需要深層次理解各種理論之間關係的複雜問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林曉東在美國大學任教23年,並已擔任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年。她始終保持著與中國教育界的合作,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人民教育出版社、母校河南大學等,以及數不清的中小學教師與校長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在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重塑,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進行合作與研究。

  林曉東說,一個人不僅要有知識和能力,也要培養公益心。她也身體力行著這一理念。今年初中國發生疫情時,林曉東是紐約華人圈中最早一批號召給國內醫療機構捐贈醫療用品的人,她與朋友採購了大批的防疫物資,第一時間送達天津第一中心醫院。

相關焦點

  • 海外華人志|林曉東: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小時候的林曉東,最不愛去幼兒園,常常感到被管得很不自在。所以初到美國讀碩士時,她決定學習幼兒教育。然而陰差陽錯,未能如願。於是她決定轉修教育心理學,試圖從更基礎的心理學層面來研究幼兒教育。 如今,林曉東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 美名校華裔教授林曉東與華人家長在線分享子女教育難題解決方案
    新華網紐約8月12日電(記者王建剛)日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致力於耐挫能力培養和創新教育研究的知名華裔教授林曉東應邀為華人家長做了一次關於子女教育的在線公益演講。真實的成敗案例、紮實的科研數據和成果以及具有實操性的解決方案,令該演講受到華人家長的熱烈歡迎。
  • 2019亞洲教育論壇年會之新時代大學高質量發展論壇
    來自加拿大、美國、法國、日本、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位教育界專家學者、政界精英、商界領袖,以及來自國內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紐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河南師範大學、青海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教師的質量決定教育的質量」。會議主要包括主旨演講和對話討論兩個環節。
  • 2019亞洲教育論壇,川師大聚焦「新時代大學高質量發展」
    世界職教院校聯盟主席克雷格·羅伯遜,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秘書長、國家教育發展中心原主任張力,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耐挫創新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終身教授林曉東,上海紐約大學校長、華東師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美國國家雙語協會CEO丹尼爾·瑞沙維分別做主旨演講。
  • 注重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勢在必行,讓悲劇不再重演
    教育中也常見一些學生一有問題便逃學等事情的發生。是什麼原因使學生逃學甚至選擇離開美好的世界呢?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或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嗎?帶著這些問題,對有關事件進行了一些研究分析後,我認為現階段青少年學生耐挫能力低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下面就談談對培養學生耐挫能力的一些看法。
  • 哥大教授:中國學生如果能克服這"三個短板",前途不可限量!
    曾經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林曉東女士寫過一篇文章,提到了海外留學學子的一個現狀——不適應國外教育,難以應對繁雜課程。其實在之前採訪、接觸過的很多留學生中,我也發現了同樣的困惑。作為一位跨越中美文化、在美深造和從事研究長達二十多年的華裔教授,林教授對中美教育的差異有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理解。她特地去找到了三十五位在美大學任教的教授,來回答了這樣一些問題——在你們的課堂上,中國學生經常遇到哪些困難?你會建議中國學生提高自己的哪些技能,從而讓他們在學術上獲得成功?
  • 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鄭連斌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 破譯...
    身為天津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他走遍祖國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只為做好一件事——潛心民族體質人類學研究,擔當繪製中國人體質地圖的大任。  四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  何為民族體質地圖?可別小看了它的作用。如果掌握了我國最基礎的人體數據,對國家工業、教育、衛生等各行各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
  • 哥大教授:克服這「三個短板」,中國學生前途不可限量
    作者: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林曉東翻譯:李道全 史中琦來源: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俞力中博客 林曉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前幾天,我在去辦公室的路上遇到了小楊,她是今年哥大教育學院剛剛錄取的百位來自中國的碩士研究生之一。跟幾個月前她給我的感覺不同,這次她看起來很緊張,表情裡甚至帶有幾分痛苦。
  • 35位美國大學教授:沒有自己的觀點是中國學生的突出問題
    作者簡介:林曉東教授是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創新教育科學亞洲中心主任,哥倫比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文化和技術學系的終身教授。她的博士論文曾經被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評為1994年度最佳博士研究,1994年獲得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最佳研究獎。她於1999年任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斯賓塞基金會博士後學者,2003年被評為卡內基學者。
  • 我校領導出席2019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開幕式
    來自中國、埃及、加拿大、澳大利亞、巴基斯坦、保加利亞、德國、法國、菲律賓、甘比亞、馬來西亞、美國、蒙古、尼泊爾、日本、紐西蘭、塔吉克斯坦、泰國、新加坡、義大利、印度、英國、越南,以及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臺灣等26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內外政府機構代表、國際組織代表、著名教育專家,高校、職業院校、中小學負責人,知名企業家等各界人士匯聚一堂,交流經驗,碰撞思想,共同探討亞洲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樣的?給你展示哥大芝大的「核心課程」就懂...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於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連繫起來,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 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院士帶你做大數據分析項目!
    湯森·路透「2015年高被引科學家」前1% 研究領域: 因果推理;空氣汙染與健康;癌症比較效果研究 作為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Dominici院士將親自設計整個項目, 並將全程親自帶領青少年們完成大數據分析項目
  • 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院士帶你做健康大數據分析項目!
    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終身講席教授哈佛大學數據科學項目聯合主任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湯森·路透「2015年高被引科學家」前1%研究領域:因果推理;空氣汙染與健康;癌症比較效果研究作為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Dominici院士將親自設計整個項目,並將全程親自帶領青少年們完成
  • 哥倫比亞大學鳳凰談:哥大佛學研究缺錢怎麼辦?
    哥倫比亞大學創建於1754年,這所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學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5所大學之一,包括歐巴馬總統在內的三位美國總統畢業於該校,艾森豪總統曾擔任哥大校長。哥大擁有世界一流的法學院、商學院、新聞學院等,其新聞學院頒發的普立茲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其教育學院也與近代中國教育發展亦是緊密相連,並對中國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名師網課】哥大歷史系終身教授親授哥大經典核心課程,推薦信、課題成員擇優選拔中
    通過藤校研讀社,學生能夠體驗來自美國名校教授的核心經典研讀課程。在教授的引導下研讀各學科的經典著作,親身體驗美式教育。認真閱讀,按時高質量完成課程作業的同學將獲得全額獎學金,即退還所有學費。在課程中表現出色的同學將獲得與教授進行學術研究項目合作的機會,其中被教授賞識的傑出學子將獲得教授的親筆推薦信。
  • 陳共教授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
    近日,中國財政學會2017年年會暨第21次全國財政理論研討會、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在京舉行,著名經濟學家、我校榮譽一級教授陳共榮獲首屆中國財政理論研究終身成就獎,中國財政學會會長、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財政部部長助理戴柏華主持會議。
  • 先鋒領航(Vanguard)前總裁林曉東近日入職中信證券
    4月20日下午,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先鋒領航(Vanguard)前總裁林曉東已於近日入職中信證券,將擔任中信證券境外業務平臺——中信裡昂副董事長一職。林曉東在金融行業有超過15年的從業經驗,曾領導並負責Vanguard亞洲區的整體戰略、業務和發展布局。「Vanguard唯一一位非美國本土的大區負責人」、「80後」,是他廣為人知的標籤。
  • 哥大教授親自教你如何進哥大
    哥大是一所經常被推上風口浪尖的美國常青藤名校。本身就是美國Top5的頂尖名校,同時還因為她無可替代的絕佳地理位置成為了很多大新聞的發生地。究竟怎麼樣才能進入這所美國常青藤名校呢?如果你回答好難好難,那麼烤鴨姐特意採訪了哥倫比亞大學劉樂寧教授,教授親自傳授你的秘籍怎麼錯過呢,快一起來看看吧!寶寶別怕,進哥大不是夢哦~
  • 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
    事實上所有的成功者,都須經歷孤獨、屈辱、失敗,這一切在考驗著他們的耐挫能力,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真理。那麼所謂耐挫力是什麼?耐挫力是指當個體遇到挫折時,能積極自主地擺脫困境並使其心理和行為免於失常的能力。
  • 【重理工人】劉小康:潛心科學研究的桃李之師
    2002年,24的他碩士畢業並在知名企業和高校的求職錄用中毅然選擇重慶理工大學開啟別樣的教師生涯,以丹心築夢教育事業;2008年,30歲的他被評為教授,並由於在空間精密位移測量技術上突出的科研成就,2013年被破格提為僅次於院士級別的國家二級教授;2013年,35歲的他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成為高校科研隊伍中的青年翹楚和先進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