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一篇《民航超牛修補,機翼粘完膠帶就上天》帖子在網絡熱傳,稱拍到昆明航空飛機機翼上纏繞膠帶,擔心會不會影響飛行安全?昆明航空公司回應稱:所用膠帶為航空專用的鋁箔金屬膠帶,對飛行安全無任何影響。(6月8日《雲南信息報》)
對於沒有航空專業知識的乘客來說,看到自己乘坐的飛機如此「打扮」,第一印象只能是擔心或者後怕。現在,涉事航空公司雖然作出解釋,聲稱此舉不影響飛行安全,但是,人們的恐懼心理還是難以盡消,畢竟這種東西能否經受高空氣流衝擊,會不會帶來安全隱患,僅憑航空公司自說自話,說服力不足。
坐上飛機,便把一切都交給了它。因此,作為消費者,乘客對飛機的安全性能以及哪怕微小的瑕疵提出質疑,都是合理訴求,是對公共安全和自己生命負責任的舉動。在「膠帶事件」曝光後,通過航空公司的解釋,人們才知道飛機上所綁貼的不是普通膠帶,而是金屬膠帶,而後者在質地和效用上均有別於普通膠帶。但是,對普通乘客來說,誰能分得那麼清?所以,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苛責乘客無知,顯得並不明智。
安全大如天,航空安全尤須嚴謹細緻。現實中,「一隻蹄鐵敗了一場戰役」、「一個蟻穴毀了整個大堤」的事常有發生,一塊膠帶引發「血案」也就不是絕無可能。國內外一次次慘痛的空難告訴我們,只有把「地上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才能保證飛機在「天上」飛得穩之又穩。當然,用金屬膠帶來膠綁飛機,也許是行業慣例,也許是航空公司飛行任務重、檢修時間緊,屬迫不得已而為之。但是,無論有多少條客觀理由,航空公司都應當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都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多拉快跑」、「帶病飛行」。金屬膠帶雖然能暫時綁住飛機部件的接縫,但卻「綁」不來乘客的安全感。
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在如今出行選擇多樣化的語境下,如果有關部門對這塊膠帶缺乏權威性解釋或根本性整治,乘客甚至完全有權罷坐飛機。因為,誰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來乘坐這種不知道有沒安全保障的「鐵疙瘩」?
(責任編輯: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