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長激素的費用,為什麼不同的孩子花費不一樣?

2020-12-18 中國聯合商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廣大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高越來越重視。經常有家長詢問,孩子矮小,怎樣才能健康、安全有效地長高?從臨床醫學上來說,除了營養、睡眠、運動等生活方式幹預以外,國內外公認的適用於解決矮小問題的最有效藥物就是重組人生長激素。

但是,當經過層層檢查篩選,醫生診斷建議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時候,家長往往緊接著會有更多疑問「那我家孩子打生長激素要花多少錢?」「打一針生長激素的價格是多少?」「聽說打生長激素,有的人貴有的人便宜,區別在哪裡?」

這些疑問和困惑,基本上每個拿到生長激素治療診斷的家長都會問一遍,也有不少家長糾結於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在遲疑中讓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家長們對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還是有些誤解,我們想藉此機會,好好地跟大家說一說。

PART 1 一個基本觀點:生長激素的花費,沒有直接答案

首先,請我們明確一個基本觀點:打生長激素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直接的數字答案。

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一道複雜的科學題。那些想得到一個確定報價的家長,請更理性、科學地看待生長激素治療這件事。

舉例來說,生長激素治療有一系列適應症,不同的適應症治療,生長激素的使用劑量就會有所不同。美國FDA已經批准的生長激素治療適應症有11種,最早應用於治療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這一適應症我們廣大家長可能會比較好接受,可以簡單理解為缺鋅補鋅,缺鈣補鈣,缺生長激素就補充外源性生長激素。

以未發育的兒童使用短效製劑為例,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兒童的給藥範圍在0.1-0.15IU/kg/d;而非生長激素缺乏引起的疾病,比如特發性矮小、小於胎齡兒、特納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矮小等,短效製劑的給藥範圍是0.15-0.2IU/kg/d。也就是說,非生長激素缺乏類病症比生長激素缺乏症的給藥量要大,相應的治療費用就高一些。

不同適應症的生長激素治療劑量和治療時長

此外,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也與治療時孩子的體重、治療時的年齡骨齡、治療時長等因素相關,不能一概而論。

PART 2 生長激素的治療因人而異,倡導早發現早治療

在前面我們也曾提到,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可以說生長激素的治療,完全是因人而異的。展開點來說,孩子在治療時的體重,導致矮小的原因,治療時孩子的年齡和骨齡情況,孩子是否性發育,治療的時長,生長激素不同品牌不同劑型的選擇,都會影響孩子的治療方案,相應的治療費用也會隨之變化。

敏銳的家長可能會注意到,我們在描述治療劑量的時候,單位用的是IU/kg/d。生長激素的治療劑量,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的。體重越小,治療劑量就越小,治療費用就相應低一些。舉例來說,一個體重不到15kg的3歲孩子,跟一個體重25kg的6歲孩子相比,治療費用肯定相差就很大。

因此,矮小問題的生長激素治療,我們一般推薦「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孩子越小,體重越輕,治療費用就越少。同時,年齡越小,骨齡也越小,生長的空間就比較大,也更有利於儘早追趕身高。隨著年齡增大,體重和骨齡隨之增加,生長激素劑量需要增加不說,追趕上期望身高的治療時長也會相應增加,這也會讓治療費用增加。由此可見,治療的時機非常關鍵。

所以遇到家長詢問「我家孩子打生長激素到底要花多少錢」「為什麼我家孩子的費用跟別家孩子相差那麼多」的時候,真是有點無從回答。脫離開上述那些影響生長激素治療的因素空談價格,實在是無稽之談。

PART 3 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是考慮生長激素治療性價比的重點

在生長激素治療費用這個話題上,不得不提的一個重點是生長激素劑型的選擇。簡單來說,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三種劑型是粉劑、短效水劑和長效水劑,價格上粉劑<短效水劑<長效水劑。

這三種劑型的生長激素各有自己的特點,各有優勢。

國內最早上市的是生長激素粉劑,從98年到現在,臨床應用了20多年,超過30萬人的治療應用證明它有很不錯的療效和安全性,近5年來,粉劑大幅度下降,成為中國矮小兒童都能用得起的生長激素劑型。

而水劑與粉劑相比,結構更天然,品質相對更高一些。部分生長激素水劑可以配套隱針電子筆來注射,這對於減少孩子內心的注射恐懼、減少疼痛感有挺大的幫助。

長效水劑則是生長激素研發技術上的一個突破,一周只需要注射一次,給了廣大家長和孩子新的治療選擇。

有些家長反應用了生長激素以後長高的效果一般,詢問情況後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漏打針,漏針數最多的孩子,3個月竟漏打40針,那生長激素治療的效果,怎麼能好呢?

總結下來,常聽到的漏針原因有這麼一些:

1)每天打針這件事比較容易忘;

2)選用生長激素粉劑的家庭,覺得打針的操作比較繁瑣;

3)有家長說孩子怕針頭,每天要打針這件事給了家裡很多壓力,有時候也心疼孩子,漏打也就漏打了。

但生長激素的治療,必須要連續用藥,如果經常漏打針,藥物在體內就達不到穩定的血藥濃度,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生長激素劑型的選擇上,我們還是建議家長選擇更適合孩子和家庭、更能堅持治療不漏打的生長激素。比如,沒有醫護背景的普通家庭,如果覺得粉劑的打針操作是個大難題的話,可以考慮選用水劑,不僅品質更優,打針操作上也會便捷很多;因為害怕針頭而一直漏打的家庭,可以試試隱針電子筆,看不到針頭能比較有效地減輕孩子的針頭恐懼;覺得每天打針比較容易忘或是孩子比較小無法接受每天打針的家庭,可以考慮長效水劑,每周只需要打一針,相對來說打針的壓力會小很多,孩子更能接受。

有一部分家長會比較簡單粗暴地表示「哪個便宜用哪個」「選貴的總沒錯」,但從理性角度來說,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才是建議家長考慮生長激素治療性價比的重要因素,而不是簡單地看個價格。保障用藥療程,達到好的長高效果,家長在孩子長高這件事上的投入,才能有好的產出。

小結

打生長激素要花多少錢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數字答案,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本就是因人而異的,受孩子體重、年齡、骨齡等多種因素影響,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倡導矮小問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治療得越早,費用會相對低一些。廣大家長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特別要提醒關注生長激素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選擇更適合孩子和家庭的治療方式,堅持讓孩子用藥治療,才能追趕到理想身高。

相關焦點

  • 打生長激素要花多少錢?
    「聽說打生長激素,有的人貴有的人便宜,區別在哪裡?」 這些疑問和困惑,基本上每個拿到生長激素治療診斷的家長都會問一遍,也有不少家長糾結於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在遲疑中讓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家長們對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還是有些誤解,我們想藉此機會,好好地跟大家說一說。
  • 打生長激素要花多少錢
    「聽說打生長激素,有的人貴有的人便宜,區別在哪裡?」 這些疑問和困惑,基本上每個拿到生長激素治療診斷的家長都會問一遍,也有不少家長糾結於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遲遲無法下定決心,在遲疑中讓孩子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家長們對生長激素的治療費用還是有些誤解,我們想藉此機會,好好地跟大家說一說。
  • 說說我打生長激素認知的誤區
    有的孩子骨齡大於實際年齡,有的孩子骨齡小於實際的年齡。有的父母說孩子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兩年,不擔心,為以後的生長個子還預留了空間。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前幾年我家的孩子個子長不高,各種焦急,骨齡測了好幾年。那個時候也是認為骨齡小於實際年齡,沒事,反正以後還會長。後來明白了,骨齡小於實際年齡兩年,或者骨齡大於實際年齡兩年,都是代表著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正常。
  • 關於孩子打生長激素,我有話要說
    大家好,我是二胎媽媽小娟,關於我家大寶打生長激素,我有話要說生長激素一直都比較有爭議,大家也是人云亦云。可是有些人的言語,確實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了陌生的我們其實最初分享孩子打生長激素,純屬是為了記錄女兒成長中的這段特殊經歷,也想著能給同樣處境的朋友提供點幫助。可是,沒想到視頻一出,引來好多人的關注和關心。
  • 聽說可以打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是這樣麼?
    爸爸媽媽都不矮,為什麼寶寶卻沒有同齡孩子高?父母個子不高,孩子一定矮麼?聽說可以打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是這樣麼?足球明星梅西小時候曾被診斷為矮小症,因為家裡承擔不起注射生長激素治療所需的費用,梅西險些因為矮小症而斷送自己的足球生涯。因為梅西的天賦和努力,巴塞隆納給他支付了治療費用,最終他擺脫了矮小症,成為了超級明星。在這樣的故事的激勵下,許多家長去央求醫生給孩子開生長激素。
  • 孩子為什麼要打生長激素,我對生長激素的認識
    什麼是生長激素?生長激素是由垂體前葉細胞合成和分泌,功能是促進生長,如果缺乏或分泌不足會導致矮小症。目前的生長激素是人工合成的,與人體自身的生長激素完全一致。生長激素叫激素,但從來源,化學結構,生理,藥理作用上來說,與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不會產生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那樣的副作用。生長激素治療矮小症,判斷孩子是否矮小,有個嚴格的標準。如果長得慢,不清楚是不是矮小,到醫院兒科檢查一下讓醫生判斷就可以了。
  • 花10萬長了9釐米,「生長激素」這麼好,為什麼很少有人去打?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孩子的身高問題是所有父母都關心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孩子身高很大一部分取決於父母遺傳,然而大家總想爭取一些,遺傳之外的手段。長得高的人無法體會身材矮小的人的心理,尤其是有過此類經歷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面對和自己一樣尷尬自卑的境遇。
  • 打生長激素之前,需要了解哪些事?
    打生長激素之前,需要了解哪些事?,那麼對於想要給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或者想要深入了解生長激素的家長來說,了解以下...  因為孩子骨齡越小,骨骺軟骨板的生長潛能越大,促生長效果越好,且生長激素是按體重計算劑量的,體重越大,劑量越大,經濟支出越多,所以早治比晚治經濟上花費要少。  使用生長激素除在治療前需要經過專科醫生全面評估,治療過程中也要定期隨訪,監測生長發育指標、骨齡、甲狀腺功能及血糖、胰島素等,以保證生長激素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性。
  • 認識生長激素的副作用,給孩子一個不被定義的童年
    「媽媽我為什麼不能像「他們」一樣高?」這是一個3年級的男孩向媽媽發出的疑問。
  • 個子不高,可以打生長激素針增高嗎?(糾錯+補充)
    之前發過一篇關於睡眠的文章(點擊閱讀:睡覺前喝奶,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嗎?),結果好幾個讀者留言問了這樣一個類似的問題:擔心孩子長不高,諮詢能不能打生長激素針,好長高些。結果昨天出了個烏龍:編輯文章的時候,我們從後臺圖片庫插入圖片時選錯,把WHO的體重/身高曲線,錯當成身高/年齡曲線插入了文章。
  • 5歲孩子打生長激素靠譜嗎?專家:沒必要抵制,卻也不能想打就打
    文/茉莉媽咪育兒日記(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談到孩子的身高,一些家長總會有訴不完的苦水,為什麼遺傳基因條件並不差,可孩子總是比別人矮半頭呢?於是開始給孩子瘋狂的補充營養、督促他們運動,甚者更會給孩子打生長激素,為的就是能夠讓他們再長高一點。
  • 10萬可增12釐米,「生長激素」面世已久,為什麼沒人願意去打?
    很多網友羨慕自己錯過了打生長激素的最佳期,但是也有一些網友不認可生長激素。生長激素不是新興之物,嚴格來說,生長激素已經面世已久,如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即使是這樣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家長不願意給孩子去打?
  • 為什麼長效生長激素只需要一周打一次?
    為什麼長效生長激素只需要一周打一次?,就像給生長激素穿了一個巨大的鎧甲,大大降低了它被腎臟過濾的速度,也減少了蛋白酶對它的降解作用,提高了生長激素藥物在人體內的穩 摘要:   為了幫助孩子長高,重組人生長激素,要經歷一場披荊斬棘的人體大冒險。
  • 5歲寶寶打「生長激素」,引發網友104條評論,真的不可取嗎?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身高一直很重視,就怕孩子長不高,影響到了將來的生活,因此,為了孩子的身高,也沒少花費心思!原來啊,這個寶媽有一個快5歲的孩子,但是身高卻是班上最矮的,所以準備帶孩子打生長激素了!,但是一些網友卻有著這位寶媽同樣的煩惱,也想要帶孩子打生長激素,反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了。
  • 打生長激素能讓孩子長高嗎?
    很多孩子因為矮小導致自卑、抑鬱等心理障礙,成年後會面臨更大的生活、就業、交際、婚戀等沉重壓力。 有調查顯示,90%的家長不知道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考慮使用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30%的家長在孩子生長發育遲緩時盲目樂觀,固守「晚長」老觀念。
  • 孩子身高低於同齡人,是否能打生長激素?醫生的回答很中肯
    父母能為了孩子多長高几公分,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前段時間,閨蜜就打算帶9歲的女兒,去打生長激素。但聽到「激素」這兩個字,就有點發怵,害怕對身體健康有影響。剛好我老公是兒科醫生,所以閨蜜就來問我們這個激素到底是什麼回事。聽他們交談,我內心也蠢蠢欲動,希望這個生長激素可以幫助更多的孩子,擺脫個子低的苦惱。孩子身高低於同齡人,是否能打生長激素?醫生的回答很中肯。
  • 擔心孩子長不高,打生長激素安全嗎?
    就是能不能打點生長激素,讓孩子長高點?當然,經過住院篩查,有些孩子順利用上了生長激素,再次複查時個子確實長高了不少。不過,也有不少兒童經檢測發現骨骺已經閉合,錯過了使用生長激素的時機,永遠無法再長高。此外,生活中我們也不難見到這樣的家長和孩子,身高不算低,但對自己的身高特別不滿意,希望再長高一點,這類孩子能使用生長激素嗎?能實現長高的願望嗎?關於生長激素,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做試管嬰兒的花費,為什麼人人不同?
    做試管的費用為什麼人人不同?花費高的人是被騙了嗎?本文,恆健為您揭開謎底。 一、為什麼每個人的費用不一樣 1.不孕病因不同 不孕不育疾病的種類很多,每種疾病都有不同的治療辦法。
  • 5歲孩子打「生長激素」,引發了網友104條熱評,真的那麼不堪嗎?
    孩子身高一直是眾多寶媽擔憂的話題,擔心孩子長不高影響以後的生活、學習、戀愛,為了給孩子增高也花費了不少金錢和腦力。網友們紛紛評論關於「長高」的見解,有的網友支持運動增高、有的網友支持飲食、睡眠等,令網友爭議最大的還是這位網友的發言:「娃兒快5歲了,班上最矮的孩子,準備打生長激素了」!
  • 北京何璽玉醫生:矮小孩子打生長激素會有副作用嗎?
    北京何璽玉醫生:矮小孩子打生長激素會有副作用嗎?人體內激素有很多種類,人們通常所說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這類激素確實不適宜長期給孩子使用。生長激素雖然也叫「激素」,但無論從來源、化學結構,還是從生理、藥理作用上來說,都與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也不會產生糖皮質激素或性激素樣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