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孔子弟子賢而沒大出息?周易詭異智慧,《象傳》難達其意

2020-12-20 閃閃愛冒險

核心提示:乾卦以龍說事,就是要求每一個人(當然包括平民百姓)都要有龍英武善戰的「精氣神」。坤卦以馬說事,就是要求每一個人(特別是平民百姓)都要有馬的避兇趨吉自保的愜意生活能力。

一、孔子儒學對於普通人是有毒害的

你還別不信,孔子儒學對於普通人是有毒害的。為什麼孔子72弟子賢而沒有大出息者,因為孔子本人以及他的72弟子都並非門閥豪族,都擠不進社會上流的普通布衣平民,而又執著於孔子那些「高大上」的詩書禮儀,工而不甘心,商而不算計,官而不心狠,又怎麼會有大出息叫呢?

其中中毒最深的要算孔子得意門生回顏,本來就是出生貧寒,是饑寒交迫的貧民子弟,卻又執著於孔子的儒學,不甘於勞動生產,不甘於謀生活,正是這種挨餓受凍的「高大上」品行追求,年級輕輕就枯萎而亡,死後連埋葬的棺材都沒有。

孔子本人同樣不是什麼大富大貴家庭,卻發明了儒學,那些統治者只是拿孔子裝道德門面,根本就沒有重用孔子的意思,所以孔子一輩子流浪不得意,自己稱自己為「喪家狗」,要不是72弟子供養孔子,說不定孔子比回顏死得更難堪。

二、孔子的確是聖人,《象傳》的確是至今為止對《周易》最好的註解,但是僅僅是對統治者而言。

不知你們發現了沒有,孔子的話,包括《論語》,雖然都很正面,但在百姓普通生活中似乎用不上,那些硬生生按照孔子教導生活工作的普通人,一樣都是沒有做事能力的、生活落魄的書呆子,反而那些良心實事 求 是生活工作普通人,多半順風順水,活得有滋有味。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問題就出在孔子的「高大上」,孔子他不是為社會百姓講經立說的,孔子是為上層上流社會裡那些治國理政的、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君子們講經立說。孔子代表的是統治階級治國理政的智慧,而不是社會百姓謀生活的智慧。不是說孔子的智慧不對,而是不適合我們老百姓罷了,老百姓只能把孔子智慧當參考,千萬別當真,否則你得難受一生一世。

我們必須清楚,孔子的《象傳》,是孔子根據自己的知識對《周易》的解讀,只代表《周易》裡面所包含的治國理政的智慧,遠不是《周易》智慧的全貌。

也就是說孔子儒學及《象傳》等,對於統治者來說是良藥,是治國理政絕好的工具。但是孔子儒學及《象傳》等,對於平民百姓來說,不但沒用,而且有毒害。

三、《周易》博大精深,智慧詭異,《象傳》難達其意。

本文是為我們平民百姓寫的,因此今天我們要平民百姓的角度,來探秘《周易》詭異智慧。

(一)為什麼說一般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君子當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這些語句的毒害呢?

「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些名言,都出自《象傳》,而象傳為孔子所作,這些語言聽起來似乎在情在理有道理,讓人無法反駁。

我們是老百姓,是老老實實計生活過日子的老百姓,因此我們沒有必須去學《周易》裡面包含的那些治國理政的智慧,我們需要的是謀生活過日子的智慧,所以我們不能按「君子當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這些道理做,況且「君子當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都不是《周易》裡面的原始經文。

《周易》是實用文化,但其用語詭異,因為必須用有限的文字語言,說清深厚的智慧義理,就必須用類似於詩文學的意境手法。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來加以具體分析。

那麼,我們老百姓如何看《周易》呢?我用乾卦為例,與大家探討。

乾卦所講之龍就是處在創業階段的人,初九潛龍是求學期間的人,出生貧寒,求學是出人頭地的最好出路,機會來之不易,而且是全家人省吃儉用巨大付出,貧寒學生就得一心學習,不要胡思亂想、更加不要參與生產生活中的那些事,比如打工,比如早戀;九二田龍是剛參加工作步入社會的人,十年寒窗,終於有了工作報答家人,因此想熱愛工作,做好工作一定要跟對師傅,要學師傅的好,不要學師傅的壞,尊敬老師,既要受得了工作的艱苦,又要忍得了閒氣惡氣;

九三惕龍是剛剛升職,在工作中獨當一面的小頭目,一個好漢三個幫,既要會做事,又要會做人,既要敢闖敢幹,又要謹小慎微,因為你的威望是從成績中來的,你的人氣是從道德中來的;九四躍龍,就是剛剛事業有成的新老闆,不要感情用事,一切以事業為重,事業是你心血凝聚的,而社會複雜,許多邪惡之人在時刻算計你的事業,稍有不謹慎,一且努力都將付之東流,而貧寒出生的老闆,最輸不起的是事業;

九五飛龍,是在某方面呼風喚雨的強人,是可以改變人命運的強人,許多日思夜想來巴結你投靠你,你需要時刻清醒頭腦,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應該近君子,遠小人,不能犯顛覆性的根本性的錯誤;上九亢龍,是有權有勢,自高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強梁人,後果必定很慘,時刻記住,越是風光無限時,越要牢記初心,不忘良心,方可永保富貴。

總之,我們是過生活的普通老百姓,不是出生名門豪族的官二代富二代,我們的幸福快樂必須靠自己雙手和智慧幹出來的,該求人時就要有低聲下氣求人的勇氣,該是自己的利益就要如狼似虎地爭取和自保,別動不動就「格局」「大局」「大仁」「大義」「厚道」,我們的單薄的身子骨和瘦弱的肩膀,根本就擔當不起「高大上」的名聲及責任。國家都有韜光養晦時,何況是寒門貧子,更加應該知道委曲求全、臥薪嘗膽。

但,我們終究是人,不是野獸,法律是紅線,良心是底線,這樣才能長久地保住幸福快樂的生活。

(二)為什麼《周易》開篇兩卦,乾卦以龍說事,坤卦以馬說事?

什麼事業,什麼事物,都是從無到有的,而「從無到有」就是開天闢地的過程。乾坤兩卦是開創拓展卦,即開天闢地卦,所以必須是《周易》開篇兩卦。

說乾卦是開拓卦還好理解,必須純陽的龍。說坤卦是開拓卦就不好理解,因為坤卦是純陰的馬,別說馬與龍的差別了,就是馬與虎豹比,也是差了一大截的。如果你這樣讀《周易》,就大錯特錯了。

其實《周易》是完全符合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絕對不是片面地孤立地看問題的。在《周易》裡,乾坤是一體的兩個面,也就是所謂的陰陽八卦體,在一定條件環境下陰陽也是可以相互轉變的。

具體地講,乾坤是「明」與「實」的關係,開拓就必須有乾明「君子當自強不息」,同時必須有坤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有實有明方可開拓。但坤遠不是「厚德」這麼簡單,從國家角度講,還包括經濟、外交、政治、軍事等等一切。

事實上,乾龍是從「精氣神」角度講的,而坤卦是從「象數理」角度講的。我們不講王侯將相這些人的大道理,我們老百姓的「精氣神」就是幸福快樂美好願望之精神支撐,我們老百姓的「象數理」就是體面、富足、開明等實實在在的擁有,既無有這種精神支撐,又有這種實實在在的擁有,當然就可以開拓事業境界了。

千萬別誤會,上面所講老百姓不要執著於孔子儒學及《象傳》註解,並不是講老百姓沒有追求大仁大義大局大格的資格和必要,劉邦、朱元章等不都是由平民登上皇帝寶坐的嗎?而且我們新中國大多開國元勳們不都是從平民中崛起的嗎?

的確如是,但我講的老百姓不要執著於孔子儒學及《象傳》註解,是針對實踐中平時言行舉止而言的,既沒有平民追求大仁大義大局大格的時局條件,你硬是要有大仁大義大局大格之言行,違背了「潛龍勿用」的智慧,其實是不智的自找死路。但是,當完全具備了平民追求大仁大義大局大格的時局條件,你還以平民的藉口不作為不奮爭,那不是可恥的怯懦猥瑣又是什麼?

乾卦以龍說事,就是要求每一個人(當然包括平民百姓)都要有龍英武善戰的「精氣神」。坤卦以馬說事,就是要求每一個人(特別是平民百姓)都要有馬的避兇趨吉自保的愜意生活能力。馬的本事就是逃避,跪得快,感到了威脅就跑。要知道馬是全宇宙活得最愜意的生靈,因為馬很現實,要求低只吃到處都有的草,因為馬喜歡清靜安逸,因為馬跑得快。其實,龍雖然厲害,但沒有人願意做龍,因為龍時常生活在血腥爭鬥中,遠沒有馬的安逸愜意。但,光跑還是不行的,馬的安逸愜意生活環境,最終還是要靠龍來保證,所以龍需要馬的美好、安靜來填充精神,而馬需要龍的英武善戰,「龍馬精神」就是這個意思,只有「龍馬精神」才是最佳有開拓狀態。

(三)《周易》裡面到底哪一卦哪一爻最吉祥吉利?

明確地告訴你,《周易》裡面每一卦、每一爻都是最吉祥最吉利的。《周易》的唯一目的,就是教會我們幸福快樂地生活,而不是裝神弄鬼擺弄學問。

《周易》64卦,就是對不同生活情境模擬成64個模式。而《周易》每一卦每一爻,都是避兇趨吉的智慧。有的卦看似很吉祥,卻暗藏了各種兇險,比如泰卦。有的卦看似很兇險,卻暗藏了各種吉祥,比如剝卦。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這個道理。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更是一本排憂解難的書,當你遇到生活裡裡面的苦難、挫折時,根據《易經》所說,書中的卦辭就是解決你問題的最好方法。

《易經》一書,是一本可以學終生、用終生的書籍,書中的知識對我們的一生都是有幫助的。

但是很多人覺得《易經》都是全篇文言文,讀起來晦澀難懂,根本看不進去。

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這套是白話文圖解版本的,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對應的注釋和插圖,書中蘊含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無一不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千萬別晚上讀《易經》,不然一下就天亮了,足見其智慧的廣博;

馬雲多次公開推薦《易經》,感嘆越早讀越能比別人更進一步。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周易》64卦詳解:講解乾卦彖辭和象傳,其譯文和含義
    今天來講一下乾卦的彖辭和象傳,首先講一下彖辭和象傳並非是《周易》中的一部分,是後人為了更好的理解《周易》而作的卦辭和爻辭。那麼這些彖辭和象傳是誰作的呢?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所作還有一些是卜官所作,後來到了孔子時代經過孔子整理,然後孔子口言相傳給其弟子,然後在孔子死後,其學生把它們書寫成書發表出去。也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易傳》又稱為《十翼》。
  • 孔子富有天下弟子三千,想來也不是那麼好挑的,但為何卻偏愛顏回
    顏回,又叫顏淵、子淵,是孔門72賢之首,也有個聖的名號——復聖,要說孔門弟子三千,能做到讓孔子大力誇獎,顏回這三好學生必定有他不俗之處。顏回雖然是窮出了名的,但他卻是個真正快樂的人,坐在自行車上笑和坐在寶馬車裡哭,顏回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自行車,孔子這麼喜歡他,也是因為他這種高風亮節、無欲無求的性格。
  • 教育故事匯:「有教無類」 孔子為何不顧眾弟子勸阻接見小男孩?
    那一天,孔子正在館內講學。忽聽門外吵嚷,孔子面露不悅。弟子中有反應機敏的,察言觀色,知道夫子的心思,立即起身,向孔子稟明要出去察看一番。過了片刻,弟子返回館中,面帶惶急之色,似乎遇見什麼天大難題。孔子心下甚是不喜,心說:跟老夫學了這麼久,都學到哪裡去了?一遇事就慌張成這樣,成何體統!便淡淡發問:「外面發生何事啊?」弟子連禮數都忘了,也不躬身,只倉促答道:「老師,外面來了一個互鄉的孩童,他……他要向老師求學!」一聽說互鄉,原本強作鎮靜的其他弟子再也繃不住了,紛紛交頭接耳起來,神情、語態中頗有不屑和義憤之色。
  • 聖人孔子:弟子是聖人,孫子是聖人,兒子為何是個「二世祖」?
    儒家思想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孔子是歷代公認的至聖先師,孔子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出類拔萃者七十二人,合稱「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繼承和傳播者,而弟子中最出色的兩位顏回、曾參,更是都有聖人之稱。
  • 為何說孔子的弟子子路到死也不忘踐行孔子的「仁」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但在孔子的弟子中,他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為什麼說最喜歡的可能是顏回?因為他還有一個弟子---子路。這可能也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我們可以通過顏回與子路死的時候孔子的極度哀傷中看出一些端倪。
  • 孔子曾經為自己佔卜一卦,他的弟子不信,結果還真的非常靈驗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古代聰明的祖先在前人佔卜的基礎上也逐漸發展,後來到了周文王姬昌的時候,他總結了前人的佔卜知識與經驗,並且寫下了佔卜的經典之作《周易》傳於後世。《周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四書五經中的《易經》。儒家學說的六藝「詩書禮易樂春秋」中的「易」就是《周易》。這本書傳承至春秋戰國,即往往為讀書人們所學習,孔子對《周易》就很有研究。
  • 在孔子眾多弟子中,哪個弟子對孔子的貢獻最大?子路?子貢?
    孔子是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弟子很多,在中國歷史上留下輝煌的名字的就有七十二賢人,總人數據說超過三千多人,這些弟子,是中國文化的種子,是儒家學說的薪火,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成就了他的弟子們,他的弟子們也反過來成就了孔子。
  • 孔子的兩個弟子:最不像孔子學生的子路與最像孔子學生的顏回
    孔子為萬世師表,座下七十二賢中,子路是年紀最大的,而且在這些弟子中最像孔子的是顏回,而最不像孔子的就是子路。子路在論語中也是出現次數最多,經常跟隨孔子周遊列國,所以這師徒之間也最有故事。子路這個人在沒成為孔子之前,按現在的話說有點像是混混加二次元人類,你看司馬遷怎麼寫他的:子路這個人性子很是粗曠,直率,好行俠仗義,頭帶雄雞冠一樣的帽子,佩帶著豬皮著公豬裝飾的寶劍,見到孔子時很是無禮,於是孔子就稍弱以禮樂套路他,沒想到子路後面就穿著儒服來拜師了。
  • 孔子最喜歡哪個弟子?
    推薦語:9月28日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紀念日。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被譽為「萬世師表」。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那麼,楊絳又是如何評價孔子與弟子的關係的呢?我很羨慕上過私塾的人,「四書五經」讀得爛熟。
  •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讀完之後有這些感悟
    我們在追求智慧,智慧在哪裡呢?就在這些經典著作中,主要我們去品讀就可以發現。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子路是個愣頭青,帶領一幫驍勇弟子下山和匡人打了起來,但是匡人越來越多,他們把孔子一行圍了個裡三層外三層。孔子覺得事出有因,就派曾參下山談判,問問匡人為何要圍攻他們。曾參手舉著一件白衣服,下山來見到匡人首領,才得知他們把身高九尺的孔子誤認為是魯國卿大夫陽虎了。因為陽虎經常侵佔匡人地盤,殺害不少匡人。
  • 為什麼《周易》是我國最早的軍事作品?師卦,深刻揭露作戰的哲理
    很多人都知道《易經》,認為是一本算卦的書籍,其實並不是,《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孔子和老子都曾經受到《易經》的影響,《易經》中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而學好哲學可以讓人更好的生活。在《易經》中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關於領兵作戰的,但是通過一些卦象深刻揭示了領兵作戰的關鍵。
  • 孔子門下弟子三千,七十二賢人,為何只有他最得孔子喜愛
    對於孔子,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孔子是兩千多年前春秋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提出「仁」的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仍然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無論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學習。所以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位最為有名,又稱為七十二賢人。那孔子的那麼多弟子中又有哪些人比較出名,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呢?比較出名的有顏回、子路、冉求、曾參等人,那麼孔子最欣賞的人是誰呢,毫無疑問是顏回。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孔子稱讚顏回的話中就可以略知一二。
  • 孔子——《論語》的智慧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鄭召利副院長出席並主持活動,特別為馬叔禮老師頒發「復旦人文智慧課堂」特聘教授證書,感謝馬老師的大力支持,以及對布道傳統文化的貢獻。   馬叔禮老師解讀《論語》智慧,從詩、書、禮、樂、易、春秋為切入點,研究成果自成一家之言,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至聖先師」孔子的偉大。
  • 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髒話,流傳兩千多年,現成老師慣用語
    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髒話,流傳兩千多年,現成老師慣用語文/三省論古今回顧歷史,展望現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歡迎大家,再次來到小編這裡,在這裡小編將會帶你了解古往今來的歷史,也將為你呈現出不一樣的歷史觀點,讓我們一塊暢遊在歷史的長河中,領略古人的風採,以及古人的智慧和歷史的輝煌時刻,讓我們共同探索歷史的奧秘。孔子做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更是教師之中的一代楷模,他身上的很多品質也紛紛被後人學習。但人並非聖賢,又豈能無過,就算是孔子這樣的聖賢者也依舊有犯錯的時候。
  • 孔子對六位弟子的評判唯獨對顏回青眼有加
    本章孔子老師指出五個弟子各有所失,表揚了顏回。孔子的這六個弟子各有特點,柴是高柴。《朱子集注》中說,「柴,孔子弟子,姓高,字子羔。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餘。家語記其『足不履影,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嘗見齒。避難而行,不徑不竇』,可以見其為人矣。」高柴字子羔,智慧有時候不足,有點笨笨的,但是為人十分厚道。
  • 孔子的弟子都是因為有才,所以才擔任官職?錯了,搞反了
    孔子,姓「子」,「孔」氏,名「丘」,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姓「子」,說明跟商紂王是一家哦)孔子的學生,基本上各個都是真正的「封建主義接班人」啊!
  • 孔子最慘的弟子,直接被剁成肉醬,他死後孔子傷心過度而死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座下弟子三千人,而真正身懷絕技,能夠登上檯面的弟子,則有72人,他們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的72位最得意的弟子裡面,有1位顯得非常另類,此人便是仲由。仲由,字子路,他比孔子小9歲而已,卻心甘情願的拜在孔子門下,跟著孔子學習。子路的出身比較低微,小時候家裡很貧窮,經常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挖野菜充飢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為了爭奪食物,不惜和他人打架鬥毆。根據《史記》記載,子路性格粗獷,逞強好勝,性格豪爽,平日裡喜歡戴一頂雞冠帽,腰上還要佩戴一把破劍或是砍刀,儼然一副二流子的形象。
  • 一弟子向孔子請教問題,為何走後被孔子大罵小人?
    即使是被稱為孔聖人的孔子也有其缺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他的治學有哪些不嚴謹的地方?孔子因材施教卻看不起一位弟子孔子講究因材施教。在他教授的3000多位弟子中,又有72位弟子最傑出,最優秀。而這72位弟子包含了孔子的畢生心血。可是他對其中一位最傑出的弟子,卻一直看不起,那就是樊遲!樊遲曾向孔子請教過種莊稼的問題,被孔子斥責,樊遲走後,孔子給其他弟子說,樊遲,小人也!
  • 此人之賢孔子自愧不如,死時孔子為之悲呼:「天喪予!」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物是孔子,發揚光大者又有後來的亞聖孟子。但其實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中也有大賢之人,其中一人甚至讓孔子自稱不如,這個人就是顏回。顏回字子淵。相傳當年孔門弟子三千,拔尖的高手有72賢人,然而若要在這七十二個儒家大家中再排出個第一來,那麼此人必然會是顏回,而且孔子最喜歡的學生也正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