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青少年已經完全不再依靠爸爸媽媽的百般寵愛與呵護,不少人很小就離開家庭住進了學校,過集體生活,而他們自己也渴求能儘快成為「大人」過獨立自主的生活。
可是,從離開父母照顧到成為「大人」這段期間,青少年具備「獨闖江湖」的技能又是什麼?這些技能該從何獲取和學習呢?如何應對沒有父母在身邊的陌生環境?如何保護自己免受侵害?遇有特殊緊急情況如何自救和互救呢?
在DE未來訓練營裡,你可以學會以下技能:
辯向定位、取水覓食、生火做飯、攀爬速降、繩結應用、野外求生、工具製作與使用、生物識別、野外穿越、傷口包紮、心肺復甦……
掌握了這些技能,嘿嘿~
惡劣環境下,自我保存能力至少比普通人高出幾倍哦。
打開秘籍,學起來!
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基本上都認得東西南北,有的有一些城市,比如說像大連、天津,這些城市不是正南正北的,很多孩子不懂得什麼叫南北,初到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如城鎮都市、山村鄉野、荒漠草原等,如何快速辨別方向?知道自己身在何處?該往哪個方向走?
迷路時或者需要幫助時怎樣才能準確的告訴他人(大人)自己的位置,迅速被找到並獲得幫助?這些技能要從小就讓孩子們學會,萬一碰到什麼狀況可就能派上大用場!
取水:在陌生環境下保存生命的最重要一條就是要學會取水和覓食。對短期求生來說,水比實物更重要,因此,如果發現身上飲用淡水不多時,立刻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可飲用的水源。自然界並非所有水源都可以被人類飲用,我們該如何尋找安全可靠的飲用水源?
✓ 觀察動物、植物、氣象、氣候及地理特徵找到水源;
✓ 從植物中取水;
✓ 利用現有地理環境取水,利用蒸發產生水汽,聚集水滴,匯少成多。
✓製作簡易的工具產生飲用水。
當我們在野外尋找食物填肚子時,首先應該知道有哪些可食用的野生植物,例如野菜、野果、藻類、地衣、蘑菇等等。接下來就是鑑別有毒或無毒。其次,我們可以根據所處環境設置捕撈陷阱,捕捉可被食用的蟹、蝦、魚或其他小動物。
野外生存中的重要技能之一就是烈火掌!包括取火、生火、點燃篝火等,它既可以用來取暖、保持乾爽、嚇退野生動物保護自身安全,又可以作為標記以示他人,增加生存的希望,還可以用火來燒水、淨化水質、做飯等等。
在DE野外求生秘籍裡,野外取火可不是用打火機和火柴哦~具體怎麼取火,在這裡賣個關子,看看下圖你能發現什麼嗎?
繩索在野外生存中用途非常廣泛,不僅可以用來保障安全,也能幫助我們改變在地面上的高度(上升或下降),還可以用於狩獵、泅渡、防禦、捆綁等。掌握繩索的各種結繩方法和使用方法是每個要在惡劣環境下生存下來的人,必備技能之一。
在與懸崖峭壁的抗衡中學會堅強,在與山巒、樹木的擁抱中感受寬容,在徵服攀登路線後享受成功與勝利的喜悅。
利用身邊可以使用的一切物品就地取材製作成野外求生中需要的小工具。
當你學完前七招之後,就可以學習第八招啦!
在一定區域內主要依靠徒步行走,完成由起點到終點里程的行動方式叫做野外穿越,其間經歷山嶺、叢林、溪流、峽谷等地貌。野外穿越對隊員的野外綜合技能要求較高,它集登山、攀巖、漂流、溯溪、野外生存於一體,一般要求穿越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水準,以及樂於助人的團隊精神。
面對突然發生的緊急狀況和人身傷害,如果能進行及時正確的包紮,可以達到壓迫止血、減少感染、保護傷口、減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夾板等目的;相反,不包紮、不會包紮或者錯誤的包紮可導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傷害、遺留後遺症甚至死亡等後果。
人的心臟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甦,4~6分鐘後會造成大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永久性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CPR)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
在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一般的急救常識及CPR心肺復甦,都會在學校裡普及,並且這就像遊泳、開車一樣,是一種很普通常見的技能。掌握一些急救知識,不但可以讓您和您的孩子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到別人,也可以在面對家庭成員中突然出現意外狀況時,在醫護人員尚未趕到現場的情況下,用科學有效的施救方法挽救生命。
DE未來訓練營10月1日-10月7日將在陝西的秦嶺原始森林中開啟訓練模式,帶領孩子們走進植被茂密空氣清新的原始森林,進行為期七天的野外生存訓練……
通過DE特種兵課程的訓練,孩子們學會的不僅僅是生存技能,也學會了一種思考方式,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